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品禅茶

来源 :东风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huigre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夕阳泣血,暮鼓悠扬惊飞鸟。
  少林寺僧人裹着一袭霞光和一身清幽入得禅房,摆上茶具,烹煮山泉,给我们现场表演禅茶。
  品上一口少林禅茶,苦涩中略带甘甜,一股香气慢慢从鼻端沁到咽喉,顿觉齿颊留香,浑身精神抖擞。芝兰之气荡漾开来,填满了整个禅房。
  在氤氲的暖香中,少林僧人给我们讲述了少林禅茶的由来:传说达摩祖师当年在少林寺后山的山洞中打坐,一坐九年。少林寺的僧人们虽然不认识他,但出于慈悲,怕他饿死,所以送饭食给他,但是送来的饭菜都原封未动。达摩祖师虽然不饮不食,但是在入定中的第三年,由于睡魔侵扰,让他打了一会盹儿。达摩祖师清醒后非常羞愧,暗想连昏睡这样的搅扰都抵挡不住,何谈普度众生!于是他撕下眼皮掷在地上继续禅坐。从达摩扔下眼皮的地方长出一棵清香的枝叶,达摩在后来的打坐中逢有昏沉就摘这叶子来嚼食——这就是禅茶。后来的僧人也效仿达摩,在坐禅时用茶汤来驱赶瞌睡……这个美丽的传说近似荒诞,不大可信,而其所寓禅茶不离琐碎生活,则有深远意义。
  禅茶是寺院僧人种植、采制、饮用的茶。主要用于供佛、待客、自饮、结缘赠送等。禅与茶本是两种文化,在其各自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发生接触并逐渐相互渗入、相互影响,最终融合成一种新的文化形式,喝茶讲禅,参禅品茶,茶清静纯洁的品质内涵与妙香流溢的佛法禅机相映生辉,这就是禅茶文化。佛门禅茶讲究“禅茶一味”。“禅”是心悟,“茶”是物质的灵芽,“一味”就是心与茶、心与心的相通。 “禅茶一味”的禅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的一种独特现象。
  禅茶相融,究其内因,是两者在思想内涵上有许多共通之处。其一是“苦”。佛法求的是“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参禅即是要看破生死观、达到大彻大悟,求得对“苦”的解脱。茶有先苦后甘的特性,佛家可以产生多种联想,帮助修行之人在品茗时,品味人生,参破苦谛。其二是“静”。 茶道讲究“和静怡真”,而静坐清修是出家人参悟佛理的重要课程,要求心灵平和宁静,万念俱灭。在静坐参禅的过程中,人难免疲劳犯困,这时候,茶便是提神醒脑的最好佳茗。其三是“凡”。茶道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而已,本质是从微不足道的日常生活中去感悟宇宙的奥秘和人生的哲理。禅也是要求人通过静思,从平凡的小事中去彻悟大道。其四是“放”。人的苦恼,归根结底是因为“放不下”,所以,佛教修行特别强调“放下”。品茶也强调“放”,放下手头工作,偷得浮生半日闲,放松一下自己紧绷的神经。
  禅茶有自己专门的宗教茶艺,共十八道程序,如法海听潮、香汤浴佛、曹溪观水……每道程序都源自佛典,启迪佛性、昭示佛理。禅茶一味,讲究的是茶的流韵,禅的机缘;是人生的体悟,凡尘的洗涤;是心灵的净化,情感的升华。禅茶之美,在于“一味”,在于禅与茶所共同追求的雅致淡泊情趣,如山寺之肃穆,田园之宁静;似秋菊之淡雅,修竹之疏影。
  一边聆听僧人说禅,一边领悟醉人的茶韵。茶没有咖啡的香甜滑顺、酸中兼苦,也没有酒的奔放、浓烈。但是茶在平中见滋味,淡里有幽香,苦中有甜,涩里有醇。之于口感,是回味绵长;之于感受,是恬淡宁静;之于心情,是悠然自得;之于韵律,是婉转轻柔。更重要的是,茶中蕴含着无穷的禅机,正所谓“茶里般若壶中味,听泉煮茗禅意开。”
  细啜茗芽,苦中带甘,甘后回香,仿佛是一种久抑于心中的烦闷的释然,宛如在经历了种种难舍的情怀后的恬淡。这让我想到在有苦有涩的磨炼后,才有甘甜的事业;让我想到经历考验之后,才有意犹未尽、回味绵厚的友情。茶和水的交融,更让我想到磨合之后,才有爱情和婚姻的那份美满。俗话说,茶饮三道,酒喝三巡。其实人生岂不也是三道?我们年轻的时候,对生活充满着向往,充满着浪漫的激情,这期间好似是甘甜的茶。人到中年之后,历练得多了,可能有一点苦涩味。到了老年,智慧成熟的时候,它超越了酸甜苦辣,超越了浓淡,达到无味之味。这大概就是人生的“三道茶”吧!
  茶已淡,夜已深,我已醉……
其他文献
一    小学同学邵力山,也叫坑人。叫坑人,是他小时候害过天花,脸上有几颗稀稀拉拉的白麻子。麻子是脸上的坑,把麻子叫坑人,是我们那个地方的一种文明。关于这个文明,我细细地想过,我要是得过天花,别人直呼我麻子,我的心里肯定不会舒服,喊我某某坑人,感情上就要好受多了。  邵力山只读过小学,小学刚毕业,就跟他的祖父做泥瓦匠去了。他的祖父是他们那个地方方圆十里的泥瓦匠头,很有名气。他跟他的祖父学艺,很多人
期刊
六月的天,暖暖的,略带一些微凉。学校的外面是一片小山坡,上面长满了蒲公英,一朵一朵的小黄花中间或长着一些白色的小毛球,借着微风的轻拂,那些小伞纷纷向远处飘去,只剩下地上的小杆轻轻晃动。  山坡紧挨着学校,教学楼背面土坡边上有一棵高高的歪脖子柳树,长长的枝条在窗户外面甩来甩去,每年秋天都会给一楼的地面铺上一层金黄。柳树的另一边就是一片平缓的坡地,上面长满了杂草,有酢浆草、牛筋草,但最多的还是白茅和蒲
期刊
柑橘花开了  白白的  精致而小巧  静静地点缀在枝头  柑橘花开了  噢,花香沁人心脾  香气笼罩了橘园  也弥漫了春日故乡的山野  柑橘花开了  如温婉的女子  多情而浪漫  轻盈又婉约  柑橘花开了  如降临人间的仙子  美丽了大山  陶醉了人间
期刊
秀芝嫁到路家已经有七、八年了,嫁过来的第二年生下了儿子宝伟,过了两年再添一女取名小灵。本来这样的一对年轻的夫妻拥有一儿一女,令多少人羡慕啊!可惜,秀芝的丈夫——一个被父母宠坏了的二愣子对眼前的美好却视若无睹。  路家的这两个孙男孙女对母亲秀芝异常依恋,他们俩常常在接近下班的时候,跑到家门前的大路上踮着小脚丫,伸长小脖子向妈妈回来的方向张望,并耐心地期盼着。爷爷奶奶只有秀芝丈夫这一个儿子,从小便娇生
期刊
我今年二十八,个头不高,只有一米七(穿上皮鞋的高度),但长相还凑合,不是随心所欲类型。也许这是我高不成低不就、至今未找到合适对象的原因之一。  得知某大型交友网站在武昌凤凰山举行相亲会,本有着几分腼腆的我,在朋友的鼓动下,第一次去参加集体相亲活动。赴会之前,为把自己包装好,还真花了不少心机和本钱:先是去商场买了一套名牌西装和一双特制内增高皮鞋,然后再去“王子发型”请设计师为我设计了一个酷头,最后在
期刊
人生对每个人来说,都会有许多守望,有亲情、爱情,还有婚姻。也许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守望,我们在人生的旅途才有了自己的期盼,有了自己前进的风帆。  冬,跨越凛冽的冰雪守望着春天,用冬藏的滋养润泽春的千娇百媚;春,经历勤劳的播种守望着秋天,用春生的精良孕育秋的果实累累。每一个季节,都有它们的守望,大自然在不知不觉中变迁,而它们在千锤百炼中生长,在百折不挠中历练,依然坚定着季节的守望,周而复始,延绵不息。 
期刊
二十世纪70年代中期,我从南京调到十堰二汽铸造一厂工作。那时生活物资虽然匮乏,但群山连绵的车城,却有很多乐趣。十堰不仅自然环境优美,空气新鲜,而且气候宜人。记得那年夏天的7月28日,正是赤日炎炎似火烧的中伏季节,没曾想到睡至深夜,还要盖上一床薄棉被。真是出乎意外,好气候啊!我在三大火炉之一的南京生活了十三年多,饱受夏天炎热之苦,突然遇到这样温和的夏天,自然是欣喜若狂了。  更让人高兴的是星期天的生
期刊
每年的这个时节,空气中总是弥漫着浓浓的水气,随时要降下雨来的阴沉的天,使得人的心情也蒙上阴影。不顾近四个小时动车旅程的疲惫,肖军和妻在十堰火车站打了一辆“的士”,向着早已烂熟的地址,去看他哥。三十多年未曾谋面的哥,却似寸步不离一般生活在肖军的精神世界里。哥是肖军在这个世界上除父母之外最亲近的人。  肖军和哥是双胞胎,在江城武汉出身“革命家庭”的他们,有着一段充满金色阳光的童年。肖军和哥一起在幼儿园
期刊
在东风公司建设四十五周年的喜庆时刻即将到来之际,《东风文艺》向东风的文学爱好者们发出心声——《拿什么献给你,我的……》一道看似意料之中的命题,却有着别出心裁的效果。它给人无限的空间想象,让大家有了一块抒发内心感受的场地;有了一种激情飞扬、不吐不快的酣畅;有了感恩中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  《拿什么献给你,我的东风》,《拿什么献给你,我的车城》,几个题目反反复复、想了又想,最后还是想写《拿什
期刊
冬日的一个午后,闲来无事,便去整理阳台上的杂物,阳台很长时间没有清理了,各种杂物堆积在一起让我有点无从下手,刚刚收拾了一会儿,我的目光就停留在了角落里一本沾满灰尘的影集上,擦去灰尘打开影集,一张合影照片赫然出现在眼前。这是一张十多年前的老照片,照片里一群来自东风公司各单位的年轻人聚集在一起,他们个个神采飞扬,充满朝气和活力,照片的下方标有东风汽车公司团委基层宣传骨干培训班的字样,以及对应的每个培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