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层电大实施非学历教育培训的对策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yne_popl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根据国家相关政策,结合基层电大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的现状,有的放矢地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基层电大;非学历教育培训;对策
  


  基层电大承担着“为社会成员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成长路径和机会,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光荣使命,笔者通过对基层电大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的现状分析,提出相关对策如下。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一)要突破固有的唯学历教育论习惯性思维,主动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把握经济新常态、引领经济新常态、服务经济新常态。调整办学思路,拓宽办学渠道,探索非学历教育培训新路径。从事成人教育工作者既要做脚踏实地的实干家,又要做仰望星空的思想者,以高瞻远瞩的视野引领电大科学发展。
  (二)要突破狭隘的人才培养观念,以市场思维更新电大教育教学服务观。根据“互联网+”国家战略,寻找新的切入点。基层电大只有充分了解和把握国家产业变革、社会发展、市场化进程等方面的战略发展机遇,才能真正提高基层电大服务经济、服务基层、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三)要突破陈旧的办学观念,以国际视野构建办学新模式。当今世界产业已经全球化,电大非学历教育要与产业同步发展、与国际接轨,将产业最前沿的信息、最新技术引入课堂,以国际视野创新非学历教育培训理念和教学方法。积极探索“互联网+”非学历教育培训新模式,主动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人才的需求。
  (四)要突破小进则满意识,以行动导向确立工作绩效观。基层电大不能以偏概全,面面俱到,要有侧重地以社会、市场、企业发展需求,引领电大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实现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培训的同步发展,实现电大教育培训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设好非学历教育培训专、兼职教师队伍
  电大非学历教育培训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市场、企业生产一线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基层电大必须有一支素质高、业务精,既能讲、又会操作的专、兼职师资队伍为支撑。而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在于既是讲师又是技师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一方面要认真落实教师到企业一线“实践”的制度。每年有计划地组织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轮流到企业生产一线,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生产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学习所教专业在生产实践中应用到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通过实践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加大兼职教师聘用力度。更多地引进和聘任企业高、中级技能型人才到基层电大任教,让兼职教师成为基层电大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的主力军。
  三、建设好校内外非学历教育培训实训基地
  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需要有与专业对接的实训基地。为此,基层电大要将实训基地的建设作为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的重要前提来抓。一方面,加大投入改造校内现有实训设备、场地,力求与企业需求接轨。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学校+企业+社会”的合作机制,广泛建立与企业的合作联系。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式,通过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建或直接在企业建设集教学、技术开发与应用、生产、教育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校外实训基地。
  四、按需办学,挖掘非学历教育培训市场
  基层电大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第一要摸清家底、了解市场行情;第二要主动上门,寻求合作;第三在具体培训中,既要考虑针对性又要考虑可行性;第四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培训方案、共同组织培训。如:2015年10月,介休电大得知介休市水务局要实施“山洪灾害防治群测群防培训。”即主动上门协商,争取将培训班办到了学校。学校精心组织、认真实施、贴心服务、严格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教育培训效果,受到了介休市水务局和培训学员的一致好评,为下一步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奠定了基础。
  五、强化服务意识,提高非学历教育培训质量
  强化服务意识,基层电大教师的角色要发生变化。在思想意识、工作内容、工作方式等方面都应做相应的改变。专业设置或安排教学要考虑到培训者的需求、特点、水平、喜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增强市场意识,努力提高非学历教育培训质量。主动深入厂矿企业,深入生产一线,了解企业员工实际需求,及时调整非学历教育培训专业、培训内容、培训科目及培训方法,制定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案及措施,跟踪服务,信息反馈,持续改进。
  六、建立健全非学历教育培训绩效考评体系
  非学历教育培训专业门类多,周期长短不一,形式多样。要从人员配备、经费投入、培训实施、考核评价上予以倾斜。充分调动积极性,形成基层电大培养、企业考评、社会认可、校企结合、以工种能力要求为标准,以培训质量为关键、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的考核评价体系。
  综上所述,面对经济新常态,面对“互联网+”大趋势,要把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先进的信息技术与非学历教育培训紧密地结合起来,基层电大办学之路才会越走越宽广。
  参考文献:
  [1]《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教育规划纲要学习辅导百问》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年7月第一版)
  [2]鲁昕:推进继续教育改革发展,实现人人成才教育梦《中国教育报》第一版(2014年1月28日)
其他文献
摘要:教学有效性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得到尽可能多的教育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实施的活动。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一线小学数学教师一直都在探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起点的有效性、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教学评价的有效性等方面提出了一些见解。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几点思考    
期刊
摘要:建国以来,集体主义价值观一直是我国公民教育的主导价值观。集体主义教育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就以集体主义教育内容为例,选取我国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人教版小学思想品德教材为分析文本,总结我国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以来小学德育教材变迁的特点。通过此研究,尝试对我国未来小学德育教材中集体主义教育内容的编写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集体主义教育;思想品德;教科书   
期刊
摘要:在市教育评估院“领雁工程”项目引领的新学习课堂下,小组合作开展得如火如荼,但随之而来也给我们的一线教师在教学中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如何在小组合作中兼顾语文教学中一些本质的东西,本文将做一些思考。  关键词:体裁;感悟;目标;素养    由于新课标的实施以及“领雁工程”在我县的推广,新学习课堂开展得如火如荼,一时间各种新的教学理念,学习方式层出不穷,新学习课堂在一定程度上也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提
期刊
摘要:对于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来说,识字、写字具有十分关键的重要作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将“识字与写字”作为小学语文阶段目标中的关键内容,体现出汉字书写的基础性及其重要作用。本文从汉字笔画系统概述着手,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汉字教学现状,对汉字笔画系统的重要辅助价值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汉字教学;汉字笔画系统;辅助作用    近年来,许多教师倾向于通过多媒体幻灯片等数字课件的形式来取代黑板
期刊
摘要:合理、平衡的营养是幼儿身体发育的物质基础,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幼儿健康成长的保证。本文针对我园中班幼儿在幼儿园和家庭中的一些不良饮食习惯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这些不良饮食习惯形成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中班幼儿;饮食习惯;幼儿园;家庭    2012年我国教育部印发了《3—6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其中明确要求中班幼儿:“不偏食、挑食、不暴饮暴食。喜欢吃
期刊
摘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体系中,课程导入是教学的起始环节,也是评价课堂教学是否高质的标准,高中地理教师若能巧妙运用导课艺术,可开阔学生的学习思路,让学生以最佳的学习状态配合教师完成教学,并获取最佳学习效果。但目前多数高中地理教师对导课艺术的运用较为忽视,导致课堂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提升,因此对导课艺术进行深入研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上述背景,从提升教师对导课艺术的认识,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对导课进
期刊
摘要:我国地区之间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教育水准千差万别,以区域特色为核心发展中小学教育呼之而出,本文以河南省为例,提出对以区域特色为核心发展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区域特色;民间艺术;中小学美术    发展以区域特色为核心的美术教育,主要是指在美术教育中加入与当地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民间美术。首先,当地的自然景观。其次是当地群众创造的具有当地特色的美术形式和作品,例如印染刺绣,花灯风筝
期刊
关键词:小学英语;作业评价;多元;激励    作业是反馈,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是英语学习的巩固、发展、深化,是课堂教学的成果展示,而作业评价是决定成果的激励花朵。《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作业即时评价的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
期刊
摘要:在新课改的影响下,中职学校也开始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与创新,且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由于自身基础知识相对较差,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性不足,这样也就不能实现高效的学习。所以中职数学课堂有效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起学好数学知识的信心,同时也可以满足这一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从而产生出学习的兴趣与欲望,这样也就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最终也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所以可以说,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探讨教育与生活之间的逻辑同构性,指出在现代性背景之下,教育在其历史演进中已丧失了其内在价值和对灵魂的终极关怀,本文强调教育要适时保有对生活的警醒、超越,要回归教育的本真状态,重构当代教育的发展,构建“好”的教育生活。  关键词:教育;生活;同构;现代性;超越    教育与生活之间是本源上的疏离还是,还是生活是教育的继续;教育与生活是否同构,还是教育是超越于当下生活建构未来可能世界,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