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有效提问打造高效生物课堂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9784582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是课堂教学应该追求的永恒主题,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怎样利用教材、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科学地引导学生,如何通过有效问题来打造高效课堂,是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所必须思考的首要问题。教师设计的问题应富有趣味性、深刻性、发展性。
  关键词: 有效提问 高效生物课堂 趣味性 深刻性 发展性
  一线教师孙双金说过:小脸通红,小眼放光,小手高举,小嘴直讲才是有效的课。古希腊人普罗塔戈有这样一句名言:“问题就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吴加澍老师认为:问题是通向高效课堂的钥匙。然而,有效教学的落脚点在哪里?有效提问就是有效教学的落脚点。既然如此,那么有效提问都需要把握哪些原则呢?
  一、设计问题要有趣味性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应全盘考虑,注意提问的坡度,对于难度过大的问题,要设计辅性提问,即设计课堂提问要考虑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把学生引向求知的新境界。
  例如在学习“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时,我先为学生介绍我们国家的男女性别比例。学生都知道男女比例是1:1,然后我抓住时机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性别比为何接近1:1呢?”学生又开始活跃起来了。经过讨论,有同学主动回答:男性能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一种是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另一种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只产生一种卵细胞,而不同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机会是均等的,从而保证了男性与女性的比例是1:1。紧接着又提出:“生男生女是由女方决定的吗?”此时可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情感教育,有些家庭中的男性由于没学遗传学知识,没生儿子就拿老婆出气是完全错误的,其实生男生女是由男人决定的。同时也告诉他们重男轻女的思想是错误的。这样处理就降低了难度,把学习的主题分解成若干个问题,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逐渐达成对学习主题的深入,全面认识,便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二、设计的问题要有深刻性
  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善于把教材中原有的生物知识与学生既定的认知结构结合在一起,并由此转化为相互关联的问题组,以展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借助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问题设计,促使学生思考,逐步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在“人体的体温调节”的教学中,先指导学生预习课本,列出预习提纲,布置预习作业,测量自己及家人在不同时间的口腔、腋下、直肠的温度,创设问题情境后,再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联想:①在寒冷的环境中,为什么会打寒战,皮肤出现“鸡皮疙瘩”?②我们冬天出汗多,还是夏天出汗多?③带婴幼儿看病时,为什么要等他们停止哭闹几分钟后,再给他们量体温呢?通过分析比较、迁移,找出上述现象的原因,深化理解,从而总结出人的体温概念及其调节规律。
  如果问题设计容易,就无法达到训练思维能力的要求;问题与问题之间缺乏联系,就无法形成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问题组;问题表述过于直白,就无法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如教师问:“精细胞如何才能变成精子?”学生答:“变形。”再问学生:“精子的哪一部分进入卵细胞?”学生答:“头部。”此时,大家对照教学挂图和大屏幕投影,人人都能够看到图中只是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这样的提问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教学举例联系生活实际时要围绕主要的教学目标,为了突出重点内容或突破难点。如一教师讲“糖类和脂质”一课时,提出青春期、第二性征的问题,这与本课的教学没有直接关系。举例联系实际一定要有明确目的,绝不能哗众取宠。否则,只是浪费时间。
  三、设计的问题要有发展性
  我们所说的教学问题,实际是一个围绕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内容,从提高学生思维水平、构建完整知识网络所设计的具有阶梯性、完整性、系列性的,一组思维要求由低到高的问题流。这种问题流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通过系列问题将各知识内容贯穿在一起,引发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整个教学环节中去,引领学生沉浸于问题情境中,从而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
  例在学习“减数分裂”时,提出的问题应当紧扣减数分裂的概念。①精原细胞形成精子的过程发生在雄性动物的哪一部位?②在减数分裂的什么时期“染色体复制一次”?③“细胞连续分裂两次”使一个精原细胞最终形成几个精细胞?④“精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精原细胞中的减少了一半”,是由两次细胞分裂中的哪一次分裂决定的?由此引导学生详细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染色体行为,重点讲述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等概念。因此我认为,问题时机要有其适合度,符合学生心理需要,持之以恒,具有发展性。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有所启发,才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教学只有走在发展的前面,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他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发展水平,即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所能达到的水平,它只是学生整个发展状况的一个侧面,并不反映学生的整个发展状况。二是潜在水平,即在教师帮助下学生所能达到的学习水平。维果茨基把现有发展水平与潜在水平间的区域称为“最近发展区”,它是一个尚处于形成状态、正在成熟的认知结构。因此,教师的提问不能低于最近发展区的下限,也不能超越最近发展区的上限,而应与最近发展区相适应。
  怎么知道我们的提问是否有效?教师提问学生后,有一种现象应引起我们的重视,那就是对学生的回答不予评价。一句“坐下”,让学生心凉了半截,把学生推向“爱与痛的边缘”,积极性荡然无存。心理学上有一条基本规律,即人的活动是由其结果所调节的。这是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桑戴克所提出过的“效果律”。一个人对他的活动知道与不知道结果,效果是极不相同的。当然,评价绝不是简单地说“很好”、“错了”等,特别是否定性评价,切实可行的办法是在鼓励中给予纠正。你可以说:“你的问答很有自己的见解,如果能再多考虑一步或再多转一个弯或某某地方你能再做进一步分析,那么这个问题就回答得非常好了。”等等。即使遇到一问三不知的学生,也不能训斥,可以说:“好,你先坐下,我想你可能是太紧张了,其实回答错了也没关系,下面我让其他同学来回答,请你注意听一听好吗?”每提问一个学生,都必须通过有效评价,使其有所收获。要让学生“在希望的田野上”奔走,而不要让他们走“迷茫的小路”。要让学生感受置身于“问题”之中的乐趣,在“问”与“答”之中增长知识,锻炼能力,提高觉悟。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在课堂教学这个舞台上,只有在教师恰当的“导”下才能演出一幕幕生动活泼的“话剧”来,师生的双边活动才能融洽、和谐,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最佳结合。精心设计问题,是课堂的“灵魂”。教师的提问会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有效性。有效提问,有效教学,应该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研究的一个极有意义的课题。
  总之,课堂提问具有很大的艺术性,有艺术的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手段和必要环节,准确把握合适的提问时机,不但能巩固知识,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而且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和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以问题作为出发点,把握准确的提问时机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认识冲突,使学生产生迫切的学习心理。教师及时为学生布设解决疑难的阶梯,从而形成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参考文献:
  [1]刘恩山.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生物学通报.
  [2]林祖英.对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性的几点思考.中小学教材教学.
  [3]高慎英.有效教学论.广东教育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要: 作者就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谈谈看法。  关键词: 物理教学 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下,学习和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教学是一种教育活动,它不仅通过传授和学习知识与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个性,而且是培
学位
用SWOT分析法剖析非诉讼机制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并以问题为导向,提出强化政府指导作用、发挥“1+X”多元解决平台的服务效能、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素养和提高保障结合
在多年的初中化学教学中,笔者发现有这样两种现象值得关注。一是进入九年级以后大家共同面对一门新的学科——化学。可要不了多久,成绩好的学生,在化学学习上大多表现得也很
“非常规”实验是指相对于直接利用学校实验室装备的专门实验器材完成教材或课标要求的学生探究实验与老师演示实验,有意图选择和利用实验室之外的其他材料、物品和器具等生活环境资源及改进、研发自制的实验器具开展的物理教学实验[1]。它的实验器材具有简易性,低成本性,且来源于学生身边的物品。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适当地引入“非常规”物理实验,有利于调动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增强感知和体验,达到增强教学效果,提升学生
摘要: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让学生的思维、情感、身心、社交等方面都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新课改大力提倡开展探究式学习,旨在转变学习的方式,有效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从而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获得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 新课程 初中化学教学 探究性学习 开展步骤  长期以来,教师一直主宰着课堂,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他们的个性得不到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患者女,1岁7月,于3h余前误服地高辛片,家人送至附近医院给予洗胃后,遂来我院,入院查体T:36.2℃;P:90bpm;R:32bpm;BP:97/47mmHg;SPO2:84%;W:8kg;CRT:2s.神志清楚,精神差,反应差
化学概念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概念,形成并发展化学知识。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学生认知规律,全面分析教材,按照概念的出现顺序逐步深化,通过分析、综合、分类、对比、抽象与概括,在应用概念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充分利用化学学科特点,借助于多种教学手段,以切实巩固化学概念,为化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揭示化学概念形成的过程  二、运用实验手段促进概念的形成  三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化学实验能使学生获得知识,培养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破教材难点,掌握重点,获得良好的记忆效果,从而优化化学教学效果,提高化学教学实效性。所以,在化学教学中,我们要扎实做好每一个化学实验,从而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一、通过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化学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初中生好奇心强,兴趣广泛,对
摘要: 作者结合教学实例,提出从化学实验、问题提出、生活场景、学科联系、多媒体播放、讲故事等环节创设教学情境,从而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化学课堂教学 创设教学情境 学习氛围 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变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