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非物质文化遗产载体的创新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anrur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竹笛独奏曲《秦川抒怀》产生于特殊的历史时期,作品融合了竹笛南派和北派的演奏风格而又突破了风格界限;作者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竹笛演奏技艺,大胆创新,将地方艺术语言融入作品,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赞美之情;作品的产生为广大艺术工作者提供了创新艺术工作的成功案例,为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的载体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风格特点;动因;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33-0039-02
  由马迪创作于1980年、带着浓郁的陕北地方戏曲音乐特色的竹笛独奏曲《秦川抒怀》,从作品产生开始便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迅速在全国传播开来,也激发了众多音乐家、表演艺术家等对艺术表现力创新的灵感和冲动。很多人在用自己的方式演绎该作品,也有很多人对作品进行各种解读和深入研究。本文结合作者自己演奏该作品的心得和感悟,对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品的风格特点及创作动因、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的思考等方面进行解读,意在表达对艺术史上做出贡献的艺术家的崇敬之情,为广大演奏该作品的演奏家提供参考。
  一、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
  我国民间音乐文化,虽然在历朝历代的官方典籍、民间野史、地方志、民族志等有收录记载,但来源于生活,由人民创作的民间音乐,绝大部分的传承为口传心授,并且在传承过程中随着传承人的知识、阅历、业务水平等的影响不断地在发展变化。人在艺在,人去艺绝,是民间艺术传承的特点。新中国成立后,加大了对民族民间艺术的挖掘整理。重要的举措就是在军队、各省(区)、市(州)、縣等成立专业文工团,乡镇成立文化站,村级或厂矿挖掘有文艺特长的农民或工人成立文艺宣传队,上级团队指导下级团队。也正是在那个年代,竹笛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一大批竹笛表演艺术家、大师从民间挖掘出来,一大批优秀的作品从民间抢救整理出来并搬上舞台。20世纪60年代初,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音乐研究所、音乐出版社发起了编辑《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工作,虽然提法上好像只是针对民间歌曲的挖掘整理和编撰,但经历过这个工作的人都知道,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是对包含民间歌曲在内的所有民族音乐的挖掘整理和再创。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竹笛是充满政治色彩的文艺宣传演出必不可少的伴奏乐器,虽然在这个时期因为民众对政治的狂热使竹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普及,但对竹笛艺术本身的发展来说是停止不前的。1979年3月,文化部、中国音乐家协会联合颁布了《重发关于编辑〈中国民间歌曲集成〉计划》的通知,要求各地音乐家协会与当地专业艺术团体、院校一起,完成编辑工作。1979年7月1日,文化部、中国音乐家协会联合颁发了《收集整理我国民族音乐遗产规划》([79]文艺字537号、音民字第002号)文件,要求全面详尽地对民间歌曲、戏曲音乐、民族民间器乐曲、曲艺音乐和古琴曲(古琴曲因技术原因而后被搁置)等“五部音乐集成”做出有计划、有步骤和系统、全面的收集整理。中国音协为此成立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集成编辑办公室,组建了全国编委会进行编撰工作。新的思潮和改革氛围在中华大地喷涌而现,当然也包括文艺,竹笛艺术由此获得新生。很多竹笛演奏家在演奏技法上融合其他艺术门类的表现手法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很多艺术家、作曲家和演奏家等在民族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创新创作了很多优秀的作品,《秦川抒怀》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之一。马迪的作品《秦川抒怀》,在演奏技巧上,独创了竹笛演奏的垫指揉音技巧,创造性地在竹笛上表现出板胡特有的压揉弦演奏效果,也正是这一特殊技巧的突破,使得作品能够很好地用竹笛表现出陕西戏曲秦腔和碗碗腔的地方艺术特色。
  二、作品的风格特点及创作动因
  (一)作品的风格特点
  《秦川抒怀》是融合了竹笛南派和北派的演奏风格而又突破了风格界限的优秀作品。
  近代竹笛从演奏风格上来分,可分为南派和北派。南派竹笛音色细腻浑厚,圆润典雅,婉转悠扬,演奏技巧多使用颤音、打音、叠音、气振音、泛音等;北派笛子的音色高亢明亮、刚劲粗犷、豪放洒脱,演奏技巧多用吐奏、花舌、滑音、剁音等。
  在主要依靠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的年代,一般来说,演奏者往往只能精通或掌握其中一种演奏风格,演奏的作品也基本如此。《秦川抒怀》在描绘秦川大地上鸟语花香、生机盎然的美好画面,在抒发作者对自己家乡的由衷赞美之情时,具有南派浑厚细腻,柔美典雅的音色特点;在表现秦川人民对更美好未来的热切追求,展示秦川人民热情奔放的民族性格时,又具有粗犷豪放的北派特点。在演奏技巧上,除了自创的垫指揉音技巧外,还综合运用了吐音、波音、指颤音、叠音、打音、花舌、滑音、剁音、历音、循环换气等,融合了南派和北派的演奏技巧。所以说,《秦川抒怀》是融合了南派和北派的演奏风格而又突破了风格界限的优秀作品。
  (二)作者的创作动因
  马迪先生能在20世纪80年代初创做出突破风格界限的作品《秦川抒怀》,应该说得益于其本人艺术学习经历和生活地方深厚的文化底蕴。
  马迪在西安音乐学院学习时,师承著名笛子演奏家元修和先生。元修和先生原主要从事二胡和板胡的演奏,后拜中国南派竹笛演奏大师赵松庭为师学习南派竹笛演奏技艺,又师从冯子存和刘管乐两位北派大师学习北派竹笛的演奏技艺,所以,元修和的竹笛演奏集中了南派和北派的风格特点,同时二胡、板胡演奏也有很深的造诣。马迪传承了元修和竹笛演奏风格,当然,对板胡等演奏特点和音色特点、表现手法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掌握,这为他在后来创作《秦川抒怀》时,运用竹笛模仿板胡的演奏效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上海音乐学院学习时,又得到南派大师陆春龄先生的悉心指点。正是马迪先生的竹笛学习经历,使他掌握了南、北派竹笛的风格特点,为作品《秦川抒怀》的创作突破风格界限创造了条件。
  作者生活的秦川大地,文化底蕴十分深厚,是黄河流域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在历史的长河中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和意识形态的演化,造就了这里豪放粗犷的民族特质,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以地方方言为基础的秦腔、碗碗腔就是秦川大地文化的代表之一。秦腔、碗碗腔是艺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当地人民的民族特质的体现。   作为一个艺术从业者,运用自己所掌握的演奏技艺,将地方艺术语言融入作品,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赞美之情,更加真切地表现了作者对自己家乡的热爱,这正是作者创作本作品的动因。
  当然,没有深厚的竹笛演奏功底和文化底蕴,没有对地方戏曲、曲艺等艺术表现形式的研究掌握,是不可能创作出《秦川抒怀》这样的作品的。
  三、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思考
  2003年10月17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上,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旨在保护由人类在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中产生并且通过人来传承和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于2004年8月加入该条约,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划分为包括传统戏曲在内的十一大类。
  《秦川抒怀》取材于陕西戏曲秦腔,运用了碗碗腔的戏曲韵味,用竹笛演奏这种艺术表达形式抒发了作者对自己家乡的由衷地赞美之情。
  秦腔,又称乱彈,是流行于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的古老的戏剧之一,被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传统戏剧类(项目编号:Ⅳ-16)。碗碗腔,又称“灯碗腔”“阮儿腔”,是以皮影戏形式演出流行于陕西、山西、河南、甘肃等省部分地区的民间的戏曲剧种之一,被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传统戏剧类(项目编号:Ⅳ—49)。板胡演奏和竹笛演奏也是流传时间很长,传播范围很广的人类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秦川抒怀》是集中了秦腔、碗碗腔、板胡演奏、竹笛演奏等多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一体的艺术作品,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乐谱方式记录,以竹笛演奏技艺的方式表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人类的智慧和文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一直是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在努力探索的课题,有些项目由于本身的群众基础自然地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而有些项目面临着传承和发展的危机。国内很多专家学者根据不同的项目对保护、传承与发展难题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比如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以公共艺术教育为载体,以旅游文化为载体等等,但像《秦川抒怀》这样以艺术作品为载体的还是很少见的,它的产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创新的传承方式和全新的载体思考。
  四、结语
  竹笛演奏作品《秦川抒怀》产生于特殊的历史时期,作者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竹笛演奏技艺,结合自己对地方戏曲、曲艺等艺术表现形式的研究掌握,用地方艺术语言来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由衷的赞美之情;《秦川抒怀》也是集中了多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一体的艺术作品。作品的产生为广大艺术工作者提供了创新艺术工作的成功案例,为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的载体提供了新的思路。作者这种勇于探索、追求艺术创新的精神,值得当今人们的学习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付传利.浅谈笛曲《秦川抒怀》的音乐内涵及其演奏技巧[J].北方音乐,2015,(16):63-64.
  [2] 朱清泉.笛曲《秦川抒怀》的演奏技巧分析[J].音乐时空,2013,(8X):95.
  [3] 李会娥.秦腔社会文化研究述评[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25-130.
  [4] 魏伯庆.同朝皮影与碗碗腔[J].当代戏剧,2004,(3):38-39.
  [5] 樊祖荫.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若干问题的思考[J].音乐研究,2006,(1):10-13.
  [责任编辑 刘娇娇]
其他文献
摘 要:企业高管薪酬既是激励问题,也涉及公平、分配问题,高管薪酬制度的合理与否决定了企业的绩效。通过对2013—2016年26家文化类上市公司的研究发现,高管薪酬水平越高的文化企业绩效越高,高管内外部薪酬差距均与企业绩效成正相关关系,表明文化企业高管薪酬激励发挥正面价值效应。这对于完善文化企业薪酬管理,更好地认识文化企业内外部薪酬差距在企业经营中所发挥的作用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文化企业;
期刊
新疆冰糖心红富士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因其具有“冰糖”心(即水心)和含糖量高等特质,在全国各地都供不应求。水心不仅对人体无害,还会增加苹果口感,但是随着储存时间增长,水心含量多的苹果出现霉变、褐变及腐败,这严重影响苹果质量和销售价值。目前,中国作为苹果生产大国,有众多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新疆冰糖心红富士苹果也是其中之一,其常见的检测手段就是主观性高、正确率低的人工鉴别,由于缺少可靠检测手段,在市场上也存在一定量的乱掺乱卖、产地假卖的现象,严重侵害了产品盛誉和消费者权益。因此,研究适合水心苹果识别、产地识别的
摘 要:社区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微观体现,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格局是社区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社区治理新格局的构建已成为发展趋势。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社区治理中存在对多元共治理认识不足、社区治理制度混乱、居民间缺乏信任感、居民共享意愿不强等问题。以云岩区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格局探索为案例,提出相关优化路径,即以制度保证搭建好共建框架,多元参与促进共治发展,
期刊
摘 要:近年来,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其中上海已成为中国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地区,加之居家养老始终是多数老年人的意愿,现存大量既有住宅成为老年人居家养老生活的载体。但目前既有住宅,特别是多层旧住宅老旧且适老化程度低,给老年人的人身安全与心理健康带来不利影响,老年人家庭居室适老化改造问题不容忽视。以上海地区2012年以来的居室适老化改造为研究对象,紧紧围绕最亟须解决的家庭适老化改造资金供需缺口庞大、
期刊
摘 要: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与煤炭工矿用地的变化密切相关,资源枯竭使越来越多的煤炭工矿用地处于低效利用或废弃状态,对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造成影响,也不利用城市转型发展。在自然和人为社会因素的驱动下,煤炭工矿用地逐渐退出。因此,可根据煤炭工矿用地的自然生态条件、区位条件和煤炭企业规模等安排其退出时序和利用方向,并从制度、资金、技术、规划等方面完善其退出机制。  关键词:资源枯竭型城市;煤炭工矿用地;退
期刊
摘 要:旅游产业是促进经济发展和增长的重要战略性产业,在我国各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都起到重要作用。吐鲁番是一个后发展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明显滞后,但吐鲁番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分析目前吐鲁番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探究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对应的优化措施。吐鲁番旅游发展过程中面临很多挑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思路,切实增强市场观念、竞争观念,以促进吐鲁番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制度是一种规则,契约是一种精神。“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当前出现的各种政治生态危机是政治制度取向不明,政治契约精神欠佳造成的后果。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从制度变迁理论来说,就是制定与正式制度相配合的非正式制度,通过培养规则意识和契约精神,减少交易费用。  关键词:政治生态建设;制度变迁;经济增长;地方经济发展;作用机理;反作用机理  中图分类号:D6
期刊
摘 要:中国的经济经历了数十年的高速增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近年来在科技创新上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科技创新并没有高效地转化为经济成果。如何将科技创新转化为经济成果,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目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对美国发展过程的分析,发现在科技创新转化为经济成果的过程中,充裕的人力资本不可或缺。  关键词: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人力资本  中图分类号:F124.3 文献标志码
期刊
为了解决农田地膜残留问题,许多国内外的研究学者研制了各式残膜回收机械,但是残膜回收不彻底、缠膜率高、机具可靠性低等问题依旧比较突出。本研究针对残膜捡拾率难以提高、脱膜部件缠膜率高等问题,在杆齿式残膜回收机的结构基础上,结合残地膜的力学特性研究,改进研制了一种齿链复合式残膜回收机。为了探明其工作部件是否满足作业要求,从运动学角度分析了各部件的运动规律,从动力学角度分析了各部件在工作时的应力应变情况。最后按照详细的设计参数加工制造样机各部件并装配成整机,通过田间试验验证其性能,优化得到了最佳工作参数。研究内容
摘 要:在农村男性婚姻挤压及“半熟人社会”背景下,大部分农村婚姻仍然具有“无媒不婚”的特点,但其中的媒人却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化。选取鲁西F村进行田野调查,对F村媒人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对业余媒人与专业媒人两种形式进行进一步分析与比较,进而对其今后的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乡村媒人;婚姻挤压;半熟人社会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33-002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