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兄弟,相爱不难

来源 :现代妇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两个男孩儿的妈,看《妈妈是超人》时,对胡可家的俩孩子百看不厌,俨然看到了我家俩娃相处的典型日常,无比过瘾。
  胡可家的俩男孩儿以相爱著称,我家目前的状况也类似。不过在老二刚出生的时候,可不是这般甜蜜光景——

哪里出了问题


  我家弟弟出生的时候,哥哥1岁多。弟弟出生后的3个月里,我发现,每天两个孩子一睁开眼睛,他们的任务似乎就只为了一件事:让对方不好过!
  看到妈妈抱弟弟,大哭;看到弟弟睡觉,一定要吵醒,连半夜都会嚎啕大哭,硬是把睡梦中的弟弟吓醒;弟弟想要拿一下哥哥的玩具,哥哥会觉得这是世界上最不可以容忍的事情,残酷地拒绝,或者拍打,或者把玩具藏起来——是的,宁肯藏起来也不会给弟弟玩一下。
  难道是哥哥的个性不好?
  不,哥哥心情好的时候还是会拥抱弟弟,也会哄他,买东西的时候会特地要求给弟弟一份,这些点滴细节,这些温情,怎能视而不见呢?
  是弟弟做错了什么吗?
  不,弟弟还只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婴儿啊,眼神里只有看哥哥时的好奇和对世界的懵懂。
  刚开始面对这手足问题的时候,我曾经也很沮丧。想破了脑袋都搞不懂哪里出了问题,感觉自己在情绪管理和亲子沟通上的丰富经验,在嗷嗷大哭的弟弟和歇斯底里的哥哥面前都“失灵”了一样。

也许这才是相处的常态


  转折在于我的督导来看望我,听我倾吐了苦恼。
  督导是中国香港业内Top.1的沟通咨询师,跟进过很多父母引导小组,我虽然是她的得意弟子,但也充满深深的挫败感。
  “你有没有想过,这也许才是孩子们相处的一种常态呢?”
  督导给了我一个数据。她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发现,任何一个社会中,都存在头胎、二胎之间的利益争夺关系。对于先出生的孩子来说,新生命的降生是一种压力,是儿童期一种重大的创伤经历,他们会体验到强烈的嫉妒。即使在多子常态化的美国,父母也不可避免地需要面对‘手足之争’。”
  “给时间让孩子长大,也给时间让自己允许孩子长大。”督导对我说。
  两年来,我把这句话时刻记在心里。在督导的指导下,我尝试对家里的亲子关系进行了调整。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对于做父母的我们来说,肯定希望做好两个孩子之间的桥梁,是不是?

持续共处,静待花开


  新生儿对哥哥姐姐是一种威胁,这既然是无法改变的事实,那么我们就不要回避。孩子心生嫉妒,是源于不理解和陌生感,那就让孩子们多了解对方,自然地相处,不要因为担心他们打架,总想办法隔离他们。
  比如我曾和哥哥这样说:
  “弟弟有时候很好玩对不对?他笑起来萌萌的,手脚软软的,摸起来很舒服,像一个布公仔(我做鬼脸,描述一下布公仔的样子,哥哥笑)。
  “但是弟弟有时候也有点麻烦呢,因为他还小,经常大哭,会撒尿、拉屎到床上,妈妈昨天刚换了一个大床单,是不是?
  “所以妈妈需要做很多事情。你觉得妈妈没有理你,大家没有照顾你,心里不舒服,你甚至可能会想,妈妈不爱我了,妈妈只爱小宝宝。
  “如果你是这么想的,别怕,一定要来告诉我,你知道的,妈妈爱你,你是我唯一一个哥哥,我们始终如一地爱你。
  “什么时候你感到伤心和生气,都可以来找我们,我们可以一起来解决,好不好?”
  不管两个孩子再争、再吵、再闹、再打,我都让他们天天在一起,一起玩耍,在同样的环境中,接受同步的生活频率。
  我会抱着弟弟一边喂奶,一边给哥哥讲睡前故事,互相道晚安。哥哥从一开始的拒绝,到第一次默许、第二次接受、第三次乐意……渐渐接受了这样的模式。
  而弟弟也因为习惯成自然,现在可以自如在我怀里安静地睡着,最后顺理成章,两个孩子很早便一起睡觉,满满安全感的哥哥也不再夜醒和夜惊。

均衡分配时间给两个孩子


  孩子有时候也会观察大人:妈妈有没有分配给我足够的时间,是否跟弟弟妹妹一样多?
  为了给两个孩子相同的关注时间,我提前给自己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做了规划。比如一天之内陪哥哥多久,陪弟弟多久,三个人相处的时间是多久,和其他人相处的时间是多久,相处的质量如何。
  时间的量度,我会自己在心底默默记录;而相处的质量,我会用“专门时间”来提醒自己。“专门时间”就是和孩子创造高质量的陪玩时间——别找借口了,你连15分钟陪孩子的时间都没有吗?
  这里有一个要点是,专门时间必须是持续性、真正的高质量时间,而不是让孩子拿着日历表,看着日期来赴约的“偶发性的、假性高质量”时间。
  因为经常三人一起出行,弟弟也很早习惯了安全座椅和背带的状态,并且进化出一种本领——想睡就自然入睡,无需哄睡。
  而哥哥和弟弟的互动也越來越自然。渐渐地,弟弟成了哥哥最关心的内容之一,不管去哪里、做什么,哥哥都要问一句:“弟弟呢,弟弟快来吧!”

冲突即是机会


  多数人对于冲突的本能反应是隔绝。
  这不对,当孩子们发生冲突的时候,其实是很好的契机,让我们去观察、培养和优化孩子们的关系。
  我建议大家多尝试以下的方式调整、沟通:
  1.多促进两个孩子了解和共处。
  2.孩子有情绪,要引导孩子说出来,并试图理解孩子——哪怕下意识觉得并不合情理。
  3.尊重孩子的决定,并且让孩子自己提出解决的办法。
  4.如果孩子出现半夜尖叫、不睡觉、缺觉等行为,首先要解决的是孩子的睡眠质量。当孩子睡眠足、心情好的时候,再着手改善手足关系,会比较容易。
  父母和孩子的关系一定是互相调和的过程,我们需要在细心观察和不断尝试中改进,学习触摸孩子的感受,窥探孩子的心灵;也需要看到自己的感受,走进自己的内心,通过鼓励和自我鼓励的方式,去调和与孩子的关系。
  (摘自《孩子》)(责编 芳庭)
其他文献
制度是条文是惯例,是要求遵守的准则,不管是见诸文字的或是口耳相传的,都能够追根溯源找到根据,而制度文化是人们对制度的认同反映,是融化到血液中的自觉自愿的体现,是不可捉摸不可量化的。学校里有式样繁多的文化,文化有优有劣,制度文化也有优有劣,只有先进的制度文化才能保障教师健康发展。    一、制度是约束力量    有人群就有正式的或非正式的组织,有组织就有制度,不遵守制度就会被组织排斥在外。基础教育阶
一、学规    学规,是古代学校规章的总称,犹今日之学校章程。最初仅为学子在学时有关思想行为之要求和规定,如《管子》的《弟子职》。到宋代则发展成为学校和书院的规章制度,如《白鹿洞学院揭示》。明清时期的官学学规,则偏重对学生思想行为的规范和限定,如《圣谕广训》等。学规在文体上,兼用了语录和文赋等语文形式。  清张伯行作《学规类编》,辑录宋、元、明时期程朱学派有关修身、治学的规则和方法,共二十七卷。以
高校学生思想工作虽然有学生工作部门、班主任、辅导员等齐抓共管,但仍然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方式方法问题。例如,学生工作部门主要投入到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事务之中,无法深入到学生中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班主任基本上由任课教师担任,他们整天忙于教学科研,往往无暇顾及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辅导员虽说是学生思想工作的专职教师,但是在高校重教学、重职称的环境中,他们自身思想就不太稳定,加之他们的数量与学生人数之比严重
把大量精力投入到青少年报刊图书的编辑出版工作中,可以视为叶圣陶先生为实现自己教育理想而进行的努力。1931年1月,叶圣陶辞去商务印书馆的职务,到开明书店当协理,主编《中学生文艺》和《中学生》杂志。《中学生》杂志创刊于1930年1月,起先由夏丏尊主编。《中学生》杂志自始就像和煦的春风,薰沐着广大的读者。自1931年3月号(总第13号)起,改由叶圣陶主编。叶圣陶在介绍辞中说,《中学生》是“为中学一切利
学风,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学风,关系到知识、学术的健康发展;学风,关系到知识界、学术界的声誉和科学人才的成长;学风,关系到一个国家甚至人类对自然、对社会的态度……教育学风还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问题。    一、由季羡林提出“三辞”想到的教育学风问题    著名学者季羡林在《病榻杂记》中以真挚语言,请辞“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及“国宝”三顶桂冠。这是三顶光荣桂冠,是多少
量体载衣,因地制宜,是学校教育科研“经济化”、“实用化”的必由之路。我校“在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课题的开发和研究,即在这一路径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困惑与反思,催生课题    日常政治课教学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由于不能完全读懂教材内容,抓不住中心,理不清层次结构,制约了学生将学习内容内化为自身的思想观念和品德素养。特别是在检测应试中,由于理解能力较差,导致学生不能根据材
儿子小时候很乖,人见人爱,别人一见我们母子俩,便说:“你的儿子真不错,又听活又聪明,你是怎么教育的哟!”  听得我心里乐滋滋的,嘴上却谦虚道:“哪里哪里,他很调皮,我也没有花太多的精力教他什么。”  小时的儿子对我也真贴心,他小学五年级时,在一篇题目為《我的母亲》的作文中,把他在生病时,我如何悉心照料他的经过写得颇为动情,老师阅后批了个“优”,我看后也直想掉泪。说实在的,儿子有病,母亲理应照料,儿
一提起“维他命”,科学家头脑中呈现的是特定的化学成份、物质结构;普通百姓头脑中呈现的,则是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相当模糊(与科学家相比)却略带灵性的那么一种东西。百姓不可能,也无必要像科学家那样清楚、精确。正因为模糊、不那么精确,才为自由想象预留了空间,使百姓能以“用”为基础,在一物与另一物间建立起一种想象性联系。于是,科学家的精密学理,便转化为大众化的知识形式——“喻”。自然科学与大众的关系如此,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我国改革开放30年之际,回顾与反思这一阶段教师社会地位的变化,对于我们的教师队伍建设、对于教育事业和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是很有意义的。    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国际劳工组织在1966年《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书》中指出:“用于教师的‘地位’一语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赋予他们的地位和尊重,其具体表现为对教师职务的重要价值及履行该职务的能力水平的肯定;二是
如果你问我,养育孩子最大的期待是什么?我的答案是: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当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时,肯定希望孩子见这3种世面。带孩子感受生命的真实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一直希望多带孩子去大自然里走走。在我儿子很小的时候,我经常陪他在乡下玩,看路边的小花小草,教他分辨蒲公英和其他野草的区别,也让他去抓一切可以抓的东西,所以他摸到的是一个真真切切的世界。  很多父母给孩子在游乐场办了卡,玩海盗船、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