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ran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目的,就是让学生具备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应该在听说读写上下功夫。但有一些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把主要精力和时间用于分析课文内容,朗读训练被忽略了,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俗话说“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朗读,尤其对小学生而言,确实是很好的学习方法。大纲》指出:朗读是最重点、最经常的阅读训练,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式。教师应该结合实际教学,指导学生用恰当的朗读方法,读出意、读出形、读出情、读出味、读出神,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现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朗读训练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以求教于同仁并共勉。
  
  一、正确认读,养成习惯
  
  要让朗读变得流利通畅,首先应解决课文中的拦路虎——生字,这是朗读前的起码要求。对此,我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准备一本字典。在上新课之前,先让学生自己动手预习,看准字形,查找字音,先“读”为快。学生扫清了文字障碍,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就为课堂上的朗读奠定了基础。
  
  二、教师范读,感染学生
  
  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的范读往往具有真实感、情境感,现场的范读不仅让学生听到了美的声音,还能通过手势、表情、眼神等将美的形象、美的情感传递给学生,比录音更直接、更富有感染力。朗读最需要的是激情,即使老师的普通话不是太标准,朗读技巧不是太高明,但能融入自己感受、聲情并茂的范读也是具有感染力的,能引领学生走进作品。如:《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感情色彩就非常的浓厚,如果教师在学生面前朗读得平平淡淡甚至结结巴巴,那怎能表达出全国人民在十里长街盼灵车、送总理的悲痛情景以及人民永远怀念总理的无限深情呢?
  
  三、学生朗读,师做点拨
  
  为了真正体现朗读教学的效果,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朗读技巧的指导。教师可从朗读速度的快慢、朗读的停连、读音的轻重和语调的抑扬等几个方面对学生作切实的指导,从而让学生掌握朗读的一般规律。有的老师也爱让学生读书,但仅仅是为了读书而读书,不做技巧上的点拨,每篇文章的阅读都是千篇一律,无激情可言,无抑扬顿挫之分,这样是很难体现朗读的最佳效果的。
  
  四、重点段落,反复诵读
  
  课文中的重点段中,有些词语很准确,有些句子含义很深刻,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较大。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词语、句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例如:《第一场雪》中的第六自然段,生动形象地措绘了雪后迷人的景象,突出了雪景的绚丽多姿。教师在指导朗读时,要着重指导学生读好其中的儿化韵,然后让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到雪后的自然美,读出作者当时对雪后美景的喜爱之情。再如:《梅花》一文中“多少年过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这幅梅花和给我的手绢,就想到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这句话要求学生体悟华侨老人对祖国的无限眷恋和思国之情。
  教师通过对重点语句和段落的朗读指导,既可以加强学生对课文中心意思的掌握,又可以促进对重点段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意思的理解,从而达到训练语感的目的,为真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想象促读,再现情景
  
  别林斯基曾说过:“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想象去弥补这个缺点。”所以,在阅读时,要帮助学生凭借想象走进作品所描绘的那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形象的世界。如:在讲《春》一文时,朱自清笔下的“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等画面,相信学生并不陌生。在朗读时,读“春花图”一段,就可让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百花争放、万紫千红、蜂飞蝶绕的情景中;读“春风图”一段,可让学生想象习习凉风轻拂面颊的感觉;读“春雨图”一段,可让学生想象自己走在小雨淅沥的乡间小路上……通过想象,走进情景,学生一定会读得更加投入、更加声情并茂。
  
  六、形式多样,激发情趣
  
  在学习课文时,要避免朗读的单一性,力求做到形式多样。读书的方法多种多样,有配乐朗读、集体朗读、个别朗读、两人对读、男女对读、分小组读、表演朗读等,教师要积极采用不同的朗读指导方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求知欲。
  小学语文教学只有从教师滔滔讲说、条分缕析的樊篱中解放出来,返璞归真,把那些费时费力、劳而无功的分析时间用于指导和训练学生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才是语文阅读的真谛。
  还语文课堂朗朗的读书声吧,这是我们老师应该做到的,也是我们老师能做到的。
其他文献
未来需要的新人,不是学富五车的“两脚书柜”,而是富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开拓型人才。那么语文教学同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关系究竟如何?如何激发语文教学的创造力呢?    一、注入生命的情愫,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语文教师担负基础学科教学,其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这就要求教师以全部热情在学生心田播撒积极向上的種子,促使他们积极创新,努力发现并解决新问题。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用真情
期刊
在数学教学中,备课、课外辅导和作业处理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然而,数学作业的处理都是令许许多多数学教师颇感棘手的问题。  当前数学作业仍沿袭传统的全收全改的模式,这样教师的负担太重。批改作业占用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以致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备课和教学研究,这是很不合算的。另一方面,全收全改往往事倍功半。深入了解学生就不难知道绝大部分学生并没有认真检查批改后的作业,即使看了也只是关心有几道做对、几道
期刊
课堂教学情境是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课堂教学活动,即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为了达到既定的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创设的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    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绝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准每一节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入点”可让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如: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我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
期刊
几年的数学教学,使我不断思考:我们的数学教学应追求什么样的课堂呢?显然,光靠“讲述”、“分析”不能解决问题。灌输不是好办法,那就从实际入手,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帮助解决实际教学中的困惑。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实际,谈谈几点思考。  首先,在数学课上,我们应当把所学知识转化为生活实际问题,从已有的经验出发,从新旧知识的联系入手,让学生从发现中形成能力,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其他它方面也得到
期刊
数列作为高考的必考内容,其中求数列的通项公式是高考中最重要的知识考察点。求数列通项公式的方法比较多,但我们总可以把所有的方法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类方法。所谓间接法,是指不直接去找等于什么结果,先通过一个构造过程,求得与相关的一个数列通项公式,然后得出。下面主要介绍几种已知首项和递推公式,利用间接法(构造数列或称待定系数)求数列通项公式的方法和应用:     一    形如an+1=qan+C的数列(q
期刊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中学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应该把素质教育贯彻于数学教学之中,使数学教学能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服务,这是广大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一项重要任务。新课程改革以来,在初中学科教学中,数学教学的难度相对较大,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很多初中数学教师都感到十分困惑。笔者拟就这一教学问题谈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更新观念、突破传统,树立新的数学教学观    1、要积极有效和高效地推进新课程改革
期刊
复习不是机械地重复,复习课是学生在对过去的知识能够再认和回忆的基础上再次运用知识的活动,其中包括学生的创造性活动。它既是教师帮助学生弥补知识缺陷的一项重要工作,又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融会贯通的良好时机。根据一些教师实施小学数学复习教学的成功经验,我认为复习课有它本身特点的教学模式,即它的基本框架可以界定为三个阶段——整理阶段、提炼阶段和探索阶段。    一、整理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它主要包括
期刊
一、實验    在天平两边的秤盘里,放着重量不同的物体,使天平保持平衡  第1步:在天平两边同时放入相同重量的砝码,结果怎样?  第2步:在天平两边同时拿出相同重量的砝码,结果怎样?  第3步:将天平两边的物体重量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如扩大3倍)或缩小为原来的几分之几,结果怎样?    二、等式的概念    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如3+4=7、x+2x=3x、x+5=8、3x=4y等都是等式
期刊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数学活动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利亚尔也说过:“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教学所关心的不是活动的结果,而是活动的过程,让不同思维水平的儿童去研究不同水平的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开发智力。所以,学生数学活动能力的培养是我们老师的神圣职责。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活动能力呢?下面谈谈笔者的一些体会:  数学活动
期刊
怎样培养学生“说”的能力?这是广大英语语教师在当今英语教学中必须面对的一大难题。我們教给学生英语知识,目的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根据现代社会需要,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会话能力,为他们今后的运用英语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英语课堂上控制使用汉语    课堂上,必要的时候可以适当使用汉语,但是如果过多地或一味的图省事而使用汉语,会直接影响英语教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