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学科,它是基础教育中的主要学科之一,小学的语文教育对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起着非同小可的作用。“百年大计,教育为先。”随着国家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的飞速发展,要求我们国家的教育工作者需要把教育放到更高的位置上。德育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工具。教育教学的首要要求及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加强德育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德育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唐代教育家韩愈说过,“古人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授业解惑”是老师的天职,老师是传播道理、传授学业、解疑答难的人。如何传道授业解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也是一直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探讨的重大课题。“玉不琢,不成器”,我们小学教师培养的学生就像是一块块未经雕琢的玉石,而教师就像是一个个雕琢玉石的工匠,工匠悉心雕琢才能现出瑰丽的玉石。小学语文教育对学生以后的思想道德水平具有重要影响,以下是本人对小学语文中渗透德育的一些浅显的看法。
一、优化课堂教学
小学的语文学科是一个比较系统直接地向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课程,是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这一学科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水平,引导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了更好地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老师必须深入地去探究教材,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引导学生在实践生活中学习。语文课在思想教育方面,有明显的教育性优势。语文课本那些优美的语言文字,就是一块塊的情感天地,通过富有情感的教学,巧妙的教学手段,激发培养学生内心的真挚情感,使学生能更深刻地感受文章中蕴含的真、善、美,从而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积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激发培养学生爱祖国、爱自然、爱生活的真挚情感,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但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技能,而且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以人育人,以事育人,通过给学生讲解英雄人物的光辉事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如:林则徐是民族英雄。虎门销烟,捍卫了人民的健康,捍卫了国家的尊严;康熙皇帝是民族英雄。平定噶尔丹,为世人造福,为国家造福;戚继光是民族英雄。抗击倭寇,维护国家稳定和平,抵御外侵。从这些人这些事中可以充分地体现出中华民族精神的伟大,可以充分而鲜明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这些事迹都是借助语言文字凝结在人、事、情、景之中的,从而具备了思想教育、净化灵魂的功能,逐步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超高境界。
二、拓宽渠道,利用活动节假日,寓教于乐
学校要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德育基地活动、远足、科技文艺体育节等活动,渗透德育教育。如“三八”节、“父亲节”进行爱妈妈、爱阿姨、爱奶奶、爱爸爸的教育。节前,老师向小学生介绍节日的名称、日期,同时要求每个小学生在家了解妈妈、阿姨、奶奶、爸爸的艰辛,从而使小学生产生尊敬妈妈、尊敬阿姨、尊敬爸爸的情感。节日当天,引导学生亲手为妈妈、爸爸制作节日礼物,用语言表达对妈妈、爸爸的祝福,使小学生懂得了尊敬妈妈、爸爸等长辈。“五一”劳动节,我们组织每个小朋友都积极参加劳动,大家一起擦桌子、扫地,从中体会劳动的快乐以及合作的重要性,也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们要时时刻刻地保护环境卫生;植树节老师带着学生一起到地里种植树苗,带着孩子去认识大自然,认识地球母亲,对孩子进行爱护花草树木、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三、加强校园环境建设
古代哲学家老子“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的言论散发出思想的光华,孟母三迁的故事至今传为佳话。这些都说明环境对人的陶冶的重要作用。环境对人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良好的环境是一种教育资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调动人的情绪,达到“不言而教”的良好效果;反之,不良的环境则容易使人受其不良影响,长期置身其中,即使优秀者也会败坏思想、涣散斗志。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应该立足于纯正的校风、和谐的人风、浓郁的学风的形成。而它们的形成不能是“无源之水、无土之木”,必须依赖一定的土壤。为了学校德育环境的优化,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形成良好的学习文化氛围。
四、要认真分析研究学生的思想状况
调查研究是德育工作最基本的方法。首先要多多关注学生思想产生的原因。其次要把握中小学生思想上的主要问题。多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在思想上的疑惑,引导学生去正确地思考。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由于学生各自所处的环境和接受的教育有所不同,只有对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从实际出发,才能有的放矢地去解决他们思想上遇到的问题。
五、推陈出新,加大教育力度
在实施德育教育过程中,要做到更新观念常抓不懈,方法思路要推陈出新,加大教育力度。为了配合德育教育,学校和家庭要紧密配合,成立家长委员会,召开学生家长会,针对当前中小学生娇、懒、任性等坏习惯,要求中小学生在家里建起“道德品质监督台”,促使学校、家庭、社会在中小学生德育教育上找到结合点。克服中小学生在家不听话、任性、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孝敬颠倒等坏习惯,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六、结论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中心。教育规律表明,德是学生个性的主导因素,对智、体诸多方面的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发展素质教育更应该发挥德育的基础作用,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优良的教育环境。思想品行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中心任务要常抓不懈,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充分发挥教材优势,进行德育渗透的课题研究,让德育与知识、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促使青少年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离不开学校、社会和家庭这三个大环境。语文是在渗透德育教育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赵慧臣.基于微博的中小学生道德教育的模式建构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2(6).
[2]潘来宽,刘虹谷.微博时代下小学德育教育新思路[J].新课程·小学,2014(2).
[3]石哲菁.古诗文诵读:小学语文德育渗透力的有效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4(10).
[4]胡素华.小学语文德育生活化问题的几点思考[J].科学导报,2016(5).
[5]时超.学习着,充实着,快乐着…… ——观摩山东省小学语文德育优秀课例展评有感[J].课外语文,2017(1).
[6]黄雪云.小学语文德育教学中核心素养在“非连续性文本”模式中的体现[J].考试周刊,2017(63).
作者简介:陈燕媚,女,1978年生,广东阳江人,本科,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教学。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德育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唐代教育家韩愈说过,“古人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授业解惑”是老师的天职,老师是传播道理、传授学业、解疑答难的人。如何传道授业解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也是一直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探讨的重大课题。“玉不琢,不成器”,我们小学教师培养的学生就像是一块块未经雕琢的玉石,而教师就像是一个个雕琢玉石的工匠,工匠悉心雕琢才能现出瑰丽的玉石。小学语文教育对学生以后的思想道德水平具有重要影响,以下是本人对小学语文中渗透德育的一些浅显的看法。
一、优化课堂教学
小学的语文学科是一个比较系统直接地向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课程,是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这一学科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水平,引导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了更好地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老师必须深入地去探究教材,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引导学生在实践生活中学习。语文课在思想教育方面,有明显的教育性优势。语文课本那些优美的语言文字,就是一块塊的情感天地,通过富有情感的教学,巧妙的教学手段,激发培养学生内心的真挚情感,使学生能更深刻地感受文章中蕴含的真、善、美,从而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积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激发培养学生爱祖国、爱自然、爱生活的真挚情感,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但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技能,而且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以人育人,以事育人,通过给学生讲解英雄人物的光辉事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如:林则徐是民族英雄。虎门销烟,捍卫了人民的健康,捍卫了国家的尊严;康熙皇帝是民族英雄。平定噶尔丹,为世人造福,为国家造福;戚继光是民族英雄。抗击倭寇,维护国家稳定和平,抵御外侵。从这些人这些事中可以充分地体现出中华民族精神的伟大,可以充分而鲜明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这些事迹都是借助语言文字凝结在人、事、情、景之中的,从而具备了思想教育、净化灵魂的功能,逐步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超高境界。
二、拓宽渠道,利用活动节假日,寓教于乐
学校要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德育基地活动、远足、科技文艺体育节等活动,渗透德育教育。如“三八”节、“父亲节”进行爱妈妈、爱阿姨、爱奶奶、爱爸爸的教育。节前,老师向小学生介绍节日的名称、日期,同时要求每个小学生在家了解妈妈、阿姨、奶奶、爸爸的艰辛,从而使小学生产生尊敬妈妈、尊敬阿姨、尊敬爸爸的情感。节日当天,引导学生亲手为妈妈、爸爸制作节日礼物,用语言表达对妈妈、爸爸的祝福,使小学生懂得了尊敬妈妈、爸爸等长辈。“五一”劳动节,我们组织每个小朋友都积极参加劳动,大家一起擦桌子、扫地,从中体会劳动的快乐以及合作的重要性,也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们要时时刻刻地保护环境卫生;植树节老师带着学生一起到地里种植树苗,带着孩子去认识大自然,认识地球母亲,对孩子进行爱护花草树木、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三、加强校园环境建设
古代哲学家老子“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的言论散发出思想的光华,孟母三迁的故事至今传为佳话。这些都说明环境对人的陶冶的重要作用。环境对人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良好的环境是一种教育资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调动人的情绪,达到“不言而教”的良好效果;反之,不良的环境则容易使人受其不良影响,长期置身其中,即使优秀者也会败坏思想、涣散斗志。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应该立足于纯正的校风、和谐的人风、浓郁的学风的形成。而它们的形成不能是“无源之水、无土之木”,必须依赖一定的土壤。为了学校德育环境的优化,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形成良好的学习文化氛围。
四、要认真分析研究学生的思想状况
调查研究是德育工作最基本的方法。首先要多多关注学生思想产生的原因。其次要把握中小学生思想上的主要问题。多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在思想上的疑惑,引导学生去正确地思考。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由于学生各自所处的环境和接受的教育有所不同,只有对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从实际出发,才能有的放矢地去解决他们思想上遇到的问题。
五、推陈出新,加大教育力度
在实施德育教育过程中,要做到更新观念常抓不懈,方法思路要推陈出新,加大教育力度。为了配合德育教育,学校和家庭要紧密配合,成立家长委员会,召开学生家长会,针对当前中小学生娇、懒、任性等坏习惯,要求中小学生在家里建起“道德品质监督台”,促使学校、家庭、社会在中小学生德育教育上找到结合点。克服中小学生在家不听话、任性、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孝敬颠倒等坏习惯,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六、结论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中心。教育规律表明,德是学生个性的主导因素,对智、体诸多方面的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发展素质教育更应该发挥德育的基础作用,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优良的教育环境。思想品行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中心任务要常抓不懈,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充分发挥教材优势,进行德育渗透的课题研究,让德育与知识、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促使青少年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离不开学校、社会和家庭这三个大环境。语文是在渗透德育教育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赵慧臣.基于微博的中小学生道德教育的模式建构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2(6).
[2]潘来宽,刘虹谷.微博时代下小学德育教育新思路[J].新课程·小学,2014(2).
[3]石哲菁.古诗文诵读:小学语文德育渗透力的有效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4(10).
[4]胡素华.小学语文德育生活化问题的几点思考[J].科学导报,2016(5).
[5]时超.学习着,充实着,快乐着…… ——观摩山东省小学语文德育优秀课例展评有感[J].课外语文,2017(1).
[6]黄雪云.小学语文德育教学中核心素养在“非连续性文本”模式中的体现[J].考试周刊,2017(63).
作者简介:陈燕媚,女,1978年生,广东阳江人,本科,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教学。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