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赏识是对儿童的欣赏与认同,賞识教育是以儿童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在此基础上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由此所产生的一种符合现代教育活动原则的教学方法。在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有一些老师的教育观念就是在学生犯错误时,不分场合、不计方式地挑出其毛病、找出其缺点,认为这样做才是真正为学生从情感上、心理上、思想上、行为上给予的最大帮助,能使其身心全面地发展。因此,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采用积极有效的教育方法已迫在眉睫。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人都需要赞赏,如同人人都需要吃饭一样。赞赏属于精神食粮,属于满足,人性中最深切的素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那么就让我们都换一种教育方法吧!我们把批评缺点,改为寻找优点,以发现闪光点为突破口,来打造学生自信、自尊、自爱的基石。俗话说,千人干面。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个性特征和对思想品德要求的接受方式,而在他们个性特征中有一点是共通的、具有普遍性的,那就是他们都强烈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鼓励和赞美。虽然每一个后进生其成长的经历和环境不同,但他们每人身上都有其闪光的一点。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有一双发现美、欣赏美的眼睛。强化学生的优点,弱化学生的缺点。当学生犯错误时,为了使学生早日克服缺点、改正错误,急于求成,提出的要求往往一步到位。甚至近乎苛刻,这种教师以为只要出于好心好意,不管采取什么方式,提出什么样的要求,学生总是应该接受而且必须接受。而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人为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对立,甚至引发学生的反抗与叛逆,严重的还会发生正面冲突,导致不良后果。在开展赏识教育过程中,老师们可以帮助儿童树立自尊、自信,引导他们积极向上,走向成功。赏识教育是儿童成长、发育的启蒙阶段。那么,我们需要怎样在各项活动中开展赏识教育呢?
重视赏识艺术,尊重儿童认知需求:
儿童由于年龄、认知、阅历等方面的限制,对事物的感受与理解与成年人有着极大的不同,他们表达自己情感态度的方式也与成年人不同。孩子们独特的心理、语言表达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力。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尽管在成人看来是幼稚可笑的,但是这种想象正是他们思维、创造的结果。教师需要在活动中尊重儿童的艺术行为,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和审美标准来评判孩子,要站在儿童的角度来审视他们的行为,对其予以肯定,有利于培养、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需要将赏识教育建立在对儿童自尊的保护上,在尊重儿童人格的基础上,善于用肯定性的、激励性的语言对其进行赏识。
搭建赏识舞台,尊重儿童表现需求: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儿童作为独立的个体具备自己的独特性。一个孩子即便表现得再差,他也有自身的闪光点。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不同的学生具备不同的才能,每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的发展潜能。我们在活动中,需要抛弃世俗的教学观念,善于观察、发现、分析儿童,抓住儿童的闪光点,并为其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注重为儿童搭建被赏识的舞台。班里有个非常调皮的孩子,上课总是不听话喜欢到处乱跑,但这小家伙却有很好的表达能力,所以我常在班级开展讲故事、小品表演等活动的时候,我会鼓励他积极参与,使他在舞台表演中勇于开口说,敢于表现自己。通过教师的“赏识”,给了他说话的勇气,使他培养起了成功的心态。自我约束力也逐步提升,慢慢地改掉了一些好动的习惯。儿童在整个学习教育中,被赏识,才能不断敞开心灵,接受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以至不断成长、进步。
激发自赏学习,尊重儿童接纳需求:
教师通过赏识教育帮助儿童树立自信心,尽管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效果随着教师赏识意识的减弱,孩子的自信心也会受挫。而且儿童阶段的孩子们正处于意识模糊的状态下,他们对自己正处于什么阶段,现在是什么发展状况,将来的发展中会面临哪些问题,将来会有哪些发展等都没有一个完整而清楚的认识,由于他们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也会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这时,我们在教学活动中需要引导儿童悦纳自我,赏识自我,这是帮助儿童真正树立自信心的重要手段。
综上所述,赏识是镶嵌在心灵上一个用之不竭的核反应堆,是一种精神催化剂,是前进的原动力。教师需要理解儿童、尊重儿童,对儿童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赏识,使儿童能够真正认识自己,学会学习,学会生存与发展,为儿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人都需要赞赏,如同人人都需要吃饭一样。赞赏属于精神食粮,属于满足,人性中最深切的素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那么就让我们都换一种教育方法吧!我们把批评缺点,改为寻找优点,以发现闪光点为突破口,来打造学生自信、自尊、自爱的基石。俗话说,千人干面。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个性特征和对思想品德要求的接受方式,而在他们个性特征中有一点是共通的、具有普遍性的,那就是他们都强烈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鼓励和赞美。虽然每一个后进生其成长的经历和环境不同,但他们每人身上都有其闪光的一点。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有一双发现美、欣赏美的眼睛。强化学生的优点,弱化学生的缺点。当学生犯错误时,为了使学生早日克服缺点、改正错误,急于求成,提出的要求往往一步到位。甚至近乎苛刻,这种教师以为只要出于好心好意,不管采取什么方式,提出什么样的要求,学生总是应该接受而且必须接受。而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人为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对立,甚至引发学生的反抗与叛逆,严重的还会发生正面冲突,导致不良后果。在开展赏识教育过程中,老师们可以帮助儿童树立自尊、自信,引导他们积极向上,走向成功。赏识教育是儿童成长、发育的启蒙阶段。那么,我们需要怎样在各项活动中开展赏识教育呢?
重视赏识艺术,尊重儿童认知需求:
儿童由于年龄、认知、阅历等方面的限制,对事物的感受与理解与成年人有着极大的不同,他们表达自己情感态度的方式也与成年人不同。孩子们独特的心理、语言表达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力。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尽管在成人看来是幼稚可笑的,但是这种想象正是他们思维、创造的结果。教师需要在活动中尊重儿童的艺术行为,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和审美标准来评判孩子,要站在儿童的角度来审视他们的行为,对其予以肯定,有利于培养、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需要将赏识教育建立在对儿童自尊的保护上,在尊重儿童人格的基础上,善于用肯定性的、激励性的语言对其进行赏识。
搭建赏识舞台,尊重儿童表现需求: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儿童作为独立的个体具备自己的独特性。一个孩子即便表现得再差,他也有自身的闪光点。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不同的学生具备不同的才能,每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的发展潜能。我们在活动中,需要抛弃世俗的教学观念,善于观察、发现、分析儿童,抓住儿童的闪光点,并为其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注重为儿童搭建被赏识的舞台。班里有个非常调皮的孩子,上课总是不听话喜欢到处乱跑,但这小家伙却有很好的表达能力,所以我常在班级开展讲故事、小品表演等活动的时候,我会鼓励他积极参与,使他在舞台表演中勇于开口说,敢于表现自己。通过教师的“赏识”,给了他说话的勇气,使他培养起了成功的心态。自我约束力也逐步提升,慢慢地改掉了一些好动的习惯。儿童在整个学习教育中,被赏识,才能不断敞开心灵,接受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以至不断成长、进步。
激发自赏学习,尊重儿童接纳需求:
教师通过赏识教育帮助儿童树立自信心,尽管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效果随着教师赏识意识的减弱,孩子的自信心也会受挫。而且儿童阶段的孩子们正处于意识模糊的状态下,他们对自己正处于什么阶段,现在是什么发展状况,将来的发展中会面临哪些问题,将来会有哪些发展等都没有一个完整而清楚的认识,由于他们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也会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这时,我们在教学活动中需要引导儿童悦纳自我,赏识自我,这是帮助儿童真正树立自信心的重要手段。
综上所述,赏识是镶嵌在心灵上一个用之不竭的核反应堆,是一种精神催化剂,是前进的原动力。教师需要理解儿童、尊重儿童,对儿童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赏识,使儿童能够真正认识自己,学会学习,学会生存与发展,为儿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