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学校及活动缘起
(一)学校背景
海口市第九小学是海南省示范学校、海南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先后完成国家级“八五”、“九五”专项科研课题的实验研究,获得全国、省、市各级奖项,成功经验得到推广。作为中央电教馆“十五”重点科研课题《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生综合学习》的龙头,九小的课题成果辐射到全省。
(二)活动缘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四个方面的内容,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方法。在网络的环境下,关于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学习,学校作了非常有意义的尝试,根据学生的讨论,选定“大海与我们的生活”这个主题。在海南,大海是我们得天独厚的资源。我们生活在海边,学生也更应了解大海,了解自己的故乡。大海就在我们身边,随时随地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了解。
(三)相关准备
师资准备:成立课题组。参与课题组的有6位教师,他们都参加过学校的综合实践校本培训,分别来自学校各个科组,具备不同的专业素养。
时间安排:每星期五下午的“第二课堂”是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每星期一下午的第三节课,课题组教师交流开会,进行行动研究,分析问题,解决困难,互助协作。
二、课程设计
(一)活动目标
1.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我们赖以生存的大海资源,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大海与我们的密切联系。
2.学生开展体验性学习,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了解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大海资源。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发扬团队合作精神。
4.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会了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活动计划
第一阶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确定主题活动方案,成立活动小组。
第二阶段:学生了解大海,研究大海,寻找生活中各种海洋资源。
第三阶段:学生动手设计制作未来海边校园模型,编写海鲜营养食谱,设计具有海洋风情的小学生服装,编写具有海洋特色的校歌。
第四阶段:成果展示。
三、活动过程
(一)全面感受海洋风情,激发学生钻研课题的兴趣
课题小组到京航大厦看海洋工艺品,使学生了解这些贝类产品经过加工后其实是“会说话的”、能够传达制作人的心意的。
(二)创建网上交流平台,分享收获
教师利用电脑课时间,为学生建了综合实践活动群组,教学生申请了博客。每次综合实践活动课后,学生就会在成长博客上发表自己的活动日记,分享探究的快乐。除此之外,学校的校园网站有一个专门的综合学习平台,上面有每个学生的个人档案、有关课题的资料、活动记录、教师的观察日记、活动计划等等。这是依托信息技术将真实情境与虚拟情境融会贯通、以信息技术作为强大认知工具的学习。
(三)分组活动,制订小组计划和方案
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分组:海之韵、海之声、海之心、海之情。小组分别研究海洋风光、海岛音乐、海洋生物、海产品(贝类)。下面以海之韵小组活动为例介绍相关过程。活动侧重于海洋风光与我们生活的联系,于是我们展开讨论:想了解大海风光,认识大海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呢? (讨论实录略)
根据学生的想法,作为负责教师,我把小组的计划归纳为以下几点:
1.治理海洋污染的倡议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
2.海洋风光推荐会(由小导游介绍,并配上PowerPoint演示文稿)。
3.制作海洋生态园(以滨海九小为蓝本,设计一个融入海洋文化和校园文化的未来九小生态园)。
4.台风给人们带来的危害报告。
台风刚过,我们趁热打铁,网上的一些关于台风的报道还有很多,指导学生上“海南在线”查询新闻,告诉学生记录有效数据,让他们知道这些数据在自己写关于台风危害报告的时候能用得上。
(四)海洋风光推广介绍会
经过一个星期的准备,学生利用电脑课搜集整理好资料,制作成幻灯片,想好了解说词,届时正式开始比赛。我们一起欣赏了学生的杰作,例如“五年级学生的幻灯片特效作品”展示等。
这次海洋风光推广会的比赛采取的是投票制,评委就是组里的10个学生,比赛采取10分制,不具名。10个评委的分数总和就是该生的最后得分。我及时给予每个学生方法上的指导。
(五)参观贝艺加工厂,感受精品背后的制作故事
为了让学生感受创作的乐趣、学习制作的技巧,我们特意安排了这次参观贝类加工厂的活动,也为下一阶段的未来校园模型制作奠定基础。
(六)畅想未来校园,巨大的成功来源于丰富的想象力
围绕着未来九小校园的构想展开讨论。(讨论实录略)
(七)运用信息技术展示自己的创意
学生有了比较好的创意,于是让学生通过电脑借助图片和文字说明把自己的创想表现出来,让信息技术很好地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的学习。
(八)动手操作,实现自己的设想
学生在利用各种材料制作未来校园模型的体验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在生活中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一起思考,一起动手,上网查资料,让校园更加科技化、实用化,绿色、环保,认真向电脑教师学习幻灯片制作技巧。用橡皮泥做绿化带、贝壳铺路,在自己动手制作模型的过程中体验一次次失败直至最后成功的感觉。
(九)成果发布
海之韵小组:(发言稿略)(未来校园模型、海洋风光推荐会)
海之情小组:(展示自己做的贝类工艺品)(亲自设计绘制的海洋风情休闲服)
海之心小组:(用快板报海鲜菜名、菜肴的做法及营养价值)(展示自己独具特色的海鲜食谱)
海之声小组:(用舞蹈演绎《海的女儿》童话)(朗诵未来海边学校诗歌)
四、课程评价
展示会结果后,我们把综合实践评价栏搬到了台上。这次评价我们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家长、专家、来宾、教师多个评价主体参与,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方式。到会的每个人手上都发有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标签,四种标签分别代表四个组,学生认为哪个组在富有创意、综合运用、善于合作、资料收集方面做得比较好,就把那个组所代表的相应颜色的标签贴到学生对应的内容栏里,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综合运用奖、最善于合作奖、信息收集奖等,当场颁奖。
除了最后成果展上的评价,我们在整个综合实践过程中,学生每一次活动后都有一个综合实践活动记录卡,那上面有他自己、家长和教师的评价。学生在综合实践平台和博客中发表了日记,我作为指导教师也全程在网上同步发布活动日记和反思(http://blog.cersp.corn/18076.aspx),并且及时地给学生回帖、评价,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课题结束后,我和学生一起,制作了整个活动过程的网站,以网页的形式,宣传和保存我们共同的活动经历。
五、反思
活动是不是偏离了综合实践的教学目标,是不是把综合实践课变成了电脑课和美术手工课?我很快否定了这种想法。
“大海与我们的生活”专题网站
首先,成果的呈现,只是我们表达自己学习成果的一种方式,不是唯一目的。
其次,我们更看重综合实践课的过程,真正打破了传统学科的界限,以任务的形式,把有效的资源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在综合运用各种课程资源的过程中,也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
再次,本次活动不仅打破了学科界限,更突破了时间上的限制,学生根据自己的任务用下课的时间、回家的时间来做事情。这也传达了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注重学习方法的掌握,通过整合资源达到解决难题的目的。
第四,教学评价得以转变。我们的综合实践有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专家评价、群众评价相结合,力求全面客观,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在我们学校实施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以活动主题的方式把语文、科学、社会、艺术、劳动技术、信息技术等学科有机地整合到一起;在学习方式上,注重观察、手工制作、电脑操作、实地访问等多种方式的有机结合;更加关注学生兴趣、能力、知识等多方面的综合培养,注重了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协调发展。在引导学生开展丰富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帮助学生学会实践、学会探究、学会发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探究创新的能力,养成了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一)学校背景
海口市第九小学是海南省示范学校、海南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先后完成国家级“八五”、“九五”专项科研课题的实验研究,获得全国、省、市各级奖项,成功经验得到推广。作为中央电教馆“十五”重点科研课题《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生综合学习》的龙头,九小的课题成果辐射到全省。
(二)活动缘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四个方面的内容,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方法。在网络的环境下,关于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学习,学校作了非常有意义的尝试,根据学生的讨论,选定“大海与我们的生活”这个主题。在海南,大海是我们得天独厚的资源。我们生活在海边,学生也更应了解大海,了解自己的故乡。大海就在我们身边,随时随地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了解。
(三)相关准备
师资准备:成立课题组。参与课题组的有6位教师,他们都参加过学校的综合实践校本培训,分别来自学校各个科组,具备不同的专业素养。
时间安排:每星期五下午的“第二课堂”是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每星期一下午的第三节课,课题组教师交流开会,进行行动研究,分析问题,解决困难,互助协作。
二、课程设计
(一)活动目标
1.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我们赖以生存的大海资源,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大海与我们的密切联系。
2.学生开展体验性学习,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了解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大海资源。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发扬团队合作精神。
4.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会了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活动计划
第一阶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确定主题活动方案,成立活动小组。
第二阶段:学生了解大海,研究大海,寻找生活中各种海洋资源。
第三阶段:学生动手设计制作未来海边校园模型,编写海鲜营养食谱,设计具有海洋风情的小学生服装,编写具有海洋特色的校歌。
第四阶段:成果展示。
三、活动过程
(一)全面感受海洋风情,激发学生钻研课题的兴趣
课题小组到京航大厦看海洋工艺品,使学生了解这些贝类产品经过加工后其实是“会说话的”、能够传达制作人的心意的。
(二)创建网上交流平台,分享收获
教师利用电脑课时间,为学生建了综合实践活动群组,教学生申请了博客。每次综合实践活动课后,学生就会在成长博客上发表自己的活动日记,分享探究的快乐。除此之外,学校的校园网站有一个专门的综合学习平台,上面有每个学生的个人档案、有关课题的资料、活动记录、教师的观察日记、活动计划等等。这是依托信息技术将真实情境与虚拟情境融会贯通、以信息技术作为强大认知工具的学习。
(三)分组活动,制订小组计划和方案
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分组:海之韵、海之声、海之心、海之情。小组分别研究海洋风光、海岛音乐、海洋生物、海产品(贝类)。下面以海之韵小组活动为例介绍相关过程。活动侧重于海洋风光与我们生活的联系,于是我们展开讨论:想了解大海风光,认识大海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呢? (讨论实录略)
根据学生的想法,作为负责教师,我把小组的计划归纳为以下几点:
1.治理海洋污染的倡议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
2.海洋风光推荐会(由小导游介绍,并配上PowerPoint演示文稿)。
3.制作海洋生态园(以滨海九小为蓝本,设计一个融入海洋文化和校园文化的未来九小生态园)。
4.台风给人们带来的危害报告。
台风刚过,我们趁热打铁,网上的一些关于台风的报道还有很多,指导学生上“海南在线”查询新闻,告诉学生记录有效数据,让他们知道这些数据在自己写关于台风危害报告的时候能用得上。
(四)海洋风光推广介绍会
经过一个星期的准备,学生利用电脑课搜集整理好资料,制作成幻灯片,想好了解说词,届时正式开始比赛。我们一起欣赏了学生的杰作,例如“五年级学生的幻灯片特效作品”展示等。
这次海洋风光推广会的比赛采取的是投票制,评委就是组里的10个学生,比赛采取10分制,不具名。10个评委的分数总和就是该生的最后得分。我及时给予每个学生方法上的指导。
(五)参观贝艺加工厂,感受精品背后的制作故事
为了让学生感受创作的乐趣、学习制作的技巧,我们特意安排了这次参观贝类加工厂的活动,也为下一阶段的未来校园模型制作奠定基础。
(六)畅想未来校园,巨大的成功来源于丰富的想象力
围绕着未来九小校园的构想展开讨论。(讨论实录略)
(七)运用信息技术展示自己的创意
学生有了比较好的创意,于是让学生通过电脑借助图片和文字说明把自己的创想表现出来,让信息技术很好地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的学习。
(八)动手操作,实现自己的设想
学生在利用各种材料制作未来校园模型的体验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在生活中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一起思考,一起动手,上网查资料,让校园更加科技化、实用化,绿色、环保,认真向电脑教师学习幻灯片制作技巧。用橡皮泥做绿化带、贝壳铺路,在自己动手制作模型的过程中体验一次次失败直至最后成功的感觉。
(九)成果发布
海之韵小组:(发言稿略)(未来校园模型、海洋风光推荐会)
海之情小组:(展示自己做的贝类工艺品)(亲自设计绘制的海洋风情休闲服)
海之心小组:(用快板报海鲜菜名、菜肴的做法及营养价值)(展示自己独具特色的海鲜食谱)
海之声小组:(用舞蹈演绎《海的女儿》童话)(朗诵未来海边学校诗歌)
四、课程评价
展示会结果后,我们把综合实践评价栏搬到了台上。这次评价我们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家长、专家、来宾、教师多个评价主体参与,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方式。到会的每个人手上都发有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标签,四种标签分别代表四个组,学生认为哪个组在富有创意、综合运用、善于合作、资料收集方面做得比较好,就把那个组所代表的相应颜色的标签贴到学生对应的内容栏里,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综合运用奖、最善于合作奖、信息收集奖等,当场颁奖。
除了最后成果展上的评价,我们在整个综合实践过程中,学生每一次活动后都有一个综合实践活动记录卡,那上面有他自己、家长和教师的评价。学生在综合实践平台和博客中发表了日记,我作为指导教师也全程在网上同步发布活动日记和反思(http://blog.cersp.corn/18076.aspx),并且及时地给学生回帖、评价,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课题结束后,我和学生一起,制作了整个活动过程的网站,以网页的形式,宣传和保存我们共同的活动经历。
五、反思
活动是不是偏离了综合实践的教学目标,是不是把综合实践课变成了电脑课和美术手工课?我很快否定了这种想法。
“大海与我们的生活”专题网站
首先,成果的呈现,只是我们表达自己学习成果的一种方式,不是唯一目的。
其次,我们更看重综合实践课的过程,真正打破了传统学科的界限,以任务的形式,把有效的资源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在综合运用各种课程资源的过程中,也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
再次,本次活动不仅打破了学科界限,更突破了时间上的限制,学生根据自己的任务用下课的时间、回家的时间来做事情。这也传达了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注重学习方法的掌握,通过整合资源达到解决难题的目的。
第四,教学评价得以转变。我们的综合实践有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专家评价、群众评价相结合,力求全面客观,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在我们学校实施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以活动主题的方式把语文、科学、社会、艺术、劳动技术、信息技术等学科有机地整合到一起;在学习方式上,注重观察、手工制作、电脑操作、实地访问等多种方式的有机结合;更加关注学生兴趣、能力、知识等多方面的综合培养,注重了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协调发展。在引导学生开展丰富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帮助学生学会实践、学会探究、学会发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探究创新的能力,养成了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