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事诉讼证明妨碍制度的完善

来源 :锦绣·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shuo32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民事案件数量大幅增长,诉讼中证明妨碍现象也屡屡发生。证明妨碍行为损害司法程序有序进行,损害了当事人或者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但由于相关法律的不健全、指导案例的匮乏、法官水平的差异,证明妨碍行为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故而,无论是基于保障公民权利还是维护司法权威,完善民事诉讼证明妨碍制度都是关键的一环。
  关键词:证明妨碍;证明责任;协力义务
  一、民事诉讼证明妨碍概述
  证明妨碍是指诉讼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及负有法定协力义务的案外第三人因诉讼中或诉讼外的作为、不作为,故意或过失地妨碍当事人使用证据,从而导致当事人或举证不能,或举证困难,或损害了司法秩序进行,或造成法官难以认定案件事实的行为及后果。
  证明妨碍的构成要件有四,分别包括主体要件、主观要件、客体要件、客观要件1。就我国目前的理论和司法实务来看,主体要件主要指不负证明责任的当事人。主观要件包括故意和过失两个方面。客体要件扩张到了书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而客观要件,除了证明妨碍行为、被妨碍人是否需要承受不利的裁判结果、妨碍人的特定行为与被妨碍人产生不利益的裁判后果之间是否应当具有因果关系,理论界还会考虑证据方法是否应当具有不可替代性和是否具有证明协力义务。
  二、我国民事诉讼证明妨碍制度现状
  我国现行立法并未对民事诉讼证明妨碍制度做体系化的规定,在2011年实施的《婚姻法解释三》、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以及部分知识产权法律中部分条文对证明妨碍的内容作了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十章和以及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对证明妨碍仍然存在零星的规定,在其它私法上也有一定的体现。法律依据的缺失直接导致的就是司法实务中出现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1.规则适用较少
  根据裁判文书网统计,自2017《民事诉讼法》修改以来,仅仅以“证明妨碍”搜索到的民事诉讼案件为208起,除去不具有参考价值的案件52件,可供参考案件为156件,部分案件未对证明妨碍行为进行性质认定,在可参考案件中以证明妨碍原则、证明妨碍规则进行说理的案件为40件,最终用到《民事诉讼法》第十章法条规定(包括第111条)的案件只有2起。自2015《民诉法解释》修改以来,以“证明妨碍”为关键词涉及案件为329起,不具参考价值案件为86件,其余案件中用到《民诉法解释》解释第111条、112条、113条的案件为0。自2020《证据规定》实行以来,有证明妨碍行为的案件为12件,用到《证据规定》第48条、第78条、第81条、第99条的案件为0。
  结合上述相关数据来看,我国尽管对有些证明妨碍行为作出了规定,但是在司法实务中这些规定适用较少,大多数没有法律依据的情形则适用原则对事实作出认定。
  2.证明妨碍的适用标准不同一
  根据相关案件的一审、二审甚至再审情况来看,适用条件的不明确,适用标准的不统一不仅会限制法官适用该制度,而且容易出现冲突的判决,因为一旦适用证明妨碍制度,伴随出现的就是推定证据内容真实,而关键的证据对于诉讼走向至关重要,一旦适用错误,必定损害当事人利益,损害司法公正,不服判决的一方上诉、申诉则浪费司法资源,降低司法效率。
  三、我国民事诉讼证明妨碍制度的完善
  证明妨碍制度所要实现的政策目标包括回复真实、惩罚和救济2。我国对于证明妨碍行为主要是以公法惩罚手段为主,对于回复真实和救济所用笔墨极少。故此,我国立法应当明确政策目标,以回复真实为主,辅以惩罚和救济功能,确保立法过程中的目标方向正确,确保法院在审判过程中能抓住重点,防止妨碍者利用法律漏洞损害司法公正。
  1.完善对证明妨碍构成要件的规定
  对于证明妨碍的构成要件而言,主要应当在三方面进行完善。第一,扩大证明妨碍主体要件。将负证明责任之当事人和当事人以外的其他诉讼参与人纳入民事诉讼证明妨碍的主体范围,最大程度的预防诉讼中证明妨碍行为的发生。第二,明确证明妨碍的主观要件。我国现行法律对于证明妨碍的主观要件以主观故意为主,而在司法实务中对于故意与过失的判定困难,因此降低主观要件标准,将过失纳入其中实属必要。第三,强化证明妨碍的客观要件,促进行为样态多元化。即便法律不能穷尽司法中出现的各類证明妨碍行为,但是可以对于一些典型的如环境侵权纠纷、医疗事故纠纷、知识产权纠纷以及较典型的证明妨碍行为进行细化规定,结合最高法院公报案例等指导性案例进一步完善对行为样态的规定,避免法官自由裁量权过大。
  2.证明妨碍立法体系化
  我国关于民事诉讼证明妨碍的法条规定分散,没有形成系统的法律体系,适用范围窄。因此在立法过程中可以借鉴我国台湾地区的做法,立法首先可以确立关于证明妨碍的原则性条款,保证在新的证明妨碍形式出现时有普适性条款可以作为法院裁判依据。其次,规定证明妨碍具体情形,完善并细化证明妨碍制度的相关法律条文。
  3.构建多类型证明妨碍的法律效果
  在构建我国证明妨碍的法律效果时,可以依照公正、诚实信用等民诉基本原则和经验法则推定、违反证明协力义务为理论基础,以回复真实的政策目标为核心,配合惩罚和补偿救济政策目标的实现,对相关法律进行完善和调整。具体应将公法制裁作为其他制裁措施的配套辅助手段,在对被妨碍人诉讼权利救济的同时,根据妨碍人主观可归责性、实施证明妨碍的形式、证据的重要性加以公法上的制裁进而实现多种政策目标。
  完善证明妨碍制度在我国当前司法背景下具有关键的作用,对我国司法进步具有重大且突出的意义。不仅可以规范司法程序,保障诉讼双方平等参与诉讼的权利,同时还能节约司法资源,提高诉讼效率,减少法院对于证明妨碍行为的不必要审查,减轻当事人因寻求新证据而带来的不必要的诉讼成本。
  参考文献
  [1]包冰锋.实体与程序之调和:证明妨碍的客观要件研究[J].证据科学,2013年第21卷,676-685.
  [2]马龙.论德国民事诉讼中的证明妨碍制度——以德国联邦法院的判例为考察对象[J].证据科学,2015(06),707-720.
  [3]于鹏.民事诉讼证明妨碍救济与制裁比较研究[J].法学论坛,2013年第12期,50-58.
  [4]赵信会.美国证明妨碍推定的理论与实践[J].证据科学,2015(02),431-439.
  (华北理工大学 河北 唐山 063210)
其他文献
摘要:Dawson型多酸化合物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能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随着人们不断地研究探索,发现夹心Dawson型多酸材料具有更加独特的性能,比如在电化学、磁性、光催化等领域。本文主要针对过渡金属取代的这类夹心Dawson型多酸进行研究,以Co为取代金属合成的夹心型多酸为例,进行红外表征,并研究其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此类化合物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光催化材料来降解亚甲基蓝。最后对此类化合物
期刊
摘要:在采油工艺中,井下工具的使用对工艺的完整度的质量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井下施工时是采油工艺的起点和基础,一个完善,安全,高效的井下设计更是重中之重。如何在众多的井下工具中选择合适的进行生产,保证采油工艺和采集的原油产品质量是我国石油工业的一个重点。本文浅析井下工具和井下施工的质量控制,进行对策分析。  关键词:井下工具;采油工艺;作用探析  前言:  井下采油设备在生产的安全和生产效率方面来说
期刊
摘要:隨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现阶段,合理完善的科学技术体系是促进我国轨道交通发展的基础和重要保障,信号系统是支撑轨道交通运营控制的基础和核心部分,其能够保证轨道交通日常的安全运行。但是在轨道交通网络和信息安全研究方面,这依旧是一个新难题,是一个需要突破的难题。网络和信息安全,简单来说就是信息网络中的软硬件以及信息系统中的信息数据不会因为某种原因被破坏和泄露,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很多地方政府都把旅游业作为地方新兴战略产业,旅游景区的发展也获得了更多的政策与资金支持。本文结合笔者实际工作实践,探讨了社会责任理论下旅游景区发展与管理机制的构建措施。  关键词:社会责任理论;旅游景区;发展与管理  从现阶段国内大部分旅游景区的服务管理实际来看,依旧还有很多景区存在盲目建设、破坏
期刊
摘要:公园绿地中体现的城市文化对诠释城市形象、地域特色有种重要意义,本文简单探讨了城市文化的构成及其在公园绿地中的表达方式,旨在为公园绿地的景观营造提供理论价值和现实作用。  关键词:城市文化;文化表达;公园绿地  1城市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客观存在的现象。通常人们所说的文化是狭义文化,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主要指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优秀文化,是民族的
期刊
摘要:现如今,我国是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新时期,人们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随之对于园林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效率要求也有所提升。在生活节奏较快的时代背景下,绿色、自然、舒适的园林工程,可以提供给人们一个更加接近自然的机会。在园林工程中,通过绿化种植施工,可以有效提升工程绿化程度和效果,符合人们对于园林工程的需求。针对园林工程中的绿化种植施工关键点进行深入分析,希望可以有效提升园林工程绿化水平和质量。  
期刊
摘要:我国在研究和探索如何走好符合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方面已经十多年的时间了。在党的十八大会议上指出,我们要让新型的、环保的工业、新型的城镇结构关系与现如今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创新型、领先型的农业一齐发展,而党的十九大则指出了让乡村美丽振兴发展的口号,坚持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与发展,最后让广大农村人们享受到的发展振兴成果。乡村的发展得到进一步推动,而我国的城乡融合发展也更上一
期刊
摘要:社工组织在解决一些情感问题、贫困问题以及未成年人犯罪、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人口老龄化和生态环境问题以及一些个人的行为问题和家庭矛盾问题上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随着社工组织在我国社会中的发展,得到了政府财政和政策方面的大力支持和推动,全国各个省市都建立起了专业的社工组织。这些组织的建立,很好的缓解了一些仅仅依靠政府而无法彻底解决和处理的社会问题。但是,并且由于很多方面的原因,在当前我国社工组织的发
期刊
摘要:明确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意义;对某市耕地人口承载力、建设用地承载力、土地生态承载力等资源承载力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某市各阶段资源环境承载力情况,提出评价结果的应用与建议,以期对未来发展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资源环境;发展;承载力  1.评价意义  1.1科学利用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内涵  土地资源承载力是区域人口、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的重要指标,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的界定既要最大限度满足当前
期刊
摘要: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促进交通建设项目的增多。建设智慧城市轨道交通(以下简称“城轨”)是实施交通强国战略和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内容。2020年3月,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发布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从行业层面为智慧城轨的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勾勒了发展蓝图、明确了发展目标和建设重点,强力助推了交通强国建设和智慧城市发展。城轨车站既作为城轨的交互窗口,为乘客提供出行服务,又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