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寨之危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63hs63s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态博物馆是一种以村寨社区为单位,没有围墙的“活体博物馆”。我国第一座也是亚洲第一座的生态博物馆建立在平均海拔1680米以上的戛寨苗人社区。戛寨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梭戛苗族彝族回族乡,是一个富有典型性的西部苗寨。戛寨苗人社区原本是一种边缘性的存在,生态博物馆的建立将戛寨苗人社区推到世人眼前。生态博物馆的建立给戛寨苗人社区的生活带来了新的变化,同时也在改变着戛寨苗人社区的传统生活生产方式和秩序。
  【关键词】:戛寨;生态博物馆;传统秩序
  一 生态博物馆
  生态博物馆最早由法国人弗朗索瓦·于贝尔和乔治·亨利·里维埃提出。1971年,第九次国际博协会议提出生态博物馆的概念后,以法国“克勒索蒙特索矿区生态博物馆”为代表的世界上第一批生态博物馆随即诞生,并得到广泛认同,于20世纪90年代传入我国。
  生态博物馆是以村寨为单位,没有围墙的一种“活体博物馆”,“生态”的含义不仅指自然生态,而且也包括人文生态,它强调保护和保存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生性。
  生态博物馆主要是用于向所在地居民以及参观者展示自己的文化,接纳自己的文化,在原生态的环境中传承自己的文化,从而保持一种原汁原味的原生态文化景观。生态博物馆也是一个展柜,在参观者面前展示自己的生活场景,让参观者真正感受到原生态的文化遗产。生态博物馆面向世界,是当地居民和外来者对话的连接。
  生态博物馆同时扮演着民族文化保护和民族文化开发的角色。生态博物馆在民族文化保护中提供供当地居民展示和表演本民族文化的场所和机会,让游客通过舞台化的民族文化快餐快速了解当地的民族文化,在表演的过程中未当地居民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还有一定的文化危机,从而提升当地居民对自身民族文化的“自觉意识”,加强对本民族文化的保护。生态博物馆具有的人文和自然的整体性、异质文化性、不可再生性、开放性和参与性,决定了其作为生态旅游资源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及前途,对于民族文化的开发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
  梭戛苗族生态博物馆是我国建立的第一所生态博物馆,它的建立,让梭戛苗族社区的特定文化和生活场景得以保存,成为一个小型的展台,向世人介绍自己文化的具体情况,为参观者和工作人员以及志愿者提供生活服务。
  二 戛寨苗人社区
  戛寨是贵州省西北部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梭戛苗族彝族回族乡的一个富有典型性的西部苗寨。建立在平均海拔1680米以上的山坳中,主要居民是苗族支系中人口较少的一支,被称为“菁苗”,周边其他族群习惯称之为“长角苗”。这里所说的戛寨并非指一个寨子,而是12个寨子:戛寨、小坝田寨、高兴寨、补空寨、安柱寨、大湾新寨、火烧寨、全寨、小新寨、后寨、化董寨、依中底寨等。戛寨、安柱寨、补空寨、小坝田寨、高兴寨属于六枝特区梭戛苗族彝族回族乡,大湾新寨、火烧寨属于六枝特区新华乡,后寨、全寨、小新寨、化董寨、依中底寨属于织金县阿弓镇。
  关于戛寨苗人的起源,流传有不同的版本,和我们所熟悉的洪水神话相似,姐弟俩因为在木鼓里玩躲过洪水,但被困在山崖上,姐姐见到一只老鹰带着两只小鹰,以小鹰要挟老鹰将他俩送回地面。弟弟要和姐姐结婚,姐姐不同意,后来两人站在山上扔石头,两块石头何在一起就结婚了,这并被認为是磨的由来。结婚后姐姐怀孕并生下一个肉团,一气之下将肉团砍成很多块,这些肉块就变成人,落在什么东西上就姓什么。他们的历史是逃亡的历史,由逃亡衍生出来的悲情不仅贯穿在口头叙事中,也在音乐基调、情感表达等文化事项中移栽浮现。由于缺少土地,经济上的弱势地位决定了戛寨苗人政治上的弱势状态。周围的汉人经常会嘲笑欺负戛寨苗人,并且会用鄙夷的口吻谈论戛寨苗人的生活习惯,比如随地大小便,吃半生不熟的牛肉等。戛寨苗人的衣饰很有特色。他们对角很看重,之所以被称为长角苗就是因为他们头上戴的长长的角。角是用坚硬且颜色纯净的木头制成,大多是青冈木和栗木。成熟女人戴的角大约长2尺左右,需要挽五六斤的头发在上面,整体如弯月一样。小女孩的比较小。男人的角要比女人的短且弧度小,梳成后的发式为橄榄形,不过现在男人已经渐渐扔掉长角并剪掉长发,使自己看上去和汉族男人没什么差别。对于戛寨人来说,家中最值钱的东西是衣服,他们的服饰属于川滇黔型。外衣是对开襟无领紧身窄袖蜡染的,后摆有长长的绣片到小腿肚。买回的布料一般都是手撕成规整的矩形或正方形。内衣现在基本上是买回的高领棉毛衫或的确良衬衫,颜色鲜艳,多喜欢橘黄和桃红。下裳为桶式的百褶裙,除了这些,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卜氐,是一块厚实的羊毛毡,上端是长方形,下部是半圆形,有两根袋子,一根在颈部,一根在腰间,用来保暖。戛寨社区的女孩子从小就要学习挑花、刺绣和画蜡,这些工艺在无形中成为女孩子以后婚嫁的潜在文化资本,在画蜡的女孩子会得到家人的特殊关照,甚至连吃饭都是家人端到跟前的。女孩子不仅要为自己准备嫁妆和嫁衣,还要为未来的丈夫做好全套麻布衣服,刺绣的花围腰和伞套电筒套等。戛寨男人的传统服装也是上衣下裳,不过现在很少会穿这些服饰了。
  迫于群体整体延续和发展的压力,结群理想在戛寨苗人社区得到充分的强调。戛寨苗人社区的传统秩序中,权威精英是寨老、寨主和鬼司。寨主是行政管理领袖,寨老是道德领袖,鬼司是精神领袖。
  陇戛民族节日中有特色的是跳花坡、祭树节、祭山节及耗子粑节。绕花树吹芦笙、跳舞,到坡上对歌,祭树节是在农历二月第一个龙日于寨子附近找一处茂盛林子,寻一棵最古老最高大的树作为祭祀对象,全寨人家凑集猪、鸡、粮食,待鬼师或家师咒词后,在古树下挖个坑埋下4—5个装满水的土坛子,用石板盖住,此刻外人不得窥视,族内人等不准随便走动,妇女更是不得参加。先是在树下祭祀,杀红毛公鸡请祖先享用,祈请祖先保佑。事后全村所有男性痛饮大喝一台,祭树方告完结。农历三月初祭山节则在三月第一个龙日举行,程序一如祭树节,只是鬼师或家师要将埋下的水坛打开观察水的盈缩,以预兆当年的收成和祸福。据传说,远古时候有一年耗子很多,四出损害庄稼,老人们自发组织打死耗子,确保了农业丰收。从此以后,每年农历十一月当地人都要过耗子粑节,组织人们打耗子,以丰盛的饭菜祭祀祖先。   新中国成立之后,戛寨苗人开始逐渐参与到国家和地方的互动中,经过土地改革、文化大革命、三线建设等运动,戛寨苗人进入民族国家话语中,但是,与之相应而来的是戛寨苗人的资源遭到剥夺,环境被破坏,出现石漠化,贫困仍然没有远离戛寨苗人的生活。改革开放后,戛寨苗人的文化被当成一种地方遗产资源受到注目,成为地方政府吸引资本、发展地方经济和争取更大市场份额的突破口。人口增长较快,石漠化严重,戛寨苗人生活依然贫困。
  三 生态博物馆对戛寨苗人社区的影响
  1986年,苏东海先生在贵州的一次考察中,起了将生态博物馆引入中国的念头,并付诸实践,1995年6月12日,在六枝梭戛乡建立中国第一座生态博物馆被正式批准,并于1998年10月31日开馆。生态博物馆本身应该是人与环境的互动,本地人与参观者的互动,地方文化与全球文化的互动的完美体现,但是,戛寨苗人社区的生态博物馆却成为有关文化政治操作对象,在经历多次人事变动后,本地人从生态博物馆的管理中彻底退出,真实性的问题就随之凸现,生态博物馆成为地方政府用于文化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工具,是一种单向度的输入形式。传统的戛寨苗人社区成为政府媒体和游客共同构建的对象,也使传统戛寨变成了基于旅游开发和经济发展的民俗旅游景点,与生态博物馆的设想越来越远。
  (一)生态博物馆对戛寨苗人社区经济生活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民生活的逐渐富足和消费观念的改变,国内兴起了旅游的热潮。“大力发展入境旅游,积极发展国内旅游,适度发展国内旅游”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生态博物馆的出现,使得大量的非常规发展资源被引入戛寨。生态博物馆建立之初,戛寨都是土墙房,人均年收入只有124元左右,属于特贫阶段,粮食不够吃,只有两三户人家有猪,整个寨里牛也没有几头。配套资金的进入,使戛寨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通过实施以水、电、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村村通电,通路,人畜饮水困难问题得到了极大的缓解。出于对以后发展的考虑,政府耗资在戛寨寨口建起新村,新村全部40栋房屋都为二层楼房,楼下住人,楼上储存粮食,还有晒台,附带全套家具。政府免费对戛寨苗人进行产业扶持,免费供应鸡子仔、发放养猪补助,优惠引进良种种植,发放沼气修建补助等。在这些政策下,高兴村村民的人均收入仅用一年时间就从2002年的535元提高到905.22元。
  旅游业的兴起,使得旅游接待成为戛寨苗人的重要收入来源。10年前绝大部分长角苗都不会说汉话,而现在,除能讲本民族语言外,他们还能流利地用汉语普通话进行交流。十年间,在生态博物馆的效应影响下,社区经济得以全面发展,仅文化遗产核心区陇戛寨,直接受益就达2000万元以上。
  (二)社会风气
  生态博物馆建立之前,戛寨苗人社区民风淳朴,寨内寨际关系良好。随着生态博物馆的建立,传统的结群仪式再也不能为人们的生活做出某种承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着新的漂移的生活,时间从群体过渡到个人。
  新村的建立,是的戛寨苗人社区的关系变得微妙甚至是紧张。新村建成,因为房屋的分配差点儿引发寨内矛盾,也使得戛寨和社区内其他寨子之间日渐疏远开来。戛寨在整个社区的号召力,也因此受到削弱,其他寨子越来越不愿意参加戛寨的活动。
  旅游业的发展,使得寨子里的女人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一旦有陌生的游客身影出现,马上就有穿戴整齐的女人们过来,热切地问要不要去其他寨子看看,要不要看梳头或是背水表演,即便是遭到生硬的拒绝,她们也不会轻易放弃。通常她们会带着孩子,带着手边的刺绣活过来。孩子们在一边玩,她们就安静地坐在客房前的一溜花台上。通常,游人们都会或多或少拿出一些糖果给孩子,但是对大人一般兴趣不大。她们也无所谓,自顾自地绣着花,但只要游客一有动静,她们就会马上行动起来,强烈地劝说游客接受她们的服務。如果游客不置可否的话,她们会一直追随下去,直到有人或是同意接受她们的服务,或是压根就将她们甩在一边。”在旅游开发刚做起来时,当地人还没有卖东西的意识,不敢去叫卖东西。那时村民意识模糊,只要能卖钱,连自己加的脏的、破的、烂的衣服都拿出来出售给游客。
  生态博物馆的建立,使戛寨苗人接触到以前从未接触过的世界,从而使得戛寨苗人开始向往外面的世界而排斥自己原本的生活。熊华艳则是一个鲜明的例子。作为读过书的女孩子,在嫁到戛寨之后,熊华艳便具备了作为社区代言人的外在条件。在出国接受过在奥斯陆生态博物馆培训后,面对外面世界的精彩,熊华艳开始想尽全力的去改变自己,不穿民族衣服,闹离婚,出走,一度使得乡里和政府上下的关系受到影响。在出走两次后,体验到外面世界的无奈之后,熊华艳回到戛寨。熊华艳的回归和其他几位年轻人的回归,也许是某种本土觉悟的先兆。
  (三)生态环境
  随着国家政策的发展,戛寨苗人社区的森林被大规模的砍伐,戛寨苗人的栖身环境遭到极大破坏,生态严重失衡,石漠化严重。
  新中国成立之后,民族政策的贯彻,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以及相关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婴儿的成活率大大提高,戛寨苗人社区的人口不断增长。人口的增长与森林的砍伐和环境的恶化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资源减少,生存就困难,对劳动力的需要就越大,从而导致人口增长。人口的增长,反过来又加剧生态的失衡和资源的消耗。
  大炼钢时期,人们无知的砍伐原始森林和茂密的次生林,是贵州大部分地区出现森林赤字,水土流失严重,从而产生出今天23420平方千米的石漠化地带。戛寨苗人的家园就是一个典型的石漠化或半石漠化环境,为石山层层包围。在戛寨苗人的记忆中,菁林是曾经庇护、包容他们的家园,而现在,菁林与他们似乎已经渐行渐远。
  旅游业的发展,使外来游客剧增,游客带来的各种现代垃圾充斥着戛寨苗人社区,这些垃圾包括空罐头瓶、矿泉水瓶、糖果包装、方便面袋等,而戛寨苗人在日常生活中却将这些垃圾赋予新的功能,用做容器等。
  结语
  随着全球话语的引入,越来越多的陌生人进入戛寨的权威空间,成为“路由人”,但他们也只是将资源和信息从上到下的传递下来,并未将资源和信息自下到上的反馈回去,使生态博物馆逐渐失去互动功能,成为普通的民俗旅游点。这种单向度路由的导致戛寨苗人社区呈现出一种失控状态。戛寨苗人原先的群体生活策略收到挑战,群体内部原生的结群情感也在外来力量的冲击下逐渐崩溃。乡场的崛起,传统的重构,人口的大规模流动,使社区原来共享的集体时间渐变为个体时间。作为政府脸面工程的新村,不仅使戛寨内部的关系变得紧张起来,而且也让戛寨和社区内其他寨子变得疏远。有限的资源,不平等的竞争,理想和现实的冲突很残酷的摆在戛寨苗人的面前,在生态博物馆的建立所带来的一系列后果中,本土人的近乎文化自觉的东西也开始萌动。
  参考文献:
  [1]张涛 戛寨故事 北京出版社 2011年
  [2]张涛 生态博物馆、旅游与地方发展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2011年10期
  [3]张金鲜 武海峰 王来力 生态博物馆的特点、意义和角色----基于“中国模式”下的生态博物馆建设 黑龙江民族丛刊 2010年2期
其他文献
【摘要】:构建“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是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的重要任务。在侦查阶段树立起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理念是当下改革侦查阶段的诉讼模式,提高侦查活动有效性的关键。从依法治国和“以审判为中心”的内涵分析,笔者通过比对侦查阶段的诉讼目的和审判中心主义的诉讼理念,认为在我国构建起侦查阶段的司法审查制度是完善“以审判为中心”的司法改革在侦查阶段的合理外延。在侦查阶段引入审判模式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微电影作为新媒体时代下的一种全新的电影艺术形式,其主要是以影视技术的普及以及影视设备的更新为依据,具有完整的制作系统和叙事结构。微电影作为电视剧和电影艺术的衍生品,其艺术手段是传承电视剧与电影的基本艺术手段,但是在时长差异与传播途径等方面具有自身的独特性,能够满足艺术的个人表达,使企业获得良好的盈利。本文就对新媒体环境下的微电影艺术手段进行分析和探讨。 
期刊
【摘要】:监理工程师在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涉及安全、环境、合同、信息、质量、进度、投资等多方面的管理与控制,本文仅从监理工程师对工程质量的控制管理方面谈一下质量的控制原则、控制方法及控制手段。  【关键词】:工程质量;质量控制;原则;方法;手段  监理人员对质量控制,就是要对形成质量的因素进行检测、试验;对质量差异提出调整、纠正措施;对质量过程进行监督、检查、认证,这是建设单位赋予的质量控制的职能
期刊
【摘要】:桥梁建设中最先考虑的问题就是安全、经济、适用,在设计过程中要优先考虑到耐久性和安全性。要解决这些问题,选材是关键所在。混凝土在桥梁建设中主要负责提高桥梁的抗拉力,承载力及强度。目前,混凝土结构在现代桥梁建设中已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从公路桥梁的施工技术入手,对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希望对行业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引 言:近年来,我
期刊
WHEN 创办时间 播出时间 及其发展  谈话类节目起源于美国,20世纪30年代谈话节目在美国的广播中就初步形成了,到20世纪70年代,这种主持人嘉宾和观众互动的节目风风格已经在整个美国电视界非常盛行,而我国内地真正的谈话节目是从央视开始的。  1996年3月开播的实话实说是内地第一档谈话类节目,接着《锵锵三人行》于1998年4月1号在凤凰卫视开播,到今天已经有18年的时间。  节目播出时间在晚上
期刊
我的家乡白鹭屿村位于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北白象镇,本地较多的两个姓是“林”,“杨” ,林姓村民居住在位于村子前中部分,杨姓村名大多居住在村子后部与靠山的地方。那么,就从一个人去世开始介绍整一个葬礼过程。  当一个人家中的人确定去世之后,家中的人第一个時刻会首先通知警察,首先从警察开来死亡证明,同时会通知丧葬公司送来玻璃冰柜与大型的假花草用来包围冰柜。而之前家人会首先擦洗死者的身体,为死者穿上新衣。之
期刊
【摘要】:如今,“老人倒地”现象扶与不扶的问题,引发社会群体及媒体的关注。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彭宇案”我们可以看出法律与道德的冲突问题。法律属于社会制度范畴,道德属于意识形态范畴,两者都是调控社会关系和人们行为的重要机制。一般来说,两者对人们的行为评价是一致的,但有时又是冲突和矛盾的。本文以实践中的真实案例为出发点,来分析法律与道德冲突的原因与解决。  【关键词】: 法律与道德;冲突;原因与解决  
期刊
【摘要】:在直播时代,在媒介融合的大环境中,社会转型带来种种变化,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在这样的形势下,电视评论要充分发挥舆论引导的作用,就要突破传统,努力创新。现代的电视评论,在内容上则应更具个性,更具分析的技术含量,才能让评论不会陷入空泛说教,才能赢得受众的认可。  【关键词】:新闻评论;种类;现状;措施  0引言  要想做好新闻评论就要先了解什么是新闻评论,新闻评论是电
期刊
【摘要】:论文以延安欠发达地区的高知分子群体为研究对象,主要阐述延大高知分子对其父辈家庭养老模式选择的现状、影响因素和建议。高知分子倾向于选择以家庭养老模式为主居家养老模式为辅。其主要是与高知分子的个人特征、收入水平、延安地区养老机构的建设现状有关。脱离这种选择困境的建议可以从当地政府、社区、养老机构入手。  【关键词】:高知分子;家庭养老模式;选择意愿  一、问题的提出  高知分子即高级知识分子
期刊
【摘要】:本文对于传统工艺文化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的应用与传承的研究,其主要目的在于了解传统工艺文化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的相关理念和特征,对传统工艺文化的应用与传承进行探讨,为日后提高传统工艺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的应用水平提供宝贵建议。家对于人们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家具设计的造型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本篇文章主要对传统工艺文化在现代家具设计应用中的特征进行概括,同时对传统工艺文化在现代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