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文本,解读意象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j520yx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统编教材中,《影子》《明天要远足》《大还是小》是三首十分经典的儿童诗歌,它有着鲜明的儿童情趣与形象,也有着流畅的音律,孩子们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同时,这三首诗与孩子们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符合一年级小学生心理、生活特征的同时,构建出了美的画面,培养了孩子们的审美情趣。为此,本文以这三篇文章为基础,对其展开文本解读并提出教学建议。
  1.文本解读
  (一)文图样式要满足孩子们的身心特点
  本文所选取的这三篇文章,都是属于儿童诗歌,它们都是文学作家按照一年级学生的身心特征,专门为他们创作的内容。这三篇文章充满了童趣,优美的文笔中充满着活力,同时文章富有诗意,形象生动,朗读起来仿佛哼着小曲,具有较好的声韵与节奏。新课标中指出,“要通过文章中的图画内容进行阅读”。因此,这三篇文章都配有插图,其多彩的内容与文字一起构成了整篇课文,突出了统编教材图文并茂的特点。
  例如,《影子》是一篇儿童诗,其语言简洁,文章多次出现影子与方位词汇,并通过把影子比作小黑狗这种一年级学生十分熟悉的动物,从而加深孩子们对影子的认知。在插图的创作中,选择了跳格子游戏与滑冰两个孩子们较为熟悉的场景,让孩子们能够发现影子其实就在我们生活当中;而《明夭要远足》也是经典的儿童诗,在文章中,其一、四两行押韵且前两节句式相同,读起来十分通顺。并通过三次“唉”的重复以及通过问句结尾,把孩子们将要远足前的期待与高兴完全展现了出来。在配图的使用中,文章也配用了两张图片,第一张展现的是一个孩子躺在床上,睁大着眼睛,睡不着的场景。第二张展现的是孩子憧憬着海边的美丽景色,把孩子对海边美景的期待较好地展现了出来;《大还是小》属于散文诗,其拥有诗歌与散文的双重特点,句式有长有短。本章的前两句有后两句的句式相同,多次使用“有时候……”的旬式对孩子生活中遇到的“大”“小”展开对比,把大小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在配图的使用中,通过展现穿衣与按按钮两个场景,从而让学生对大小的对比有着更为深入的认识,加深了孩子对文章的理解。
  在统编教材小学一年级的文章中,儿童诗歌占比最大。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诗歌具有一定的韵律美、节奏感,并富有情趣,能够形象丰富地展现出文章的内容。同时,由于在文章的挑选中,满足了一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因此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而在插图的使用中,也是统编教材编者十分重视的内容。由于一年级学生常常通过声音、色彩等来展开思考,所以这些插图由于满足了孩子们儿童形象具体的思维特点,对于引导孩子们看图学习课文、看图表达、看图识字、看图分析等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把插图形象生动、色彩艳丽的特点展现出来,紧密的契合着文章内容,极大地加深了孩子们对文章的理解。
  (二)主题内容需要符合孩子们的现实生活
  本文使用的三篇文章,紧密地与孩子们的现实生活连接在一起,强化了孩子们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影子》展現出孩子们在日常生活时,常常都会发现自己的影子,把影子比作了小黑狗与好朋友;《大还是小》通过孩子们现实生活中穿衣、按按钮等细节内容,展现出了孩子们独特的成长感受;《明天要远足》中,利用对孩子们的心理、睡觉前的“翻来覆去”睡不着的描写,展现了孩子们由于兴奋、憧憬而无法入睡的场景。以上内容都把孩子们的生活当作了中心与桥梁,展现出了孩子们心中的所见所想,并根据他们的现实成长感受与经验,描绘出孩子们的想象与情感世界。这三篇文章,符合新课标中要求的:“教材需要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紧密与学生的想象世界级经验世界连接在一起。”由此展现出了低年级语文教学需要强调生活化的教学思想。
  (三)语文要素需要满足孩子们的经验积累
  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是孩子们学习语文的初步过程,所以“语言要素”需要展现出“积累语言、朗读文章、认字写字”的特点。本单元需要学会5个偏旁与30个生字,其中有20个生字已经在之前出现过,只有“亮、才、那、睡”等10个单词才是首次出现。那20个出现过的生字学生们虽然没有展开学习,但是已经多次接触过,还是有一定的印象。所以,在教学孩子们认识生字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其语文经验展开重点教育与分类处理。
  例如,这三篇文章中的课后习题展现出了展开口语交流,联系生活实际的要求。在《影子》中,要求孩子们能够分清楚自己的前后左右分别是谁;在《大还是小》中要求孩子们能够对自己什么时候大什么时候小有一定的认知;在《明天要远足》一课中,要求孩子们能够与同学、老师分享自己曾经有没有这样的感受。这些要求其实都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对文字的运用、表达与理解。
  2.教学建议
  (一)联系孩子的思维特点,展现插图的教学作用
  一年级孩子的思维具有形象具体的特点,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按照孩子的思维特点,积极展现插图的教学价值,并通过插图帮助孩子学习语文,从而增强他们的想象力、表达力、观察力以及审美能力。
  例如,在教授《影子》一课时,教师需要让孩子们根据文图的内容,多次进行分析。文章在多次提到影子时,教师要让同学们找一找插图中的影子在哪里呢?它有什么特点呢?学生们就能够回答到:“它是黑黑的!”其次,教师还能够让学生们分析:“影子的方位是一成不变的吗?”学生们通过观察图片,再根据自己的现实生活经验就能够回答到:“不是,它能够出现在我们的前后左右!”最后,教师就能够根据文章向学生们提问到:“那你觉得影子像什么呢?”学生们就能够根据教材回答到:“像小黑狗,像好朋友。”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们的图文理解能力大大增强,并较好地展现出了插图的作用。
  而在教学《大还是小》一课中,教师首先能够让孩子们分析图片中男孩较“大”的插图,让孩子们认识到这个男孩子正在穿衣服,从而使得孩子们积累动宾短语。并通过造句的方式,让学生根据现实生活说说这个男孩子还有可能会做什么?学生们就会答道:“会穿鞋、穿袜子……”通过造句的方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大大提升。其次,再来分析“小”的插图,教师能够引导孩子们发现,由于个子较小,因此小男孩够不到按钮,从而让孩子们联想到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相似画面,对文章中男孩渴望成长的心理感受更加认同。由此可见,在学习本文图内容中,极大的唤醒了孩子们生活中相似的“大”“小”生活经历。   在教学《明天要远足》一文中,教师能够按照文图内容,分为两个过程引导学生进行学习。首先,教师能够让学生展现想象:“将要远足的地方那云是什么样子?还是什么颜色的啊?”学生们就能够回答到:“云是软软的,白白的,像棉花糖!”“海的颜色是蓝色”“不,海是白色,因为白云的影子倒映了下来!”学生们在充分想象、讨论的过程中,进行着个性化表达。教师最后能够问道:“那你们想看看海是什么样的吗?”学生们就会答到:“想!”利用这种层层深入的方式,从而激发出了学生对“海边”的向往之情,从而对文章中主人公的心情产生了共鸣。
  (二)展开情感体验对话,丰富朗读形式
  本文选用的这三篇文章都是从孩子们的情感成长、现实生活中提炼而来的,它们都以学生的情感及心理世界作为描写的对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教学方式来引导孩子们进行朗读,通过朗读深化学生们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影子》一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进行段落、句子之间的正确停顿。教师首先能够教授学生熟悉长句中具有叠词的短语,并在教师的示范中,让学生进行模仿;其次,教师需要利用配乐、图片等多媒体技术展开朗读,让学生们能够了解到段落与句号中的停顿,使得学生们对段落以及句子之间的概念有更为深入的认识,通过多次阅读从而感受到影子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见,是我们的好朋友。
  在《大还是小》一课的教学中,要让学生们掌握对第二、四段长句的朗读,教师要通过示范,使学生感受到语调语气间的轻重緩急与语句间的停顿。同时,教师要着重强调在阅读中“我自己”的音量,从而引导学生读出文章的情感。学生们通过小组阅读、模仿阅读、对比阅读等方式让自己对文章中的阅读节奏、韵律等了解更加深入,并感受到文章中“我”的矛盾心理。
  在《明天要远足》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先让学生们进行讨论:“在远足前,‘我’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呢?”教师通过孩子们的回答,让学生们着重分析“唉”字,从而引导孩子们感受到主人公当时那兴奋、高兴、激动、迫切的心理。由于诗中的疑问句较长,因此,在教学时能够利用对比阅读的方式,使得学生们认识到停顿、重读可以表达出一定的情感,在旬尾通过上扬语调能够展现出疑问的语气。最后,教师能够让学生们通过合作阅读方式展开前面两小节的阅读,亦或是一人读一句,一边阅读一边进行理解。
  (三)对话学生经验,积累生活用语
  学生的经验,有生活经验与语文经验两种。而一年级的语文更要着重展现出对词句及对认字写字的积累,利用语言交流,朗读文章等,了解不同句子、词语的使用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积累语文经验。所以,在小学一年级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把字词句内容的教学当作重点。教师在教学生字的过程中,需要使用随文识字与集中识字的方式,积极展现出这两种方式的长处,从而增强学生们识字的效率。例如,在教学《明天要远足》一文中,能够展开两次集中识字。首次需要分析插图学短语、学字词;之后就需要根据阅读来纠正学生们的错误发音,识记字形,对于学生们学会的字词,能够展开随文学习,灵活地散布到多个教学内容中。“才”字在对应的语境中进行学习,“明”字能够展开随课题识写;“同”“学”在书写过程中进行学习,对于“同”字教师还能够对其进行拓展,从而促进学生对词语的积累。
其他文献
【摘要】21世纪是信息化的世界,信息技术已经在教学中普遍的运用,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信息技术老师肩负着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责任。在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方面,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结合,通过合理的评价方式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需要教师正确的课堂评价,课堂评价已成为信息技术教学提高方式中重要的手段,在教学中作用巨大。本文通过分析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课堂评价所存在的问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以生为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积累、感悟、实践和综合学习,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让初中生对语文这门接触已久的基础学科燃点或保持学习热情,这需要教师积极探寻可有效激活语文课堂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写作;激活课堂;策略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一堂有意思且有效的语
【摘要】教师的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新时代,教师应该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因此,教师应该抱责任之心去坚定理想信念,怀善意之心去培养道德情操,扎实教育学识去拓宽孩子视野,捧仁爱之心去温暖孩子心灵。  【关键词】责任;善意;学识;仁爱  夸美纽斯指出:“教师的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著名思想家荀子在《荀子》中更是把“天、地、君、亲、师”并列起来,表
【摘要】小说是文学类文本中考查得比较多的一种文体,历来受到命题者的青睐,在高三备考复习中,如何用最少的量达到最佳的质是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经过努力摸索,尝试从“选取典型文本案例,充分发掘文本的示范效应”“用生活代入感解决文本的疑难处”“以高频考点为突破口覆盖相关知识点,实现一题一得或一题多得”三个方面入手,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示范效应;生活代入;知识点;考点  高考备考
摘要: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存在很大的不足,如重表达,轻育人;重模式,轻能力;重书面,轻口头;重课堂,轻生活;重指导,轻讲评,等等。这些不足之处,已经影响了作文教学的深入革新。结合“做真人,说真话”的课程目标,我们及时给“日记”这一常见的作文手段赋予了新的活力,以关注师生教学生活为内涵,以构建师生交流平台为载体,以拓展学生写作空间为手段,以师生共同发展为目标,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并取得一定的效果。  关
【摘要】纵然时代在不断巨变中,爱国主义仍旧是中学生思想品德课中的关键课题。为了培养当代中学生的爱国情怀,需要从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抓起,本文就如何培养中学生爱国情怀进行分析。  【关键词】爱国主义;思想品德课;与时俱进  从古至今,每一位教师就肩负着向学生传授知识,教会学生专业技能和为学生解答疑惑的重要任务。每一位教师一生都在思考、追寻着一个答案:我如何做,才能真切地践行教书育人。而中学生就像花园中刚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本栏目众多,整合栏目有助于提高课本利用率、教师的备课效率以及课堂的教学效率。本文以七年级上册第一课第一框为例,展示课本栏目整合利用的四个步骤。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栏目整合;步骤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本中有六种活动栏目,分别是“运用你的经验”“探究与分享”“拓展空间”“相关链接”“阅读感悟”“方法与技能”。每框题内有十个或以上的栏目。如果每个栏目去实施,一则
【摘要】单亲家庭学生因其家庭构成的特殊性,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了种种不良影响,尤其在德育方面,已经越来越多地走进了公众的视线并引起社会关注。其所引发的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多地附带着各种各样的来自家庭、社会、学习方面的额外的压力,这更是单亲家庭学生极容易出现德育问题的原因,也是作为教育者不得不面对和亟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中学;家庭问题;学生德育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和观念趋向多样化
一、学生背景  性别:男  年龄:6岁  年级:幼儿园大班  1.家庭基本情况:宁宝与父母、祖父母和保姆同住。父母学历高,分别从事科研工作和高等教育工作,爸爸长期在外地工作,不能经常回家。父母工作都很繁忙,宁宝教育主要由妈妈负责,他日常的照顾由保姆负责。  2.出生史:出生两个月,经华侨医院诊断为唐氏综合征患儿,在出生即已有明显的特殊面容,且常呈现嗜睡和喂养困难。  3.教育史:从八个月开始,积极
【摘要】每个人都应该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顺利进行。而孩子不是生来就具备有阅读能力这一项基本技能的,它需要在老师或家长的引导下才能形成,小学正是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让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是极其必要的。因此,本文主要是在分析學生阅读能力培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提高小学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阅读能力;方法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能够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