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美工区 滋养创造的萌芽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onao198909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然而,从目前幼儿园美工区创设的情况来看,很多一线教师并不了解材料如何设计、制作与投放,更不清楚如何在活动中支持和引导幼儿的个别化学习。针对教师在美工区活动中存在的疑惑和问题,我们邀请专家从实践层面给出指导。
  教师桃子:在创设美工区环境的时候,我们会依据书中的内容进行设计,让孩子们进行多主题学习,比如创意抽象画、民间传统剪纸艺术等,但感觉幼儿的创作一直停留在浅表阶段。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采取哪些措施进行调整?
  孙贺群:首先,可以确定美工区的阶段性主题。根据主题来更换和创设美工区环境,引导幼儿进行美工区活动的开展。开展活动后,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的兴趣和反应,再决定是否更换主题。如果幼儿兴趣浓厚,教师可以进行一定周期的主题活动,组织幼儿继续深入学习,而不应频繁更换主题,让幼儿的学习停留在表面。如果每周或是每个月有固定主题,幼儿可以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学习和探讨,既能激起幼儿对美工区的兴趣,又能让幼儿通过活动学习相关知识。
  其次,让幼儿参与环境的创设。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参与其中,教师可以根据主题创设互动墙,让幼儿加入,从而迸发新的创意。同时,教师提供材料,让幼儿参与材料的制作,吸引幼儿的兴趣。教师对幼儿活动进行适当的记录,关注幼儿的兴趣、反应,反思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参与程度、材料投放以及环境创设的适宜性,来调整美工区的主题以及环境的创设。
  教师方方:活动中,我会尽量陪伴在幼儿身旁,看着他们活动,协助他们寻找材料,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但孩子们对材料的运用依然比较单一。在这种情况下,指导与陪伴的互动形式出了什么问题吗?
  孙贺群:这种互动形式需要调整。美工区活动主要以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为导向,活动由幼儿自主选择发起,教师也可以通过投放材料等方式,引导幼儿进行与当前教学活动内容有关的美术活动。教师在幼儿活动时是观察者和指导者,需要观察幼儿的活动,解决活动中的问题,在观察环节,教师应适时顺应指导,提供有针对性的“脚手架”,尊重幼儿自发的审美感受与表达方式。
  根据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在指导幼儿活动时应该在了解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基础上,为幼儿提供具有难度的活动内容,提高幼儿的积极性,不然幼儿容易失去对活动的兴趣;当幼儿确实遇到超出其能力范围的困难时,教师要给予直接的帮助和支持,而当幼儿快失去信心时,要及时介入帮助,找到问题的突破点。教师在活动前应该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投放材料,材料的投放要有层次性,种类要丰富,并且实时更新;在活动中应该让幼儿自己去感知材料、寻找活动所需要的材料,教师不应该帮助过多。教师在活动中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真正起到引导者、支持者的作用。
  吴荔红:教师指导幼儿要结合具体的活动、实际的需要,善于捕捉孩子的兴趣点,给予满足孩子发展需求的回应,不能进入“看”孩子这一个模式。应关注幼儿在活动当中的行为表现、存在问题,根据不同的孩子出现的不同问题,教师适当给予帮助,有些要提醒,有些要启发、引导,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鼓励、支持幼儿大胆表现。
  教师冰冰:在美工区投放材料时,我們比较注重技能的训练与提高,让孩子们反复进行涂色、剪纸、折纸等活动。但幼儿的经验并未有明显的积累和变化。怎样在提高幼儿技能的基础上,兼顾他们的经验获得?
  孙贺群:《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首先,教师要重视幼儿在活动中经验的获得,选材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充分调动幼儿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有目的的提问,教师的适时提问关系到幼儿对问题的理解及对相关内容的思考。例如让幼儿用不同材料粘贴出自己的家,教师要提出问题:“你的家里都有什么?如果给你足够的材料,你还想在家里放些什么?”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创造性地利用材料,不断修改自己的作品。其次,教师要鼓励幼儿在创作过程中全面、富有个性的发展,获得更多经验与技能的提升。
  吕耀坚:一般来说,教师的角色是多维度的、动态的。幼儿进入美工区活动,且周期较长的话,教师的角色应该随着幼儿活动内容的推进而持续发生变化。当幼儿进入美工区角初期,对材料还不熟悉,教师应更多承担起支持的作用,偏重于帮助他们获得某种技能。同时要了解,教师对幼儿感知、欣赏、表现等不同层面的支持策略是不一样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教师看到幼儿的进步之后,应给予幼儿多种选择的机会,激发幼儿参与美术创作和环境创设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其通过区角活动获得多层次的美感、经验和情绪体验。要知道,教师是非常重要的诊断者和协助者,可以尝试对美术区角的环境进行不同程度的变换,这种变换可以根据美术活动的主题、季节、节日等因素进行微调,使美术区角既保持本班的固有特色,又带给幼儿新鲜感。
  教师方方:在投放材料之前,我会考虑材料数量是否充足、样式是否新颖、在艺术创作中是否容易出效果等问题,这样投放新材料后,幼儿开始非常感兴趣,但总是“三分钟热度”。该怎样改变这种情况,更适宜地投放材料呢?
  孙贺群:材料提供的优劣与多寡会直接影响幼儿的创作。材料过多容易产生杂乱、拥挤感;材料太少则容易产生抢夺及紧张气氛,降低幼儿的创作欲望;材料脏乱或者颜色总是灰色调,不能有效吸引幼儿的尝试和探索;熟悉的材料能给幼儿带来安全感,新颖的材料则容易引起幼儿的创作欲望。
  教师要做的是追随幼儿的意愿,提供合适的数量与材料。当幼儿活动时,教师可以暂且退居一旁,留心观察每个孩子的状态:他们在做什么,怎么做的?用的是哪些材料和工具?如何与别人互动?和之前的作品相比,这次的作品又有什么不同?再进一步思考出现这种行为的原因:幼儿为何不用剪刀,而用手撕?为何喜欢用胶带,却不用浆糊?长此以往,我们便能真正认识每个孩子,了解他们喜欢哪种材料,需要哪些材料,从而根据他们的需求有针对性、有层次地投放材料。   吴荔红:在美工区活动,教师主要是引导幼儿去感受美、表达美、创造美。因此教师应该考虑到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幼儿的水平,提供适合幼儿表达表现、鼓励幼儿大胆探索的材料,让幼儿创新表现。另外,教师应当带有一定目的性去观察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情况。比如在拿到材料之后,幼儿会怎么操作?在哪种情况下,幼儿会使用这些材料?为什么幼儿对某些材料只有“三分钟热度”,材料投放之后还需要教师引导幼儿去积极探索,表达自己的想法,否则有可能幼儿就没有热情了。教师要研究幼儿,积极参与幼儿的活动,适时引导。
  吕耀坚: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新鲜有趣的事物和环境,然而教师不能频繁变更材料来引起幼儿的兴趣。教师应该引导幼儿到美工区里面进行难度适中的活动。在创作的过程中,幼儿经历困难、克服困难,最终获得成就感。
  目前,幼儿园的美工区角有两个极端,要么材料很繁杂,要么材料过于简单,其实我们不需要将材料复杂化,也不用将它简单化。美工区角的材料要凸显主材的作用,不能“为材料而材料”。比如布艺制作活动,从幼儿的身边取材,根据不同年齡,投放不用样式的剪刀、铅笔……确定哪种工具适合幼儿操作。此外,无论材料的摆放是开放性的抑或封闭性的,都要基于幼儿的活动过程进行必要的投放。毕竟幼儿年龄越大,对于活动材料的挑剔性会越高。
  幼儿园还可以创立美术工作坊,让美术区域活动从材料的提供到内容的选择都更丰富多彩,也可以更大胆地让幼儿进行尝试,比如沙画、面塑等,让幼儿在主动探索过程中获得审美、想象、创造、专注及坚持等品质的发展。
  教师桃子:美工区怎样与其他教育功能区相结合,全方位、立体式地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
  孙贺群:一是要保证美工区的独特性,位置设置恰当,材料投放合理、多样,适宜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能够将美工区自身所独有的功能发挥到极致。二是在幼儿园里,美工区多与主题活动、集体美术活动相结合,与其他教育功能区之间的联系较少。为了让幼儿的活动真正富有趣味性和综合性,教师可以用游戏化的方式将美工区与其他教育功能区连接成整体,开展综合性活动。三是教师在设计区域活动时,要从整体性出发,保证幼儿对每个区域都能够有所接触,而不是每次都待在一个区域里。
  吕耀坚:教学的意义在于教师通过有效教学,帮助幼儿梳理已有经验,提升水平。美术区角的环境创设要与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有效整合,从而更好地促进儿童全面和谐的发展。而全面发展不只是美术技能的发展,还包括自我管理能力、动作能力的提升以及兴趣的养成等。
  从整体规划来看,可以通过材料流通让美工区与其他功能区最大可能地整合。在具体设置上,相当于一个手工作坊区角,为其他区域提供服务,将幼儿园整体功能区串联起来,但这个要求目前对幼儿园来说还比较高。从具体操作来看,比如幼儿进入编织区进行游戏,用各种材料编织成的项链、手镯,还可以放到娃娃家展示。
其他文献
山东坚持把教师作为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持续改革创新,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推进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教师待遇,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改革举措得到国家肯定,“山东模式10条经验”获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奖。2018年9月,山东省省领导以“让教师更好担当起学生成长引路人的责任”为题在全国教育大会作典型发言,山东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经验,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  不断健全教师工作政策体系。早在2015年,山东省就
期刊
鲁东大学坐落于山东省制造业强市——烟台。近年来,学校借烟台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之机,紧跟地方产业发展需求,以建设一流专业为目标,积极对接地方产业,广泛寻求与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合作,积极推动机械设计、机器人与自动化装备等学科以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改革与发展,形成了发展的新动能,有力支撑了烟台市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企业的发展。  与时俱进,合作打造一流专业  2006年,鲁东大学正式设立机械设计制
期刊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山东省德州市把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深化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先后成立了“名师成长俱乐部”“师道情怀俱乐部” “师道印记俱乐部”“师道有为俱乐部”等数十个教师发展“自组织”,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俱乐部”式教师自主成长之路。  “俱乐部”式教师自主发展之路是让有发展意愿的教师,自愿组成俱乐部式成长共同体,以“俱乐部”为载体,按“俱乐部”的运行机制,实现教师的快速成长、内涵
期刊
齐鲁大地历来具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百年圣贤几登临,天下名士看山东。”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齐鲁大地圣贤智者群星灿烂,诸子名家层出不穷,对百姓“富之教之”的传统延续至今。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稳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深入实施惠民重点工程,各类教育长足发展,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依法治教等工作被作为山东经验向全国推广。  筑牢根基——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期刊
梳理中国教育的历史脉络,孔孟之乡的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更是自古以来的教育重地,为中国教育史书写了厚重且富有生命力的篇章。孔子“杏坛讲学”的故事随着滚滚不息的黄河流淌至今,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思想仍然指导着教育向前发展。“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这是古人远去的感叹,更是指向未来的磅礴声音。根植灿烂历史文化的山东教育,既有与生俱来的“齐鲁”气质,又呈现出勇于改革、创新求变的灵动气象。时代的车轮
期刊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作为生动、直观、形象的综合性教育,对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如何尊重幼儿的参与权,引导幼儿自主加入幼儿园环境创设中来?在创设物质环境的同时,如何优化幼儿园的精神环境?怎样基于幼儿的实际需要,打造适合园所的环境?围绕诸多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霍力岩,听听她的解读与分析。  在有准备的环境中成长  《教育家》:许多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以“看”为主,缺乏让幼
期刊
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振兴发展最根本的事业,是一个国家未来的希望所在。一个教育失败的国家,未来也不会有多强大,因为它没有强大的国民。强大的国民从悉心的教育开始。在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初等教育事业很不发达。1949年后,初等教育开始普及,大量的初级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指出初等教育包括儿童和青年、成人两种,对儿童实施初等教育的小学,给儿童
期刊
在实际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如何让环境创设回归生活,促进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怎样正确引导幼儿和材料相互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教育功能?落实任何一种理念或课程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真正地把思考时间还给教师,把创造空间还给儿童,让幼儿园充满稚嫩与真实。   ◎在生态环境中释放最大潜能  首先,幼儿真正需要的环境是生态的、自然的,比如能让孩子充分参与的沙子、
期刊
见习教师是每个幼儿园的新鲜血液,见习教师的发展是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希望。上海市嘉定区清河路幼儿园自2012年成为上海市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以来,一直不断思考如何加强对见习教师的培训,促进见习教师的专业成长,使其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  幼儿园确立了导师带教的培训机制,为见习教师安排业务能力强、师德好的骨干教师做导师,开展面对面的培训指导。这样,带教导师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建议和点拨,有效
期刊
儿歌可以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还能启迪儿童的心智。幼儿音乐教育不是音乐技能的训练,不在于培养未来的专门音乐人才,而是为了让幼儿在旋律中获得美好的体验。在幼儿园的日常教学中,有什么方法能解决音乐素材不足的问题?如何改造一些孩子喜闻乐见的流行歌曲,使其成为适合幼儿园教学使用的音乐?恰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音乐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沿着这样的线索,我们自然能够找到孩子们的歌声与微笑。  把传统文化融入儿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