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四有:议论文论证方法及针对性写作训练

来源 :语文教学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题解释】通过病文分析,找到问题症结;利用范文引路,明确论证的针对性,学习论证的方法;最终学以致用,为写作议论文服务。【预习任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其他文献
[专题解释]诗评写作是文学短评中的一种形式。本专题学习诗评写作,从本单元的古诗词中选择写作训练点,学习诗评写作方法,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预习任务】1.查找曹操、陶渊明的生平资料,掌握曹操的主要人生经历及思想观念,理解陶渊明归隐前后的基本思想状况。
[专题解释]本专题聚焦《差序格局》一章,意在突破核心概念,联系百年社会变迁,发现中国“陌生的熟人”现象。《乡土中国》的写作源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费孝通先生的社会学“田野调查”,天然地具有现实性、实践性。八十年后的中学生初识此书,既要定格旧语境,回到当时理解“伦”与“差序格局”的定义;也要拓展新空间,换位到东方世界之外,看看西方的“团体格局”谓何;更应观照现实,借助时间、空间的“纵横”二维的新发展,积极思考,就现实生活中的两难问题展开辩证思考。
【专题解释】聚焦家乡生活中的某种文化现象,运用文献检索、实地考察、访谈、问卷等方式进行调查,整理和分析调研中获取的资料、信息和证据,撰写调查报告,加深对家乡文化的理解、思考和认同,增强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之情。
[专题解释]本专题要求学生阅读《乡土中国》一书,掌握学术类著作的阅读方法,形成学术类著作的阅读经验。《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先生在社区研究的基础上从宏观角度探讨中国社会结构的学术著作,全书约六万五千字,分十四篇,从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礼法这三个层面展开对中国乡土社会的分析研讨。
[专题解释]本专题以读书心得交流会来分享学生在阅读《乡土中国》中的点滴收获。对于高一学生来说,《乡土中国》作为一部学术著作,有一定的难度和时间隔膜。基本要求是能读通、读懂,理解核心概念;发展要求是能就一点深入思考,联读其他文本及联系时代进行批判性阅读。
[专题解释]联读《劝学》《师说》,理解文中关于学习的主要观点,分析荀子和韩愈提出自己的思想主张的社会及文化语境,探讨其学习观的源和流,深入领会古人的学习观,从而把握学习的价值、意义、原则和方法,形成正确的学习观。
[专题解释]在通读《乡土中国》的基础上,再次略读《重刊序言》《目录》《后记》和正文部分的14篇论文,理解14篇论文的关联,把握乡土社会的结构特点,在分析整本书框架的基础上,把握《乡土中国》的知识体系。
【专题解释】联读《师说》《反对党八股(节选)》两篇论说文与政论文,在明确文章观点与态度的背景下,分析对比说理的表现形式,充分掌握对比论证的方法与技巧,提升自身的思维品质,运用于议论文的实际写作。【预习任务】1.通读两篇文章,整体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初步领会作者的观点与态度。2.聚焦两篇文章中对比说理的部分,尝试赏析对比论证的内容与角度。3.阅读相关的时评文章,推荐一篇典型运用对比论证的时评文相互交流。
[专题解释]学术著作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各个篇章共同呈现出一个相对完整的学术知识体系,如《乡土中国》中的14篇文章相互关联,综合分析阐述了中国乡土社会的结构和特点。学会撰写文章摘要,能更好地帮助我们了解并掌握学术著作的主要内容及思想。
[专题解释]联读《劝学》和《拿来主义》,引申联系《墨子•非攻》,体会以喻证进行形象化说理的效果,分析喻证的利弊。【预习任务】1.以表格形式列出《劝学》与《拿来主义》中的喻证,并具体分析其作用;联读《墨子•非攻》,分析其中的逻辑推理。2.引入图尔敏论证模式,分析《拿来主义》的论证结构。3.理性分析《劝学》以喻代议的弊端。建议以小组形式进行,相互补充,之后班级交流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