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来源 :中国教师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wei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技术现在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辅助手段。恰当地把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能优化整体教学效果,能充分发展学习者的潜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语文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中越来越多地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学校计算机校园网络建设、多媒体课件应用越来越普及。如何合理利用教育新技术,充分发展学习者的潜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切实探索。
  1 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做好课前预习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的理念。而课前预习就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就是自主学习的过程。“预习”这一环抓得好,就能使学生养成自觉思考问题的习惯,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1.1 了解背景,收集资料
  每篇课文的体裁、内容、背景都不相同,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有些是学生从未听闻过、有些是远离学生实际生活、有些是深奥难懂的古诗词等,为此,学生在课前就应该做好充分的预习准备。上网搜集相关信息,提前查阅课外资料,并进行细致整理,提前浏览,初步掌握。待到课上,可借此搜集整理的资料与同学、老师一起交流。这样的学习才会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既锻炼了学生搜集整理知识的能力又培养其动手查找资料的习惯,有利于学生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以及作者写作的意图,为学好课文打下基础。例如,在学习《可爱的草塘》这一课时,由于课文所描绘的景物、人事、风俗都是远离学生生活,是学生从未听闻过的,对于“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这样的描述是非常有兴趣的,于是就引导他们上网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北大荒的历史、风俗人情、自然风光、丰富资源等。课文还没学习,学生对“草塘”的写作背景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达到了未学其文、先爱三分的效果,有助于学习课文时对文本进行细致深入的理解。
  1.2 读通课文,学习字词
  古人所提倡的“书读百遍”在课前预习过程中尤为重要,不容忽视。把课文读通,读准,初步了解课文大意,是进行学习的前提条件。在研读时,切不可浅尝辄止,应仔细阅读,深入体味,阅读中遇到的难字生词可查工具书或上网查找。
  1.3 提出疑问,上网查询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思都是从疑开始的,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要,也才可能获得新知。在预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疑问,可以记录下来上网查询,不同的问题确定不同的关键词进行搜索,搜索过程中不能一步到位的可以对关键词调整、增补,直至查到所需资料为止。例如在预习《自然之道》时学生提出:为什么幼龟会出来“侦探”?向导明知道那样做会害了小龟,可他为什么还是抱起小龟朝大海走去?自然之道指的是什么?还有哪些这样的现象?又如在预习《地震中的父与子》时,学生想要了解地震是怎样形成的?有哪些危害?应该怎样防范?……他们通过不同关键词查询,可以得到不同的资料,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又获得了许多课外知识。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前准备不仅改进了传统的、单一的、枯燥的预习方法,而且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通过这个环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及运用知识的能力水平都有较大提高,效果远远超过传统方法。
  2 发挥整合效应,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语文课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有助于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優化整体教学效果,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并且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和创新的认知。
  2.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源动力。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音乐、图片和影像等渲染情境,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引发联想和想象,就可以给学生一个更为广阔、丰富的空间,给语文课注入新的活力。例如《西风胡杨》这一课文章篇幅较长,含意较深,为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当讲到胡杨的坚韧、无私、悲壮这几个特点时,我适时的播放配音影像资料:烈烈西风中胡杨与沙子为伴,与狂风做友。他用自己粗壮的身体,抵挡了一次又一次的风沙,虽然斑斑盐碱深入骨髓,即使滚滚黄沙铺天盖地,可他就像一道坚忍不拔的屏障站在沙漠的前方。胡杨孕育了整个西域的文明,可拓荒与战争却破坏了胡杨的生存环境,使之陷入了生死存亡的关头……看完了这些影像资料教室里异常安静,学生们的神情变得严肃起来,我轻轻地问道:“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有的学生觉得凄凉、悲伤;有的学生是感动,认为胡杨是伟大的,值得赞美的;有的学生甚至情绪高昂地批判那些破坏者……我对他们的感受没有作任何评价,只是引导学生去课文中找找作者的心情再来回味自己的感受有和作者感情相通的没有,激起了要爱护胡杨,善待胡杨,保护环境的情感。信息技术就是这样以其图文声并茂的优点,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产生激动人心的情景效果,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2 降低难度,突破难点
  信息技术所具有的化静为动的特点是其他任何教学设备所没有的。由于信息技术的介入,在阅读教学中改变了逐段讲解的“段段清”,以及以“训练点”为中心忽视语言学习的教学方法,利用信息技术化静为动的特点,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排疑解难。如《鸟的天堂》一课,写的是广东省新会县天马公社的一棵大榕树。对于从未见过的孩子来说,也是很难想象为什么明明只是一棵树却说成是“鸟的天堂”。我就借助多媒体的优势,通过多场景多角度向学生展示 “鸟的天堂”那幽静的环境、榕树的繁茂和姿态的独特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多媒体的使用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使他们看到了从没看到过的景色,学生茅塞顿开一下子明白了为什么说榕树是“鸟的天堂”,从而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2.3 合作学习,共同探讨
  在合作学习的情境中,原来认知不平衡的参与者通过互动与沟通能更有效地向外扩展认知,而且通过不断地探索与修正,甚至会重组原来存在的不完善的认知架构。因此,我总是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就提出的问题与他人进行广泛讨论,共同的探讨,开展协作学习。如果学生各自在家里可在网上通过BBS、网上家园、QQ群、发电子邮件等方式与同学、老师、陌生学习伙伴甚至专家实现对话、交流,从而获得更多的信息与知识。   3 利用网络资源,促进主题拓展阅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所谓主题拓展阅读是指:就语文阅读教学某一阅读素材相关的某一主题,搜寻更多的阅读材料加以整理与阅读,从而对该素材描述的事件所处的大背景,或者某个特定的视角形成自己的认识,进而加深课堂阅读素材的理解。浩如烟海的网络资源为课外阅读提供了新的途径,网络技术便捷的检索功能,可以让学生进行快速的分类检索和关键词检索,有助于高效阅读。例如在学习完《老人与海鸥》一课后,吴庆恒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人故事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上完课了同学们还是意犹未尽,纷纷发表着自己的感言。于是我灵机一动,决定趁热打铁来一次“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主题阅读研究,请同学们回家后在百度中录入“人与动物的故事”之类的关键词,看你能了解到哪些有趣的故事。结果第二天,学生带来了一个盲人与狗的感人故事、犹太女孩与狼的一段不解之缘、巨蛇引路救妇女、大象嚎哭救游客、小狗救回7岁小主人……以及《珍珠鸟》、《小狗儿与大画家》、《我和狮子爱尔莎》、《可爱的小鸟》等等。阅读这些感人的故事,学生们深刻地感受到了人与动物之间也可以有很深厚的感情,动物有时也是人类忠实的朋友,学会了与动物和谐相处。比如教学《齐天大圣大战二郎神》一课,在学生品读了他们变化多端的打斗,感受到紧张、精彩、神勇、刺激后借机拓展:孙悟空在《西游记》里演绎了一个又一个痛快淋漓的故事,与二郎神的战斗也不过是小菜一碟。于是又让学生去搜索阅读有关孙悟空的故事,然后在QQ空间或是博客记录自己的读后感受。然后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powerpoint制作成幻燈片,开展一个“孙悟空专题研究阅读”交流会,使孙悟空在学生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但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有利于提高认识、陶冶情操,发挥学生阅读自觉能动性。学生有了阅读的积极性,再加上读书方法得当,阅读能力肯定会大大加强,也会推动课内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而借助网络资源,我们可以更方便地开展这样的主题拓展阅读,从而真正达到“扎根课内,拓展课外,大量阅读”的目的。在不断地实践探索中,我们看到了利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优化了整体教学效果。相信只要善加利用,就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综合能力。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课题批准号DCA110195)”之子课题“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子课题批准号DCA110195-19403)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程标准》
  [2] 黄 薇:《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的“三段式”》
  [3] 王晓荣 柳栋:《Internet学习环境中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实践与探索》
其他文献
【摘要】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要措施。小学语文教学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阶段,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创新能力,教师如能适当根据教材来设计教学,因势利导,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已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的主导思想。下面谈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思维;培养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知识
期刊
从事教学二十几年,一直苦于学生的汉字书写不规范,不美观,虽然也强调书写的重要性,但效果一直不好。写字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训练。新课标对学生写字的要求是能正确、端正、美观地书写汉字。这个目标看似简单,但是深入到实际,你才会发现真正做到正确端正、美观地书写汉字的人是不多的。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写字教学。  1 转变思想,提高认识  虽然写字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列入初
期刊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犹如一座有价值的知识宝库。教师如何开启宝库,带领学生在课堂中体会诗意流淌的语言,经历峰回路转的环节,完成启迪学生心智的教学任务呢?成功导语的设计,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手段。如果一堂课是“响鼓”,那么导语则是“重槌”的第一槌,一定要浑厚激越,声声击到学生的心扉上,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用语言弹奏起美妙动人的乐曲。在我的教学中,曾尝试击好第一槌。  1 诗文名曲,创
期刊
【摘要】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的空间形式的科学,它具有很强的概括性、抽象性和逻辑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培养学生进行分析、综合 、比较、概括对简单问题 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概括的思维问题的能力。这充分说明学校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是数学教育的永恒问题。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数学思想才能够解决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通过具体的数学学习实践
期刊
【摘要】英语语法的掌握是英语能力的基本功,而目前中国学生的英语语法的学习效果并不令人乐观。改教育方法,加强文化对比,注重正负迁移的影响,是改善英语语法教学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英语语法;语法学习;教学方法  所谓英语语法,就是英语中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主干,是英语学习中最重要的部分。简单来说,语法就是把学习者所学的单词和短语按照固定的法则组合起来,从而达到顺利沟通的目的。接下来,我们谈谈英
期刊
在小学阶段,学生主要学习的课程是语文和数学,由于时间比较宽裕,学习数学还比较得心应手。可是进入初中阶段,科目突然增多,考试也比较频繁,因此一部分同学就开始落伍了,进而就说初中数学比较难学。我认为学好初中数学,只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就可以了。  1 扎实的基本功包括  1.1 准确掌握数学运算本领。初中阶段是培养数学运算能力的黄金时期,初中代数的主要内容都和运算有关,如有理数的运算、整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有机整合,为学生提供了最优质的学习文化环境,能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信息素质,形成并发展语文素养和语文实践能力,从而推动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进程。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新课程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领域的不断深入,将信息技术、新课程理念与语文学科教学有机融合,我们的教学能够达到一个
期刊
【摘要】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应以素质教育和学生发展为宗旨,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法、创设交际情境,提高教师素质等途径,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综合技能的全面训练,获得基本的语言交际能力,为学生的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师素质  初中英语教学,尽管已受到普遍重视,教学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但由于种
期刊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正成为语文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这一模式中,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引起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创造力。  【关键词】多媒体;兴趣;课堂效率;创新能力  21世纪的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能把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
期刊
综观目前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现状,不难发现,许多老师对“导语”和新课内容设计颇为讲究,尤其是“导语”的设计,更是匠心别具,”使人难以忘怀。但在课堂收尾时却草率收场,结果明显影响了教学的整体效果,甚至导致整堂课功亏一篑。鉴此,欲实现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则不仅要有动人心弦的“引子”、引人入胜的“主旋律”,而且须有意味无穷的“终曲”,从而使得课堂教学布局合理、结构完美,达到前后浑然一体的妙境。  下面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