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各个教育部门将中央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和落实,应当把“立德树人”这个理念贯穿于社会主义教育中,将其作为教育的关键与核心,从而引导音乐教育走正确道路,推动教育事业和培养人才事业的发展。音乐教育是目前教育学生,熏陶群众的重要部分,对于人们的音乐审美和人文素养的教育与培养有着关键的作用。本文简要分析国内音乐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基于“立德树人”的理念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立德树人;音乐教育;价值
“立德树人”是“以人为本”思想在教育事业中的具体化,在音乐教育中,树立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观念,将会赋予音乐教育新的内涵。培养“德”“智”“体”“美”的人才,是当前所有教育的重中之重,“立德树人”下的音乐教育,不但要使音乐知识和专业技能得到很好地教授和传播,而且更要由他们将所学的音乐知识与时代相结合,在社会中很好的服务社会,正确引导群众的思想价值观念。
一、“立德树人”理念的基本内涵
春秋《左传》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其实指的是人若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就必须使自己树立崇高的品质,再努力坚持学习和追寻,才能够真正实现。“立德树人”具体解释就是,“树立德业,教育人才”。目前在我国,“立德”就是不同方面树立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而且教育的根本就是先立德方可成人成才为先培养德才兼备的人。
音乐教育和立德树人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音乐能够转变人的性格,有利于修身养性,提升境界。音乐教育作为对于艺术的传播形式,能够陶冶情操,使人们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
二、音乐教育对立德树人的作用
(一)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社会责任感
立德树人,就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教育。音乐教育能够使群众的音乐审美能力得到充分的提高,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特别是在团体合唱活动中,现在国内很多区域都组织音乐合唱活动,在音乐合唱活动中,活动参与人员学会了团结,协调,配合,从而逐渐培养了集体责任感,随着人民群众责任感的提升,他们的社会文化理解能力也会大大提高,从而促使他们为社会服务,将音乐文化继续深入到群众中,为人们服务,让普通大众也能够享受到音乐体验,提高了大众的审美和素质,日益形成“润物细无声”的审美与教育社会效应。优秀的乐曲能深入到群众的内心中,激发其为人民服务的热情以及塑造完美人格的渴望,当接受音乐培训的学员将这些优秀音乐传播到大众生活中,将会引导人们的正确思想价值观的形成,同时逐渐唤起人们共建优秀社会文化氛围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二)立德树人指导下的音乐教育能推动人综合发展
现在国内高等教育处于改革阶段,只有大力提升素质教育的质量,才能推动所有层次的人在德智方面充分的发展。然而在社会音乐教育中,音乐文化虽然以弘扬主旋律为主,但是如果能够帮助广大群众以音乐教育作为艺术兴趣培养的起点,那么会促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和普及艺术文化的价值,从而增强文化对大众人格道德思想的重构,引导人们逐渐提高自己的责任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在音乐教育中,能够使人民群众充分认识自己,进而关注到自己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对实际社会现状感知,从而判断社会的发展形势。通过音乐教育,群众也在不断的深入社会,积极主动的关心他人,有意识的将音乐文化以各种形式传播出去,进而丰富群众文化,提高群众的文化素质和艺术欣赏兴趣,促进社会良好氛围的形成。
(三)音乐教育有助于提高人们的人文素养
音乐教育对人格有着极强的塑造能力,音乐教育以音乐自身的魅力和多种表现方式将优秀的道德和正能量传递出去,从而培养人们的高尚品德和道德。我国的音乐教育实际上一定要将爱国注意作为重点,通过难忘的主旋律和富有感染力的音乐,以及充满变化的乐曲,来感染人们的情感和心灵,从而促使人们的情感和道德的极大升华。例如,红歌《义勇军进行曲》,以及《歌唱祖国》激励有志青年的强烈的爱国情感,投笔从戎,一身报国。再如贝多芬的《命运》作为鼓励人们坚强、坚持战胜困难和挫折,从而走向成功的典范之作;我國的古曲《高山流水》以及《渔舟唱晚》使得很多人感受到了江山如画,自然风光,志存高远。音乐教育已经成为群众获得心灵寄托的特有路径,从而体会到日常生活的美好。同时由于人们接受了音乐教育,理解音乐只有和群众结合才能真正发挥音乐的社会价值,所以也利用音乐作品来抒发自己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及远大理想,这将会有效的促进人们品质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三、基于立德树人音乐教育教育学生服务群众的建议
(一)音乐教学中要关注音乐鉴赏与文化史
音乐教育中要充分对音乐在道德和人格的深层内涵进行发掘。所以,在音乐教育的培训设置中,应该在音乐课程教育中适当增加立德树人理念的比重。各个高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教学的指导思想,而且要引入西方优秀音乐作品,分析研究他们之间的不同风格与内涵。而且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加强对作品背后知识的讲解,用音乐家的人格魅力及其高尚的艺术热情来感染人们,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此外,也要鼓励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组织社会社区音乐教育展览,将自己的感悟和所学的音乐乐曲演奏给群众,更要经常深入社会,使得其他群众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精神,以及音乐文化史。
(二)要充分利用音乐活动和音乐表演
要想推动精神文化及其个人道德的建设,就需要将音乐教育和思想道德健康教育充分结合起来,而且音乐教育理当有请进来的谦虚和走出去的魄力和理念,充分组织多种形式和主题的音乐学术讲座,将高雅优美的音乐作品请进校园,例如大大小小的交响音乐会表演,使群众广泛的接触优秀音乐,从而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和艺术素养。这样能够为走出去创造条件,在社会上,或者各个社区以及文化广场组织音乐专题讲座,音乐演唱会等文艺演出,从而让社会群众也能有机会接触高雅文化,享受音乐的魅力,增强社会群众对于音乐的认识和审美能力,提升人们的热情,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音乐去功利化教育引导人们要树立正确乐德
随着当前国内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功利化的浮躁的心态已经在社会的各个行业中泛滥,音乐消费主义已经成为艺术创作的障碍。音乐学习者和创作者一定要深刻理解美学家朱光潜:“艺术是人性中一种最原始、最普遍、最自然的需要”的阐述,音乐教育必须回归群众的心灵深处,从而更好的引导人民群众对生活的更进一步的追求。纯粹的就业性的教育观念应当及时转变,而且让群众更加重视音乐精神需求,热爱音乐艺术、积极学习音乐。人们应当保持心灵平静而忘我,享受音乐的感觉。去功利化,立德树人,积极引导人们对音乐的信仰,同时引导群众文化对于音乐去功利化的追求。
结语:从上文的分析,音乐教育与“立德树人”的理念之间相辅相成,德育树人作为教育事业的核心,在音乐教育中,不但将音乐作品深层次蕴涵挖掘出来,而且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音乐来陶冶群众的思想,感染情感,指引群众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在提高人们群众的审美水平的同时,也提升他们的人格魅力,成为有责任的人。
参考文献:
[1]周蕾.论“立德树人”背景下的音乐教育[J]艺术教育,2016(12):227-228.
[2]赵庆铃.立德树人视角下音乐教育体现出的价值[J],2014(2):38-38.
[3]张渝浠.高校音乐教育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意义[J]2014(11):36-37.
【关键词】:立德树人;音乐教育;价值
“立德树人”是“以人为本”思想在教育事业中的具体化,在音乐教育中,树立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观念,将会赋予音乐教育新的内涵。培养“德”“智”“体”“美”的人才,是当前所有教育的重中之重,“立德树人”下的音乐教育,不但要使音乐知识和专业技能得到很好地教授和传播,而且更要由他们将所学的音乐知识与时代相结合,在社会中很好的服务社会,正确引导群众的思想价值观念。
一、“立德树人”理念的基本内涵
春秋《左传》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其实指的是人若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就必须使自己树立崇高的品质,再努力坚持学习和追寻,才能够真正实现。“立德树人”具体解释就是,“树立德业,教育人才”。目前在我国,“立德”就是不同方面树立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而且教育的根本就是先立德方可成人成才为先培养德才兼备的人。
音乐教育和立德树人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音乐能够转变人的性格,有利于修身养性,提升境界。音乐教育作为对于艺术的传播形式,能够陶冶情操,使人们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
二、音乐教育对立德树人的作用
(一)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社会责任感
立德树人,就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教育。音乐教育能够使群众的音乐审美能力得到充分的提高,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特别是在团体合唱活动中,现在国内很多区域都组织音乐合唱活动,在音乐合唱活动中,活动参与人员学会了团结,协调,配合,从而逐渐培养了集体责任感,随着人民群众责任感的提升,他们的社会文化理解能力也会大大提高,从而促使他们为社会服务,将音乐文化继续深入到群众中,为人们服务,让普通大众也能够享受到音乐体验,提高了大众的审美和素质,日益形成“润物细无声”的审美与教育社会效应。优秀的乐曲能深入到群众的内心中,激发其为人民服务的热情以及塑造完美人格的渴望,当接受音乐培训的学员将这些优秀音乐传播到大众生活中,将会引导人们的正确思想价值观的形成,同时逐渐唤起人们共建优秀社会文化氛围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二)立德树人指导下的音乐教育能推动人综合发展
现在国内高等教育处于改革阶段,只有大力提升素质教育的质量,才能推动所有层次的人在德智方面充分的发展。然而在社会音乐教育中,音乐文化虽然以弘扬主旋律为主,但是如果能够帮助广大群众以音乐教育作为艺术兴趣培养的起点,那么会促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和普及艺术文化的价值,从而增强文化对大众人格道德思想的重构,引导人们逐渐提高自己的责任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在音乐教育中,能够使人民群众充分认识自己,进而关注到自己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对实际社会现状感知,从而判断社会的发展形势。通过音乐教育,群众也在不断的深入社会,积极主动的关心他人,有意识的将音乐文化以各种形式传播出去,进而丰富群众文化,提高群众的文化素质和艺术欣赏兴趣,促进社会良好氛围的形成。
(三)音乐教育有助于提高人们的人文素养
音乐教育对人格有着极强的塑造能力,音乐教育以音乐自身的魅力和多种表现方式将优秀的道德和正能量传递出去,从而培养人们的高尚品德和道德。我国的音乐教育实际上一定要将爱国注意作为重点,通过难忘的主旋律和富有感染力的音乐,以及充满变化的乐曲,来感染人们的情感和心灵,从而促使人们的情感和道德的极大升华。例如,红歌《义勇军进行曲》,以及《歌唱祖国》激励有志青年的强烈的爱国情感,投笔从戎,一身报国。再如贝多芬的《命运》作为鼓励人们坚强、坚持战胜困难和挫折,从而走向成功的典范之作;我國的古曲《高山流水》以及《渔舟唱晚》使得很多人感受到了江山如画,自然风光,志存高远。音乐教育已经成为群众获得心灵寄托的特有路径,从而体会到日常生活的美好。同时由于人们接受了音乐教育,理解音乐只有和群众结合才能真正发挥音乐的社会价值,所以也利用音乐作品来抒发自己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及远大理想,这将会有效的促进人们品质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三、基于立德树人音乐教育教育学生服务群众的建议
(一)音乐教学中要关注音乐鉴赏与文化史
音乐教育中要充分对音乐在道德和人格的深层内涵进行发掘。所以,在音乐教育的培训设置中,应该在音乐课程教育中适当增加立德树人理念的比重。各个高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教学的指导思想,而且要引入西方优秀音乐作品,分析研究他们之间的不同风格与内涵。而且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加强对作品背后知识的讲解,用音乐家的人格魅力及其高尚的艺术热情来感染人们,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此外,也要鼓励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组织社会社区音乐教育展览,将自己的感悟和所学的音乐乐曲演奏给群众,更要经常深入社会,使得其他群众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精神,以及音乐文化史。
(二)要充分利用音乐活动和音乐表演
要想推动精神文化及其个人道德的建设,就需要将音乐教育和思想道德健康教育充分结合起来,而且音乐教育理当有请进来的谦虚和走出去的魄力和理念,充分组织多种形式和主题的音乐学术讲座,将高雅优美的音乐作品请进校园,例如大大小小的交响音乐会表演,使群众广泛的接触优秀音乐,从而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和艺术素养。这样能够为走出去创造条件,在社会上,或者各个社区以及文化广场组织音乐专题讲座,音乐演唱会等文艺演出,从而让社会群众也能有机会接触高雅文化,享受音乐的魅力,增强社会群众对于音乐的认识和审美能力,提升人们的热情,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音乐去功利化教育引导人们要树立正确乐德
随着当前国内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功利化的浮躁的心态已经在社会的各个行业中泛滥,音乐消费主义已经成为艺术创作的障碍。音乐学习者和创作者一定要深刻理解美学家朱光潜:“艺术是人性中一种最原始、最普遍、最自然的需要”的阐述,音乐教育必须回归群众的心灵深处,从而更好的引导人民群众对生活的更进一步的追求。纯粹的就业性的教育观念应当及时转变,而且让群众更加重视音乐精神需求,热爱音乐艺术、积极学习音乐。人们应当保持心灵平静而忘我,享受音乐的感觉。去功利化,立德树人,积极引导人们对音乐的信仰,同时引导群众文化对于音乐去功利化的追求。
结语:从上文的分析,音乐教育与“立德树人”的理念之间相辅相成,德育树人作为教育事业的核心,在音乐教育中,不但将音乐作品深层次蕴涵挖掘出来,而且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音乐来陶冶群众的思想,感染情感,指引群众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在提高人们群众的审美水平的同时,也提升他们的人格魅力,成为有责任的人。
参考文献:
[1]周蕾.论“立德树人”背景下的音乐教育[J]艺术教育,2016(12):227-228.
[2]赵庆铃.立德树人视角下音乐教育体现出的价值[J],2014(2):38-38.
[3]张渝浠.高校音乐教育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意义[J]2014(11):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