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思想品德微课设计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g66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微课作为一种教学资源,与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相结合,成为学生自主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微课通过配备完整的学习方案,让学生明晰教学目标、教学流程、学习评价等,凸显学生学习;借助在线微课,实现师生即时互动交流,深化探究与思考;借助大数据,实施在线评价与监督,提升教师的个性化指导。
  关 键 词 思想品德课;大数据;微课;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7)05-00-03
  随着大数据的发展,慕课、翻转课堂、微课等新形式对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转变课堂教学思维,创新思想品德课堂,在互联网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寻求相互依存、共同促进的新模式,让大数据真正服务于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成为我们面临的现实课题。
  目前,微课作为一种教学资源,与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相结合,成为学生自主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微课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1]它要求教师在5—10分钟内,将一个完整的知识讲解清楚,并创设一个主题式应用“小环境”。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反复观看教学视频,深化理解,提升能力与情感。我们以“走近法律”一课(原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为例,尝试以微课推动教学。
  一、注重学习过程设计,凸显“学生学习”
  翻转课堂模式下的微课学习是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展开的自主学习,它强调学生的学,而非教师的教。因此,学习过程的设计上必须比传统课堂更加生动,力求让学生在十分钟左右的微课学习中做到高效、专注。为此,我们主要思考以下问题:1.学生从哪里出发? 2.将引导学生走向哪里?3.应该创设何种学习情境,吸引学生持续关注?4.素材的选取是否有效?5.如何确知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是有效学习的关键和起点。我们在设计中强调,教学目标必须预期学生的学习结果,微课学习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而非教师。例如,“法律的三大特征”是“走近法律”一课学习的概念基础。因此,对于这一内容,我们将微课学习目标设定为:1.能够再认法律的三大特征;2.能够解释法律三大特征的含义; 3.能够运用生活的实例,说明体现法律的哪一特征。
  为了让学生理解“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这一内容,微课学习从学生晨跑的场景导入,询问学生跑得井然有序的原因;之后,播放“成都女司机被打”的报道,使用正反面案例,激发学生兴趣。由此引发学生对规则的思考,逐渐认可“有规则、懂规则、守规则十分重要,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对于“法律三大特征”之“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这一知识,微课从“打人者张某因涉嫌寻衅滋事已被警方刑事拘留”这一事实,引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什么是“寻衅滋事罪”?这一罪名由谁规定?谁有权修改?由此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知道“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是我国的国家立法机关,行使国家立法权”,这体现了“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这一特征。
  此外,在每部分内容的讲解后,微课视频一般需要及时呈现知识的归纳。例如,在第一部分学习结束后,微课视频呈现的知识归纳为:法律三大特征的内容、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同时,视频出示温馨提示:请整理学习笔记,并对自己未能清晰理解的知识点作出标注和旁批。在讲解的最后,本次微课还设计了思维导图,直观地呈现知识的逻辑联系。这样的微课设计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用真实的法治案例创设了生动的体验情境,引领学生从身边的生活走向广阔的社会生活,真正走进生活中的法律。
  微课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设计教学,通过配备一套完整的学习方案,让学生明晰教学目标、教学流程、学习评价等。学生可反复观看视频,并根据视频设计的提示,获得清晰的学习思路。与传统课堂相比,微课学习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明确而具体的指导。在微课设计中,我们非常重视指导语、学习目标、知识归纳、题目分析、笔记区、旁批区等的设计,以时时提醒学生聚焦学习目标,获得明确的学习指引,更好地享受学习过程。
  二、实现即时互动交流,深化探究与思考
  传统课堂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交流讨论的时间不够充分。在翻转课堂中,通过课前学习微课,课堂上充分讨论,能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交流时间与思考空间。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在线微课也具备了交流功能,其呈现形式更为多样。学生可以多媒体的方式提交交流报告和作业,如在线口头回答、文字报告、视频等,通过在线互动,实现实时交流与讨论。
  在“法律的规范和保护作用”这一学习内容的微课中,我们设计了两个在线探究问题。问题一:第二段视频的曝光、网友态度的转变,是否影响警方之前对打人者张某“涉嫌寻衅滋事”行为的定性?问题二:对于此事件大家期待怎样的结果?学生可使用各种多媒体形式提交交流结果,并对其他同学的研究成果提出质疑与补充。
  在微课交流环节设计中,我们可以更多地呈现一些能够启发学生思维的讨论问题。如:①你为什么这样讲?②有哪些证据证明你的观点?③你能换一种说法吗?请举例。④你的观点与A的观点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的地方?⑤你的观点与B的观点有联系吗?⑥你的观点与上节课的观点有什么联系?等等。在线交流与分享,让最不喜欢课堂发言的同学也能够畅所欲言。同时,学生可反复研究他人的学习成果,从中获得感悟和提升,并且可以不断提出質疑,加深思考,对问题的探究更加深入而全面。
  与传统课堂相比,微课设计必须更加注重图片、视频、案例等素材资源的合理使用。我们可采用上述一例到底的方式,或增加小活动,派发虚拟小礼品,甚至可以引入游戏化设计,将其渗透在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在线互动探究等环节。如此让学生保持清晰的学习思路和持续的学习兴趣,克服自学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自制力差、学习意愿弱、学习时间短等问题。   三、实施在线评价与监督,提升个性化指导
  大数据是指不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捷径,而采用所有数据的方法。大数据有“4V”特点: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价值)。大数据之“大”,更多的意义在于:人类可以“分析和使用”的数据在大量增加,通过这些数据的交换、整合和分析,人类可以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带来“大知识”“大科技”“大利润”和“大发展”。[2]
  在传统的课堂模式中,批改作业占用教师大量的工作时间,教师对学生作业也缺乏系统的数据分析,这些都导致教师难以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借助微课学习,思想品德课教师可以采用具有数据分析功能的软件,利用大数据的信息技术,克服传课堂统的学习缺陷,而且使得个性化指导不再基于教师的教学经验,更具科学性和准确性。
  教师可以整合学生的微课学习数据行为记录,获取和分析学生的在线解答结果,从中鉴别学生思考和解决同类问题的不同层次和类别。我们在微课实践中,通过课前“定点监测”,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起点以及存在的学习问题;之后,在微课设计中,将学生的易错点嵌入其中进行难点突破;最后,通过诊断性评价,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问题,并总结其学习规律,从而更有效地针对个别学生进行一对一辅导。
  例如,在“规则的种类”这一内容的微课设计中,我们在课前通过“定点监测”,了解到学生对于“三种规则”的区分存在困难。因此,我们在微课设计中加入了易错易混点的区分:(1)道德、纪律规章和法律三者在“如何产生”“ 适用范围或对象”“ 靠什么发挥作用”的区分;(2)法律与其它两种规则相比,有什么最显著的特征。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在线交流,不断澄清对三者的理解和把握。对于通过微课学习仍有理解困难的学生,教师则展开个别辅导。
  相较于传统课堂,微课学习无需教师的现场监控,许多老师会因此担忧监督问题。实际上,大数据技术使用监控数据已经解决了这一问题。由于监控数据以大数据为背景,可获得学生对于学习材料的平均浏览速度或某道题的解题时间。如果学生使用的时间偏离正态分布,则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发出监控和警示。例如,通过教育管理平台,教师可以观察到每位学生的媒体阅读时间和题目完成进度,蓝色代表已经完成、橙色代表正在完成、红色代表未完成。教师可针对未完成的红色部分,查询学生的学习进度、具体存在困难的题目、完成时间等。通过这样的数据分析,教师可以直观地分析学生的学习轨迹,以便更有针对性地监控与辅导教学,保证教学质量。
  总体而言,大数据背景下的微课有其自身的独特优势: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突出、资源构成“情境化”、反馈及时、传播方式多样、可反复观看等。但是,我们也要清楚地意識到,大数据本身带有技术性,它并不是万能的。教师需要探索将自身的教学特点与教育技术相结合,才能让技术为我所用。同时,教育主管部门需加强教育信息化录入系统建设,以建立自有的数据体系,为更准确、科学、个性化的教育提供庞大的数据支撑。引用万科创始人王石的话:“你没有变强只因你一直很舒服。”这种舒服并非享受舒服,而是沉溺在默认的教育规则之中。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我们需要在机遇与挑战中努力前行。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慕课的建设误区与发展建议[EB/OL].[2014-04-22]http://blog.sina.com.cn/s/blog_73b64be60101iuy0.html.
  [2]涂子沛.大数据:正在到来的数据革命[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57.
  (作者单位:广州市玉岩中学
  广东广州 510530)
  责任编辑 王清平
其他文献
摘 要 历史题材的教学一直是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的难题。从经验的获取与建构的视角,以师生对话打通个体经验与人类历史文化经验的通道,用设疑探问内化人类历史文化经验,进而在实践探究中重构个体的经验世界,能有效提高历史题材教学的实效。  关 键 词 道德与法治;历史题材;经验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8)12-00-03  道德与法治课程涉及历史题材的内
【摘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兴趣的培养是第一步,也是提高英语教学效果的重要一步,只有兴趣培养起来了,才能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小学阶段是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启蒙阶段,也是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打基础培养语感的重要阶段。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对事物的认知能力非常有限,如果在英语教学中不注意方式方法强行对学生进行单词语法的灌输,不仅不利于学生的英语学习,而且很有可能使学生对英语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
1984年,新中国第一次表彰全国优秀班主任,2914名班主任受到了隆重表彰。也就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国班主任工作得到了迅速发展,班主任群体的管理理念和价值标准也在一步步走向成熟和完美。  爱心·奉献  作家刘心武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发表小说《班主任》,因其深刻的现实意义而被誉为伤痕文学的开篇之作。小说描写了班主任张俊石答应16岁的“小流氓”宋宝琦到自己的班级就读,遭到同事和班干部的反对,张老师却“心怀
摘 要 以学校核心理念引领班级文化建设,鼓励教师团队合作,通过建设个性化的班级制度,构建凸显学生个性成长的“和雅”课堂文化,并以成长档案盒实施多元评价,鼓励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实现师生“和而不同、雅而不凡”之成长。  关 键 词 班级文化建设;个性成长;班级制度;课堂文化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8)01-00-03  作为中星小学的德育品牌,“和
萬博,广州市第八十九中学高级语文教师,广州市骨干教师,广东省中小学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万老师带领的工作室团队承(协)办过各级班主任能力大赛和市、区级名班主任、骨干班主任培训,并开设有市、区级继续教育课程;首创工作室小组自为发展、师带徒成长共同体、雷霆反馈防拖延症等培训模式。  万老师热爱教书,钟情育人,善以特色文化构建卓越班级。她用细腻而巧妙的爱心和智慧,成为一届又一届孩子生命中的重要他人,被孩
柳袁照,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校长,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政协委员。先后出版《凝眸苏州教育》等教育和文学专著。近年来致力于诗性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提倡“审美课堂”。以诗人的情怀做校长,以对教育的思考入诗,并从中总结提炼了“诗性教育”,还原了教育的精神底气和文化根基,表达了在功利之风日盛的社会中,学校教育对神圣理想的坚守。  “我知道,从这个时刻开始,从我在这个院子里,遇上你开始,从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不觉已在教育教学之路上走了近十个年头。每每想到“十年”,就觉得感悟颇多。回眸走出大学校门的那一刻,我雄心壮志,怀揣着对教师职业的无限热忱和美好憧憬,辞别了故乡,来到苏州,迈上了我的教育征程。一路走来,我对教师职业的认识,经历了陌生与困惑——成熟与坚定——热爱与幸福的心路历程。  陌生与困惑:路在何方  迈出大学校门后, 23岁的我激情满怀地投入到期待已久的教育事业中去。  教学
众所周知,新疆是多民族“大杂居”与少数民族“大聚居”地区,各民族宗教、文化、民俗差异极大。按照国家部署,新疆8999所学校大多采用民汉合校办学模式,有的是双民合校,有的甚至是三民合校。如何增强各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履行文化传播和教育维稳的双重使命便成为民汉合校学校面临的重大课题。为此,新疆四师七十六团中学尝试以“和文化”建设促进民族团结,实现了学校的整体发展。  一、“和文化”——在反思冲突事件
【案例】   “戴强(化名)到学校来了吗?”一天上课时,一个高个子妇女隔着防盗窗,边张望边着急地问我,全然不顾我正在上课。  “没有。”我停下课,“他不是在家吗?”早晨他妈妈打电话说孩子没做作业,“扣”在家中不让出来。  妇女收回环视教室的目光:“他妈妈说了两句,他就跑走了。唉!他妈妈都急死了,到哪儿去了呀?”没等我问个究竟,她又风风火火地走了。“呀!戴强出走了!”全班学生大眼瞪小眼,一片愕然。 
摘 要:现代化的校园要融入在地元素与生活美学,努力营造开放无围墙的安全绿建筑校园,设计多样化的探索式学习空间,与大自然结合,充分利用校园空间设计学习活动,使学校兼具言教、身教、境教的功能。  关键词:学校建筑;在地;绿建筑;无围墙安全校园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3)08-0016-03  一、前言  2013年1月,来自大陆的30余位小学老师来到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