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志之勃 解心之谬

来源 :少林与太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zhongfeng32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已幕,月如初,千里江川任我飞度。歌声住,人欢度,邀月同宿青山深处。”这是《太极宗师》的主题曲歌词。太极,一个古老而又神秘的话题,集中了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精髓,诠释着天地人和的道理,由此发展出的太极拳也寄托着无数人英雄主义的梦想,虽然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一直认为它是虚无缥缈、遥不可及的。
  2009年9月1日,这个似乎遥不可及的梦想却在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得以实现。这一天是广东检验检疫局陈式太极拳培训班正式开班的日子,更加令人振奋的是他们请来了一位众望所归的太极拳大师——来自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的陈志强老师。
  太极拳之所以魅力无穷,不单是因为它寄托着无数人英雄主义的理想,更因为太极拳运动给人们带来的身心健康是实实在在的。现代社会生活忙碌而繁杂,人们终日伏案工作,饱受肩颈腰疼痛的折磨,加之人事纷扰,许多人心智苦闷抑郁以致百病缠身。能够保持健康的体魄,疏筋活络,调息养气,固本培元,是每个人心中的向往,也是太极拳学员参加培训班的主要目的。还有一部分初级入门的太极拳爱好者,他们小有体会但苦于无法进一步提高,也在寻求名师的指点。陈家沟的太极拳跟公园里老人打的太极操究竟有什么不同?如何提高太极拳的修为?大家期待着武林大师的答疑解惑,期待着大师的现场指导,更期待藉此一扫病痛,让身心都达到太极的境界。
  第一次开班,训练场地早早就聚集了七八十个人,人群中不仅有二十几位处级干部,局领导也在百忙之中拨冗参与。开课之初,陈老师应大家要求先演练了一套陈式太极拳。工整的拳架、萌动的阴阳、轻盈中透着的沉重、迅疾中携带的刚猛,一套行云流水的拳法将拳经演绎得淋漓尽致。陈老师那金刚捣锥的震脚,恰似一声闷雷声憾地面,令大家惊叹不已,更引起了大家对接下来的课程的期待。以后的训练课场场爆满,人数陡增,原有场地已容纳不下,课堂改在更大的多功能厅。练功学员各自体会之余,互相交流,争相探讨,职工中掀起了争学太极拳的热潮。
  陈老师在讲课时特别注意对理和劲的阐述,细细道出每个动作体现了什么道理,在健身养生方面如何起作用,在武术技击方面如何运用,让大家受益匪浅。学的是拳,练的是心;比画的是招式,体会的是哲理。在学习太极拳法的同时,太极之道也开始深入人心。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讲究浑圆一体,形于外而参于心。当今社会,纷繁复杂,然各种名利纷争究其根本不在其人而在其心。《菜根谭》有说:“心圆而安,天下自宽”。又说:“此心常看得圆满,天下自无缺陷之世界;此心常放得宽平,天下自无险侧之人情”。正如庄子所说:“贵富显严名利六者,勃志也;容动色理气意六者,谬心也;恶欲喜怒哀乐六者,累德也”。太极拳正好解决了这些问题。练拳时的基本要求心怀中正、不偏不倚,“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王宗岳《太极拳论》),看是练身,实是炼心。陈老师在教学中时时提醒学员们要做到“心静神宁,平心静气”、“不丢不顶”,所谓“静而生定,定而生慧”,若佛家的“正、等、圆”,这样有助于练习者抛弃俗间杂念修身养性,探寻太极先贤“闲来时造拳,忙来时耕田”的洒脱,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平衡。“心中常舒泰,名利总不贪。参透机关,识彼邯郸,陶情于渔水,盘桓乎山川”(《陈氏家乘》),在太极拳的课堂里,所有人都在感悟太极神韵中变得备感轻松融洽,体味到和谐的玄微之美。
  上善若水,润物无声。太极精神如一丝甘泉渗入每个学员的心中,越来越多的人融入太极拳运动中。工作之余手分阴阳,修身养性其乐融融。“彻志之勃,解心之谬,去德之累,达道之塞”,我们相信,太极拳运动将在这里持续开展,具有恒久生命力的太极精神也将为我们的思想带来新的启迪,和谐之风将吹遍系统内外。
   ——中国太极拳网提供
其他文献
武谚云:“学武必先学礼,拳无礼则不正。”  少林武术,分支门派众多,拳礼的形式也不尽相同。各自都有规矩,都有妙处所在。但深究其意,大致是相同的。现将尹氏少林拳拳礼——“罗圈揖”简要介绍如下。  1 右手握拳,大拇指扣在食指、中指的第二指关节之上。用力时,将大拇指紧压中指和食指,立即可使全身之力贯通于拳,俗称“金瓜”,亦称“四平拳”(图1—1)。因五指合拢,意为“五湖”。  2 左手立掌,大拇指内扣
期刊
硬气功特技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瑰宝,是中华武术中的珍贵遗产之一,中国武术的发展历史证明:硬气功确是我国劳动人民在不断的军事斗争和生产实践中所创生的强筋壮骨、防身制敌的卓有成效的练功方法,古以“功夫”称之。自古至今,武林各拳种各门派均保留着高深的硬气功绝技。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武林中传统的保守陋习和特定的历史原因,中华武术发展到今天,硬气功却仅限于极少数武林高人及其得意弟子中传承,大都被尊奉为“镇山法宝”
期刊
董灵芝说:“小弟还有一事,听说神医董老前辈也在桃花谷,不知真假?”  林恨男说:“在。只是神医董济世被严密看管,只有拿了谷主的金牌才能相见,那是绝密禁地。”  董灵芝说:“既然如此,我们还是商议一下救我盟弟要紧。”  第二天,林可卿搂着白雪一直睡到日上三竿才醒,好不容易又盼到日落。看着床上的白雪,雨露仙子思忖:“人是铁饭是钢,不让他吃饭怎么行?长此以往岂不饿坏他?解开穴道让他吃饭?不行,猛虎怕要伤
期刊
少林武术,系中华武术中一朵绚丽的奇葩,其源远流长,门类众多。久练少林武功,既可陶冶情操,又能强身壮体,御辱敌强,难怪历代武学家无不感叹“穷毕生之精力,窥其一二者鲜矣”。  少林桩功,民间称之为“站八姿”,据传于明末清初流传于开封“七式门”中。新中国成立后,这一独特的少林功夫渐近失传,仅剩陕西关中一带部分回汉青少年武术爱好者随民间武师杨茂财老先生习练。笔者少年时代师从杨老先生习练站八姿而获益匪浅。 
期刊
闪身还击法是不与敌攻击的肢体接触,通过身体姿势的变化和步法的移动避开敌攻击动作,适时择机进行反击的技法。  防守时,要求时机恰当,移位准确。闪躲早了,敌则转移进攻,闪躲晚了则被击中。闪身时,身体要上下协调,不论是前避后撤,还是左闪右躲,都应注意动作的整体性和一致性,上体保持格斗势的基本姿势。闪躲的距离要以能避开敌攻击锋芒,又能迅速进行反击为宜。还击要及时准确、有力,达到效果。  技法总要求:对敌攻
期刊
据《峨眉岳门拳谱》记载,峨眉岳门由南宋民族英雄岳飞所创,强调靠身打法。八段锦是该门的一套强健秘功。  第一段托天望月理三焦  自然站立,两脚自然并拢,全身放松,头往上顶,舌尖轻舐上腭;双肘屈垂体侧,双手指尖触于两大腿外侧并微屈,腹部微收,膝微挺,二目平视正前方。  然后,两手抬起至胸前,右手握拳,左手成掌护于右拳面上,行抱拳礼。  然后放下双手,左脚微向左移步;右脚继之外移,两脚平行开立与肩同宽;
期刊
一、师承简介    尊师尹长松先生,幼习家传南拳(洪门),后得到湖南明师十数人传授,其中著名者有芷江的左少靖、洪江的刘其武(前河北国术馆武术教官,主习北派少林及八极门)、黔阳的聂秀山(抗日大刀队成员,1984、1986年全国武术观摩会翻子拳金牌得主)。尹师擅长少林拳械、擒拿跌扑,尤以小手功夫见长。本文整理者刘义军,39岁,1988年拜尹公长松为师习南北少林派拳械及擒拿散手技法,作为少林派的传人,希
期刊
《太极拳名义说》是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其一的论文。  所谓“名义”,乃是事物的名称和含义,或事物立名的含义。“太极拳名义说”也就是陈鑫要说说太极拳的立名以及含义。  太极拳何以称为太极拳,其立名何以说?  我们知道,太极拳的拳名并不是陈鑫立名或发明的,所以,陈鑫文章开宗一句“拳以太极名,古人必有深乎太极之理”。哦……太极拳的立名,是古人深深懂得“太极”的道理啊!太极的理念早在5000年前就在中国
期刊
五十七、翻腾术    轻身功之一种,又名皮条功,使人遇有可以攀登之处即可随意升降腾挪。  初练之时,先徒手在地上练虎跳、小翻(即翻斤斗)、腾跃等功夫。凡此种种,为学拳者所必习,即略得皮毛类皆能之,不必细述。  进一步则在铁杠。着手先练升降,以两手高握铁杠缓缓上升,至小腹齐杠为度,然后更徐徐退下,至脚踏实地为此。升降功夫到家之后,更练风车。  所谓风车,即以手握杠使全身在杠之四周旋转也。  至风车功
期刊
(接上期)  (三十一)外格下劈  1 身体右转180度,左脚向前跟半步,膝关节伸直,脚尖外撇,右手松棍换成虎口向左,掌心向下再握于棍端,同时从左手中抽出棍子,手臂外旋使棍子上竖并向右侧格出,目视右前方(图121)。  2 身体继续右转,左脚向前一步脚尖内扣,两腿膝关节弯曲成马步,同时左手向前伸出,在身体右侧包握右手,两手持棍上举至头上方,随身体重心下降之势向前劈击,且视前方(图122)。  要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