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刍议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rat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是一个人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倾向,这种倾向总是与一定的情感相联系。一方面,情感是语文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基础,而兴趣的倾向性联系着情感,所以,激发学习兴趣能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学习兴趣是学生智力及非智力因素发展的动力,能弥补某些学生智力发展的不足。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我针对学生个性心理特征及心理的个别差异,采取了一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一、重视情感作用,以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促使学生实现良好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有利于语文教学。
  首先,要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丰富的情感体验是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心理基础。从学习对象上看,作者为情作文,情发而为辞章,特别是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倾注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情感,学生只有具备了丰富的情感体验,才能借助于文字语言与作者的思想相沟通,才能透过字面看到作者的内心感情世界,才能深入领悟课文内容。从教学本身来说,学生是欣赏课文的主体,语文学习正是在欣赏中、鉴赏课文中实现的,而个人的感情经历又是影响学生鉴赏课文的重要因素。例如在写作实践中,学生如果没有丰富的情感体验,也就不可能写出真挚动人的文章来,学生对写作也就没有兴趣。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热爱生活、投身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促进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兴趣一旦产生,就会使人对某些事物予以注意,引起重视,就会积极地去积累素材。素材积累得越多,学生的感情世界也就越丰富,学生的生活情感体验越丰富,那么鉴赏课文的能力和写作能力也就越强,学习兴趣也就越高涨,教学效果也就越好。
  其次,在阅讀教学中,要借助各种教学手段,创设艺术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使学生动情并细心品味,受到感染。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更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外,还要通过辅导学生课外活动和社会调查活动,以及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等活动,进行情感熏陶,增加学生的情感经历,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二、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属少年期,又称学龄中期,是儿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一个时期,具有半儿童半成人的特点。少年期的初中生内心世界是一个汹涌的大海,从来没有平静过。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感情共鸣,适时的情感发泄。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激活学生内心的波澜,借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情景交融的诗歌,诗情画意的散文,引人入胜的小说,催人泪下的戏剧选场等占相当比例,都蕴含着浓郁的感情因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形成高尚的人格,树立崇高的理想,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在初一语文第一册中编排了好几篇感情真挚的课文,例如:朱自清先生表现父子情深的《背影》,魏巍表现师生情重的《我的老师》,还有舒婷的《我儿子的一家》等,都以情感染学生,促进学生的思想健康发展,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现代文如此,教文言文也同样应挖掘文中情感因素用以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卖炭翁》一文,作者用卖炭翁劳动的极端艰辛和生活的极端痛苦,鲜明地反衬出宫吏掠夺的残酷。对卖炭翁的艰辛和痛苦又写得十分集中凝炼。因此,教师教这篇课文时,要采用饱含感情的朗读和图片展示,多媒体投影方式,着力刻画卖炭翁的悲惨形象,刻画卖炭翁缺衣少食、饥寒交迫的情景。大雪纷飞,卖炭翁急待卖炭得钱来解决维持生计的燃眉之急时,却遭到宫吏用“半匹红绡一丈绫”的陈旧织品强行换取“一车炭,千余斤”的变相掠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联想,五十多年前日本侵略者的枪炮声,国民党反动派的欺诈掠夺使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情景,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爱国爱民之情油然而生,崇高理想和远大志向也会相继萌芽,学习目的明确、志趣得到发展。
  
  三、以情感为动力,推动学生学习兴趣不断发展
  
  教育心理学从兴趣发展的水平和深刻性来划分,把兴趣分为“有趣”、“乐趣”和“志趣”。“有趣”是兴趣的低水平阶段;“乐趣”是在“有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比较持久、稳定的兴趣;而“志趣”是兴趣的最高水平阶段,与理想、世界观紧密联系。用线条把它们表示为:有趣→乐趣→志趣。这是兴趣发展的规律。其中“→”这个箭头表示兴趣得以表现的情感推动力。
  学生受教材内容和教学方式、手段以及教师言行的感染而产生对学习语文“有趣”的情绪。在学习生活中强烈的感情体验使先前对事物的表面认识所形成的“有趣”上升为“乐趣”。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的教育熏陶,学生主体在接受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教育下,学生逐步明确为党、为国、为人民作贡献是学习的目的,学生的志趣也就开始形成了。学习兴趣的产生,应该说也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过程,是从量变到质变的必然结果。
  当教师讲解课文时,悦耳动听的音色,轻重缓慢而富于变化的语气,抑扬顿挫的语调,引人入胜的语环境,丰富多彩的情节内容无不吸引着学生,使学生产生的第一感觉便是学习语文的有趣;学生的第一想法便是“也要像老师那样出口成章”。因此“有趣”只是兴趣的低水平阶段,学生只是被一时的新异现象所吸引而产生的感性认识。这种“有趣”是暂时的,我们要把这种盲目的、短暂的、广泛的“有趣”上升为“乐趣”,教师还要以情动人去加以引导。
  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善于利用材中的情感因素,指导学生分节分段,研读体味,情景再现,穿插背景,渲染烘托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发学生思考分析、归纳主题思想,使学生的感性认识逐渐向理性认识发展,变有趣为乐趣。
  在学生对语文学习具有乐趣的基础上,教师应该根据教材特点,遵循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的教学原则,对学生加强德育教育。我国学校的教学内容本身就是具有科学性和思想性的高度统一,在初中语文课本中安排了大量的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文章。例如:《谁是最可爱的人》表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记一辆纺车》反映当时延安军民崇高的理想、豪迈的气概、乐观的志趣;《理想的阶梯》告诉青年人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诗歌《周总理,你在哪里》歌颂总理鞠躬尽瘁为人民等等。列入教材中描写的革命领袖以及老一辈革命家的事迹,许多杰出科学家、发明家、文学家的事迹,历代民族英雄和许多共产主义战士的事迹,是鼓舞学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巨大动力。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革命理想和革命传统教育,无产阶段世界观教育,劳动观点教育等等。使学生主体在道德品质修养上有持久的、内在的动力,形成自我教育能力,自强不息,产生“志趣”。许多青少年在学习期间就有一定的创造性和小发明,是与他们对某门学科具有一定的志趣分不开的。许多著名的科学家之所以在某一领域有高深造诣和发明创造,往往与他们学生时代就已确立了“志趣”有关。例如大发明家爱迪生、大科学家达尔文等都是这样。
  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强化剂,对学习起到准备性、推动性、促进性的作用。美国生物学家贝弗里奇说过:“有真正兴趣和热情的人才会成功”。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中,注意充分发挥语文教材中情文并茂的特点,以之去诱导、感染、培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在所任教的班级建立语文学习兴趣小组,也注意到把学生的思维从广泛的兴趣中迁移到中心兴趣上来。在我的工作笔记本上,记录着班上每个学生各阶段学习兴趣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学生的兴趣差异。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也就得到明显的提高。
  (作者单位:331600江西省吉水县吉水三中)
其他文献
教育改革如火如荼,新的教育理念正深入人心。当我们在高举素质教育的大旗时,有些校园里却不合时宜的出现了一些不和谐音,各种媒体上报道的令人发指的现象,虽构不成教育主流,但影响了教育的良好形象,我想通过一些现象谈一谈自己的不成熟的看法:  现象一:《都市晨报》报道:河北曲周县一小学老师强迫她所带班级42名学生伸出手来,随后在每个学生的掌心用铅笔划伤出血,顿时全班哭声一片……这位初为人师的女教师,如此缺乏
期刊
班級文化是班级的一种风尚、一种文化传统、一种行为方式,它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的形式融会到班级里同学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中,形成一种良好的、自觉的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行为。    一、班级文化之建设目标    让班级充满青春活力,充满人情味,充满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让班级成为每一个学生温暖的家是我们班一个努力的方向。    二、班级文化之环境建设    中学班级的环境建设,
期刊
“關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随着未成年人性成熟的提前,早恋,在当前已成为校园又一让人头痛的课题。据报道,2005年,我市某重点中学一对品学兼优的学生,女生在老师和父母的压力下,为了最后的冲刺,断绝了与男朋友的关系,男朋友不死心,仍纠缠,不堪其扰的女生乱刀捅死了前男朋友。本是一对冲刺清华、北大的好选手,就这样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哀哉,痛哉。    一、早恋的提出    “早恋”,顾名
期刊
时代的发展,对新世纪人才培养的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由此各国掀起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热潮。我国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我国素质教育的成效不够明显。“应试教育”显露出其弊端,为此,对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在领悟新理念的过程中,使用过渡教材进行教学,学校全面铺开了对新课程的教学。下面,就使用新教材对于新课程促进学生的发展谈谈个人粗浅的看法:  新课程相对于传统教育的课程而言,它们的根本区别在
期刊
学校的工作主要是学生工作,而学生工作又是班主任的主要工作,虽然学生工作不能囊括学校的全部工作,但是却反映了班主任工作在整个学校中的重要性。因为班级是学校的最基本单位,班级管理是学校综合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班级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反映了一个学校的管理水平。而要成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必须要具备多种能力。例如: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个别谈话和谈心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期刊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具有良好素质的教师,才能担负起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一代新人的重任。  一个素质优良的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会以自身的素质深深吸引学生,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赢得学生的敬重、钦佩、喜爱和信赖。当他像一块磁铁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凝聚力的时候,他就能卓有成效地实施素质教育了。  社会心理学的吸引效应,研究了人际交往中怎样吸引别人的种种因
期刊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有些教师不知道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什么能力,怎样培养和提高这些能力,仍然是按照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如师生读几遍课文,弄清生字、新词后,就着重给文章划分段落层次,概括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而这些知识,也大都是老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默不作声地记录的“一言堂”中获得的,忽视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回顾自己多年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不少有经验的教师都认为,难以用较好的方法去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有的人说,作文教学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是事倍功半的事。我以为作文是一项工程,既要有理论,更要有实践;既要有大志,更要有实力。作文决不是单纯的方法问题,不是人们平常说的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用词的问题,而是一个真正的“创新”、“立异”的过程。作文是一项开启灵感的创新工程。如果只是一味地强调多写多练,
期刊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在现代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现代文阅读尤为重要。作为语文教师,仅仅依靠课本的阅读和课堂上的阅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新课标《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对阅读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初步阅读浅易的文言文。九年
期刊
五千年的历史,积淀了深厚的华夏文明;薪火相传的文化传承,养育了健全的民族品格。我们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作为文化的载体、文化传播重要渠道的文学,在任何一个关键时刻,都给人以希望和勇气,重塑着民族的精神,使得中华民族的血脉长存不衰。可以说,没有文学,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文化继承,一个没有或忽略了文学的民族只能是无根的。正是因为文化语文学的存在,才使人们的精神、才智得到充分发挥,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得以健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