归人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yi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是否想过做个隐修者?
  离开铅华俗世、喧嚣人群,寻觅清静所在。
  一些人可以隔绝人世,凭靠宗教信仰之类的精神依托,种豆南山下;一些人可以完全切断音讯,消失无踪,背起行囊,开始旅行,投向自然的万象世界。他们心灵里有净土,一直为生命真实的意义上下求索。
  而更多的人,半迷醉般在盛世里浑噩忙碌,丧失自我。贪婪的商业开发,往往扭曲了人格。在很多久负盛名的清修之地,利欲和虚伪冲散了淡泊宁静。见过道貌岸然的出家人,不知廉耻地把腌的手伸进游人的腰包。
  很难如古人一般,携着古琴家眷,遁入深山,由此可以避开世事。因为早已无处可去。但假如可以,又有几人甘愿?
  有真正通达的贤者,长年隐居,靠在园里耕种来维持生计。那种贫寒的寂寞,是无法描述的。他们心中有另外的世界,对世俗变化波澜不惊。他们的眼睛里有平静祥和的光晕,似乎看透凡尘,深邃却不空洞。
  我們无法理解他们的意志,那种驱尽了虚妄庸俗,支撑着厚重灵魂的坚强意志。因为我们的人生观过于功利。
  隐士只是严格控制着自我的存在状态。这是他们的抉择,无人可论其对错。庄子讲,要一生死,齐彭殇。
  即从某个高度来看,生命的意义都是相同的,不论尊卑贵贱,不论长短高下。
  无论如何,人总要度过一世。佛教讲来世今生,轮回不灭。此世受苦,他生必有因果相报。但三生三世我们看不到,它像镜花水月一样朦胧,真伪难辨。于是有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物欲横流。
  这些都只是生命存在的状态。生命殊途同归,只是各自的表现毕竟不同。巨大的差异使人们不能自已地打开潘多拉魔盒,羡妒、虚伪、欺骗……由此而交互编织为人性的网络。
  我们都没有权力评判,谁人的存在是对是错。一切都是自愿的选择,或者别无选择。
  童年时曾生活在乡下,看到农户们连年周而复始地劳作。他们并无幻念,用土地里的收获换得糊口。对生活保持乐观,却也不无抱怨。他们现实又庸俗,热衷于喧闹场合和谈论各家是非。眼界限于乡里之间,好占小便宜,算糊涂账……
  他们在乡下出生又老死,没有野心,自困在土地间,不愿走出去。无论外人对此观点如何,这是他们的生活。彼此习惯,并且甘愿。这是他们存在的方式。而他们的子女,接受了更高层次的教育,并决心告别这种生活而奔向城市,这也是一种状态,只是思维发生改变,境界更开阔,于是有能力选择。
  没有人能下结论,我们最终应归于何种状态之中,各自都有取舍。关键还是在于自己有多少觉悟。
  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即便做隐修者,也未必一定要远遁。
  我们的生命都是一场旅途,是旅途就必有将要归复的终程。去过哪里,得到什么,能走多远,要不要在某点停留,问题的答案因人而异。但毫无疑问的,我们都将死去,物质的肌体,无法抵抗时间侵蚀。然而在彼此生命交错的时空里,我们的存在,必定将给现世及未来的整个世界带来一定的影响,哪怕只是沧海一粟般渺小。
  我们创造的,将比我们更长久。
  我们不断追索生命的意义。而在此过程之中,繁盛地滋衍。
  由是遗忘,自己身是过客,不是归人。
   (编辑 思智)
其他文献
师:今天学习一篇文言文.(板书文题、作者)我们先看看题目该怎么读.rn生:“五人,墓碑记”.rn生:“五人,墓碑,记”.rn生:我跟他们的读法不一样.我读成:“五人墓/碑记”.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教学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这实际上也是教学所要完成的任务.师生明确的任务意识和完成任务的行动,有助于课标规定目标的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
师:同学们花了多少时间预习这篇课文?rn生:(杂)几十分钟……一个小时左右……rn师:大家很辛苦,不过,当我们走进人物心灵时,再辛苦也是别有情趣的.同学们,读这篇文章,有什么感
师:家园与故乡是我们精神情感的依托和归宿.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家园与故乡的散文--.请问,什么是“证据”?
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使得教育领域呈现出崭新的局面,以一对一数字化教学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育领域改革的创新型工具.从实践效果上来看,数字化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能
自实施新课程标准以来,我国教学模式逐渐由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藏语作为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化瑰宝,保留传承是一项重要工作,因此针对藏语文的教学也在不断进行着
专业学位是指有专门职业要求的研究生教育学位,培养的是具有一定理论水平、科研能力和突出的实践能力,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1],教育的突
期刊
随着教改以及高效课堂教学的深入,国家对信息设备的资金的大量投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信息技术如何融入课堂,这对全体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互
孙婵老师执教的《横看成岭侧成峰———作文的多角度立意》这堂作文课,在2006年10月江苏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这节课之所以受到评委们的一致好评,是因为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