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意象油画的价值体现与未来发展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f200110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中国本土化、民族化的艺术语言形式,意象油画是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继承与发展,象征着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回归,更是对西方油画艺术的丰富和革新。在意象油画产生、发展的过程中,中华民族的文化气质和审美语言最大程度地影响着西方的油画语言,表现出“意象性”,形成意象油画的语言特征,为世界绘画艺术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键词:意象油画;价值体现;未来发展
  “意象”這一语言形式最早见之于中国早期油画家刘海粟、林风眠、吴大羽、关良等画家的作品中。20 世纪 40—70 年代,在关注社会、振奋人心的现实主义绘画风潮愈演愈烈的同时,吴冠中、苏天赐、赵无极等艺术家继续践行着意象油画创作之路,其中,以吴冠中先生的意象油画作品最为突出,其意象油画探索之路也一直延续到他的晚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又涌现出以鸥洋、尚扬、俞晓夫、许江、任传文、白羽平、王玉平等为代表的意象油画家。他们大多创作出颇具时代性和多元化的意象油画作品,代表着当代意象油画的最高水准。时至今日,我国画坛涌现出诸多意象油画家和作品,但油画界抑或是美术批评界至今没有提出其确切概念,仅仅是对某种艺术形式的泛指。国内对意象油画进行全面梳理研究的书籍也不多,唯有一些针对意象油画家个案研究的文章和意象油画代表画家的展览。笔者认为关于意象油画的研究和讨论是有必要意义的。通过对意象油画形式语言和美学价值的研究,掌握其表现原理与法则,有助于理解和总结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和审美心理对西方油画语言的建构,有助于提高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文明中的地位,提升中国艺术的审美价值品位,确立意象油画在世界油画史当中的正确位置,使中国画家获得更多的自信站在国际艺术舞台上,更好地弘扬东方文化。
  一、传承中国绘画精神,丰富世界油画体系
  作为中国本土化、民族化的艺术语言形式,意象油画承载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意象和浓厚的民族文化精神。画家以“意象”作为契合点, 寄托中国人对“道”’的领悟和对整个宇宙的沉思,中华民族的文化气质和审美语言最大程度地影响着西方的油画语言,实现了油画这一外来艺术语言形式同中国传统绘画精神的融合与拓展, 象征着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回归。 在意象油画产生、发展的过程中,成果丰硕的意象油画不仅彰显了中国的审美品位和“意象性”的语言特征,也丰富、革新了西方绘画艺术面貌,提升了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确立意象油画在世界油画史当中的正确位置,使中国画家以更为自信的姿态站在国际艺术舞台上,以弘扬东方文化,为世界艺术中的架上绘画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意象油画的发展趋势
  任何一种艺术主张或艺术流派都会同时产生精英和末流,意象油画也不例外,同样出现了良莠不齐、鱼龙混杂、滥竽充数的现象。由于意象油画不强调对客观的再现,而重视对主观的表现,容易导致一些画家脱离现实,闭门造车,失去了“外师造化”的源头活水而陷入不断自我复制的泥潭。 意象油画在经历了近百年的探索发展后,迎来了文化信息全球化、多元化的时代,这就使得画家在传承中国传统绘画意象精神的同时,应高度关注、重视日益更新的社会时代问题,摆脱中国传统绘画程式的束缚,从时代发展的精神和维度出发,确立绘画创作的题材范围、观照方式和表现技法。具体表现如下: 首先,时代性的艺术精神。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当代生活的节奏加快,人们的生活面貌与精神气质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以中国文人的“意象”思想为代表传统绘画精神难以承载当代社会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问题。画家要用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主动融入当代艺术大潮,刻画当代人类的生存状态与精神释放,表达对纷乱混沌的现实世界的情感诉求,  其次,丰富多元的创作题材。依托信息化时代资源全球化共享的优势,意象 油画创作题材的选择极为广泛。画家不应局限于中国社会的人事物,而应将目光投向世界社会,在更为广阔的领域中选择自己熟悉喜爱的题材,运用“意象”精神加以表现。
  再次,敏锐独到的观照视角。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是个体潜意识和地域形态的表现,古代的文人士大夫多以个人的审美情调表现内心精神需求和社会状态,以此获得卓越的艺术成就。意象油画以表“意”为主,画家要用敏锐的感觉体悟生活,从纷杂的日常琐事中感受触动他们心灵的潜在意识,寻找感动的因素。在满足当代社会审美精神需求的同时,确立个人清晰独到的艺术倾向与观照视角。 最后,繁复多变的表现形式。进一步挖掘油画工具材料的笔墨表现技法的可能性,在油画用笔、用油的技巧上作深入的研究,加强色彩、笔触、构图、肌理的表现张力和视觉冲击力。不局限于油画单一的材料语言,吸收丙烯、水彩等其他材料形式。通过阐释当代社会人们内心的情感诉求来慰藉人心。同时,画家不能盲目地追逐中国传统图式化的语言表现,而一味地倾向于形式主义和依赖媒介特性,应主动避免采用粗俗无味、无技术含量可言的表现技法,进一步提炼、纯化中国意味的形式语言,强化中国画家那种对笔情墨趣的品味意识。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类精神文化的日益需求,艺术逐渐走向普及,这就要求意象油画在传承中国传统绘画精髓和语言表现技法基础上,还应主动吸纳世界各国艺术的精华,使意象油画朝向时代性、多元化之路发展。另一方面,艺术的普及使人们越来越关注艺术和艺术家,有些画家为了获得一时的名利而一味的迎合社会大众的审美需求,虽然作品具有时代特性,但却丧失了画家个人的艺术见地。这就使得艺术家们力求做到既不盲目迎合,也非孤芳自赏。
  参考文献:
  [1] 高东洋:《皎然取境说浅论》,载《潍坊学院学报》2005 年第 5 卷第 3 期,第87 页。
  [2] 陈延佑著:《书法之美》,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1989 年 8 月第 1 版,第 18 页。
  [3] 尚辉:《意象油画百年》,载《中国意象油画》,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5 年5 月第 1 版。
其他文献
生于古希腊的柏拉图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其传世作品多为对话集,本人拜读了朱光潜先生翻译的《柏拉图文艺对话集》,作品中多有提及古希腊神话经典和名人,以致读起来略为吃力,但本人读完也有些许感悟。  文艺集中“理想国——统治者的文学音乐教育”篇中苏格拉底与阿德曼特和格罗康的谈论了城邦的教育制度,其中的理念我认为与老子的“虚其心,实其腹;弱其智,强
期刊
摘要:在当今经济社会的大背景下,艺术的发展促使了各大高校不断探索着各自艺术设计的发展方向。在学校、社会的支持下,艺术设计掌握了这个行业发展重要的人力和社会资源。目前国内针对空间多义性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住宅空间,逐渐扩展到办公空间与商业空间。在教育全球化的影响下,艺术教育和教学模式正在向着多样性和灵活性的方向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显然已于社会脱节,程序化的课程安排限制了教学的多样化、设计的前沿性和思维的
期刊
摘要:《国境以南 太阳以西》是村上春树在后现代语境下创作的成长小说,作品围绕男主人公初的成长经历展开叙述,反映了日本战后一代孤独、空虚、迷惘的精神状态。初在精神自我与现实世界的边缘不断挣扎,自我意识在不断失去与找寻的过程中得以建立,凸显了现代文明下人们的生存困境。这部小说与村上春树的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用并不复杂的结构向我们揭示了现代文明下人们的生存困境,小说中的人物是引导我们理解整部作品的关键,
期刊
摘要:服饰简单来说就是穿于人们身上并起保护与装饰作用的制品。从原始时代到现代社会,从国外到国内,服饰一直都处于一个重要领域,处于人類最基础的需求衣食住行中的“衣”。那么,不同民族与不同国家之间的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的背景不同,服饰特点也体现出不同的人类文化智慧,本文就法国洛可可风格服饰与唐代服饰做了一个比较研究。  关键词:服饰 风格 特点 背景  一、法国洛可可服饰  1.洛可可艺术风格背景:  洛
期刊
摘要:“根据美的比例进行创作,艺术创作的最高准则既不是理解中的真,也不是实际中的真,而是美。”菲狄亚斯,是古典盛期最偉大的雕刻家,标志着希腊古典雕塑的高峰。希腊古典盛期的雕塑成就:巴特农神庙上的装饰雕塑、巴底农神庙的饰带浮雕以及整个雅典卫城的建筑雕塑艺术。  关键词:古典艺术;雕塑;表现技法  Abstract:"The highest criterion for artistic creatio
期刊
摘要:在《季札观周乐》一文中,季札唯独对《郑风》和《陈风》作出了亡国的评价,其余皆为美赞,原因何在?本文将分别从《春秋左传注》和雅乐审美标准来看季札对《郑风》的否定评价并对其成因予以探析。  关键词:季札观乐;郑风;雅乐;新乐  《季札观周乐》是《左传》中一篇特别的文章,据《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春秋时期吴国公子季札访问鲁国,欣赏了保存在鲁国的周王室的乐舞,除了对郑风和陈风贬低外,分别对《周南
期刊
摘要:《大老郑的女人》是魏微的一篇很精致的短篇小说。它是以第一人称“我”为叙述视角来写的回忆性作品,从时代的变迁写到日常的沉淀,从小城写到小院,然后回忆到大老郑和她的一个女人零零碎碎的生活小事。  关键词:魏微;大老郑;道德评判  魏微的创作有着特殊的韵味,她喜欢用乡村触动城市,用过去激发现在的心灵,用一种古老、沉静的叙事给现代生活以久远的怀想。魏微曾自述说:“我喜欢写日常生活,它代表了小说的细部
期刊
摘要:当代俄罗斯油画家的绘画语言朴素而真诚是其又一艺术特色。他们重在表现生活,情感,和自然。例如在画家叶列梅耶夫的作品中,色彩的运用虽然有时很对立,撞色很齐齐多,但依然感觉自然而然,朴实无华,这和画家朴实无华的个性直接相关。叶列梅耶夫是一位宽容,善良,无争的绘画大师,他对待描绘的对象充满了质朴真挚的情感。在油画家西多罗夫的心中总是洋溢着爱的芬芳,道法自然是画家一生的追求,他们都以质朴、平实、抒情的
期刊
摘要:作为历史发展中产生的宝贵财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统文化传承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也受到了文化部门的高度重视。而新时期,大众审美标准的变化,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及传承受到了冲击,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失传。本文主要从传统文化转型的角度,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传统文化;转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前言: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应的是物质文化遗产,其本身并不存在
期刊
“你看那小河流水鱼虾欢,却不知一行白鹭上青天。还有那翠柳枝头黄鹂唱,花香引来蜂蝶忙……”记不得在哪听过这首歌,旋律也几乎遗忘殆尽,唯独这些歌词,像叮叮咚咚的山泉,一路跳跃,一路欢唱,一直流进我的心田。因为,它唱出了我们心中,一个关于绿色家园的清澈的梦。  为什么说这是一个“梦”呢?好好看看我们置身的这个世界,你就会找到答案。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一向被世人热切赞美的春,不再只有花红柳绿、草长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