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意象油画作品中笔触、肌理的运用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yang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意象油画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体现东方审美精神,是中国当代油画发展的重要语言形式。意象油画的提出与发展,不仅是油画在中国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油画在中国发展的必然趋势。究其原因:首先,油画在中国的发展必然要经历完全模仿、部分借鉴和自我创新的过程,这是任何异质文化在它国发展的必经之路。同时,艺术的自我创新与本民族文化的汲取密不可分,在民族文化的滋养下致力于油画文化内涵、形式语言的创新是同构异质文化最好的发展模式。因此,在中国油画发展的自我创新阶段,艺术家必然要取经于民族文化。
  关键词:意象油画;笔触;肌理
  意象油画作为一种特殊语言,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与西方油画表现材料相融合的产物。在视觉上,不仅具有西方油画的本质属性,而且具有东方艺术的审美特征,是东西方绘画语言的特殊融合。并且,经过徐风眠、吴大羽、关良、苏天赐、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等艺术家对油画的意象性语言的探索之后,意象油画在其艺术形式语言上有了自己独特的艺术特征。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个性的解放,在现代文化语境下,通过欧洋、洪凌、尚扬、周春芽、俞晓夫、白羽平、任传文、王克举、王劼音、许江、夏俊娜等艺术家的探索,又赋予了意象油画形式语言鲜明的时代特征。
  一、保持油画特点,充分利用笔触
  笔触是由于油画工具及颜料的特性而形成的的一种油画语言的特点。笔触在西方发展过程中,因为时代审美的不同,产生过不同的模式。在古典主义绘画时期,为了表达物象的真实性,画家将笔触处理成极其细腻的效果,将笔触埋藏在形体之下,在画面中很难看到跳跃的笔触效果。而到表现性绘画时期,画家发挥了笔触的独立性,发现了笔触的表现性,笔触与色彩、线条一样,作为表达情感有力的工具而被画家所青睐。凡·高的绘画,之所以能够深刻的表达内心情感,在情感上得到欣赏者的共鸣,作为色彩与线条存在的载体--笔触,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触是画家创作时,情感宣泄的痕迹。激动的、沉静的、喜悦的、伤感的,任何情感的流露,都可以通过笔触表达出来。从物理形态上去看,笔触是油画自身的特征属性,无论是写实性还是表现性油画,笔触都确实是存在的,只不过写实性油画选择的是隐藏,而表现性油画选择的是表现。从精神形态上去看,笔触是情感的象征,象征、隐喻着某种特定的情绪。是欣赏者感受、体会画家创作时情绪的最有力的凭证。
  意象油画是画家在掌握油画传统技法基础上,吸收传统绘画语言而形成的具有东方审美特征的特殊语言。但需要注意的是,意象油画是反映中国审美情趣的油画,而不是水墨画。因此,意象油画为了保持油画的特性,加强了对笔触油画 语言的运用。笔触的形成,一般是通过油画笔或者刮刀等工具来实现的。在意象油画中,许多画家将中西绘画的传统结合起来,创作出别样的艺术风格。比如在画面中,通过厚重的笔触与稀薄的泼彩效果形成强烈的对比,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并且,稀薄的泼彩效果不仅突出了笔触的厚重与力量,丰富了画面的层次,而且增强了画面的节奏感,形成了一种具有东方审美特征的语言形式。而这种语言形式正是西方油画所欠缺的,因此具有一定的探索空间。代表画家有欧洋、洪凌等。
  欧洋在她的意象油画形式语言探索中,加强了对传统油画技法笔触的运用。她认为“为了作品保留油画特点,充分发挥油画笔触的艺术魅力是必要的。尤其是尽可能用厚色之笔,以便与泼彩的薄色层形成厚薄的对比”。在《蛙声》、《劫后》、《大卉系列—怒放》等作品中,欧洋用泼彩所形成的的稀薄、透明、柔弱效果与油画笔或刮刀所形成的的厚重、实在、刚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效果。这种形式的结合,不仅使油画具有浓烈的笔触特征,更有东方审美韵味。
  洪凌对意象山水的探索,也比较注重泼彩效果与笔触效果的融合,在他的风景作品中,首先通过泼彩手法建构画面所需要的色调及流动气韵。然后用油画笔或刮刀局部修改色层。将笔触的“活跃“与泼彩的“流动”结合在一起,使洪凌的作品充满和谐、灵动的感觉。虽然洪凌在油画中对笔触的运用远不如欧洋强烈、刚硬,但也通过厚重的笔触与稀薄的泼彩对比,形成了色层丰富、和谐统一、柔美灵动的效果。我认为这正是洪凌对自然本质认识的体现。
  二、意象油画强调肌理的视觉感及时代感
  “‘肌理’属造型艺术术语。原指皮肤或其他物体上的纹路。在造型艺术创作中专指由于材料的不同配列、组合和构成而具有不同的肌理特征,从而使人得到的触觉质感和视觉质感。肌理一般包括质地、手感、织法、性质、纹理等内涵。
  艺术家的气质、品格、涵养及表现技巧也会影响到艺术家的肌理性。” 肌理作为具有视觉感染力的语言,在意象油画中被广泛利用。并且,意象油画比较注重肌理所折射的形式感及时代感,常通过使用现代综合材料,赋予其现实意义。在肌理的运用方面,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画家有歐洋、尚扬、许江等。 欧洋在其意象油画的探索中,常利用综合材料来增加其作品的表现力,同时发掘一些非传统绘画质材的美感,例如使用毛布、工业用油漆、建筑原材料等。通过以上综合材料制作画面的肌理,加强画面质材的视觉感。代表作品有《野》、《池韵》等。
  尚扬的《大风景系列》、《状态》系列等作品,亦是通过使用多种综合材料而形成丰富的画面肌理,形成特殊的视觉效果,具有强烈的视觉感染力。 意象油画形式语言的形成,是中西方绘画语言融合的体现。其不仅吸收了中国传统绘画的造型观、色彩观以及线条的使用,具有明显的东方审美特征;同时受西方现代绘画的影响,在形式构成、笔触及肌理的运用上,具有强烈的表现性及现代感。意象油画形式语言的形成是中国数代油画家努力探索的成果,是中国油画发展的重要语言形式。由于笔者能力有限,可能以上的总结还不能全面的概括意象油画形式语言的特征。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意象油画形式语言的研究成果会越来越丰富。
  参考文献:
  [1] 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年
  [2] 王东声:《意象油画研究》[M].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0 年
其他文献
摘要:“根据美的比例进行创作,艺术创作的最高准则既不是理解中的真,也不是实际中的真,而是美。”菲狄亚斯,是古典盛期最偉大的雕刻家,标志着希腊古典雕塑的高峰。希腊古典盛期的雕塑成就:巴特农神庙上的装饰雕塑、巴底农神庙的饰带浮雕以及整个雅典卫城的建筑雕塑艺术。  关键词:古典艺术;雕塑;表现技法  Abstract:"The highest criterion for artistic creatio
期刊
摘要:在《季札观周乐》一文中,季札唯独对《郑风》和《陈风》作出了亡国的评价,其余皆为美赞,原因何在?本文将分别从《春秋左传注》和雅乐审美标准来看季札对《郑风》的否定评价并对其成因予以探析。  关键词:季札观乐;郑风;雅乐;新乐  《季札观周乐》是《左传》中一篇特别的文章,据《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春秋时期吴国公子季札访问鲁国,欣赏了保存在鲁国的周王室的乐舞,除了对郑风和陈风贬低外,分别对《周南
期刊
摘要:《大老郑的女人》是魏微的一篇很精致的短篇小说。它是以第一人称“我”为叙述视角来写的回忆性作品,从时代的变迁写到日常的沉淀,从小城写到小院,然后回忆到大老郑和她的一个女人零零碎碎的生活小事。  关键词:魏微;大老郑;道德评判  魏微的创作有着特殊的韵味,她喜欢用乡村触动城市,用过去激发现在的心灵,用一种古老、沉静的叙事给现代生活以久远的怀想。魏微曾自述说:“我喜欢写日常生活,它代表了小说的细部
期刊
摘要:当代俄罗斯油画家的绘画语言朴素而真诚是其又一艺术特色。他们重在表现生活,情感,和自然。例如在画家叶列梅耶夫的作品中,色彩的运用虽然有时很对立,撞色很齐齐多,但依然感觉自然而然,朴实无华,这和画家朴实无华的个性直接相关。叶列梅耶夫是一位宽容,善良,无争的绘画大师,他对待描绘的对象充满了质朴真挚的情感。在油画家西多罗夫的心中总是洋溢着爱的芬芳,道法自然是画家一生的追求,他们都以质朴、平实、抒情的
期刊
摘要:作为历史发展中产生的宝贵财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统文化传承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也受到了文化部门的高度重视。而新时期,大众审美标准的变化,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及传承受到了冲击,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失传。本文主要从传统文化转型的角度,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传统文化;转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前言: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应的是物质文化遗产,其本身并不存在
期刊
“你看那小河流水鱼虾欢,却不知一行白鹭上青天。还有那翠柳枝头黄鹂唱,花香引来蜂蝶忙……”记不得在哪听过这首歌,旋律也几乎遗忘殆尽,唯独这些歌词,像叮叮咚咚的山泉,一路跳跃,一路欢唱,一直流进我的心田。因为,它唱出了我们心中,一个关于绿色家园的清澈的梦。  为什么说这是一个“梦”呢?好好看看我们置身的这个世界,你就会找到答案。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一向被世人热切赞美的春,不再只有花红柳绿、草长莺
期刊
摘要:作为中国本土化、民族化的艺术语言形式,意象油画是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继承与发展,象征着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回归,更是对西方油画艺术的丰富和革新。在意象油画产生、发展的过程中,中华民族的文化气质和审美语言最大程度地影响着西方的油画语言,表现出“意象性”,形成意象油画的语言特征,为世界绘画艺术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键词:意象油画;价值体现;未来发展  “意象”這一语言形式最早见之于中国早期油画家
期刊
摘要:作为著名的“说文四大家”之一,桂馥毕生都在主攻《说文解字》,集其四十年之功力的呕心沥血:《说文解字义证》成为了他的标志性学术成果。目前为止,专题研究《说文解字义证》及训诂的硕博论文有5篇,论文20余篇,现择要叙之。  关键词:桂馥;《说文解字义证》;训诂  王浩《论桂馥的<说文解字义证>》(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硕士论文)一文是大陆最早的一篇《说文解字义证》专题研究硕博论文,该文通过对《说文
期刊
摘要:中国古代书法,一向注重形象思维,乐于以亲近自然的物象比拟来描述书法作品。相对于西方的艺术也许显得缺乏严密和系统,然而这也是其优越之所在,因它能破除偏执,更加周到和宽容地讨论问题,充分体现了我国哲学所特重的整体观念。中国哲学史上对求知的方法有过许多论述,从不同的角度表述了有关认识方法的各种见解,形成了具有中国文化传统的认识方法的理论。  关键词:古代哲学;书学;孙过庭;书谱  孔子主张“博学”
期刊
摘要:董希文在“油画民族化”之路中所做的艺术实践,是将油画同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形式与民族精神内涵相结合,创作出具有民族形式的油画作品,推动“油画民族化”的进程。本文主要论述了董希文《开国大典》绘画作品中的油画技法。  关键词:董希文;开国大典;油画技巧  董希文在创作《开国大典》的草图时,听取了各方意见。在艾中信的回忆中也有提到:“我所看到的《开国大典》的初稿只比明信片略大一些,他放在衣袋里经常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