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后进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旧的填鸭式的语文教学已经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语文教师的唾沫下就像是一群老学究,全都戴着深度近视眼镜,毕恭毕敬地凝神倾听孔老先生的讲学。这一幕不禁让人生出这样的疑问:这样能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充分地发挥吗?这样能培养出二十一世纪所需要的综合型人才吗?这样的接班人能让祖国腾飞吗?所幸的是,语文教学改革了,传统教学压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影响学生发展思维和智力的状态得到了改变。但是,学生的素质不一样,学生的功底也不一样,学生的学习习惯也不一样,面对不同的个体,教学方式能一样吗?面对后进生,语文教师该如何引导他们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呢?
  一、用爱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们的进步
  后进生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都差,他们是被传统教育抛弃的对象。可是,他们身上有着许多闪光点,其实用句不恰当的话来说:“他们是给点阳光就灿烂的人。”
  对他们的爱是什么?就是在他们写得乱七八遭的作业本上,写下鼓励的话语。就是用欣赏的眼光,让这些后进生在课堂上不由自主地学习。放大他们的优点,缩小他们的缺点,对他们的每一小点进步,都要寻找机会去称赞。也只有让他们对学习有兴趣了,教学才有了对象。
  二、积极有效地开展语文活动,特别是语文趣味活动,以个性化的教育培养出鲜活个性的学生
  将面向结果的教学与面向过程的教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和思考。
  著名语文专家吕叔湘在《关键在于一个“活”字》中讲到:“真正掌握了教学法的教师,他是会随机应变的,他的教室里是生气勃勃的。”“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
  其实后进生每节课都很无聊,他们跟不上老师的节奏,他们不知自己每节课该干些什么,要在老师审视下上完一堂课,真的需要很大的耐力,为什么不将这种耐力引导到学习上来呢?这就必须要用他们非常感兴趣的知识,而且也是能让他们学懂并能积极地参加到其中来的知识,慢慢地不知不觉地他们就坐在课堂,心系课堂了。
  他们的思维很活跃,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很多,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在一点上。所以就要从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入手,将他们活跃的思维往“学习”这个点上引,让他们能尽情地发挥他们的特长。这就必须要把教学搞“活”,要把课堂搞活才行,所以语文的趣味活动是吸引他们最有效的方法。
  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在教学工作中可以开展语文趣味活动。其主要内容有:
  1.比赛类:古诗擂台、查字典比赛、书法大赛、趣味语文知识大赛、成语游艺会、画谜、哑谜大赛等。
  2.展示类:诗词朗诵会、诗人故事会、诗文小报展、课本剧、动物模仿秀等。
  3.视频类:感动短片、听音乐写作文等。
  语文趣味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原来是如此的生机勃勃和丰富多彩,于是他们不由自主地参加进来,并且在活动中和大家一起合作完成学习,不知不觉地让他们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有了这种能力,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中就能有效地发挥出来。
  三、相信学生的能力,把机会让给学生,师生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学的本质是交往,教师与学生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即师生之间只有价值的平等,而没有高低、强弱之分,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师生间、学生间进行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这是教学相长的真谛,新课程要求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给生学,要让位于师生的互教互学,彼此间应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四、让学生注重体验,尊重他们的见解,用语言激励他们,让探究之花开在他们的心中
  在中学语文的教学中,要让学生注入情感体验,知人论事,走近作者,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得到最直接的情感体验,并探究出自己的见解,那怕是这样的见解老师不同意,也要尊重他们。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生活经验等存在着个体差异,他们阅读同一篇课文时会有不同的理解,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课堂上,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独特感受,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见解,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品质的形成,也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总之,教学应当立足于长远,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此,教师更要引导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后进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其他文献
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来讲的词,叫联绵词。比如,双声的“崎岖”“枇杷”,叠韵的“彷徨”“荔枝”,非双声叠韵的“芙蓉”“蛤蚧”,等等。  不过,凡事皆有例外,凡事都不能一刀切。联绵词也可拆开来,取其中一个字来简称原来的名称。这种现象由来已久,源远流长。现罗列十余例:  ①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诗经·伐檀》)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
期刊
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决定着作文的高度。再优美流畅的句子,缺少深刻的思考和理解,也仅仅是华丽浮华的外衣,没有真正的精神内核。要写出让人信服的作文,需要从“深刻”入手。  在议论文中,要有独到的见解,有正确、深入的说理,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给人以思想的启迪,揭示生活的真谛。  但是,在写作议论文的过程中,学生往往容易犯“以叙代议,例而不议”的毛病。审题过于浅显表面,论述的时候只是一味地堆砌事例。只会
期刊
从事了十几年的高中语文教学工作,深深感受到,在语文教学中,对老师而言,最难教的便是作文了,而对学生而言,最难写的作业,也就是作文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探究困扰师生的这一最大难题的根源,并对症下药,激发学生写作文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完成一篇作文。  一、用写读后感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日常生活中,阅读了一篇文章、一首诗、一本书,而后将自己的感受、体会写下来形成文字,这就是读后感。读后感从本
期刊
偶尔会听到有些家长或是老师这样感慨:“现在的孩子可以全心全意地呆在学校学习真幸福啊,我们那时候,上完了几节课,顾不上做作业就得砍柴、割猪草,稍大点还得到生产队劳动挣工分,哪有现在这样优越的环境学习啊。”这可真让人想要为现在的孩子叫苦。从早上6:30到晚上9:30,孩子整天呆在学校念书,可他们念的却也仅仅是教材。在看作文时常感叹学生阅读面窄,素材缺乏,情感淡漠。可去了解一下孩子的现状,孩子也抱怨:课
期刊
时光如梭,转眼高考在即。高三语文备考在紧锣密鼓中,讲练有度,考评有法,井然有序,学生的应试能力和应试技巧与日俱增。随着二轮复习的结束,卷面中的大分值试题需进行强化训练,力争在四、五月份通过重温强化为高考增分做精彩的最后一搏。  新课标高考卷中文言文分值是十九分,三道选择题,两道翻译题。其中翻译题最易失分,所以考前强化训练的思路是以实词为突破口,以翻译为核心,提升理解分析能力。  一、突破实词  1
期刊
如何写好供材料议论文,关键是要读懂材料。读懂材料不是一般的浅层认知,而是透彻理解材料的内涵和实质,并且能够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观点。不少学生最头痛的就是供料无命题的作文,往往文不对题,或者跑偏,或者无限引申,而没有找准材料的切入点和“命门”。  那么如何才能写好供材料议论文呢?供材料议论文根据写作方式大体可以归纳为“引、析、点(议)、联、结”五步法,这也是写好供材料议论文的基本模式。  一、引,就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自主学习最重要。在素质教育的视野中,教师应该适应语文新课标的要求,适应时代培养人才的特征,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不仅让作者的生命在场,让教师的生命在场,也让学生的生命在场。学生主动追求知识,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才能使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焕发出精彩,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倡导平等
期刊
人类的教育活动, 如果从信息论的角度分析, 一般体现为信息的生成、传输、接受的全过程。现代化教育手段是指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 基于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所使用的教育信息传播手段, 具体包括幻灯、录音、录像、影视、计算机等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一、现代化教育手段对语文教学的意义  (一)使用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背景。  1.现
期刊
雨,轻轻地滴落,时断时续。印在脑海的故事,一幕朦胧一幕清,一幕愉悦一幕伤。很想极致地放松自己,放松到不分白天黑夜,放松到慵懒,慵懒到不愿事事。  深沉的夜,没有清冷月光的映照,没有与皓月遥望的金星。可没有光芒的夜空却更加深邃,没有任何掩饰的夜空更加浩渺。无论世人看到与否,无论时光物转星移,天际的一切,都静静地默默地相互守望着。  世人应该去仰望,仰望人世间的一切美好:真诚、善良、友爱、无私、无畏。
期刊
一、高三语文评讲课存在的问题  在高三的语文教学中,做题和评讲占了教学的大部分时间,可以说讲评课是教学的最重要环节。一堂高质量的讲评课能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巩固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答题技巧,使学生的知识水平、解题能力产生一次质的飞跃。还能为教师了解教学情况,调整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提供重要的依据。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评讲课往往存在这样的问题:  (1)面面俱到的讲评,忽略主次。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