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考小说备考的有效方法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int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说是文学类文本中考查得比较多的一种文体,历来受到命题者的青睐,在高三备考复习中,如何用最少的量达到最佳的质是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经过努力摸索,尝试从“选取典型文本案例,充分发掘文本的示范效应”“用生活代入感解决文本的疑难处”“以高频考点为突破口覆盖相关知识点,实现一题一得或一题多得”三个方面入手,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示范效应;生活代入;知识点;考点
  高考备考复习,最常见的做法无非是题海战术,用大量的练习题反复冲击摩擦强化学生的认知思维,这种方法诚然能起到一定程度的作用,但是要想起到事半功倍的高效效果,还必须另辟蹊径。以文学类文本中小说的复习为例,我们语文老师除了按照常规思维讲解阅读解题的相关知识点外,还能做些什么更有效的工作?我们在课堂上除了让学生反复做题反复对答案,还能扮演什么更有价值的角色?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考题对考生的学科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考生的备考质量不断刷新标准,如果仅仅停留在通过做海量练习题、撒网式的复习方法来代替对文本的深刻认知,将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要求。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发现传统教法固然有它存在的价值,表面看课堂效果不错,可是一旦在实战中,学生就容易陷入知识与应用变成“油是油,水是水”“油水分离”的尴尬局面。对此,我总结了过往经验,在课堂复习备考方面进行了方法的探索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选取典型文本案例,充分发掘文本的示范效应
  在课堂空间有限的情况下,教师课堂讲解的原则通常是少而精,切忌多而滥。面对繁杂的复习资料,如何挑选出最有价值最有代表性的例子进行讲解是决定备考课堂质量高低的关键。小说文本本身篇幅较长,单是弄清大意都要付出较多的阅读时间,因此一个课堂不可能拿很多篇小说作为例子进行分析;从整个课堂的实际操作流程来看,选择一至两篇小说进行知识点讲解是比较合适的。这样就意味着教师必须在大量的复习资料中去粗取精,淘洗出典型的文本案例供给课堂使用。那么什么样的小说文本案例才算是典型的呢?
  1.小说内容要贴近学生的认知实际,易于理解。高三复习备考是一个无比艰苦的过程,每天面对各门学科大量信息的冲击,学生很容易出现枯燥疲累的心理感受;特别是对于第一轮复习而言,很多知识点对于备考学生来说可以算是处于入门阶段(尽管这些知识点在以前的学习中都会有出现,但是真正系统地掌握应该还是属于首次),这时候如果教师一味拿出内容“难”“刁”“怪”的小说文本给学生,就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厌烦畏难情绪,一旦出现了这种情绪,學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这对于初学者的技能习得是非常不利的。笔者在实际操作中,通常会选择内容生动有趣,语言质朴自然,主题不过分隐晦的文本,像《鱼的故事》(张炜)、《大雪纷飞的日子》(阿成)、《马兰花》(李德霞)等,这些文章学生喜欢读,印象强烈,以后碰到与这篇小说练习类似的题型,学生马上就能联想到课堂上分析过的这些例子。
  2.小说内容要清晰鲜明体现知识点,与知识点形成无缝对接。相信每位高三教师都会给学生展示每一个复习专题应该掌握的所有知识点,让学生知道该复习什么该形成什么样的能力;这时候如果不能提供相关的资料给自己的讲解提供鲜活的佐证,那么再多的语言都是苍白的。知识点与文本案例要同步进行,无缝对接,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讲到小说的情节结构专题时,学生对何谓线索、设置悬念、情节反转、伏笔暗示、一波三折等抽象的知识点迫切需要具体可感的认识,这时候我就选择《理解》(佩里·萨罗)一文对情节结构的相关知识点进行集中、鲜明的示范,解决了学生的疑难。
  3.小说能从多个角度覆盖阅读考点的知识框架。教师在课堂示范的文本如果多而杂,就会混淆模糊学生的印象,难以形成知识迁移的爆发点和辐射点;如果少而精,一两篇文章就能把知识点讲解清楚把知识框架体现完整,那么期望中的达到举一反三的示范效果就容易实现。理想中的典型小说文本案例应该是这样的:一篇小说既能从环境描写的角度,又能从人物刻画的角度,也能从情节结构、艺术手法等角度把小说阅读的常见考点体现完整,给教师的课堂讲解提供可以反复利用的操作材料,从而实现一文多用。我在教学中就选择了《除夕·甲鱼》(严歌苓)这篇小说达到了上述目的。
  二、用生活代入感解决文本的疑难处
  小说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生活艺术的再现。古人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读懂了生活,才能写得好小说;同理,历练了生活,才能看得懂小说。小说中的许多经典精彩处是需要通过深厚的生活积淀、坚实的生活修炼才能体会得到的,若缺乏人生世事的历练,它们就将成为读者眼中因为无法识别而变成了平庸处,甚至是费解的疑难处。基于这种条件下的小说鉴赏无疑是低水平低层次的。有人认为中学生尚未迈入社会,整天关在校园里,缺乏人生社会的经验是正常的,寄望通过增加生活锤炼来提高对文本的理解感悟能力是不现实的。这种观点看似有理,实则不然。许多小说中浓缩着的生活缩影并非是稀世罕物,而是司空见惯的日常行为,对于处在青年阶段的高三学生来说是有过直接或间接的体验的。教师只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走进小说营造的生活场景,将个体的情感融入小说中人物的命运遭遇,与他们同悲喜共甘苦,设身处地感同身受,用深刻的生活代入感投身文本世界,阅读障碍将会迎刃而解。
  我在讲解小说结尾的艺术时提到了“欧·亨利”笔法,同时以欧·亨利的《餐馆和玫瑰》作为例子,但是学生对小说的结尾似懂非懂,感觉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对此,我引导学生进行生活代入:假如你远离家乡很多年,有一天忽然听到来自家乡的消息,听到了家乡的亲人在望眼欲穿日夜盼望自己的归来,这时候你的正常反应肯定是黯然神伤满是愧疚思念;但是文中的卡林顿小姐却流露出快活的神情,这明显不是正常人正常的情绪反应,她给读者的感觉是没人性,忘恩负义,不是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但直到看完下文后出恍然大悟,这正是作者的匠心独运,正是欧·亨利小说结尾的典型特征。   又如在分析《新年康乃馨》(金光)的人物形象和主旨时,用生活代入感的方法引导学生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文章叙述的是除夕之夜一个贫穷的年轻女孩坚守工作岗位的故事。我从除夕这个特殊的时间点引导学生进行生活代入:除夕之夜该是万家团圆共享天伦之乐的美好时刻,而这个年轻的女孩依然坚守在冰冷的街头,她内心的孤单、渴望跃然纸上;只有特殊时刻才是考验一个人意志和品格的最佳时机,而她在这个特殊时刻依然保持着良好的职业道德。
  事实证明,生活代入感对于纸质文字与阅读者的理解感悟之间起到了很好的沟通促进作用,激发阅读者调动自身直接或间接的生活体验走进文本的精彩世界,把文本中那些由精妙的艺术手法带来的种种疑难轻松化解。
  三、以高频考点为突破口覆盖相关知识点,实现一题一得或一题多得
  虽然说考题千变万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高考中有关小说的命题,主要是围绕环境、人物、情节结构、主旨四大方面进行的,因此备考中要紧紧抓住这四大方面有序展开。实题操练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由掌握知识到形成能力的转变必须依赖这一环节。如何利用最少的量生成最佳的质,是教师在设计练习题以及布置练习题时要首先考虑的问题。如果教师完全把手头上的复习资料原版照搬不断布置给学生,不进行任何的编辑整理,那么学生将在毫无头绪的习题堆中迷失方向,这样的备考复习是低效毫无意义的。
  在备考复习过程中,教师的阅题量无疑对备考的质量产生重大影响。阅题量大,对考题见多识广,显然对如何挑选复习资料、如何有效编排训练题更加成竹在胸。一般来说,在第一轮复习中教师在布置练习题时,切忌把不同专题的知识点杂乱无章地同时进行训练,应该按照专题系列进行分门别类,每个系列要能覆盖常见知识点。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清晰的思路引领下循序渐进,以点带面,头脑中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
  整理众多的模拟题和高考真题,可以发现小说命题的一些基本规律以及命题的热点。结合这些基本规律和热点,教师一定要挑选出、或者改编出、或者原創出有代表性的典型题目作为训练的经典材料,对基础薄弱的学生甚至可以用来反复磨炼,一定要实现做完一道题就必须有一个心得一种收获,甚至多个心得多种收获。比如针对《理解》(佩里·萨罗)这篇小说,我从原题中改编出这样的一道题:“这篇小说的情节结构安排有多方面的特点,请对这些特点做简要分析”。由于这篇小说在情节结构方面呈现了开篇设置悬念、结尾情节反转、以“我”的情感发展为线索、伏笔暗示,前后呼应、情节波澜起伏等特点,几乎囊括了高考命题在情节结构方面的所有考点,因此只要完成了这道题,就能以最小的付出换来最大的收获。在复习的过程中,如果都能做到像这样一题一得甚至多得,那么将意味着真正的事半功倍。
  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小说在文学类文本中始终占据着重要位置,是这个板块中考查得最多的一种文体,而且还比实用类文本多了一道问答题,可见命题者对它的重视。而在近几年的教学实际中,其实我们对文学类文本是有所忽视的,因而在备考经验上略显薄弱。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主要以上述三个方面为抓手完成小说的第一轮复习,相比以前的一味用练习题灌、课堂刻板讲评答案的方法,现在教师的角色定位更加清晰,主导作用更加突出,眼界视野更加开阔,是目前摸索到的比较有效的复习策略。
  参考文献:
  [1]2018高考备考指南·语文.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阶段是开展德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小学生所接受的德育是其德育素质的启蒙时刻,小学生本身具有自身的思想观念,对其进行德育指导利于小学生在以后成长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价值观、思想观念。在这个阶段小学生较为依赖班主任,而语文是开展德育的重要学科之一。因此,需要探究小学班主任进行德育的现状,从德育的意义出发,解析小学语文班主任进行德育的措施,为小学语文班主任的德育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
【摘要】针对语文教学中教学资源短缺、利用欠妥的现状,恰到好处地利用课本内的教学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语文教材中的“单元说明”“插图”“每课的阅读提示”每首课外古诗的“诗海导航”,这些资源往往被师生忽视。殊不知,这些教学资源对单元知识结构的了解,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领略课文的内容,理解、背诵课外古诗都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中学语文;单元说明;阅读提示;教材插图;诗海导航  部编版教材文质兼美
【摘要】师生在课堂上围绕教学内容进行提问和作答,是教学的一种常见形式,面对学生“一根筋”式的追问,该如何应对?课堂上一位调皮的男生问:“从侧面看,××老师挺起的大肚子可以说是一条抛物线吗?”继而引发的哄堂大笑该如何收拾?学生越是搞怪的问题,越考验教师的教育智慧和应变能力。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我们该如何巧妙地设问与作答,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问答间,让更多生命的抛物线得到成长。  【关键
【摘要】本文主要以会计专业学科为例,阐述微课辅助课堂教学的利与弊及注意的问题,彰显传统会计课堂教学的优势,处理好会计课堂教学与微课辅助教学的关系,取长补短,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实现理实一体化。  【关键词】会计;微课技术;课堂教学;理实一体化  以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是教学方法现代化的趋势,是进入信息社会不可或缺的条件,特别是微课辅助教学反映了先进生产力水平对教育教学的推动。 正确应用微课程辅助
【摘要】分析中小学生篮球运球技术的特点对其竞赛中战术的发挥的影响,研究并提出针对篮球运动发展中如何培养与提高中小学生的篮球运球技术的建议。篮球运动中的运球技术是最主要的基本技术,是组织全队进攻以及相互配合的重要途径,是更好地学习各种篮球技术的基础。本文通过文献资料、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中小学生篮球运球技术的培养与提高进行系统的研究,希望能提高中小学生篮球运动水平,让每一位中小学生都掌握
【摘要】德育是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学生是接受教育的主体,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希望,同时也是全社会最为关注的还很不成熟的群体。当前,初中生的德育现状还不容乐观。因此,本文分别从集体活动、课堂渗透、教师身体力行三个方面来论述了如何对初中学生进行德育。  【关键词】初中生;德育;集体活动;课堂渗透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德
【摘要】那个“小伙子”是党员,可他也是人,活生生的人!他毕竟年轻,面对如猛兽般的洪水,他也是第一次经历、第一次面对!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他也束手无策,他也害怕(这是文章的真实性所在,也是人性的弱点所在)!最后他推了老汉一把,让老汉先走,这不正说明小伙子在危难面前迅速成长,变得成熟吗?这不正是老汉伟大的人格影响的结果吗?  【关键词】定位;预设;实录;小结  《桥》原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下
【摘要】21世纪是信息化的世界,信息技术已经在教学中普遍的运用,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信息技术老师肩负着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责任。在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方面,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结合,通过合理的评价方式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需要教师正确的课堂评价,课堂评价已成为信息技术教学提高方式中重要的手段,在教学中作用巨大。本文通过分析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课堂评价所存在的问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以生为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积累、感悟、实践和综合学习,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让初中生对语文这门接触已久的基础学科燃点或保持学习热情,这需要教师积极探寻可有效激活语文课堂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写作;激活课堂;策略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一堂有意思且有效的语
【摘要】教师的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新时代,教师应该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因此,教师应该抱责任之心去坚定理想信念,怀善意之心去培养道德情操,扎实教育学识去拓宽孩子视野,捧仁爱之心去温暖孩子心灵。  【关键词】责任;善意;学识;仁爱  夸美纽斯指出:“教师的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著名思想家荀子在《荀子》中更是把“天、地、君、亲、师”并列起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