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心声”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ke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女作家黄蓓佳的一篇反映校园生活的小说《心声》,通过公开课上李京京执意要朗读课文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天真、淳朴特别铭记亲情和渴望表达亲情的学生形象,启示教育工作者应当尊重关爱每一个个体,使每个学生都能健康发展,同时也从侧面批评了教育上存在的追求形式甚至弄虚作假的不良风气。
  教学这篇小说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学生能很快地和作品产生共鸣;学生能毫无顾忌的说出自己的心声。
  课堂上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读完这篇小说你的感受是什么?”
  同学们争先恐后的发言:
  “老师怎么能这样不平等对待学生。”一位学生愤愤不平地说。
  一位学生同情地说:“京京太可怜了,生活在这样一个不和谐的家里,又遇到这样一位老师。”
  “这样的公开课算得上优质课吗?”
  “我觉得我和李京京有点相似。”一位不善表达的同学用低低的生音说。
  朴实的语言道出了大家对教学活动的热切关注。作品中的现实世界引发了学生对自己现实世界的思索。我很想趁机了解同学们的心声,特意留了一些时间和大家交流。
  “你们有什么要表达的心声,说说好吗?”我问。
  教室里片刻沉默之后,是一阵长时间的沸腾,我置身于这滚烫的氛围里,倾听、评说。完成了这挺有价值的一节课教学。
  课后,我将同学们的诉说在头脑里过了一遍又一遍,经过综合、精练,得出:
  “需要平等”,“管我严点”。
  我深深地思索着: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的理念在不断地更新,教师的素质也在不断地提高,怎么还不能有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呢?如今至上而下的管理体制十分健全,各项制度的科学性、实用性都挺强,对教师的管理、要求也挺严格,怎么会有这样的心声?问题出在哪儿呢?
  恐怕还是师资力量的不均衡导致而成吧。贫困山区的学校办学条件差,家长对孩子的感情投资不足(因常年在外打工)、智力投资严重缺失(一是环境限制,一是经济受限),导致孩子难教,教师的工作压力大,难免疲劳应对。是环境限制着这一切。适应环境是人的本能,改变环境却是要付出艰辛的。所以,在这新、旧观念的更新过程中是会有很多不如意的。
  在我所知晓的课堂上满怀激情举手回答问题的同学很少,偶尔能举手也需要老师半天的启发、鼓励,还要经过自己强烈的思想斗争。据我初略调查,愿和老师交流的学生不足5%。这就足以让人感觉到老师和学生之间隔着一堵厚厚的高墙,谁能说这一层厚障壁不是老师在长期的教学中有意或无意筑起的吗?
  刚入学的孩子在课堂上是很活跃的,有的举手老师不叫还急得站起来。可是有时老师会说:“就你张狂,坐好!”;有时提问同学回答,由于激动说不出来了,可能会接受老师冷语;有时老举手老师总不提。如此而来,在无意中不知挫伤多少幼小的心灵。和老师交流吧,做错了事不敢说,常规情况下说了免不了一顿说教,可能还要追究责任:有想法说了又怕老师笑话自己幼稚;有问题想问又怕老师说:“上课干啥去了,连这都不会。”这么多顾虑,干脆不交流好。诸多教学中的细节,学生的矛盾心理,不就是这教学活动中还不能摧毁的暗墙吗?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教师对新理念学习、吸收、内化的程度不正决定着这一切吗?我经常听有些老师诉苦:现在的学生简直不敢管,你稍不注意就滑进了体罚学生的深渊,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好一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成人的自控能力都不能完善,更何况成长中的青少年。长期的少一事,后果会是什么?管理学生与体罚学生有因果关系吗?
  肯定地说,没有。管理是对学生成长的呵护,体罚是对学生的摧残;管理是教育艺术的体现,体罚是方法简单、粗暴的反映。二者本有清晰的界限,而将二者混为一谈,终究是要误人子弟的。这又是什么使之然呢?恐怕是教育艺术的匮乏吧!
  我认为要改变这一现状,除了加大教育投资外,更重要的是要加大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步伐。让这一支队伍精神抖擞,成为改变这一贫穷、落后环境的生力军,打造一流的教师队伍。而如今一流的教师恐怕应该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习、知识渊博、教学基本功过硬的教师;是学生佩服、信服的教师。教师的人格修养、学识能给学生以精神的感召;教师尊重学生、关爱学生,能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戒备,博得学生的信任。这样实现平等就不再是梦,教师对学生的管理也会是科学的、艺术的。也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教育的神圣。
  作为教师,时刻都在提醒自己不要亵渎教育的神圣。我想,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也都会义无返顾地守护这份神圣吧!
  (作者单位:725742陕西省旬阳县力加九年制学校)
其他文献
课堂讨论是学生根据教师设置的问题,在课堂上通过相互讨论,交换意见,相互启发,探讨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新的大纲和课程标准中,课堂讨论已被视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转变教师思想观念和更新教学方法的一种重要手段。课堂讨论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一种强有力的挑战,它强调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中,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地学习,并通过自主能动的研究和探求去掌握知识;在学生与
期刊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阅读教学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使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及思想水平得到综合提高。然而,读又是阅读教学的基本功,是提高综合素质的关键。所以,学生能读懂语言材料就成为阅读的基础,如果学生读的能力差,读不懂或读不透所给的材料就无法进一步对语言材料进行分析。  在教学中,学生忽视读的现象是很普遍的,首先,课堂上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有的课文只读一遍,有的课文让学生课下读,一篇
期刊
在学习古汉语以及平时的汉语文阅读中,常常会发现一些字词的构成和意义总是与性别歧视有关,让人费解,这种现象从何而来,具体情况到底如何?搞清了这个问题,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汉语,更方便地阅读汉语文学作品。在我国漫长的、以森严的等级制为主要特征的封建社会,男尊女卑是一个明显、重要、普遍的社会性偏见。语言作为人类文化社会制度的一面镜子,必不可免地受到了这种观念的影响,并从一个侧面对此作了如实反映。这种
期刊
在幼儿教育领域中,幼儿数学教育是幼儿教育内容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而作为数学教学手段之一的“操作活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操作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由于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的特点,而幼儿的思维是直观多于形象,使得他们很难从具体的事物中摆脱出来,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帮助幼儿“由表及里”,透过具体现象认识事物本质,初步养成思维的习惯。当幼儿在操作时
期刊
【摘要】幼儿教育工作中时常出现的课堂现象教师要予以客观、正确的对待和用科学的方式方法解决。对于课堂中“吵”与“闹”现象,我认为这是人性与自由的体现,它在生活中的体现,恰恰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难题。教师要引导与规整这一现象,在不同的情况下,所采取的引导方法也稍有不同。运用游戏等随机性创意活动来激发幼儿对学习活动的兴趣,既规整了课堂气氛,又解决了教与学的课堂纪律矛盾,消除“吵闹”给教育教学活动带来的负
期刊
村小距离城镇较远,办学规模小,基本上都是一人一个班。虽然条件很艰苦,但村小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物质资源和环境资源。村小课程资源又蕴涵着浓郁的乡土气息。都有利于教学。我作为一名村小教师,常常在思考、实验,如何才能将村小特有的课程资源与教学有机地进行整合,形成独具风味的村小课程整合。这也是村小教师在西部地区农村新课程改革中面临的首要任务。综合教学实践,谈谈个人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实现村小环境资
期刊
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不能光看教师讲了多少,学生学会了多少,而要看课堂教学是否营造了一个创新氛围。数学教学尤其是这样,首先,要看学生学数学的激情和兴趣是否真正调动起来了,情感投入是否到位,能否主动、自发、积极地动手实践。数学课堂要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空洞、抽象的解说往往会给学生以催眠,枯燥乏味的说教更增添着学生的逆反心理。所以数学课堂要营造一个创新氛围,对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很有必要。    一、
期刊
随着现代教学手段的不断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于当前形势。为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我们必须改革传统教学的信息传递方式,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远程教育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使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以增加课堂中的技术含量与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使学
期刊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基本知识的教学,忽视了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重视解题结果的教学,忽视思维过程的训练;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学应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以及高度的责任感和道德感,把数学教学的观点转移到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根本宗旨的素质教育上。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为此,教师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应当重视和加强以下几个基本途
期刊
农村农民越来越多外出打工,学校大部分学生双亲在外打工,把自己的子女留在年迈的父母身边,这些老年人,却成了“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这些监护人本身都需要别人来照顾,反过来,还要关照小孩生活,对孩子的学习更无法过问。这样一来”留守儿童“日益成为社会,学校的难题,大部分”留守儿童“生活上缺乏照顾,主动上缺乏约束。学习上缺管、乏家庭教育,然而导至性格孤僻,纪律散漫等问题。我们应采取相应措施。否则会给社会带来不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