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都地区雷暴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及防御对策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is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1980~2012年昌都地区7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的雷暴日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昌都地区雷暴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并从为人们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及地方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的角度出发,提出了雷电灾害防御的对策。结果表明, 昌都地区雷暴日数有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呈现西北—东南向中南部地区的逐渐递减;雷暴日数有明显的年际及年代际变化特征,表现为呈逐年代减少的趋势,1980年以来,雷暴日数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减少幅度为2.322 d/10a,各地雷暴日数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减少比较明显的为类乌齐,左贡、丁青、芒康、八宿等地也呈现减少趋势,但昌都、洛隆呈现不显著增多趋势;雷暴日数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夏季为雷暴活动的高峰季节;月变化呈单峰型,主要出现在5~9月,约占年雷暴日数的94.2%,其中7月份最多。
  关键词 雷暴日数;变化特征;防御对策;昌都地区
  中图分类号 S1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25-08665-02
  雷暴是发生在积雨云中的放电、雷鸣现象,是一种强烈对流性天气,常伴有大风、强降水、冰雹等天气现象,是一种破坏性严重的灾害。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雷电所带来的危害日益凸显。雷电灾害已经被联合国有关部门列为“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1],被中国电工委员会称为“电子时代的一大公害”。
  昌都地区位于西藏东部,地处横断山脉和三江(金沙经、澜沧江、怒江)流域,地势高,气压低,气候干燥,夏季对流旺盛,平均年雷暴日数明显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属雷暴多发地。笔者通过对昌都地区7个站点1980~2012年雷暴日数进行分析,进而寻找雷暴日数的变化规律,对雷电长时间尺度的预测和雷电灾害的预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采用昌都地区1980~2012年7个常规观测站点(昌都、丁青、类乌齐、洛隆、八宿、左贡、芒康)的雷暴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昌都地区雷暴时空变化特征等进行分析。雷暴日数统计以地面观测记录为准,即一日之内发生数次雷暴只统计为1个雷暴日,文中年雷暴日数为全年各月雷暴日数总和,年平均雷暴日数指各地1980~2012年雷暴日数的平均值。按照季节划分方法,春季为3~5月,夏季为6~8月,秋季为9~11月,冬季为12月~次年2月。
  2 雷暴日数时空分布特征
  2.1 空间分布
  西藏海拔高、气压低、空气干燥,雷暴日数多,高原上的雷暴日数比同纬度我国平原地区、太平洋、伊朗高原等均多出2倍以上,甚至有的多到10倍,成为北半球同纬度地带雷暴日数最多的地区,属于雷暴多发地[2]。昌都地处高原东部,横断山北部,境内高差悬殊,地形复杂,受大气环流和地形的影响,各地雷暴日的地理分布呈现显著的不均匀性[3]。为了反映昌都地区雷暴日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7个站点的雷暴资料,绘制昌都地区年平均雷暴日数的空间分布图(图1)。从图1可以看出,昌都地区的年平均雷暴日数在空间分布上呈现西北—东南向中南部地区的逐渐递减,北部、东南部雷暴日数明显较多,处于怒江流域的洛隆、八宿、左贡雷暴日数相对较少。
  3 雷电灾害的防御对策
  雷电灾害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雷暴是一种局部的但却很强烈的灾害性天气,虽然它的发生、发展只有短短数十分钟,但因其产生的强大电流、磁场和磁辐射等物理效应而能够在瞬间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造成雷电灾害,致使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前文分析显示,昌都地区大部属雷暴多发区,雷暴日数有很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主要集中在5~9月份,与之相应为雷电灾害的多发时段。作为气象防雷专业部门,要引导广大民众趋利避害,尽量减少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仍需继续加强以下工作。
  3.1 加强农牧区防雷减灾工作 由于广大农牧民群众缺乏雷电防护知识,对雷电的自主防御能力低,防雷设施落后,甚至根本没有防雷设施,农牧区成为雷击灾害受灾程度严重的区域,因此做好农牧区防雷减灾工作意义重大。防雷的重点首先应该放在农牧区,将农牧区防雷纳入政府防雷减灾管理的范围。
  3.2 继续加强防雷减灾工作宣传 通过组织各种宣传活动,尤其要利用“3.23”、“安全生产月”、“防灾减灾日”等时期,大力宣传防雷减灾科普知识及相关法律规章。通过雷电灾害典型事例的宣传,提高社会公众的防雷减灾意识及自救互救的科学知识,同时争取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凝聚和联合社会各界力量,共同推进防雷减灾工作。
  3.3 继续强化防雷减灾行政管理职能 气象部门应认真贯
  彻实施《气象法》、《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加强防雷减灾行政执法体系建设,提高防雷减灾行政执法监督能力,依法履行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管理职责。严格防雷工程的设计审核与验收、防雷监测和雷电灾害的调查与鉴定等程序。
  3.4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不断发展和壮大防雷专业技术管理和服务人才队伍,加强雷电监测、防雷业务系统的现代化建设。
  4 总结
  (1)昌都地区年平均雷暴日数为35.6 d,雷暴日数有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雷暴日数在空间分布上呈现西北—东南向中南部地区的逐渐递减,北部、东南部雷暴日数明显较多,处于怒江流域的洛隆、八宿、左贡雷暴日数相对较少。
  (2)昌都地区雷暴日数有明显的年际及年代际变化特征。雷暴日数表现为逐年代减少的趋势。1980年以来,雷暴日数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减少幅度为2.322 d/10a,雷暴日数波动起伏明显,前期雷暴日数偏多,且变化幅度较小,后期雷暴日数明显减少,振幅较大。各地雷暴日数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减少比较明显的为类乌齐,左贡、丁青、芒康、八宿等地也呈现减少趋势,但昌都、洛隆呈现不显著增多趋势。
  (3)雷暴日数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昌都地区夏季为雷暴活动的高峰季节,秋季为次多季节,春季为次少季节,冬季基本无雷暴;雷暴日数月变化呈单峰型,主要出现在5~9月,约占年雷暴日数的94.2%,其中7月份最多,占全年的25.6%,其次8、6月较多。
  (4)作为气象防雷专业部门,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仍需继续加强农牧区防雷减灾工作、继续加强防雷减灾工作宣传、继续强化防雷减灾行政管理职能、继续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提升防雷减灾能力,尽量减少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为人们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及地方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CURRANn E B,HOLLE R L,LOPEZ R E.Lightning casualties and damages in the United States from 1959 to 1994[J].J Climate,2000,13:3448-3464.
  [2] 戴加冼.青藏高原气候[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0.
  [3] 李白萍,仓决,潘贵元.昌都地区近52年雷暴气候统计分析[J].西藏科技,2007(7):61-63.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为合理调整半干旱区玉米不同生育时期的田间管理手段,以提高高种植密度下玉米植株群体产量及群体光能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4个玉米品种(郑单958、先玉335、农华101、吉单198)为试验材料,在吉林省半干旱区,针对种植密度(3.0万、4.5万、6.0万、7.5万、9.0万株/hm2)与灌浆期各光合因素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试验,对灌浆期各时间段主要限制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灌浆
期刊
摘要 通过对克什克腾旗土壤pH、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及对该地区土壤调查,得出克什克腾旗盐碱土主要分布在达里湖自然保护区内。同时,通过ArcView制图软件,制作出该地区的土壤类型图。  关键词 盐碱土;克什克腾旗;土壤类型  中图分类号 S15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25-08591-02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克什克腾旗总面积20 6
期刊
摘要 [目的] 研究北虫草人工培养条件。[方法] 对北虫草人工栽培条件pH、不同加水量、不同接种量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适合北虫草生长的最适pH为7~8;添加营养液的培养基中,子实体产量最高;小麦培养基和大米培养基的最适加水量分别为50~55 ml和 45~50 ml;最适接种量为2.5~5.0 ml/瓶。[结论]为工业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蛹虫草 ;栽培条件 ;子实体产量 
期刊
摘要 开展落叶松原木楞堆的细水雾灭火试验,对施加细水雾前后的雾罩内、外典型位置的烟气变化规律进行相关性分析及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施加细水雾前,原木楞堆产生的CO、CO2与空间残留的O2之间的体积变化在雾罩内外典型位置存在显著相关性;施加细水雾以后,雾罩内O2和CO2体积变化具有高度负相关性、CO和CO2之间具有高度正相关性、雾罩外O2和CO体积变化也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  关键词 原木楞堆;细
期刊
摘要 [目的] 为探讨不同氮磷钾施肥配比及用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方法] 研究运用“3414”回归最优设计原理,在晋中榆次区东阳试验基地设置玉米肥效试验。[结果] 所有处理中处理⑥(N2P2K2)产量最高达15 990 kg/hm2,处理①(N0P0K0)不施肥时产量最低为10 973 kg/hm2,产量差异显著;比较不同氮、磷、钾肥用量下的玉米产量,发现在其他种肥料不变的条件下单一提高另一种肥料
期刊
摘要 [目的] 为藏羊羔羊夏季的育肥提供参考。[方法]选用6月龄欧拉型藏羊羔羊90只分为放牧组(对照组)和放牧补饲组(试验组),在夏季牧草旺盛期进行补饲育肥,研究青藏高原夏季不同育肥方式对藏羊羔羊育肥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试验组羔羊的净增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羔羊的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胴体净肉重和胴体净肉率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试验组羔羊的
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石松扦插繁殖的方法。[方法]采用扦插基质、插穗长度、插穗类型、浸水时间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对石松进行扦插繁殖试验。[结果]扦插繁殖平均成活率为59.12%;“插穗类型”因素对扦插成活率影响较大,“插穗长度”因素具有一定的影响,“扦插基质”、“浸水时间”2个因素对成活率无显著影响;扦插苗茎生长的平均长度为2.17 cm,平均粗度为0.13 cm,生根数量为0,扦插苗生长缓慢,生
期刊
摘要 对杂草稻几种典型性状及危害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危害重的杂草稻落粒性不一定比常规稻强;刚收获的杂草稻种子有一定的休眠期且种子活性期长,而常规稻无休眠期且种子活性期有限;上年杂草稻多的田块,若不采取措施,直播稻、套播稻田杂草稻的危害可达28%以上,甚至99%以上;埋于土下未出苗的杂草稻及常规种子经1季水稻生长后,会碳化而失去活力;采用诱发杂草稻,在前茬小麦收获后及时用41%草甘膦3 000
期刊
摘要 2013年5~6月对泾河陕西段浮游动物群落组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河段浮游动物种类为3门47种(属),平均密度为238.8 ind/L,平均生物量为18.98×10-3 mg/L。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该河段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  关键词 丹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  中图分类号 S91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25-086
期刊
摘要 [目的]筛选有效防治木耳害虫的植物源农药。[方法]采用平皿加药法和子实体喷药法,分别研究了印楝素、除虫菊素、鱼藤酮、苦参碱4种植物源农药对木耳菌丝及子实体生长的影响。[结果]在稀释200倍浓度时,4种植物源农药对木耳菌丝抑制作用均较大,且抑制率均随稀释倍数的增大而降低,其中印楝素对木耳菌丝的抑制率最高,苦参碱和除虫菊素其次,鱼藤酮的抑制率相对较低;鱼藤酮对木耳子实体的生长有促进作用。[结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