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第二机场迎“难”而上

来源 :财经国家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lo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度销声匿迹的首都第二机场建设工程,仍在踉跄前进。
  2010年年底,一个名为“首都新机场建设指挥部”的机构,在首都机场集团成立。首都机场集团总经理董志毅任该指挥部总指挥,副总经理姚亚波任执行指挥长。根据中国民航局《关于成立北京新机场建设指挥部的批复》,成立这一机构的目的是:大力推进首都新机场的立项及建设工作。
  “北京新机场立项开工前的各项工作已基本准备就绪。”2011年1月11日,在全国民航工作会议上,中国民航局局长李家祥做出上述表示。
  1月18日,有媒体报道,《大兴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首都第二机场选址定于北京大兴南部。
  然而,中国民航局发展计划司司长刁永海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虽然首都第二机场项目已经酝酿数年,但目前国家发改委仍然没有最终确定首都第二机场的具体场址,该项目获得国家批准立项也不是没有障碍。
  首都新机场建设指挥部的核心人士也向记者证实,发改委并未批复第二机场地址,“大兴区之所以将该项目列入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更多的是希望能够对该项目的建设工作提前做出安排”。
  
  首都机场告急
  新机场建设的急迫,源于首都机场比原计划提前了5年迎来基本饱和的状态。
  根据2003年《国家发改委关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扩建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预计首都机场经扩建后,到2015年,可以满足年旅客吞吐量7600万人次、年货物吞吐量180万吨、年飞机起降50万次的目标。
  而扩建未几,首都机场容量已近极限。“2010年首都机场的旅客吞吐量就已达近7400万人次,接近年旅客吞吐量7600万人次的饱和状态。”首都机场集团的一位员工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这一局面的出现,与这一时期中国民航业的高速发展密不可分。
  根据中国民航局的统计,“十一五”期间,中国民航业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和货邮运输量分别增长了105%、93%和82%。民航业规模迅速扩大,导致北京首都机场、深圳宝安机场等繁忙机场快速饱和,“十一五”全国共改扩建机场33个,目前仍在改扩建的东中部机场达十几个。
  根据首都机场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0694.HK)的年报显示,自2001年以来,除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外,其余历年,首都机场的年旅客吞吐量增长率均高于10%;年飞机起降次数增长率,也在多个年份超过了10%。
  最新的运营数据则显示,2010年首都机场实现旅客吞吐量7394.8万人次,起降飞机51.75万架次,同比分别增长了13.1%和6.0%。
  作为全国最大的机场,首都机场的客流量增速超出预期,直接导致了首都机场的迅速饱和。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研究员董焰介绍,首都机场提前饱和,还存在另一个因素。
  “2003年首都机场扩建,按照专家组的论证,首都机场应该在3号航站楼两侧,各建一条跑道,使首都机场的跑道总数达到4条。”董焰说,“但在扩建工程正式批准立项的时候,‘砍掉了’规划中的一条跑道。”
  董焰说,弃建一条跑道,虽然节约了资金,但也反映出对民航业的快速发展缺乏科学认识。“如果按照4条跑道的规划建设,首都机场的年旅客年吞吐量最多可达1亿人次。可以推迟几年再立项建设第二机场,而不必像现在这样着急。”
  跑道的使用率接近饱和,再加上空域资源不足等原因,让首都机场航班延误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根据飞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统计,2010年首都机场的出港航班平均准点率仅为64.55%,在国内同类民航机场当中排名靠后。很多民航乘客都反映,2010年在首都机场起飞或降落,明显可以感觉到飞机在地面跑道上等待或在空中盘旋的时间,比以前有所增加。
  首都新机场建设指挥部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首都机场正在研究修建第四条跑道,以期扩大机场容量。
  对于这一亡羊补牢的做法,首都机场集团的一位员工表示,首都机场预留的空间,只够在六环路附近修建一条短跑道,只能供较小型的飞机降落时使用,而且距离航站楼较远,对于增加首都机场的容量,帮助不大。
  董焰也证实,近年来他曾多次去首都机场考察,T3航站楼还有足够的接待能力,但由于没有按照规划围绕T3修建两条跑道,首都机场的格局被打乱。即便是在六环路边修建一条较短的跑道,也是“小打小闹”,无法大幅度增加首都机场的旅客吞吐量。
  上述首都机场集团员工表示,已经有多家航空公司申请飞北京的航班,因为首都机场接近饱和而无法安排。接下来首都机场旅客吞吐量的增加,难免会以降低服务质量为代价。第二机场建设迫在眉睫。
  
  第二机场僵局
  2008年上半年,由国家发改委牵头,首都第二机场的选址工作正式展开。但工作甫一开展,就遇到困难。
  上述首都机场的员工告诉记者,当时首都机场的扩建工作才刚结束,然而统计显示,2007年首都机场的旅客吞吐量已达5358.3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了10.1%。民航系统已经认识到以这样的速度增长,首都机场的旅客吞吐量将提前实现饱和,于是希望第二机场项目尽快启动。
  董焰参加了首都第二机场的选址工作。他介绍,当时选址包括三个地方:天津市武清区、河北省固安县和北京市大兴区。由于天津武清有一家军用机场,必须保证该机场有足够的空域进行训练,因此最后选址集中在固安和大兴。
  记者在首都机场建设集团2008年11月编制的《北京新机场选址报告》中看到,初步选定的固安和大兴的场址分别距天安门64.73和46.20公里,新机场规划初期同时建设两条跑道,到2020年满足旅客吞吐量4600万人次的需求,建设周期为4到5年。
  报告还显示,由于大兴的选址位于永定河北岸,需要搬迁的人口和征地的数量较少,且大兴距北京城区较近,建设城市铁路、高速公路等配套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也相对较低——初步估算大兴方案需要投资302亿元,而固安方案则需投资320亿元。因此选址大兴的方案最终胜出,并报送国家发改委等部门。
  但在这个方案中,也有一个隐匿的难点。
  首都第二机场如果落户北京南部,同样位于北京南部的南苑机场就必须搬迁。中国联合航空公司的一位飞行员评价,两个选址方案,新机场与南苑机场的距离分别为50和30多公里,对于飞机飞行来说,这都是非常短的距离。南苑机场如果不搬迁,两个机场起降的飞机在空中会发生冲突。
  “目前第二机场选址与立项的难点就在于,与军方协商南苑机场的搬迁问题。”首都新机场建设指挥部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刁永海也证实,首都第二机场项目立项的难点在于与军方的沟通协商。
  民航局空管局的一位人士则告诉记者,需要与军方协商的内容不但包括南苑机场的搬迁,还包括第二机场未来的空域使用问题。北京民航使用的空域资源本来就比较紧张,首都机场年起降航班超过51万架次,却只有11个空域进出口,如果第二机场仍然要使用现有的进出口,必然会导致空域资源更加紧张,影响两个机场的运行效率。
  这位人士介绍,为配合第二机场立项,华北空管局正在制定第二机场空域使用的预可研报告,民航局空管局方面希望为第二机场开辟独立的空域出入口,未来从东、北两个方向起降的航班使用首都机场,从西、南两个方向起降的航班使用第二机场——这都需要在第二机场正式建设前规划好。
  国家民航局一位前局长则告诉记者,首都新机场立项,想要扫清选址方面的障碍,实现南苑机场的整体搬迁,并获得相应的空域,还需要国务院及中央军委层面的批准。目前民航局也正积极与军方沟通,各方达成一致意见,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尽管方案尚未批复,但民航系统和北京市对首都第二机场的建设已相当的迫切。
  首都新机场建设指挥部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目前包括北京市政府在内的各方,仍然希望首都第二机场落户大兴。首都第二机场将会被列入北京市和中国民航局“十二五”期间的重点建设项目。
  “根据目前中国民航业发展的趋势,我们希望首都第二机场能够规划4条跑道。分期建设,最终于2040年建成4条跑道,实现旅客吞吐量超过1亿人次的目标,届时首都第二机场有望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航机场。”这位负责人说。
  这位负责人介绍,首都机场集团已经按照选址大兴的方案,制定出了《首都第二机场预可研报告》,并上报国家发改委。对于选址比较敏感的项目,国家发改委一般会采取选址与预可研报告同步审批的方式,首都第二机场立项也很有可能采取这种方式。乐观地估计是2011年该项目能够正式获批,并开始前期的建设工作。
  
  “适度超前”瓶颈
  首都机场扩建后的快速饱和、第二机场的建设压力,再次显露出了民航基础设施建设一直难以做到有效的适度超前。
  中国民用机场协会秘书长王健介绍说,类似的情况,近年来在民航业内并不少见。例如重庆江北机场,2010年刚完成了扩建,已经发现机场容量不够,又开始申请进行下一期扩建。
  王健分析,这一方面说明,近年来经济活动旺盛,以及收入的增加使飞机已经成为大众化的交通方式,导致了民航业的超速发展;另一方面也说明,民航业原有的发展思路、规划,与行业快速发展的现状已经难以匹配,需要作出调整。
  在2011年的全国民航工作会议上,民航局对此作了反思。
  在民航局提供的资料中有这样的表述:“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使得大型机场航班延误,降低了行业运行效率。‘十二五’期间,要做好区域机场布局规划,加快改扩建及新建机场的步伐。”
  王健也指出,中国民航业之所以难以做到适度超前发展,还有另一个客观因素,就是受到空域管理体制的制约。如果不能保证足够的空域,机场等基础设施便无法发挥其作用。
  民航局空管局的一位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由于无法按照需求配置合理的空域,已经严重束缚了中国民航业的发展。2010年10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首次提出,在“十二五”期间,要进行空域体制改革,民航局空管局目前正在规划新的全国航路网,其中包括繁忙航路扩容、增加平行航路、增加省会机场及重点民航机场出入口等内容。
  不过,他也表示,这些措施短期内估计还难以实施。现阶段他们的工作重点仍然是利用新技术,来提高现有空域使用效率,以及为新建机场争取合理的使用空域。
其他文献
中国“被请求”,天津会议“无中生有”。世界看美国,美国看中国。坎昆谈判焦点还在中美两国。2011年的南非大会才是重头戏    坎昆会议的顺利进行与两个月前结束的天津谈判工作会议密不可分,但外界并不了解的是,天津谈判工作会议竟然是“无中生有”来的。  哥本哈根会议的进程使成员国对谈判进程如何进行产生了分歧。发展中国家认为正是由于小范围的磋商导致哥本哈根会议无果而终,下一步谈判应继续坚持所有成员国参加
期刊
中国铜冶炼企业发现,他们正在陷入类“铁矿石陷阱”;不改变一盘散沙的格局,中国铜冶炼企业的被动局面将难以改变    2010年岁末,是山东祥光铜业二期项目原定的投产日期。但时至12月上旬,这一项目仍然遥遥无期。  自2007年一期工程投产以来,山东祥光铜业一直笼罩在“中国最大民营铜企”的光环之下。但4年来,铜加工费在一路走低,这一民营“最大铜企”的经营日益惨淡。  “情况与当初已经完全不同。”祥光铜
期刊
访成都市统筹委副主任秦代红、市社科院副院长陈家泽    《财经国家周刊》:对于成都户籍改革,业界有无预判?比如说放开以后有多少人会流到城市里来?有多少城里人到乡下去?  秦代红:我想说,对于改革的这种预判,所谓风险性评估,我们是做得非常慎重的。包括投入、财政承受能力,包括资源承受能力等问题,我们都进行了比较详尽的分析。  《财经国家周刊》:城乡之间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是不是很难,可能硬件比较好办,但是
期刊
建立“国际体质”和“日本品质”,是日本企业应对日元升值的有效途径    齐藤小姐10月份刚刚举办过婚礼,准备和先生于12月去夏威夷度蜜月。夏威夷吸引她的不只是美丽的风光,还有她在蒂凡尼店里预订的钻戒。  由于日元汇率持续走高,从美国购买这只戒指,换算成日元再加上免税优惠,比日本国内的300万日元要便宜100万日元。齐藤相信,到12月时,日元还会进一步走高,由此省下来的钱还可以再买一条中意的项链。 
期刊
基于PPP的优越性和实用性,中国加入ICP乃大势所趋,然而,中国的尴尬在于,只能提供数据,不能左右最终结果    2010年11月中下旬,国家统计局在牵头召开两次半公开的会议后,又召集了几次内部会议,主题均是国际比较项目(ICP)。自2011年1月起,中国全面参与世界银行发起的国际比较项目,即用购买力平价(PPP)方法统计国内生产总值。  其中,11月11日,国务院十几个部委在北京召开ICP部委间
期刊
一年过去,世界尚未从哥本哈根的打击中痊愈,似乎需要到坎昆这个温暖的地方来恢复元气    联 合国新一轮的气候谈判11月29日在墨西哥坎昆开幕。这里,没有了2009年哥本哈根首脑会议的傲慢、华丽和堂皇。  会议的基调定位,在于提醒大家记得过往的承诺,因为哥本哈根让大家认识到,试图如打高尔夫球那样“一杆进洞”,达成具有全球法律约束力的协议,是不可能的。  开幕式的宣传片中,是一张张被双手和布带遮住的脸
期刊
曾经出现在芯片产业发展中的种种问题,正高悬于更多的新兴行业之上,如何避免相同的问题被复制,更多地需要从产业扶持政策与体制中破解    芯 片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并非独有。  自2009年以来,新一轮以科技带动的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中,各地逐渐消退的芯片产业热情,正在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移。  在这一轮新的产业圈地热潮中,被忽视的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市场与体制风险,又再次潜伏其中,并有可能导致更多成芯的出现。  
期刊
最近国家发改委公布10月份有24种食品价格上涨,涨幅近80%。同时预告,近期多数品种的价格还将继续上涨。国际期货市场农产品价格飙升后暴跌,然后继续攀升,后面明显有炒作的因素。  民以食为天,面对粮价如此波动,全世界会有多少人因买不起粮食而陷入饥馑?于是有心人士拷问,粮食能像其他证券化的资产那样用来炒作吗?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教师退休基金年中曾宣布,在未来数年内将投入25亿美元,用于包括农产品在内的
期刊
希特勒上台以后,推行种族主义政策,使得50万犹太人被迫流亡他乡,美国接收了这些难民中的四分之一,使得世界科学文化中心发生了一次洲际大转移    当今世界的科学和教育的中心无疑是在美国。是谁让美国取得了这个地位?如果说答案是希特勒,有人一定会感到不可思议。然而事实就是如此。正如一位美国科学家所说,“我们应该为希特勒竖立一座纪念碑,以此来感谢他为促进美国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在希特勒统
期刊
炒股、理财、发放委托贷款,这些在上市公司群体中曾被认为是“出格”的举动,从2011年中报披露情况看,似乎已蔚为大观。  中报数据显示,一些上市公司的委托贷款收入已经超过或接近主营业务,主、辅业界限模糊。这其中,不乏有公司左手融资、向投资者要钱,右手放贷、为自己牟利。  对于上市公司扎堆放贷、理财、炒股现象,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在中国资本市场历史上并不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