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非洲:“我们是什么,我们有什么”

来源 :对外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ei8809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的中非关系发展中,经贸关系等“硬实力”和传播“软实力”并未实现同步发展,西方媒体垄断下的传播格局对中国与非洲关系的正面报道少之又少。可以说,长期以来,中国自身和外部世界对中非合作以及中非关系的认知存在巨大的差异。
  原因分析
  在中非合作与交往的过程中,“中国威胁论”、“中国资源掠夺论”等各种论调被西方媒体炒得火热,此外,也有部分非洲人对中国与非洲的合作存在不同的看法。总体分析,影响中国在非洲形象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西方媒体主导下因利益被瓜分而产生的担忧情绪。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非洲曾长期处于欧洲的势力范围之内。非洲丰富的资源和显要的战略位置吸引欧洲国家在非洲进行殖民统治,通过在非洲的不断扩张加速了欧洲自身力量的壮大和崛起。虽然,第二次世界大战瓦解了西方在非洲的殖民体系,但欧洲在非洲的势力和影响却仍然存在。此外,美国介入非洲,与欧洲相互呼应,造成非洲事务整体上为西方把持。美国等西方国家通过援助与其“信仰相似”的非洲国家,试图把其改造成类似他们的“民主国家”。
  但中国与非洲关系的发展让西方的这些企图暴露无遗。中国不附加任何条件的援助打破了西方在非洲的利益链条。由于中国与非洲合作的日益深入,动摇了原本专属于西方国家的利益,因此,目前仍在国际传播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的西方媒体,从自身国家利益和西方读者的感情需要等立场出发,开始把“中国威胁论”、“中国掠夺资源论”等论调反复炒作。
  非洲地区民众较高期待下的失落情绪。中国与非洲交往的历史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当时,中非交往以中国对非洲的无偿援助为主。中国承诺的互相尊重、真诚友好、平等互利的对非政策,从中非友好交往开始一直遵守至今,这给非洲国家和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这种印象把中国的“无私”形象与西方国家的形象区分开来。
  但随着中非关系的深入发展,中国与非洲的合作不仅仅停留在援助上,还在经贸往来、直接投资等方面深入发展。中非之间的交往开始从国家层面延伸至企业和民间往来等层面,而这些层面的往来由于超出了无偿援助的范畴,更多遵循市场规则,这可能会让非洲的一些国家和人民原本对中国的高期待产生落差,而且,这种情绪上的落差容易在一些期待未得到全部满足时引起相对不满,从而影响对中国与非洲合作的印象,继而影响中国与非洲合作关系的发展。
  部分在非中国企业和个人的行为影响了中国形象。根据有关媒体报道,一些在非洲投资的中国工程公司,在受到非洲当地人短暂的欢迎之后,很快又遭到他们的抱怨甚至怨恨,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有些中国老板拖欠工资;中国公司的工作条件相比其他国家的公司相对较差,待遇不高,而且会被要求经常加班,在跟其他国家的企业进行对比的情况下,这种差距则被进一步放大。还有很多中国公司为了中标项目,在竞标时报出低价,中标后不得不通过挤压工人工资等来保证项目顺利进行。这些行为实际上有很多是不尊重国际惯例和游戏规则的。
  其次,近些年,除了大型的国有企业外,还有很多中国的民营小企业和个体商贩进入非洲淘金。个别商贩在非洲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行为,严重伤害了当地人的利益和感情,也不可避免地给中国的形象造成了不良影响。此外,越来越多不懂当地语言的中国人进入非洲,在语言不通、交流不畅的情况下,也容易产生一些不必要的误解,对双方的交往造成不便。
  改观建议
  综合上述影响中国在非洲形象的原因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非洲的传播能力建设,树立和维护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形象。
  在非洲建立面向非洲和世界的传播机构。虽然中国的媒体在非洲也建立了相关的分支机构,但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国的传统强势媒体在非洲国家的分社平均只有一两名员工;CCTV4和CCTV-NEWS虽然在非洲30多个国家落地,但收看范围多局限于华人圈,传播效果并不理想;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广播节目在非洲地区整频率落地的节目数量并不多,播出时间和收听范围也受到限制;新华社非洲总分社虽然通过SP短信平台,向刚中电信的150多万本地手机用户和在刚果(金)的6000多中国手机用户发送法文和中文版的“新华短信”,并开始收费,但这也只是新华社在非洲大陆建立的第一个终端……
  从目前中国媒体在非洲的运行现状看,不仅在覆盖率上有所欠缺,在非洲设立分社的目的,有时候还局限在面向国内受众。
  中国媒体要在中非关系上占有舆论优势,必须在当地设立覆盖面广的媒体,但报道的中心绝不仅仅是中国或者当地新闻,而应该是一个主要面向非洲受众,全面报道世界、非洲和中国信息的国际化媒体。考虑到非洲的基础设施建设现状以及当地受众的文化教育水平等,应该以广播等声音媒体为主,平面媒体为辅。比较可行的方式是整合现有在非洲的中国媒体资源,通过与当地媒体合作等方式,快速覆盖非洲主要区域,以英语、法语以及部分当地其他语种,参与到当地信息传播的大局中。
  以非洲相关利益国家的媒体为突破口。由于历史原因和实力的悬殊,中国媒体要想打破美国和欧盟等主要国家在舆论上的垄断,必须要加强中国自身在国际传播中的议程设置能力。
  目前,中国的对非传播以回应发达国家舆论指责的反驳和辩解为主,而没有形成主动出击的态势。我们在忙着解释“我们不是什么”,而实际上,主动传播“我们是什么,我们有什么”更为重要。在中非合作关系上,我们要主动展示中国几十年来与非洲关系的发展和进展,如提供无偿援助,帮助建设非洲自身的发展能力和帮助非洲国家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方式等,明确和重申中国对非政策的原则,重点突出中国对非政策与西方国家的不同之处。
  不仅要借助媒体这一传播途径,还要借助各种大型国际会议等场合,成功把“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等议题推向世界。
  在设置议题这个环节中,我们还要利用好西方国家中相对客观并对中国友好的学者的声音,利用好美、英、法等相关利益国家的媒体力量,通过相关的引导和话题设置,使得客观描述中非关系的观点和看法在世界受众中的曝光度增加,从而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主动且客观地加强对非传播力度。首先,国内媒体要客观地报道中国企业在非洲的投资和贸易等行为。中国媒体报喜不报忧的传统也体现在对中国与非洲的合作问题上,对部分中国企业在非洲不遵守法律法规、不遵守劳工协议、恶意竞争甚至产品质量低劣、欺诈等行为,媒体鲜有涉及,甚至选择沉默。由于这种选择性“无视”行为,中国国内的公众对中非合作中客观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没有全面的认识。因此,舆论不能给正在或即将在非洲投资、经商的企业和个人以相对全面和正确的引导,也不能对不良行为形成舆论和规则上的压力。
  其次,中国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对进入非洲的人员进行培训,这是形象建立和维护前的第一个环节。这种培训应该包括语言、风俗习惯、国家形象建设等诸多方面。
  再次,除正常的经贸活动以外,使馆等机构要引导在非洲的中资企业积极参加当地的各种社会和文化活动,增加与当地政府和民众互动的机会,增加自身在当地媒体中的曝光度,强化中资企业在当地的正面形象。
  加强对普通民众的传播。中国与非洲的友好交往在国家层面和民众层面都形成了两极分化的趋势。友好的国家和民众对中国的援助等感恩戴德;而另一个极端则对中国与非洲的合作持否定的态度,认为中国是在抢夺他们的资源、伤害他们本土的工业等。
  除了像上述提到要改善中国企业和个人在当地的形象外,需要媒体做的是让更多的普通非洲民众全面了解中国与非洲合作的历史与现状,让他们更加全面地看待中国和中非互利合作关系。
  在越来越多的非洲受众进入西方媒体的视界之后,不论是作为西方媒体的受访者还是主动的信息提供者,普通非洲民众的意识和认识都会对舆论风向和传播效果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责编:谭震
其他文献
中国央行暗示正试图结束一再挤出信贷泡沫的“钱荒”局面,因此前中国和海外市场出现大幅下跌,表明央行的政策可能会产生事与愿违的结果,并有可能导致中国经济大幅放缓。  中国央行周二晚间发布公告称,近日该行已向一些金融机构提供了支持,以缓解流动性紧张状况,今后还将采取类似措施。虽然央行没有披露更多细节,但该公告是央行首次承认已对令全球投资者惊慌的中国“钱荒”问题采取了应对措施。  另外,中国央行上海总部副
期刊
近年来,我国对外宣传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地方对外宣传发展迅速,成为全国外宣大格局中一个突出亮点。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中心收集了4年来《对外传播》杂志“地方成功外宣100例”栏目中特色突出的60个案例,汇编成这本《地方外宣成功案例研究》,以一种新的形式把各地的经验呈献给大家。  60个案例,分为七个部分,它们的共同之处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  一是特色明显。中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00
期刊
8月12日,第三届全国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召开前夕,中国外文局局长、大会专家委员会执行主任周明伟,就本届研讨会相关内容接受了采访。  主题和内容设置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在谈到本届大会在主题和内容设置上的考虑时,周明伟说,第三届全国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是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特别是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上任半年多以来,在一系列重大对外交往的理论和实践取得重要突破的背景下召开的
期刊
6月12日端午节当天,2013“同乐江苏”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国际友城金鸡湖龙舟赛隆重举行,由江苏省内各市组织的24支外国友人龙舟队在浩荡的湖面上展开了激烈角逐,尽享龙舟竞渡、百舸争流的快乐体验。在这24支队伍中,有两支队伍格外引人注目,他们是代表南京出阵的德国莱比锡龙舟队——也是活动当天唯一一支男女混合队伍,以及由在宁高校外国留学生组成的多国龙舟队。为依托“同乐江苏”重要品牌活动平台,扩大南京城市
期刊
自2009年国家和福建省在厦门举办首届“海峡论坛”开始,四年来连续四届“海峡论坛”都吸引了海峡两岸数以万计的官员、专家、学者、商人、记者,尤其是闽台两地基层民众参加。承担了四届论坛的新闻传播任务的宣传、外宣部门,通过主动与中央和国家机关以及海内外新闻媒体取得联系,密切配合,共同努力,使得四届“海峡论坛”新闻传播工作在入岛宣传、创新报道形式、扩大传播覆盖等方面实现新突破,为四届论坛的成功举办营造了良
期刊
筹办篇 :抓住机遇展示形象,北京一直在努力  北京奥运会的筹办和申办一样,始终在西方媒体的高度关注中开展。树欲静而风不止,当时外媒关注最多的就是空气污染,集中报道,夸张地称北京的沙尘暴会让马拉松运动员嘴里全是沙子。事实上,北京一直在坚持不懈地治理污染,包括沙尘暴,关停了污染严重的焦碳厂等企业,提高了机动车的排放标准,改善了全市煤气方式,甚至搬迁了拥有数万工人的首钢。说到沙尘暴,大家都知道,不是北京
期刊
中国人民银行6月25日晚突然承诺将为流动性紧缺提供资金,而此前的半个月,央行一直对银行的哀求不予理会。  市场认为央行的这一举动实际上是决定结束“钱荒”——过去两周来,银行间拆借利率达到了两位数,股市也在资金面紧张下跌入熊市。  金融机构缺钱已经危及更大领域的经济活动。上证指数24日遭遇四年来最大跌幅,25日又一度下跌6%。股市在市场传言央行将发表支持性表态后收复了当日的损失。  “市场上恐慌、谣
期刊
2013年3月,新华社国际新闻编辑部组织亚太、非洲、欧洲、欧亚、北美、中东、拉美七个地区的驻外分社记者分别采访了30个国家的62位媒体人士和中国问题专家,就中国的国家形象和中国主流媒体报道在当地的影响力等问题,对他们进行了深度访谈。  我们将全球分为亚太、非洲、欧洲、欧亚、北美、中东、拉美七个地区,每个地区选择若干个重点国家,每个国家选择1-4位访谈对象。访谈对象主要是当地媒体的高层(社长、总编、
期刊
民间外宣是相对于政府有计划、有组织的官方外宣而言的,它既是官方外宣必要的、有益的补充,也是我国大外宣格局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和国际交往的增多,民间蕴含的外宣资源越来越受到重视,民间外宣的领域越来越宽广。与官方外宣“刚性”、“脸谱化”的刻板印象相比,民间外宣更多地被视为“柔性”、“生动化”的代名词,其春风化雨、滴水石穿的积极效果与国家软实力建设的终极目标不谋而合、相得益彰。  
期刊
信息传播全球化是全球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与全球化的进程相伴而生并随着传播手段(主要是大众传播手段)的成熟不断发展的。信息传播全球化是指信息能够在地球上任何地方跨越时间、①空间、地域和边界的限制,进行及时、广泛传播或交流的状态和过程。其真正成型的主要标志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全球性电视广播网、电话电信网和国际互联网等三大全球性网络的初步建成和迅速普及。②  城市营销是传统外宣升级版的国际化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