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支点,培养心理承受能力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pcc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长期以来,社会、家庭、学校等多方面的原因,学校又忽视挫折教育,学生抗挫折能力很差,他们一遇到成绩下降,竞赛失利、升学落榜、父母离异等挫折,就会心灰意冷,甚至一蹶不振,放弃生命。某小学的一位高年级学生,头天下午放学时,告诉老师有人欺负他。老师说“知道了”,没当场解决。第二天该生便在自家跳楼身亡。事后,家长、老师在日记中了解到他是因常受别人欺负想不开而寻短见;一所农村小学的低年级学生,因长期不完成作业,受到老师批评,放学回家用红领巾把自己系在门柄上勒死……许许多多的事例告诉我们,现代社会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非常差,如何重视和加强学生坚强意志、良好性格、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磨练,是摆在我们每一位老师面前的重大任务。
  几年来,自己作为小学的一名教师,时刻重视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在学生遇到挫折时,迷惘、失意时,给学生一个心理支点,调适、平衡自我的心理,使之获得前进的心理动力。
  心理支点往往能够触及学生的心灵,使之获得心里动力,形成强烈的信念,在心理和行动上产生变化。心理支点可以是某件事、某句话、某篇文章,也可以是某本书……凡是在特定的情境中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的刺激物,都可以成为学生的“心理支点”。小学学生已经逐渐具有独立意识,自尊心和责任感也有一定的发展,他们需要获得成绩的满足和成功的快乐。一旦失败,他们的坚持性和自制能力却很差,这就需要我们适时地给他们一个心理支点。
  一、找寻支点,培养学生耐挫折意识
  耐挫折意识是指个人从事某种活动时,经得起、受得住所遇到的障碍和干扰、而去努力实现的目的。
  作为一名老师,我根据平时收集到的例子,画龙点睛,培养耐挫折的意识。如语文书上《李时珍》《种子的力量》等,对学生进行毅力、吃苦、奉献精神等教育。讲《李时珍》时,我说“李时珍从35岁时开始着手整理、补充采药实践,编写了《本草纲目》,经过27年的努力,在62岁时终于写成了“东方医药巨典” 《本草纲目》.他靠得是什么?是勤奋、吃苦、是坚韧不拔。通过教学在学生心中,埋下勤奋、进取和不怕困难挫折的种子,使学生心中有一个毅力的支点,支撑起人生的理想。
  二、给学生一个心理支点,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意志是人能根据自己的目的,对客观现实进行有意识、有目的改造活动。良好的意志品质,表现在具有百折不挠的毅力和坚忍不拔的品格及顽强不懈的决心。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就是培养学生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如:我们班有一个身体素质很差的学生,体育达标不及格,自己努力过,但是进步不大。他泄气了,认为自己达标没有希望了,索性不练习了。我及时找到他,给他打气,鼓励他只要坚持下去,一定能够达标。又写名言“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赠给他。我的一番话,成了他坚持锻炼的动力,不但体育達标了,而且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幅度提高。
  三、给学生一个心理支点,培养各种适应能力
  能力是一个人适应和改变环境、顺利进行某项工作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主观条件。谁的能力强,谁就能得到施展才华的机会。班级每学期开学都有人员变动,或者转来、或者转走,任课老师也有调换。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同学,有的同学很不适应,心理负担很重。如果不及时教育,或者教育不当,很可能影响学生的情绪。我抓住这个时机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他们的适应能力。我们班有一个同学从外校转来,在原来学校成绩很好,使班级干部又是三好学生。转到我班后,几次测验,成绩都不理想,这件事对他的打击很大,他很沮丧。我引导他挖掘、分析自身的优势,寻找贴近自己的赶超目标,踏踏实实地努力,积小胜为大胜,教给他同新同学交往的方法。又教育原来班级的同学理解、帮助新同学。很快,他们的关系融洽起来,这名新同学的心情也开朗健康起来,成绩也很快地干上来。
  四、给学生一个心理支点,培养学生自我调节能力
  培养能力是教育的目的。要让学生自学会分心。从思想上认识失败,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身为班主任教师,我寻找机会,创设各种情境,培养学生征服挫折的能力。我班每学期开学都要民主选举中队委,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时、竞争意识和自我调节能力。选举前讲清可能出现的情况,提出假如你当选,应该怎样做?如果没选上,该怎样想,怎样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分析讨论,并且总结出应采取的态度。当选了,设计自己的工作方案,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干;落选了,在压力面前,保持心理平衡,变压力为动力。引导学生面对挫折不灰心,卧薪尝胆,以利再战,坚信机遇属于有准备的人。我班学习委员,由于胆子小,工作不积极主动,这次落选了。我注意观察他在最初的几天里,他说话很少,但可以看出他学习仍非常努力,我也发现他很快便和往常一样,并且总是寻找机会,锻炼自己,我很为他的进步而高兴。
  总之,面对挫折,要教育学生面对它,接受它,改变它,要学会自我安慰,拥有阿Q精神,百折不挠,做生活的强者。
其他文献
作文是创造性的作业,要求学生连贯正确地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志,然而,“没什么可写”“不知写什么”“不知怎么写”成为许多初学写作的小学生的疑惑。如何指导学生“用我手写我心”“快乐写我心”“写我快乐心”,在作文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以“简易”的入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
期刊
随着我国幼教事业的发展和国外一些先进教育理念的传入。区域活动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幼儿园广泛采用的一种活动形式。而开展区域活动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区域材料的投放。下面我就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存在的问题、原则及教师应对的策略做一下简单的分析。  一、区域材料投放存在的问题  (一)材料投放缺乏动态性  幼儿园区域材料的投放应该跟随主题的变化而变化。然而,根据调查显示,繁重的工作量直接影响了教师投放
期刊
现阶段提及最多的概念是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超常提高、超常
期刊
摘要: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使他“乐学——爱学——会学”。  关键词:童心 学习动机 激发兴趣  百学趣当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好的约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有强烈的学习动力。牛不喝水强按头,这种情况下,强按头者很难,不愿喝水的牛也很难。显然,要办好事也就很难,又有道理是:“强扭的瓜不甜”,其道理也都相同。可見,凡事皆
期刊
《礼记.学记》里说“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这指明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有“贪多务得、片面专精、浮躁轻心、畏难不前”等四种缺点,这些缺点的存在都是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造成的。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准确了解和掌握学生的个性差异,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并且能引导学生纠正自己的失误过错
期刊
什么是“数感”呢?《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感”的具体体现是:“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可见,培养学生“数感”是当前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也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数感”呢?个人认为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在生
期刊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该是喜爱读书。” 阅读是一件有意义的事,阅读是对孩子进行听说读写综合能力训练最有效的方法,是识字的重要途径,是写作的必备前提和基础。阅读既能训练思维、发展智力,又使孩子开拓视野,陶冶情操,认识世界。所以说没有阅读的童年是有缺憾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就在于阅读。《小學语文课程标准》
期刊
一、幼儿安全工作的必要性  (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相关要求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明确要求: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要创设安全的生活环境,提供必要的保护措施;结合生活实际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以及教给幼儿简单的自救和求救方法。无论是《纲要》还
期刊
一、恐吓式教育的概述  恐吓式教育是指当幼儿出现不良行为之后或在没有做某件事之前,教师借助吓唬、恐使幼儿产生害怕的情绪来纠正或阻止幼儿的不良行为的过程。恐吓式教育有两种分类方法根据恐吓式教育是否有暴力性暴力性恐吓教育。根据恐吓式教育对幼儿的需要采取惩罚还是剥夺措施,我们把恐吓式教育分为惩罚式恐吓教育和剥夺式恐吓教育。  二、惩罚式恐吓教育和剥夺式恐吓教育惩罚式  恐吓教育是指在幼儿不听话的时候,对
期刊
现代教育强调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教师是教育行为的组织者,服务者。首先学生虽然是未成年人,但是他们是活的能动体,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感情的人。他们又都是完整的人,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的属性,是教育行为的中心。因此,在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前提下,进行的班级管理,是一种科学的、人文的管理,可以说是一种建立在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包容的深厚感情基础上的服务。  笔者在近几年的班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