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文言文课堂鲜有亮点,怎样才能摆脱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桎梏,摆脱对文言文教学的各种束缚,值得探讨。
一、 以读促教是关键
读是感知的前提,是深入解读的条件。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很有道理。对文言文而言,假若离开了读,语不顺、意难明,想深入,恐怕是寸步难行,因而,对文言而言首要的是要引导学生积极地去读,要读顺,读熟。如“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其一/犬坐/于前,”等句子,若不留意,断句出现差谬难免。若不理顺使语气畅达、意脉相连,则理解便成“无源之水”,分析亦是“无本之木”。
至于采取何种形式读,可以根据课堂实际来决定,听录音跟读、教师范读、全班齐读、小组合读、个人读、接龙读、分角色表演或比赛读等,无疑都是读的好方式,可以交替进行,灵活取舍。读,应读出韵味:高亢、激越的,要读得热血沸腾;委婉、低迷的,不妨回肠九转。
古诗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涵咏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感受文章内涵,有助于提升学生对文学语言的鉴赏能力。正是抑扬顿挫的诵读让我们由“不识庐山”而入“柳暗花明”之境。让读贯穿课堂始终,借读而传情达意,读出精彩,读出风格,读出亮色。
二、给词语教学换一种学法
满堂灌的文言字词解释,句句不落的课文翻译,波澜不起的课堂是呆板的,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是通行的做法,虽然实用,但毕竟课课如此、篇篇如是,学生难免有枯燥乏味之感。那么,词语的教学该如何换一个方式,寻找一种好的途径呢?
1.“文字游戏”助学习
“捉迷藏”是学生自小就喜欢玩的一种游戏,移之于课堂,用之于学习,也可以唤起学生们的兴趣。让学生深入文本,发现文本字词的特点,课上巧妙设计语境,让学生在“文字游戏”中解读并巩固字词,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文言文的简约、精练。让“教育无痕”,实乃高明之举。
2.画图助解有迹可循
一篇《狼》就是一个追击斗智的过程,“两狼并驱”,屠夫大窘,一路行来,或“缀行”,或“止”,或“从”,或“又至”……画图示之,以图会意,借图解词,也必然其乐融融。
3.成语印证求拓展
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借助平日熟练的成语,无疑可以准确把握文言词语的含义。由“薄暮冥冥”而思“日薄西山”,由“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而想“战战兢兢”,由“惧其不已”可引“情不自已”……若此,既熟悉了成语,加深了理解,又学习了文言词语,使课文得以正确理解,可说是一石多鸟。
4.前后联系来推断
利用相似的语言结构和整齐的句式,比较对应位置上的词语,或是意义相同,或相近或相反、相对,进行推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中的“跬”与“小”对应,“跬步”便不难理解;“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与“多”相对,“寡”是“少”之意也就明了。
三、选准突破点
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深入解读课文内容要注意选准“突破点”,只有选准了“突破点”学生才能快速实施突破,把握课文精髓。引导学生读,应该在选“点”上做文章。
《愚公移山》一文,愚公是主角,但愚公之妻和智叟也不可忽视,正是有了这二者,愚公的形象才更完美,着眼二人对愚公移山的态度和其在情节发展上的作用,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会更进一步,课堂也将活跃起来。
师:面对愚公移山的壮举,其妻和智叟都有话说,而且似乎相似,你们觉得一样吗?
生:不一样,其妻是“献疑”,是提醒;而智叟是质疑,是有意挖苦。语气有别,一轻一重。
师:在情节发展上又有什么作用?
生:“献疑”,引起全家人的讨论,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导致移山的开始;“笑而阻”,则引出愚公的反驳,并由此过渡到结尾。这样便使得故事的发展合情入理。
对《邹忌讽齐王纳谏》,我们不妨利用比较:同是夸奖,妻妾不同,朋友有别。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作为妻子,说话自然十分随便,只要丈夫高兴,怎么说都行。
“徐公何能及君也?”在妻子面前,妾自然是应声虫,亦步亦趋,少说为佳。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客是“外来”者,说话自然要谨慎,又要让邹忌高兴,又要不让人看出是阿谀奉承为妙。虽是细微的区别,但人物性情得以凸显,形象得以鲜明。妻爱,妾怕,客有求,地位、环境等因素的不同,导致了回答的不一样。简单的“三人三答”,却颇见意趣,实是语言的魔力!
学生自然会从文中找出相关的文字加以品读,而后说出自己的看法,设身处地的去评述,去议论,于“论”中明确文章的内容,于“论”中感受人物的性格,于“论”中追寻情节的发展,于“论”中体会文章的精妙,于“论”中展示自己的才智。
是的,文言的学习注意灵活地选“点”,以求得关键的突破,巧于提问,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妙于质疑,吊起学生的胃口并逐步深入,那么,我们文言课堂怎么会沉闷?如何不生色?
四、拓展的天地有新篇
文言文教学可以拓展,只是要明确如何去拓展,拓展的度该如何把握,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这些问题不弄清楚,就可能事倍而功半,无益于教学的开展。
教师在引导学生注重对课文掌握的同时,可以结合文本进行拓展,拓展可以从广度上开拓以扩大学生知识面,可以审慎选择知识点延伸扩展,使学生吸取多种营养的同时把课上得丰满。
学习《送东阳马生序》提供一点宋濂苦读的故事,那“送”的话语就显出分量;学习《陋室铭》、《爱莲说》提供一点励志的篇章必然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对个人修养的提升;学习《核舟记》提供一些民间的精巧技艺,则无疑可以增添一点民族的自豪,和对文化的向往;学习《隆中对》、《出师表》那“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赞誉,那躬耕南阳的卧龙之心,夜夜剑鸣,岂能不让学生为之热血沸腾?
将语文课堂引向广阔的语文天地,进而由此达到语文教学的高境界,实现语文教学较高层次的目标,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此乃文言的课堂魅力,文言课堂的终极目标。
当然,文言课堂的拓展要本着有助于理解词语,有助于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落脚于文本的原则,不可无限拓展,无序拓展,那样只会空耗学生的精力而无助于学习。文言的课堂可以进行拓展,不过拓展要在把握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升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的水平,拓展要适度、适量、适时、有效。如此,才能拓展出新篇佳章。
总之,只要巧于设计,妙于调度,文言文教学一样可以有亮色。
作者单位:浙江省上虞市崧厦镇中学(312365)
一、 以读促教是关键
读是感知的前提,是深入解读的条件。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很有道理。对文言文而言,假若离开了读,语不顺、意难明,想深入,恐怕是寸步难行,因而,对文言而言首要的是要引导学生积极地去读,要读顺,读熟。如“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其一/犬坐/于前,”等句子,若不留意,断句出现差谬难免。若不理顺使语气畅达、意脉相连,则理解便成“无源之水”,分析亦是“无本之木”。
至于采取何种形式读,可以根据课堂实际来决定,听录音跟读、教师范读、全班齐读、小组合读、个人读、接龙读、分角色表演或比赛读等,无疑都是读的好方式,可以交替进行,灵活取舍。读,应读出韵味:高亢、激越的,要读得热血沸腾;委婉、低迷的,不妨回肠九转。
古诗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涵咏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感受文章内涵,有助于提升学生对文学语言的鉴赏能力。正是抑扬顿挫的诵读让我们由“不识庐山”而入“柳暗花明”之境。让读贯穿课堂始终,借读而传情达意,读出精彩,读出风格,读出亮色。
二、给词语教学换一种学法
满堂灌的文言字词解释,句句不落的课文翻译,波澜不起的课堂是呆板的,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是通行的做法,虽然实用,但毕竟课课如此、篇篇如是,学生难免有枯燥乏味之感。那么,词语的教学该如何换一个方式,寻找一种好的途径呢?
1.“文字游戏”助学习
“捉迷藏”是学生自小就喜欢玩的一种游戏,移之于课堂,用之于学习,也可以唤起学生们的兴趣。让学生深入文本,发现文本字词的特点,课上巧妙设计语境,让学生在“文字游戏”中解读并巩固字词,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文言文的简约、精练。让“教育无痕”,实乃高明之举。
2.画图助解有迹可循
一篇《狼》就是一个追击斗智的过程,“两狼并驱”,屠夫大窘,一路行来,或“缀行”,或“止”,或“从”,或“又至”……画图示之,以图会意,借图解词,也必然其乐融融。
3.成语印证求拓展
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借助平日熟练的成语,无疑可以准确把握文言词语的含义。由“薄暮冥冥”而思“日薄西山”,由“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而想“战战兢兢”,由“惧其不已”可引“情不自已”……若此,既熟悉了成语,加深了理解,又学习了文言词语,使课文得以正确理解,可说是一石多鸟。
4.前后联系来推断
利用相似的语言结构和整齐的句式,比较对应位置上的词语,或是意义相同,或相近或相反、相对,进行推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中的“跬”与“小”对应,“跬步”便不难理解;“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与“多”相对,“寡”是“少”之意也就明了。
三、选准突破点
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深入解读课文内容要注意选准“突破点”,只有选准了“突破点”学生才能快速实施突破,把握课文精髓。引导学生读,应该在选“点”上做文章。
《愚公移山》一文,愚公是主角,但愚公之妻和智叟也不可忽视,正是有了这二者,愚公的形象才更完美,着眼二人对愚公移山的态度和其在情节发展上的作用,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会更进一步,课堂也将活跃起来。
师:面对愚公移山的壮举,其妻和智叟都有话说,而且似乎相似,你们觉得一样吗?
生:不一样,其妻是“献疑”,是提醒;而智叟是质疑,是有意挖苦。语气有别,一轻一重。
师:在情节发展上又有什么作用?
生:“献疑”,引起全家人的讨论,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导致移山的开始;“笑而阻”,则引出愚公的反驳,并由此过渡到结尾。这样便使得故事的发展合情入理。
对《邹忌讽齐王纳谏》,我们不妨利用比较:同是夸奖,妻妾不同,朋友有别。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作为妻子,说话自然十分随便,只要丈夫高兴,怎么说都行。
“徐公何能及君也?”在妻子面前,妾自然是应声虫,亦步亦趋,少说为佳。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客是“外来”者,说话自然要谨慎,又要让邹忌高兴,又要不让人看出是阿谀奉承为妙。虽是细微的区别,但人物性情得以凸显,形象得以鲜明。妻爱,妾怕,客有求,地位、环境等因素的不同,导致了回答的不一样。简单的“三人三答”,却颇见意趣,实是语言的魔力!
学生自然会从文中找出相关的文字加以品读,而后说出自己的看法,设身处地的去评述,去议论,于“论”中明确文章的内容,于“论”中感受人物的性格,于“论”中追寻情节的发展,于“论”中体会文章的精妙,于“论”中展示自己的才智。
是的,文言的学习注意灵活地选“点”,以求得关键的突破,巧于提问,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妙于质疑,吊起学生的胃口并逐步深入,那么,我们文言课堂怎么会沉闷?如何不生色?
四、拓展的天地有新篇
文言文教学可以拓展,只是要明确如何去拓展,拓展的度该如何把握,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这些问题不弄清楚,就可能事倍而功半,无益于教学的开展。
教师在引导学生注重对课文掌握的同时,可以结合文本进行拓展,拓展可以从广度上开拓以扩大学生知识面,可以审慎选择知识点延伸扩展,使学生吸取多种营养的同时把课上得丰满。
学习《送东阳马生序》提供一点宋濂苦读的故事,那“送”的话语就显出分量;学习《陋室铭》、《爱莲说》提供一点励志的篇章必然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对个人修养的提升;学习《核舟记》提供一些民间的精巧技艺,则无疑可以增添一点民族的自豪,和对文化的向往;学习《隆中对》、《出师表》那“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赞誉,那躬耕南阳的卧龙之心,夜夜剑鸣,岂能不让学生为之热血沸腾?
将语文课堂引向广阔的语文天地,进而由此达到语文教学的高境界,实现语文教学较高层次的目标,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此乃文言的课堂魅力,文言课堂的终极目标。
当然,文言课堂的拓展要本着有助于理解词语,有助于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落脚于文本的原则,不可无限拓展,无序拓展,那样只会空耗学生的精力而无助于学习。文言的课堂可以进行拓展,不过拓展要在把握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升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的水平,拓展要适度、适量、适时、有效。如此,才能拓展出新篇佳章。
总之,只要巧于设计,妙于调度,文言文教学一样可以有亮色。
作者单位:浙江省上虞市崧厦镇中学(312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