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long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2.0计划的实施,现代教育技术飞速发展,中职语文作为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已经受到并将继续受到前所未有的影响。只有在加快校园信息化基础建设的前提下,提升教师个体信息化素养,并集团队之力,加强学科融合,建设语文研修社群,激发群体活力与潜能,始终坚持“适合的才是最好的”理念,才能实现信息技术手段下中职语文教学的最优化。
  关键词:中职语文;信息技术;适合的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11C-0042-03
  暑假前,听了一位老师执教的《服务顾问(SA)交车前车辆检查》,感受颇深。从课前到课中到课后,该教师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充分运用网络教学平台、企业连线、微视频学习等信息化手段,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经历了探索知识、内化吸收、实践运用的过程。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增强了学习兴趣,拓展了知识空间,强化了实践能力。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一节课听下来,自始至终,我没有感觉到一分钟的空闲、无聊和倦怠,而是和学生一样,在执教老师的带领下,一步步地了解和掌握了作为一名服务顾问在交车前应该对车辆做哪些检查。我想,这应该就是一堂将信息化手段与专业教学有效融合的好课吧!于是不禁自问:中职语文教学可以做到如此吗?教育信息化2.0时代背景下中职语文教学的路到底该怎么走,如何实现信息技术手段下语文教学的最优化,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一、中职语文教学的特殊性
  (一)教学内容的特殊性
  语文课程是学习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中职语文课程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包括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几个主要部分,旨在引导学生根据真实的语言情境,开展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增强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和职业素养,为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提供支撑。基于此,中职语文的教学内容,既有语文学科的语文味,又具有职业性。
  (二)教学对象的特殊性
  中职学校学生大部分都在16—19岁,他们大都出生于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2000年之后,接收信息的途径广、速度快,对许多事物感到好奇但又极易厌倦,学习兴趣普遍不高,有的只想拿到一张文凭然后直接到企业工作,有的甚至有厌学情绪。因此,在学校到底能学到什么知识与技能,他们并不在意,在作为基础课的语文课堂上表现得更明显。书不愿读、话不会说、文不会写的情况比比皆是。这给老师在语文教学与管理上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的特殊性
  中职语文教学主要通过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以及语文综合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职业岗位需要、日常生活需要而必须掌握的听、说、读、写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涵养职业精神,满足其职业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求。基于此,语文教学中信息化手段的运用更大程度上应该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新知,提升能力。
  二、教育信息化2.0时代对中职语文教学的影响
  2018年,教育部出台《教育信息化2.0行动》。伴随着语音识别、自然语音理解、深度学习、AR/VR等前沿技术的不断引入,人工智能教育得到快速发展,中职语文教学已经受到并将继续受到前所未有的影响。
  (一)教学内容更生动,更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信息化手段的渗透,语文教学中纯粹的知识性、记忆性内容有所减少,师生双方低水平、重复性劳动逐渐减少。以往学生对文本的学习主要通过文字阅读,而运用了信息化教学手段后,语言文字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可视化和形象化。电影、电视节目、自媒体信息等进入课堂后,学生通过听觉和视觉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人物形象、事件脉络、自然景观等,加深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引发情感共鸣,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时空更广阔,更利于提升学习效能
  认知结构理论强调:知识传递不仅是传授,更是课后的强化。当语文教学和信息技术结合,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校内还是校外,学生都可以在平板电脑或者手机上阅读教材,可以随时随地接受教师用课件、软件、游戏授課,可以打开网络主动搜索信息、自学知识,主动投入课前预习、课堂参与、课后巩固、课外拓展等流程,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提升学习效能。
  (三)教学评价更便捷,更利于把握学习动态
  教育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创新,动态人脸识别、学生行为识别、教学行为分析的技术提升,为教学评价提供了便捷。学生一进入教室或者一进入学习空间,他们的学习表现、学科成绩、作业情况、错题信息等评价性数据都能即时产生,为教师更为精准地把握课堂动态、实时调整教学提供了重要依据。利用网上论坛、微信朋友圈或者QQ群等新型社交媒体,学生既可以上传自己的朗读作品或者作文,也可以欣赏和点评别人的作品,甚至家长还可以在手机APP上观测学生语文课堂的实时情况。
  三、教育信息化2.0时代中职语文教学的思考
  浙江省语文教育名师戴智敏认为,信息化、智能化时代,活法已变,学法必变;学法已变,教法必变;教法已变,学校必变。如果我们今天仍然用昨天的方式教育学生,将剥夺学生的未来。
  (一)加快校园信息化基础建设
  建设信息化校园是实现教学信息化的前提和基础。对于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而言,要有高效运作的小型局域网、校园网或因特网等,以及播放增强课文整体感知所需的视频、文档、课件、音乐等基础性设备;要建立服务专业的语文交流学习网络平台,便于开展交流讨论、集体参与等协作教学活动;要完善资源库建设,让师生可以不再受时空、教材、图书馆等有限资源的限制,能够随时随地存取、查询,利用网络上的数字化信息资源,真正实现资源共建与共享。
  (二)提升教师个体信息化素养   1.吸收先進理念。历届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全国“创新杯”信息化教学设计与说课大赛都会涌现出许多精彩作品。这些作品理念先进,信息技术运用合理有效,是我们学习与研究的优秀范例。教师只有不断吸收先进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理念,才能真正地领悟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内涵,从事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实践。
  2.熟悉教学软件。随着“互联网 ”的不断深入,从雨课堂、蓝墨云班课、i Spring到为你读诗、喜马拉雅FM 等学习APP,各种信息化教学软件层出不穷。这些软件为信息化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全新体验。教师只有熟悉各种软件的功能与应用,才能在信息化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合理有效地运用。
  3.提升专业素养。信息化教学,信息化只是手段,教学设计才是根本。教师只有加强自身学习,提升语文教学专业素养,综合考虑教师、学生、语文教材、现代教学媒体、评价等各个教学因素的地位与作用,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与要素,才能借助信息技术的强大力量和丰富资源优化教学,提高质量。
  (三)注重教学团队群体化发展
  独行快,众行远。在教师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有许多亮丽的风景,如果说教师的个人钻研是一种“凌寒独自开”的一枝独秀,那么集团队之力开展研究就能创造百花齐放之美。
  1.学科融合,建设语文研修社群。中职语文作品中蕴涵了很多历史、音乐、绘画甚至专业理论或实践等方面的知识,如果仅仅依靠语文教师是远远不够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各类教学信息资源的建设以及在线开放课程的开发等都需要高水平教学团队的整合和优化。因此,加强基于学科融合的语文研修社群建设,融合信息技术类教师、艺术类教师、专业课教师等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把关、设计、融合,并将其纳入学习过程,可以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之外,迅速汲取到课程以外的相关知识,提升综合素养。比如,浙江省戴智敏名师团队开发的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读本《读·赏·练》,就是与工艺美术、计算机等专业团队合作,把中职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要素通过情境化的单元设计来实现教学目标的。
  2.“互联网 ”,激发群体活力与潜能。从深层次讲,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来源于教师对自身职业认同感与幸福感,让教师的创造获得认同,劳动得到尊重,知识体现价值才能够有效激发教师的活力与潜能,促使其主动且持续地成长,而“互联网 ”正是这样一条理想路径。就语文教学条线而言,影响较大的当属浙江省戴智敏名师网络工作室。目前拥有成员9904名,开展教研活动524次,发布了44757个话题讨论,共建共享资源43135件,其中精品资源342件。学科带头人和网络学员均积极参与研修活动,协作共建,抱团前行。语文教师的职业活力和智慧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实现并持续放大。
  信息化教学是一种顺应时代进步的教学方式,符合现代化教育发展的要求和理念。但在语文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对于信息技术的运用一定要谨记“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要坚持实用性、便捷性原则,围绕中职语文课程特点和学情,分析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然后再寻求合适的信息手段来化解这些重难点。否则,一味地套用、滥用“先进”技术而忽略教学根本,让语文课丢掉了原本的语文味,便违背了信息化教学的初衷。
   参考文献:
   [1]白志荣.信息化背景下中职语文教学设计研究[D].南宁:广西师范大学,2018.
   [2]王瑛红.信息技术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思考[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8(11).
   [3]王慧勤.道技和合:信息化推变下语文教学的智性选择[J].语文建设,2018(7).
   [4]缪洪江.役其所长,避其所短——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探讨[J].汉字文化,2018(7).
   [5]吴开宇.当“传统语文”遇上“信息化”[J].江苏教育研究:职业教育版,2013(11).
  责任编辑:章跃一
  The Suitable is the Best-When Secondary Vocational Chinese Enters the Era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2.0
  SHI Chenyun
  (Jiangy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Jiangyin 214400, Jiangsu Province)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2.0 program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 secondary vocational Chinese, as a compulsory public basic course for the students of all majors, has been and will continue to be affected by unprecedented influences. Only on the premise of speeding up the basic construction of campus information, improving the teachers’ individual information literacy, strengthening the integration of disciplines, building the Chinese study community, stimulating the group’s vitality and potential, and persisting in the concept of "the suitable is the best ", can we realize the optimization of Chinese teaching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under the mean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Chine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itable education
其他文献
摘要:吴建英的“中国风·母语美”语文教学主张,本乎自觉,是经典“养”出来的想法;基于问题,忧心母语教育的地位下降;源于探索,确立了从美出发,回到经典、回到儿童的立场。她创造了美的课堂,课堂紧贴儿童,洋溢着母语芬芳,蕴有雅致的风格。她建构了美的课程,整本书阅读课程、经典微课程群等为儿童准备了丰足的精神大餐。她还将项目研究有机融入学校文化建设,使“中国风·母语美”成为“崇美立人”学校文化的靓丽名片。 
摘要:从近年来江苏省学业质量监测数据可见,小学生非连续性文本的得分率与文学类文本、说明类文本存在一定差距,但差距呈缩小趋势。当前,与其他文本的教学相比,小学非连续性文本教学存在课标学段要求缺失、教材教学内容缺乏、日常教学研究缺位、学生生活经验缺少等问题。为提高小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须在教学中树立课程意识、融合意识、任务意识、策略意识。  关键词: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小学语文教学  为了解
摘要:基于对“行动研究”理论的认识,淮安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近年来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多措并举,通过“快通道、灵活化”引进,“阶梯式、团队化”培养,“多平台、双能化”提升,积极打造“研、技双能”型的专业教师队伍。  关键词:职业学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双能型”教师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11C-0049-03  近年来,淮安市高级职业技术
摘要:习惯是行为的自动化反应,更是人的内在精神与品质,它关乎个人的人格与素养。通过探寻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之间的共同因素,使用积极的教育策略,实现中职生从生活习惯向学习习惯的正迁移。  关键词:中职生;习惯;养成教育;迁移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07C-0036-05  学习习惯是终身学习的基础与动力。实践表明,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困难很大程
摘要:质疑能力低下已经成为中国学生素养的一个缺陷。究其原因,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思维形成了定式,严重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基于儿童哲学视野,结合数学实验教学案例,从实践层面进行策略架构,在实验课中通过鼓励、批判、问学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关键词:儿童哲学;质疑能力;小学数学实验教学  20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哲学家李普曼创建了“儿童哲学”,其主要的意义是为儿童提供哲学训练,使儿童学会像
摘要:南京市莫愁中等专业学校以优势专业、特色专业为基础,高起点创建名师工作室;以标准为引领,建构师徒传承与科研培育并举的融合发展模式;以项目为抓手,建设师生成才的高端平台;以机制创新为保障,促进师生更好更快地发展。名师工作室为学校培育了优秀师资团队,培养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提升了学校的美誉度。  关键词:名师工作室;建设路径;教师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
编者按:“陶都”是宜兴独步海内、通行世界的名片。紫砂、精陶、金陶、彩陶、青瓷“五朵金花”异彩纷呈,陶文化薪火相传于丁蜀古镇,神韵泽被蠡河两岸。  2014年11月18日,由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所举行的“江苏职业教育文化寻宝主题教研活动”第一次于人杰地灵的丁蜀古镇展开,副院长王晓天一行齐聚江苏省宜兴丁蜀中等专业学校,考察大师工作室,参观陶艺、茶艺专业教学,访谈陶艺专业大师、英才
摘要:目前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普遍存在重技术学习,轻能力培养的问题。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引导和激发学生进行创意设计,能很好的帮助学生应用所学,去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提升创新意识和能力,设计创意情境,创新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个性发挥,搭建展示平台等方法,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较高层次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创意;信息素养
摘要:写作是一项综合性的思维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且能丰富学生的写作情感,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可以围绕写作话题,重组文本已学信息、文本显现信息和文本隐含信息,逐步渗透写作技巧,激发学生写作潜能。  关键词:文本重组;写作技巧;小学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0)09B-0067-03  译林版义务
“树叶中的比”是苏教版六上数学教材中的一节实践活动课。本节课有较强的探索性、实践性和综合性,需要学生通过测量、计算、比较同一种树叶的长和宽的比值,发现树叶中隐藏的秘密。对于这样一节实践活动课,我们要让学生获得什么样的认知?究竟是要让学生发现书中早已确定的结论,还是在实践中得到自己的思考?又如何在课堂中关注儿童的真问题、真思考以及“真结论”呢?本课教学,我想更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让学生真参与、真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