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社交焦虑障碍成因及其治疗方法

来源 :家庭心理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_b074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交焦虑障碍是仅次于抑郁症和酒精依赖的第三位精神类疾病,近年来国内对青少年社交焦虑障碍治疗研究有所关注。本文将对青少年社会焦虑障碍相关研究进行回顾与介绍,同时,在重视治疗的同时更应关注预防,在诸多调理、干预治疗方法中建议尝试使用团体沙盘游戏治疗法对青少年社交焦虑情绪进行前期干预,以达到预防的目的。
  关键词:青少年 社交焦虑 成因 治疗方法
  【中图分类号】R749.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548-02
  社交焦虑障碍(SAD)又称为社交恐怖症,是指在社交场合或人前表演( 操作)时, 存在显著的持续的担忧或恐惧, 担心自己会面临窘境, 且不可避免地引起焦虑反应, 从而妨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社交活动。研究表明,社交焦虑障碍是仅次于抑郁症和酒精依赖的第三位精神类疾病。青少年作为儿童与成人之间的过渡期,是社交焦虑障碍的高发期。目前,国外早已针对青少年社交焦虑障碍治疗方法进行了诸多研究,近年来国内对此方面也有所关注。本文将对青少年社交焦虑障碍相关研究进行回顾与介绍,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1.青少年社交焦虑障碍成因
  1.1生物学因素
  通过对双生子和家族的共病研究证实,基因和遗传因素对社交焦虑障碍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同卵双生子共同患病几率比异卵双生子患病几率高17%;若父母患有焦虑症,其孩子患病几率远高于其他父母没有患病的孩子;若患有社交焦虑障碍的父母同时患有其他精神类疾病时,其子女患社交焦虑障碍的可能性会更大。一方面父母的精神病性特征通过遗传基因作用于孩子使其患社交焦虑障碍的几率增加,另一方面孩子通过观察习得患有精神类疾病的父母的精神病性行为,从而诱发社交焦虑障碍。
  研究者还发现,如果对因语言障碍而影响社交这一问题处理不当,家长或教师没有及时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容易损伤其自尊,使其在社交情景中产生消极反应,不利于获得社交技能,继而诱发社交焦虑。
  1.2社会心理因素
  社交焦虑障碍的社会心理因素包括三方面:依恋关系、教养方式和同伴关系。依恋关系是成人与儿童之间特殊的亲密关系, 包括安全型依恋、矛盾型依恋和躲避型依恋三种形式,后两种为不安全型依恋。很多研究都表明,不安全型依恋会导致儿童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在发生了社交焦虑的青少年中, 有28%早年是矛盾型依恋的儿童, 有16%早年是躲避型依恋的儿童, 只有11% 早年是安全型依恋的儿童。将要进入青春期的高龄儿童若在学校遇到教师不当的教育方式和出错时被同龄人讥讽有可能使其害怕社交,甚至出现逃避行为。
  青少年社交焦虑障碍与父母教养方式有一定关系。在儿童试图探索外界环境的初期, 受到父母过度保护的孩子会形成外部控制概念,容易诱发社交焦虑障碍。儿童患社交焦虑障碍几率与父母在抚养孩子过程中对其过多的拒绝和缺乏情感关怀相关。
  此外,同伴关系的影响在与青少年社交焦虑障碍相关的因素中位居第一。同伴关系不良会引起青少年的焦虑, 从而导致社交回避行为, 而回避行为则影响人际关系和社交技能的发展,再次导致焦虑, 进而加重社交焦虑的程度。学龄期儿童及青少年与同伴交往的时间最多,而青春期心理特征使孩子对同伴关系更为重视, 同伴欺骗可能导致其对人际关系的厌恶,进而产生排斥心理或担心被欺骗而出现回避行为。但对同一事件的容忍度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并非所有的同伴欺骗都会引起社交焦虑。
  1.3个人因素
  性格与气质类型对个体对周围环境和事物的反应模式具有重要影响。研究发现性格内向的孩子比性格外向的孩子更容易患分离焦虑、回避障碍和恐惧障碍。羞怯个体容易发展为社交焦虑个体;积极的归因方式和乐观取向能消减社交焦虑。不同气质的父母使孩子形成不同的依恋形式,进而影响孩子的社交行为。
  青少年阶段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使其开始重视同龄人对自己的评价和自我价值的体现。当社会评价不能满足青少年自尊需要或产生矛盾时;当感知自己的观点与同龄人观点存在矛盾并暴露在公共场合时,会导致其羞愧、妄自菲薄甚至自暴自弃。
  研究还表明消极的自我认识与不愉快的社交经验会诱发或加重社交焦虑,且两者的相互消极影响,会形成恶性循环。儿童和青少年的认知和情绪调节能力仍未成熟,缺乏社交技能,早期创伤性记忆若没有得到适宜的心理辅导将会对他们产生重大的影响。
  2.青少年社交焦虑障碍治疗
  2.1 国外研究
  国外研究以认知-行为疗法为主,并以此为基础发展了多种的治疗方法,其中应用最多、效果最突出的心理干预方法有以下几种:
  认知- 行为疗法(简称CBT) 最早由Kendall等人系统地发展和评估,基于社会学习理论、认知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应用于青少年焦虑症的心理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包含以下治疗策略: ( 1) 针对低生理唤醒和身体症状的放松训练; ( 2) 针对消极自我评价的认知重组; ( 3) 针对社会回避行为的系统分级暴露演说; ( 4) 针对在学校和家庭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社会技能训练; ( 5) 針对提高应激能力的意外事件管理训练; ( 6) 在家和学校的巩固训练。
  Ginsburg.G.S 等认为将家庭焦虑管理模型(简称FAM)加入认知-行为治疗能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Kendall等对这一治疗方式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加入了家庭焦虑管理模型的认知-行为治疗比单独进行认知-行为治疗更有效。
  Albano.A.M 等对CBT 进行了改进和发展,并创立了青少年团体认知- 行为疗法(简称 CBGT-A)。CBGT-A是模仿成年人社交焦虑障碍的治疗方案建立的, 以小组形式进行,并且需要对青少年进行社交技能训练。
  Beidel.D.C 等专门为青春前期儿童设计了儿童社会效果治疗(简称SET-C),该治疗方法包括团体技能训练、同伴经验交流和个体现场暴露等内容。Beidel 等人对SET-C 和其它治疗方法进行了对照性研究,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有研究者以CBGT 為基础, 在治疗过程中加入FRIENDS疗法而取得很好的疗效。FRIENDS指:感受焦虑,放松并感受其好处,深入思考,制定计划,做得好就奖励自己,记得练习,保持冷静。Shortt.A.L等人和Barrett.P.M 等人分别对FRIENDS疗法进行研究、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现在FRIENDS 疗法已被用于澳洲非英语移民的焦虑预防和调适服务, 特别是针对青少年移民初期的各种焦虑和不适应症状。
  2.2国内研究
  国内对青少年焦虑障碍治疗方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训练与药物结合和团体辅导方面。
  金燕萍等提出单独角色扮演训练联合心理药物对青少年社交焦虑障碍进行治疗,并探讨这一治疗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张国胜等提出团体心理训练联合心理药物对青少年社交焦虑障碍进行治疗,并对这一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有助于缓解其症状。
  梁丽等对有社交焦虑情绪的中专女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其统计数据比较结果表明,团体心理辅导有利于缓解女生社交焦虑水平,帮助其形成合理的认知,建立更积极的心态。
  2.3心理药物治疗
  对成人社交焦虑障碍的研究提示,MAOI 类、氟西汀和SSRIs 类药物治疗社交焦虑障碍有效。由于儿童、青少年这一群体的特殊性,用于成年人的精神类药物对其安全性仍然无法确定。
  3.研究方向展望
  目前,青少年社交障碍的成因有遗传因素、言语功能缺陷、依恋关系、同伴关系、性格与气质类型、自我意识和创伤性社交记忆及消极的自我认识。目前研究对应治疗的方法有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与家庭焦虑管理模型结合治疗、儿童社会效果治疗、FRIENDS疗法、心理治疗法联合心理药物共同治疗、团体心理辅导、心理药物治疗。研究的关注点都集中在青少年社交焦虑障碍的成因和治疗,忽视了对预防青少年社交障碍产生、缓解青少年社交焦虑情绪方案的研究,在诸多调理、干预治疗方法中建议尝试使用团体沙盘游戏治疗法对青少年社交焦虑情绪进行干预。
  沙盘游戏治疗是以荣格的心理分析学、洛温菲尔德的“游戏王国技术“和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为理论基础;无意识水平的工作、象征性的分析原理和感应性的治愈机制为基本原则;在”安全、自由和保护“的条件下进行的游戏治疗法。张日昇将沙盘游戏疗法机制总结为母子一体性、自由和受保护的空间、自我治愈力、普遍的无意识心象、玩具的象征意义。
  在沙盘、沙具及治疗者的包容、接纳和关注下,来访者全身心地投入到沙盘创作,将自己的内心世界投射到沙盘作品中,通过艺术化、象征化的表达方式了解自己,然后感悟、整合、修复、激活自我,达到自愈和发展的治疗效果。
  青少年处于青春期,渴望独立但无法完全独立,拥有属于自己的秘密且不愿轻易与人倾诉,喜欢通过轻松愉快的游戏方式进行交流,沙盘游戏治疗的弱语言性和游戏性正好满足青少年的心理需求。团体沙盘游戏治疗能够为参与者提供相互理解、支持和在他人面前真实表达自己想法的情景条件,还能够避免团体心理辅导中可能出现的场面混乱、成员相互指责和恶意攻击等问题。
  在国外,有资深沙盘游戏治疗师通过沙盘游戏治疗法有效地治疗人格障碍、药物与酒精依赖等严重心理疾病。研究表明沙盘游戏治疗对于儿童的各种情绪、行为和适应等问题有一定疗效,尤其是对于焦虑性情绪障碍的儿童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邹先云,冯维.西方心理学关于青少年社交焦虑障碍的研究. 中国特殊教育,2007, 4:85-89
  [2] 高佳琳,朱帅帅,单铭磊等.初中生羞怯对社交焦虑的影响:归因方式和乐观取向的中介作用. 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13
  [3] 张日昇.箱庭疗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2-120
  [4] 冯冬梅,甘露春,梁颂游等.沙盘游戏治疗在儿童心理问题中的应用研究.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9):3524-3526
其他文献
摘要:大气污染中的细颗粒物(PM2.5)暴露已成为现今广泛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流行病学研究表明,PM2.5严重威胁心血管系统的健康,它能增加健康人群的犯病率,同时还能促进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提高。针对PM2.5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目前国内外开展了大量的基础实验研究,我们通过借鉴相关的大鼠实验研究成果,概述PM2.5对大鼠心血管系统产生的毒性效应,进而加深PM2.5对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我院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方法:选取2014年01月-2014年12月我院药品管理工作中的数据资料,并针对问题提出合理化的改进措施。观察我院药品管理改进之后的效果。结果:改进管理后,我院药品管理中出现药品混放的次数为1次,没有发生药品过期情况以及储存管理不当问题,无人管理现象出现一次。结论:对我院药品管理工作进行药品培训、药品登记管理、存放管理、人员管理以及药品更新管理的
期刊
摘要:药剂科是卫生院内十分重要的临床科室,其负责全院临床药物的供应以及药品保管工作。药剂科工作质量的好坏将会对医院医疗质量产生直接影响,故强化卫生院药剂科的规范化管理力度,对提高整个卫生院的诊疗用药安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就卫生院药剂科的规范化管理展开论述。  关键词:卫生院;药剂科;规范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R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5
期刊
摘要:目的比较上海某社区空巢老人与非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现状,分析社区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应用SF-12量表和自编问卷对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与非空巢老人相比,空巢老人的生理功能(PF)、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及心理总评分(MCS)均较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影响空巢老人生命质量因素有:性别、患慢性病数目、年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并总结医院感染监测方法和经验,为进一步规范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全面综合性监测的方法,开展医院感染监测与监控。结果: 基本动态地掌握了医院感染发病、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与医院感染控制情况,并完善、规范了医院感染监控制度。结论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常规化、规范化监测,才能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  关键词:医院感染;管理;控制  【中图分类号】R197.324 【文献标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甘肃省渭源县居民高血压的特点,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全省渭源县35岁以上的高危居民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用spss17.0软件对收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被调查者中,高血压患病率38.1%,知晓率30.95%,控制率16.28%,防治率41.28%;经济、文化、饮食等习惯中均存在高血压诱发因素。结论 甘肃省渭源县居民中存在高血压知晓率、防治率、控制率低,患病率高的特点,不利于高血压
期刊
摘要:目的: 研究市辖区流动人口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实施家庭成员或志愿者全程面试下督导化疗管理效果。方法: 结防机构门诊对负责实验组患者治疗管理的家属或其同事等志愿者进行结核病治疗管理培训,之后由这些家庭成员或志愿者全程督导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化疗,并与同期当地市区居民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医务人员负责督导治疗管理效果进行比较,观察两组管理效果。结果: 两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督导化疗率、系统管理率和治愈率均达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西药药剂的合理适用及有效管理策略。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西药药剂1200份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对西药药剂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究西药药剂的合理使用,并制定有效管理策略,将其实施在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我院西药药剂1200份中(观察组),对两组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对比评估。结果:对照组合理用药率为69.17%,观察组合理用药率为90.58%,观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汉族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方法,利用生活质量调查问卷(PDQ-39),对60例汉族帕金森病患者及50例维吾尔族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再通过单因素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分析影响维吾尔族、汉族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结果:影响汉族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为性别、病程、H-Y分级、抑郁、认知障碍;影响维吾尔族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卫生监督建设工作的要求不断增加,在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深入的今天,实现信息化建设也成为了卫生监督工作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鉴于此,本文从我国卫生监督的基本特征出发,探讨了我国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以及我国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关键词: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探讨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