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语文课堂 调动学习兴趣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rish_z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行新课改后,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语文教师的一个共同的难题。怎样让语文课上充满欢声笑语,让语文课堂“活”起来,一直是我作为语文教师探索的目标。下面结合十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 引入音乐,渲染课堂气氛
   音乐给人美感,陶冶人的情操,激发人的想象力。不爱音乐的人应该很少。在乡村学校,多媒体是个奢侈品,但录音机和磁带还是有的。于是我在上课时常常引入一些符合课堂情境的音乐,引领着我的学生学习。例如,在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的展示课,第一个环节“道不尽的母爱”开始前,我和学生一起欣赏了满文军演唱的歌曲《懂你》,在深情的歌声中,大家自然而然地想起了自己母亲关爱自己的点点滴滴,接下来的讲母爱故事同学们就表现非常棒;在第三个环节“报得三春晖”的“真情告白——妈妈,我想对你说”中,我让学生在课前制作好的送给给妈妈的卡片上写下自己对母亲的心声和祝福,这时,我配上了《烛光里的妈妈》的音乐,许多孩子是满含热泪表达了自己的心声。写完后,有同学还主动要求在班内朗读,记忆深刻的是一位女生,写得很有感情,边读边哭,我也被她的朗读打动,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这节综合性学习展示课,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听、说、读、写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好地锻炼,不可否认,音乐在这节课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 引入画画,增添课堂情趣
   具体生动地形象,往往能比抽象的文字给人留下更深刻地印象。在课堂上让学生把文字变成图画,除了弄懂材料外,还要发挥想象力,能较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说明文《桥之美》一文时,我让学生将课文中作者介绍的各种美丽的桥中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桥画下来,并每组派一名代表上去展示,进行比赛,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调动起来了,认真地画出了自己喜欢的桥,有的还画出了自己想象中未来的美丽的桥。再比如,在学习《天净沙·秋思》时,我让学生将小令中的画面再现出来,有的学生为了表现出“老树”,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给树安上眉毛、眼睛、嘴巴等,把树画成一副老态龙钟的样子,还在旁边配上“我老了,不中用了”的话,真是情趣盎然。
   三、引入表演,激发学习兴趣
   大多数孩子都是爱动的,有较强的表演欲望。在课堂上我们如果能好好利用孩子的这一特点,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取得非常好的学习效果。比如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这篇经典短篇小说时,我在第二课时先让同学们将课文改成课本剧进行表演,同学们能够很好地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进行表演,再让同学进一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我的一家在船上遇到了成了富翁的于勒叔叔,故事又将如何发展,并将想象的情节表演出。这一堂课在部分学生的精彩表演中,在“观众”的热烈掌声中,人物性格和小说主题的分析就轻而易举了。
   总之,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就是要让语文课堂“活”起来,让语文课来迷住学生,使学生不仅学到语言文字方面的知识,也能受到艺术的熏陶。
其他文献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越来越严重,养老保险对于社会的意义越来越重要,但是城乡养老保险之间的差距非常明显,城乡居民来往的越来越频繁,把城市和乡村居民的养老保险统筹规划,综合考虑,变得越来越重要。    党的“十七大”政府报告着重提出,要想实现小康社会要求,就必须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养老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让每个人都老有所养,病有所依,能够充分享有公民的权利,充分享受社会主义大
期刊
一、初中语文导学案的概念  “导学案”,一个全新的名词,伴随课改进入了语文教学的课堂。“导学案”是指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导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  二、编写实施初中语文导学案的意义  通过“导学”这一手段,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
期刊
这节是我的数学课,一进教室,我拿起粉笔转头刚想往黑板上写字,却发现田字格中我的名字“亓云峰”三个字被人用手指头画上了错号。我顿时火冒三丈“这是谁干的?”韩宇靖赶忙站起来转头指着邹鸣棋说:“老师,是邹鸣棋干的!”“不是我干的,我没干!” 邹鸣棋很镇静,没有看我,而是朝着韩宇靖在辩论。说完才转头看着我好像是在说“他冤枉人!”。我正拿不定主意,忽然发现李佳琪举起了手,我连忙问:“李佳琪你说是谁干的?”心
期刊
教学目标:  1.品味诗歌语言,挖掘诗歌的主要意象,体味诗人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注重发展学生感性的形象思维、理性的逻辑思维。  3.利用课文内容和网络资源研究杜甫,在教师引导下,实践体验文学作品的专题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4.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审美体验,感受与他人协作、互助的乐趣及收获。  教学重难点:  1.景、境、情的关系。  2.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理解诗
期刊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但是当下,诗歌尤其是现代诗歌,得不到青年学生的喜爱,却也是不争的现实。一个诗的国度,没有了对诗的激情,这难道不算是一种“冷血”抑或“贫血”?现代诗歌教学的尴尬处境,让人担忧。诗歌教学最失败的地方,就是对现代诗歌的漠视,甚至已经到了让人触目惊心的地步。  首先,高考对现代诗歌考查的缺失,导致教学中对现代诗歌教学的省略。细数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绝大多数的试题是不考查现代诗歌的,只
期刊
县域经济是指在县域范围内,以县城和乡镇为依托,以县为单位进行资源配置,经济的整体发展基本依靠于本地农业,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作为基础,同时包含其他各种经济成分的一种区域性经济。   中共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战略方针,揭开了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新篇章。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全新活力,也对县域经济提出更高要求,以新的思路、新的举措,加快县域经
期刊
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有这样的阐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改变原有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模式。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自信心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经常教育学生,作为
期刊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一旦与学生的生活发生碰撞,重叠,活动将被纳入到其生活中,在内心产生自身生活的需要,激发出该做某事的冲动,心目中便形成一个清楚而确切的目标和思想倾向,并自觉地为达到此目的不惜一切努力,此刻学生的学习被称为内部学习,达目的之后,导致成功的每一步都将在他们的心中更牢固地确定下来,成为习惯,技巧或记忆。   在学校组织开展的“三美教育”活动中,紧紧结合低年级学生
期刊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以小题训练、套题训练为主,重视学生的应考能力培养,让学生化茧成蝶,达到学科能力全面提升,将学科的优势转化为考试得分的胜势,由此可见可见二轮复习的重要性。笔者结合自己在高三语文教学中的一些感受和体会,就如何组织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谈几点看法,概括起来就是要注意避免一种误解,紧扣两个依据,落实三个关键。   一、避免一种误解   高考是一场选拔性考试,这决定了高三语文复习以考生得高分为
期刊
识字是学习各种知识不可缺少的拐杖,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了在各个阶段的识字要求,识字教学是小学阶段的重要教学任务。然而具体到语文教学实践,却又总是得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识字教学方法不妥当,学生处在一潭死水之中,大量的识字给学生背上了一个沉重的包袱。那怎样让学生获得一种全新的感觉呢?实践证明让兴趣贯穿教学始终,会给孩子开创一个新的乐园。   一巧用“语境串连法”   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