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加强建筑物屋顶设立消防安全疏散通道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建筑物屋顶设立消防安全疏散通道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建筑物;屋顶平屋面;疏散通道
中图分类号:TU99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各种灾害中,火灾是最经常、最普遍地威胁公众安全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据联合国“世界火灾统计中心(wFsC)2000统计资料”,全球每年约发生火灾600万至700万次,死于火灾的人数约为65000人至75000人。世界各大洲火灾情况统计表明,欧洲和北美发生的火灾较多,死亡人数却相对较少,因为欧美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平较高并且消防设施完善;亚洲居住人数最多,发生火灾次数较少,但死亡人数较多,这与亚洲人口密度大,经济发展程度不高、消防设施不完善等因素有关。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人口大量向城市集中,高层建筑不断涌现,使得火灾出现了新的特点:起火诱因多样化,火灾蔓延速度快,着火面积大,扑救不及时在短时间内将酿成无法估计的损失,火灾发生的数量及其造成的损失呈逐年上升趋势。据统计,我国70年代火灾年平均损失不到2.5亿元,80年代火灾年平均损失不到3.2亿元。进入90年代,特别是1993年以来,火灾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上升到年均十几亿元,年均死亡2000多人。较之发达国家,我国每年的起火次数较少,但死亡人数却较高,这与我国的建筑结构、人口密度等因素密切相关,也说明我国的消防保护体系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十分必要提高全民的防火安全观念,提高我国消防设施水平。加强建筑物屋顶设立消防安全疏散通道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1 《建规》及《高规》中的相关规定
《建规》第2.0.4条、第5.3.1条第四款、第5.3.3条都提及将建筑的平屋顶或平屋面作为安全疏散平台,其中第5.3.1条的条文说明中指出:“同时在高出部分的底层,应设一个能多通的主体部分平屋面的安全出口,以利在发生火灾事故的情况下,上部人员可以疏散到屋顶上临时避难或安全转移。 ”《高规》第6.1.14条也规定:“建筑高度超过100m,且标准层建筑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的公共建筑,宜设置屋顶直升机停机坪或供直升机救助的设施”,这些条款都体现了规范对平屋面作为安全疏散平台在建筑防火设计中的认可。
2火灾例证
高规的条文说明中列举了巴西圣保罗市高31层的安德拉斯大楼、哥伦比亚波哥大市高36层的杭空楼发生火灾时,用直升机将楼顶部躲避火灾的人员成功疏散到安全地区的两个火灾案例,并列举了国内6家设置屋顶直升机停机坪的6家饭店,指出“停机坪在发生火灾时对人员疏散有积极作用,是一种可行的安全技术措施。 ”国内多起成功扑救的火灾也映证了屋顶平台的逃生救援作用:
2.1 1994年2月2日,深圳夜明珠卡拉OK歌舞厅发生一场特大火灾,大火波及罗湖大酒店6至10层客房,426名客人被大火围困,深圳市消防支队核电消防大队46名消防战士,
利用多种救援方法,成功地从大厦楼顶救下70多名被困住客。
2.2 1999年7月15日,辽宁省第三建筑公司一幢天井式居民楼发生火灾,26户居民被困,其中有17人爬到楼顶,在大伙肆虐45分钟后被消防云梯车安全救到地面。
2.3 2002年8月,辽宁省某市一幢十屋楼旅馆发生火灾,逃至屋顶的十多个人把身体浸在不很满的水箱中,仅头部露出水面,成功逃脱了浓烟和热气流的袭击。
3平屋面作为安全疏散平台设计的几个基础条件
3.1建筑物耐火等级普遍提高。近年来,城市公建、民建越来越多地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耐火等级大多为一级,对照《建规》第2.0.1条表2.0.1,一、二级耐火等级的楼板燃烧性能和耐火等级分别为1.5h和1h,而楼板一般被认为是确定建筑物耐火等级的基准。这样即使是最顶层房间着火,疏散到屋顶平台被困的人员仍有较长的安全疏散时间。
3.2毒害烟气影响小。据不完全统计,建筑火灾死亡人数中70%以上均为吸入过量有毒烟气所致。屋顶平台作为天然的、可靠的、开放式的“避难层”,受自然风力、风向影响一般很难积聚大量烟气。因此,相对于同一建筑中的其他各个楼层,平屋顶在火灾发生时,受到的烟雾、热气流危害程度还是比较低的。
3.3消防施救有足够时间。按照我国现行城市公安现役消防部队从接警后到达火场5分钟的规定,因此,只要建筑中的人员在火灾发生初期能够及时逃至屋顶平台,公安消防官兵完全有足够的时间采用登高车,救生绳、救生软梯、缓降器、救生气垫等救援器材及挂钩梯、三节拉梯、十五米拉梯等攀登器材进行施救,从而有效地挽救人命。
3.4能够及时发现被困人员。逃生至平屋顶的人群,在消防队伍到达火场时,因身处建筑的顶部,更容易被赶到火场的施救人员及时发现。同时被困人员也可采用呼唤、向楼下抛掷物品等方式告知救援人员自身位置。而被困在建筑物内的人员,由于烈火浓烟充斥整个楼层,被困人员就很难被及时发现。
3.5屋顶消防设施的设置作用。我国目前大多数公用、民用建筑的屋顶都设置了一些消防设施。如屋顶消防水箱、试验消火栓等,这些设施在火灾发生时,对于逃生至屋顶平台的人员来说,作用不可低估。
3.6符合双向疏散的原则。建筑火灾发生时,救援被困人员的目的地是室外安全地面。火灾中由于人们的心理作用,大部分人受惯性驱使往往会逃向楼下,但在逃生途中往往会遇到火焰、烟气或门锁阻挡,再折返往上跑或慌不择路就近躲到死角,最后被大火吞噬。如果能正确判断火情,在向下逃生路线被封堵时及时选择跑到屋顶平台进行暂时躲避,无疑更加合理。
4平屋顶作安全疏散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1设计单位应深刻理解规范制定意图及精神实质,逐步引入性能化消防设计理念,在进行安全疏散设计要开阔思路,结合建筑的风格、立面整体效果,充分考虑设立民用建筑屋顶疏散平台的可行性。
4.2严格建筑封闭楼梯间及防烟楼梯间的设置,确保平屋面作为疏散平台的安全性能,同时减少建筑火灾中烟气流向屋顶平台危及被困人员的机率。
4.3在对现行规范进行修改时,结合我国北方城市大多数多层建筑物是平屋顶的实际,将建筑内室内疏散楼梯间均通至平屋顶,屋面板的耐火极限可按《建规》第2.0.4的规定,不低于1h。同时在通往平屋顶出口处,设计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
4.4在平屋面楼板层面上设置隔热层,有些建筑屋顶可借助实施空中绿化的手段,减少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的影响,从而将被困人员受“三热”的伤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4.5屋顶消防设施除按现行规范设置楼顶试验用消火栓外,可将平屋頂参照其它各层标准设置消防给水系统。以便于火灾中屋顶被困人员运用屋顶平台消防设施进行自防自救。
4.6楼顶平台不得违章搭建临时活动用房,不得堆放可燃易燃杂物,最大限度减少火灾荷载,防止火势蔓延,同时保证人员救援的迅速开展。
【参考文献】
[1]消防技术标准规范汇编.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
[2]中国火灾统计年鉴.群众出版社.
[3]中外抢险救援典型战例精选.红旗出版社.
[4]朱吕通.消防给水工程.群众出版社
【关键词】建筑物;屋顶平屋面;疏散通道
中图分类号:TU99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各种灾害中,火灾是最经常、最普遍地威胁公众安全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据联合国“世界火灾统计中心(wFsC)2000统计资料”,全球每年约发生火灾600万至700万次,死于火灾的人数约为65000人至75000人。世界各大洲火灾情况统计表明,欧洲和北美发生的火灾较多,死亡人数却相对较少,因为欧美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平较高并且消防设施完善;亚洲居住人数最多,发生火灾次数较少,但死亡人数较多,这与亚洲人口密度大,经济发展程度不高、消防设施不完善等因素有关。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人口大量向城市集中,高层建筑不断涌现,使得火灾出现了新的特点:起火诱因多样化,火灾蔓延速度快,着火面积大,扑救不及时在短时间内将酿成无法估计的损失,火灾发生的数量及其造成的损失呈逐年上升趋势。据统计,我国70年代火灾年平均损失不到2.5亿元,80年代火灾年平均损失不到3.2亿元。进入90年代,特别是1993年以来,火灾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上升到年均十几亿元,年均死亡2000多人。较之发达国家,我国每年的起火次数较少,但死亡人数却较高,这与我国的建筑结构、人口密度等因素密切相关,也说明我国的消防保护体系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十分必要提高全民的防火安全观念,提高我国消防设施水平。加强建筑物屋顶设立消防安全疏散通道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1 《建规》及《高规》中的相关规定
《建规》第2.0.4条、第5.3.1条第四款、第5.3.3条都提及将建筑的平屋顶或平屋面作为安全疏散平台,其中第5.3.1条的条文说明中指出:“同时在高出部分的底层,应设一个能多通的主体部分平屋面的安全出口,以利在发生火灾事故的情况下,上部人员可以疏散到屋顶上临时避难或安全转移。 ”《高规》第6.1.14条也规定:“建筑高度超过100m,且标准层建筑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的公共建筑,宜设置屋顶直升机停机坪或供直升机救助的设施”,这些条款都体现了规范对平屋面作为安全疏散平台在建筑防火设计中的认可。
2火灾例证
高规的条文说明中列举了巴西圣保罗市高31层的安德拉斯大楼、哥伦比亚波哥大市高36层的杭空楼发生火灾时,用直升机将楼顶部躲避火灾的人员成功疏散到安全地区的两个火灾案例,并列举了国内6家设置屋顶直升机停机坪的6家饭店,指出“停机坪在发生火灾时对人员疏散有积极作用,是一种可行的安全技术措施。 ”国内多起成功扑救的火灾也映证了屋顶平台的逃生救援作用:
2.1 1994年2月2日,深圳夜明珠卡拉OK歌舞厅发生一场特大火灾,大火波及罗湖大酒店6至10层客房,426名客人被大火围困,深圳市消防支队核电消防大队46名消防战士,
利用多种救援方法,成功地从大厦楼顶救下70多名被困住客。
2.2 1999年7月15日,辽宁省第三建筑公司一幢天井式居民楼发生火灾,26户居民被困,其中有17人爬到楼顶,在大伙肆虐45分钟后被消防云梯车安全救到地面。
2.3 2002年8月,辽宁省某市一幢十屋楼旅馆发生火灾,逃至屋顶的十多个人把身体浸在不很满的水箱中,仅头部露出水面,成功逃脱了浓烟和热气流的袭击。
3平屋面作为安全疏散平台设计的几个基础条件
3.1建筑物耐火等级普遍提高。近年来,城市公建、民建越来越多地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耐火等级大多为一级,对照《建规》第2.0.1条表2.0.1,一、二级耐火等级的楼板燃烧性能和耐火等级分别为1.5h和1h,而楼板一般被认为是确定建筑物耐火等级的基准。这样即使是最顶层房间着火,疏散到屋顶平台被困的人员仍有较长的安全疏散时间。
3.2毒害烟气影响小。据不完全统计,建筑火灾死亡人数中70%以上均为吸入过量有毒烟气所致。屋顶平台作为天然的、可靠的、开放式的“避难层”,受自然风力、风向影响一般很难积聚大量烟气。因此,相对于同一建筑中的其他各个楼层,平屋顶在火灾发生时,受到的烟雾、热气流危害程度还是比较低的。
3.3消防施救有足够时间。按照我国现行城市公安现役消防部队从接警后到达火场5分钟的规定,因此,只要建筑中的人员在火灾发生初期能够及时逃至屋顶平台,公安消防官兵完全有足够的时间采用登高车,救生绳、救生软梯、缓降器、救生气垫等救援器材及挂钩梯、三节拉梯、十五米拉梯等攀登器材进行施救,从而有效地挽救人命。
3.4能够及时发现被困人员。逃生至平屋顶的人群,在消防队伍到达火场时,因身处建筑的顶部,更容易被赶到火场的施救人员及时发现。同时被困人员也可采用呼唤、向楼下抛掷物品等方式告知救援人员自身位置。而被困在建筑物内的人员,由于烈火浓烟充斥整个楼层,被困人员就很难被及时发现。
3.5屋顶消防设施的设置作用。我国目前大多数公用、民用建筑的屋顶都设置了一些消防设施。如屋顶消防水箱、试验消火栓等,这些设施在火灾发生时,对于逃生至屋顶平台的人员来说,作用不可低估。
3.6符合双向疏散的原则。建筑火灾发生时,救援被困人员的目的地是室外安全地面。火灾中由于人们的心理作用,大部分人受惯性驱使往往会逃向楼下,但在逃生途中往往会遇到火焰、烟气或门锁阻挡,再折返往上跑或慌不择路就近躲到死角,最后被大火吞噬。如果能正确判断火情,在向下逃生路线被封堵时及时选择跑到屋顶平台进行暂时躲避,无疑更加合理。
4平屋顶作安全疏散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1设计单位应深刻理解规范制定意图及精神实质,逐步引入性能化消防设计理念,在进行安全疏散设计要开阔思路,结合建筑的风格、立面整体效果,充分考虑设立民用建筑屋顶疏散平台的可行性。
4.2严格建筑封闭楼梯间及防烟楼梯间的设置,确保平屋面作为疏散平台的安全性能,同时减少建筑火灾中烟气流向屋顶平台危及被困人员的机率。
4.3在对现行规范进行修改时,结合我国北方城市大多数多层建筑物是平屋顶的实际,将建筑内室内疏散楼梯间均通至平屋顶,屋面板的耐火极限可按《建规》第2.0.4的规定,不低于1h。同时在通往平屋顶出口处,设计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
4.4在平屋面楼板层面上设置隔热层,有些建筑屋顶可借助实施空中绿化的手段,减少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的影响,从而将被困人员受“三热”的伤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4.5屋顶消防设施除按现行规范设置楼顶试验用消火栓外,可将平屋頂参照其它各层标准设置消防给水系统。以便于火灾中屋顶被困人员运用屋顶平台消防设施进行自防自救。
4.6楼顶平台不得违章搭建临时活动用房,不得堆放可燃易燃杂物,最大限度减少火灾荷载,防止火势蔓延,同时保证人员救援的迅速开展。
【参考文献】
[1]消防技术标准规范汇编.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
[2]中国火灾统计年鉴.群众出版社.
[3]中外抢险救援典型战例精选.红旗出版社.
[4]朱吕通.消防给水工程.群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