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个软硬结合的时代。不妨看看创业精英们最近在忙什么吧。
小米创始人雷军,魅族创始人黄章,《创业家》本期封面人物、OPPO创始人陈明永,在智能手机行业做得风生水起。
盛大的盒子算不上成功,带着这段经验教训的王欣自己创业,拿出了快播大屏幕。盛大旗下的果壳电子更是动作不断,不仅推出智能手表等一系列极客产品,还要打造软硬结合的创业平台。
《创业家》黑马营学员当中,同样有不少人在拥抱这场变革。iCanMusic创始人韦凯元在键盘上做起文章;传漾联合创始人徐鹏带来口红般大小、有类似电视盒子功能的ShowKey.......
在本期杂志封面专题中,我们推出了软硬结合龙虎榜,以及几个失败的案例(参见本期第46页)。成功也罢,失意也罢,他们走在了这一波软硬结合潮流的前面。
关于软硬结合兴起的背景,业内人士已经有很多阐述。开源硬件,Kickstarter这样的众筹平台,使得硬件创业门槛迅速下降;苹果、谷歌眼镜,乃至小米也为我们提供了样本。
我们这里所说的“硬”,自然是指硬件;这里所说的“软”,不仅指软件,而且包括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
被迫也好,借势也罢,硬件正与互联网发生关系。中国是硬件的世界工厂,中国制造长期以来被视为低端和低毛利的代表。新一代硬件创业者则希望扭转这种局面。原本几元钱的计步器因为触网被卖到数百元;OPPO手机的品质获得不少用户认可,净利率亦达到7%以上。软硬结合让硬件有了新的商业模式,“软”的部分不断提供增值服务,“售后”一词或将成为历史。360创始人周鸿祎甚至认为,靠硬件挣利润的模式很快将被摧毁,以后用户通过各种智能硬件来获取网络服务,厂家通过提供免费或者收费的增值业务赚钱。
而互联网创业也越来越离不开硬件。移动互联网上充斥着各种应用,不过,很多创业公司要么缺乏盈利模式,要么很难黏住用户。去年,小米和OPPO的营收都超过100亿元,如此表现让那些只做应用的中国创业公司嫉妒不已。做硬件,有销售就有回款,不必像App开发者那样,许自己一个虚假的“钱景”。台湾Android论坛主席高焕堂将硬件比作“水龙头”,它也可以保护云端上面的服务——提高你的产品被“山寨”的门槛。
投资了美图秀秀手机的著名投资人蔡文胜说:未来最好的公司就是要在软件和硬件上做出最佳的结合。
那么,谁更有机会?硬件出身的创业者,还是互联网出身的创业者?是大公司还是小创业者?软硬结合有什么打法?会不会成为中国制造摘掉“山寨”帽子的机会?我们特地采访或邀请到海内外十几位软硬结合领域的创业者和投资者,为你点评这一波软硬结合潮流(参见本期第54页)。
软硬结合,也有人称为硬件复兴,看上去很美。但是,一位投资人说,这一波潮流仍处在早期拓荒阶段,不会有大家想像的那么快。在互联网上做应用,用户一年增长一千倍不足为奇;如果做硬件,用户一年增长十倍也不容易。实际上,除了智能手机,其他产品,包括小米盒子、乐视盒子等,销量几乎没有超过100万台的。快播创始人王欣就对我们坦承,他的快播大屏幕对公司的总体销售贡献其实很少。
上述投资人说,他也不怎么看好目前市面上的可穿戴产品,即使是Pebble的智能手表也非常粗糙。跑步器、手环之类的产品,产品生命周期基本上太短,黏不住用户。
硬件创业周期长、整合困难,入场当格外谨慎。“成本太高,要不就是拿到投资了,要不就是自个儿豁得出钱去做”,深圳映趣科技联合创始人陈默说。
一旦进入,多位投资人和创业者提醒,你需要的不是赶时髦,而是真正抓住用户痛点。在任何时候,关注用户,找到好的产品,做出好品牌,管理好渠道,都是最关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