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理在司法适用中的定义概述

来源 :躬耕·文化精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yang340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中国国家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国家对法治的发展要求与民众对法治公正的呼声越来越高。在社会转型期,越来越多的司法裁判受到社会的评判。相对于仅通过依照法律程序即可做出司法裁判的普通案件,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严格依法裁判不能满足于个案实质公正之诉求的难办案件。法官既在法律之外寻求平衡严格依法裁判与个案实质公正的元素。在这样一种境遇之下,“情理”便愈来愈多地被应用在司法案件之中。
  关键词:情理;司法;适用
  一、情理概述
  (一)情理释义
  1.情与理
  第一,情的含义。情有四层意思:其一,指人之常情;其二是指民情;其三指情节或者情况;其四是指情面或者人情。这里所说的“情”更多是指跟道德和人性化有关的东西,不包括影响司法判决的私情。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情”,最基本的概念是指人对于其他人或事物的感觉和情感。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情”,以个人与个人间的私人情感为起点,逐渐发展为一定社会群体之间相互的情感关系。这样的私人情感在人际交往及社会发展中会产生更深层的含义:“情”发展为人情,这一层可以分为情面及民情,在情面上,更多的是小范围人群基于传统伦理道德产生的注重社会关系及人伦关 系的感情;在民情上,注重的是一定的社会群体公认的风俗习惯及道德。
  第二,理的含义。理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指的天理,我们说的天道,或者人与社会共同应该遵循的一些规律。第二层意思则是指的公理,是社会共同的行为规范,比如说习惯、传统、共同规则、公共道德等。
  2.情理与法理
  其一,情理是常理,是人之常情,是大众情感的集中体现。在瞬间判断之时,人往往不是理性的,而是根据感性来做出第一判断,这种感性来源于人性。因此“情理”重“情”远胜于重“理”,正如孩子遇到危险时,母亲瞬间做出的保护行为。其二,情理是风俗。风俗是人们在一个特定的社会文化区域内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并且其历经数代,对其社会成员具有一定的行为制约作用,影响人们的判断与选择。其三,情理也是一种社会中的大部分成员对于公平正义的感觉对于公平正义的感觉因群体而异,甚至因人而异。处在不同的群体之中、立场不同、经历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都会使对于公平正义的感觉不同。然而只有大部分人都赞同的感觉才能具有普遍性,才能形成“理”,才是情理。
  法理与情理之间不能以完全二分的角度去讨论,而是在司法过程中也应考虑到情理。否则最终的审判结果只是冷冰冰的文书,使人无法感受到公平正义而难以接受判决,挫伤司法权威。由此可见,在法官裁量案件的过程中,法理与情理并不是完全割裂的,任何失衡都可能会导致社会陷入混乱之中。法理与情理息息相关,情理为法理提供现实基础,法理是情理逻辑化、一般化的表现。
  (二)情理适用的历史溯源
  1.情理在古代司法裁判中的适用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其主要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深受儒学影响的司法官员在利用法律这一强有力的工具的同时,以传统道德为支撑,法与道德交相呼应、各司其职,形成一种稳定的的社会结构。①古代人的司法观念中,人情和法意在精神实质上是一致的,法律是道德化的法律,道德是法律化的道德。从古代的社会结构来讲,中国古代施行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法制度,在同一个宗族或者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很容易形成被普遍遵循的精神规则,宗法伦理这时便成了中国古代法观念的基石与核心。在法律制度的发展上来看,古代法强调礼法并用,将传统礼的精神贯彻到法律中,古代的司法追求一种“息讼”的价值目标。司法官吏在裁判过程中推行“情理法”层级判断标准,做出的判决既要合法,又要合理,还要原情,从而实现天理、人情和国法的三维统一。
  2.情理在当代司法裁判中的境遇
  在当今社会,法律并不是唯一的调解社会关系的规范。法律仅仅是社会主体行为的最低底线,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受危害,保障社会的基本稳定,但人们的生活幸福、家庭和睦、社会观念的更新与进步是法律不能或不能完全调控的,它必然牵涉到一定社会风俗习惯和地区特色的情理和风俗。法官在面对具体的人和事、具体地域的风俗习惯、具体的利益冲突时,需要考虑情理因素,在法律规则和风俗民情之间寻求平衡。有学者主张,“如果过多地强调法律至上以及与情理、道德之间的区别,往往会加剧社会成员对规则的迷信和对道德情理的鄙视,使社会调整进入一个缺乏诚信、责任和宽容的、单纯鼓励为权利而斗争的对抗状态”。②
  (三)情理在司法裁判中的体现
  1.体现在当事人的诉求
  在大部分的基层案件里,当事人多来自乡土社会。在乡土社会中的人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纠纷解决之后却依然要保持着无法避免的人情关系。当事人的诉求往往基于朴素的正义观,想要向法律讨个说法。在这些诉求中,主要存在以下俩种类型:一是当事人主张另一方提出的诉求不合理,认为与案件的事实不相符;二是二审中,上诉人对一审认定的事实认为有争议,或对一审判决的判决结果不认可。如在一起合同纠纷中,上诉人王某称自己所写的欠条是受胁迫所写,主张该欠条无效。
  2.用于事实判断
  在民事案件审判中,适用“谁主张,谁举证”原则,因而对于当事人来说,提供充分的证据是其胜诉的前提,但是有些案件非常复杂,很难找到与案件相关的直接证据来证明案件的事实,此时,情理就可以发挥作用了。法官可以利用情理在不违背法律的基础上进行推定,这样做不仅会使当事人的举证担负大大减少,而且对保护诉讼双方的合法权益有积极作用,也能够使案件最大程度的切合客观事实,对诉讼的公平和公正实现也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将案件的产生和发展的进程进行再现,是法官在审判时试图要去做的,但是因为事情已经过去,案件进行全方位的再现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事实之间连接出现模糊和断裂也是很有可能的,此时,情理就可以发挥其桥梁作用来连接前提事实与结论事实。如:
  在是否需要护理的问题上,法官认为“原告提交了疾病证明书证实其在南京市第二人民医院第一次住院期间有人陪护,其因胸闷、胸痛第二次住院治疗,并进行左侧胸腔闭式引流术,故其在第二次住院期间需一人护理合乎情理。”尽管没有直接证据证明原告请护理的事实,但是法官根据原告住院期间的手术推定原告需要护理的事实符合情理,应当予以支持。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通过已经了解的案件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推理,法官“是一种与实际上发生之生活事实最可能一致之规范上存在的法律事实之推定”。这些利用情理的推论合乎事实和生活经验,也符合法律,在司法裁判中加以运用,并无不妥之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要“增强法律文书的说理性”,和最高院印发《关于加强和规范裁判文书释法说理的指导意见》的通知都对司法裁判提出了新的要求。将法律和情理、逻辑和经验结合在一起,可以看出法律并不都是冷冰冰的,且是有温度的。公众通过感知和理解法律,他们才能直切的感受社会的公正。而裁判文书作为司法裁判“最终产物”,用说理来表现法律的灵魂,对我国普及法律知识,树立法律权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此,情理可以作为人们了解法律的窗口,可以更加直观的向人们解释法律,在裁判文书中体现情理更容易让当事人接受裁判結果,信服法律。
  注释:
  ①徐戍徽:《情理法的司法适用价值》,《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12期.
  ②范愉:《从司法实践的视角看经济全球化与我国法制建设——论法与社会的互动》,《法律科学》2005年第1期.
其他文献
近两年来,国家围绕创新驱动的改革鼓点密集如雷。从落实国家政策对专利确权程序明确提出的要求出发,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及树立行政、司法权威的目标出发,专利纠纷解决机制是当前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建设中的一个亟待解决是现实问题,应在之后修法中得以完善。  一、专利二元分立体制释义  现行《专利法》在其第四十六条中规定,宣告专利无效的请求向专利复审委员(以下简称复审委)提出,由其审查与决定;而“对专利复审委员会宣
期刊
摘要:四十年改革开放的潮流,加之全球化潮流的席卷而来,以及自媒体媒体网络等发言发声渠道的逐渐增加,各种社会思潮在我国发生剧烈撞击。这其中很重要的就是新自由主义思潮,可多数人并不清楚其本质,从而走上邪路。本文将从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内容、本质和危害等三个方面对其进行阐述。从而在廓清舆论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鼎力发声。  关键词:新自由主义;思潮;内容;本质;危害  四十年改革开放的潮流,加之全球化潮流的席
期刊
摘要:本文简述了关爱后进生需要教育的智慧,要学会了解学生现状,了解学生内心世界,学会运用教育技巧,善于捕捉教育“契机”才能打开后进生的心灵枷锁,成功教育、转化后进生。  关键词:后进生 教育技巧 教育的智慧  我们现在面对的是一群90后、00后的群体,我们认为他们不缺乏爱,是被爱包围了的一代人。既然教师无法选择自己的学生,但是我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方式,做最好的自己。把平凡的日常班务琐事处理为
期刊
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是当下全面从严治党的两翼,两翼齐舒展、同频共振,才能使党的建设飞翔起来,才能使治党管党从思想到行动真正严起来。在当前深入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形势下,从多视域的角度去研究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从而充实并完善党的建设理论,确立把党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的信念,树立有效地反对党内腐败的决心等都具有极其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思想建
期刊
摘要: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此外,它对二十世纪不同地区,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文化背景的思想文化整合重建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和影响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现主要是由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属性和特点,地方思想文化特点以及主张者的积极整合努力的综合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毛泽东思想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初衷
期刊
摘要:随着“一带一路”伟大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开始了解中国,渴望在中国学习先进的知识。今年来,江苏某职业院校接受了大批印尼留学生,他们在这里学习汉语和专业技能,汲取中国文化,成为中印两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使者。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印尼留学生以华侨为主体,对中国的了解来自家里的长辈或者片面性的网络媒体,他们可以进行听说等日常交流,但是书写困难;大部分以短期语言或者短期培训形式来华,學历教育欠缺;学
期刊
摘要: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复合型的应用技术人才,校企合作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强化高校实践教学环节、从而提高了高校教学质量的运行模式,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必然趋势,也是高职院校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本文浅谈高等职业教学与实践教学中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学;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5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北京
期刊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实现了“中国梦”的战略高度,站在人类文明发展演进的宏阔视野,对生态文明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既是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武器,更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  关键词:习近平;生态哲学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准确的把握和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要想提升高速公路的效率,調动员工积极性,首先应当做好高速公路思想政治工作,保障高速公路企业生产目标。根据高速公路行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对高速公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因此,高速公路要不断适应新的形势,把握机遇,积极探索高速公路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  关键词:高速公路;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一、高速公路思想政治工作现存问题  (一)出现部分错误价值观  高速公路思想政治工作中
期刊
摘要: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在高速公路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始终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故本文从阐述新环境下做好高速公路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入手,探讨了新环境下做好高速公路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措施。  关键词:高速公路;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必要性  一、新环境下做好高速公路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健全制度  新环境下做好高速公路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