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降速“戒瘾”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xuyua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狂飙突进十年后,中国银行业逐渐驶离“高速路”,在相对降速的增长中,重新审视自身的发展。
  据业内消息,今年包括工农中建在内的四大国有银行,相互看齐调低了2013年的利润增长预期至8%-9%,这是近十年来中国银行业第一次将这一指标降至个位数。
  同时,资产规模和利润增速一直领先业内的中国各主要股份制商业银行,也有率先踩刹车降速求稳者。
  日前,中信银行发布业绩报告:2012年该行净利润310.32亿元,同比仅增0.69%。成为近年来第一家主动调低利润至零增长的主流银行,市场为之哗然。3月28日该行发布业绩当天,连同其他负面消息,其A股股价大跌9.11%。
  接任中信银行行长一年有余的朱小黄解释,净利润增速接近零,主要由于主动计提了128亿元拨备,体现了该行对未来经济环境变化持谨慎态度,其认为,强调真实性是整个风险管理的生命线。


狂飙突进十年后,中国银行业逐渐驶离“高速路”,在相对降速的增长中,重新审视自身的发展。

  按照中信银行的规划,2013年仍然会延续2012年大幅计提拨备的做法,“两步走”满足银监会关于拨贷比2.5%的要求,预计两年里其业绩都将超低速增长。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认为,“中信银行只是带了个头。”过去几年银行业绩主要依赖超常规的规模扩张和良好宏观经济下超低的不良数据,这两个利好都在消退。银行需要充分认识到这种变化,主动戒除速度情结。

不良贷款压力


  上市银行的年报数据显示,2012年四大行净利润增速已经无法维系动辄20%以上的超高速增长。
  2012年,工行利润增15%,中行由19%下降至12%,均为上市以来最低;建行净利润增速14%,创六年最低;农行享受股改红利,在五家银行中以19%的增速领跑,但较之去年已经大幅下降。
  据透露,四大国有银行对2013年的利润增速预期,全部下调至10%以下。
  在2012年报中,四大行管理层普遍认为未来经济下行压力、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推进等将进一步影响今年业绩。
  银行调低利润预期也是被迫而为。除上述原因,银行利润正在越来越真切地受到不良的侵蚀。一位长期观察银行业人士说,银行业对业绩的预期最大变数来自不良贷款的暴露程度。
  2012年,全银行业实现利润总额1.24万亿元,以其贷款总额70万亿元计算,不良贷款只需增加2个百分点,就几乎冲销全部利润。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银行不良贷款压力上升。长江三角洲地区民营中小企业资金链紧张,多家股份制银行当地分行不良率超过10%。
  根据中部某银监局数据,全国中小企业不良率达到1.6%,局部地区则大大超过平均水平。
  以往安全性较高的国企和政府背景信贷项目,也面临收益率下调和部分违约的风险。
  鉴于2012年-2013年多家银行面临高层更替,业绩和资产质量数据仍然顶住压力“表现良好”。银监会数据显示,2012年底,银行业不良率为0.95%,再度实现不良贷款总额和不良率双降。



  实际情况却令人担忧,数据真实性被外界普遍质疑。一位会计师事务所人士介绍,在2012年末,多家银行加大了不良清收和收缴力度,对不良的分类上也多有操作,另外还加大了不良核销力度。所有的努力使得银行年报数据表现不俗。但他预计,银行前两个季报的不良相关数据可能“反弹”。
  一位股份制银行风险管理部人士坦言,一些被推迟出现的问题在今年“捂不住了”,其中包括部分地区的中型企业过度授信问题,“跑得快的不良少一点,跑得慢的、牵头的银行就倒霉一些”。但都将在今明两年暴露在财务数据上。
  一家国有大行公司部人士介绍,不仅中小企业较快暴露了风险,包括以往优质的大型企业,风险也开始暴露。在不良贷款来源上看,也不乏中远集团这样的银行传统优质客户。此类贷款一旦下调分类,对总体资产质量的冲击力可想而知。
  标普金融机构评级资深董事廖强认为,实际情况比目前公布的数据更加令人担心,他认为过去两年监管层对地方融资平台展期的容忍,一定程度上纵容并且掩饰了问题。
  2013年,银行的资产质量压力有增无减,资产相对稳健的大型银行也在做更充分的准备。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在业绩发布会上谈到,2013年全年的经营目标是把不良率控制在1.2%以下,2012年底该行不良率为0.85%。

“速度”博弈


  经历过去几年信贷放水,业内预期,2013年银行资产质量普遍面临较大的压力,但在制定利润目标方面却仍多有“不甘”,内部也颇多博弈。
  2012年下半年,新型城镇化概念正式提出,多家银行有针对性地推出相关管理办法和定制化产品,与此相关的基建等相关贷款增长迅速。
  根据央行数据,今年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2.76万亿元,同比多增2949亿元,信贷需求旺盛。
  某国有大行战略部人士介绍,虽然部分银行没有明确提出新型城镇化概念的配套措施,但是“大多数做法延续了地方融资平台的贷款模式,只不过是新瓶装旧酒”。总行的相关政策指向就是“抢占市场”,相关的授权权限下移至分行,也多有倾斜。
  “不是不知道风险,”上述人士说,“但是仍然想保质也保量。”
  央行副行长潘功胜曾公开警示,金融机构个体的非理性行为往往具有传染性,在“羊群效应”作用下,个体非理性极易扩散为集体非理性,演变为系统性风险。   据了解,在确定2013年的业绩目标时,一家国有大行内部争论颇多。高层希望可以保持10%以上的增长,缩小与排名第一位的银行之间的差距。
  在一些管理层人士看来,内外部环境都无法支持两位数增长,提出低至5%的增速,而最终确定的8%-9%是妥协的结果。
  即使如此,各分支行要实现分解后的利润增长目标,仍然没有把握。
  “今年信贷的增速是10%。”上述国有大行中部分行人士介绍说,而利润增速相比更低一些。他认为最大的困难在于“找到好项目”,按照商业化的原则,现在好的项目越来越少。但是也不敢贸然接触资质不好的企业,“出现一笔不良,今年的奖金就泡汤了”。
  四大行齐步降速求稳,但短期业绩比拼的惯性思维很难一下子改变,一位国有大行高层人士对短期内扭转“贪大求快”、规模比拼的旧理念并不看好。
  他举例说,去年下半年开始的新型城镇化概念再次让部分分行负责人蠢蠢欲动,想“大干一场”。一季度贷款需求旺盛,分行“向上活动要份额竞争激烈”。
  上述人士分析规模冲动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公司治理结构缺乏长期利益相关者的责权利安排,短期内银行管理层不仅要面对投资者、市场以及舆论的各种排名,还实实在在地面对多个监管机构的排名,其中最主要指标就是资产规模和利润。相关排名与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回报以及仕途升迁息息相关。
  “这反映出高层对银行业的增长期望也并未回归理性。”上述人士遗憾地说,这种对规模的迷恋引导性很强,对总行一把手到分行负责人,都形成了强大的压力,容易催生短视行为。
  实际上,两三年前银行业已经普遍嗅到全方位的威胁:利率市场化侵蚀利差、直接融资兴起对银行贷款总量的挤压,以及隐藏在不断膨胀的资产负债表之下的不良资产冰山,但是既有的银行考核和激励措施,以及固有的理念和文化,仍然推动银行业高速扩张。2011年-2012年,银行业资产规模年均增速仍高达18%,相当于近四年就翻一番。

风控短板


  资产规模的扩张,正遭遇越来越不匹配的风控瓶颈。
  “这几年,基层的客户经理越做越懒。”一位国有大行人士观察到,对信贷客户的审查放弃标准,转而依靠政府信用,盲目信赖行业组织甚至“中介关系人”并不罕见。他认为,一度备受关注的钢贸行业不良贷款反弹就与这种风控文化有关。
  一位银行业资深人士认为,中国银行业自2003年开始的改制上市,随后借势良好的宏观经济上行周期,迎来了黄金十年。在公司经营理念、治理架构、风险控制方面有长足进步,但远跟不上业务扩张的速度。
  特别是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中国银行业投放天量信贷,期间抢占市场、风控淡化等变化被认为带有颇多“旧病复发”的征兆。
  一位国有大行公司部人士回顾,银行抢占大客户资源的同时,忽略了中小型客户服务,客户结构和业务结构趋向国字头和大型企业,此前若干年起步的风险定价技术和理念没能得到巩固。大客户有诸多隐形信用担保,风控变得可有可无。
  “给中石油和中石化贷款,还需要风险溢价的定价技术吗?”上述人士反问。
  在短期业绩主导的经营目标驱动下,银行风控部门往往沦为“顾问参谋”,部门间制衡机制失效。一位股份制银行风控部门人士无奈地表示,一直以来风控部门往往没有对业务过多的决策权力,在拼业绩的分行层面,则更加边缘化,勿论对部分风险过高的项目的一票否决权。
  他坦言,质疑分行激进决策时常要面对的回应是,“出了问题我自己负责。”这种拍胸脯的风险观念在近年银行信贷大投放时期表现最为明显。
  缺乏部门间的制衡,一直被认为是中国银行业公司治理架构中的缺陷,上述人士认为,应提升风险管理部门专业水平,分配相应的权限和资源,并同时加大其考核和责任,使两者匹配并在公司业务决策中发挥制衡功能。
  “不仅是信用风险的粗放管理,当前的业务发展方式对合规问题也多有底线挑战。”一位资深银行业人士说,这种现象对银行经营管理人员理念产生的负面教育,影响深远程度甚至超过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
  2012年下半年曝光的华夏银行员工私售私募产品无法兑付的案例,被认为是行业乱象的冰山一角,为银行业分支行内控漏洞敲响警钟。
  迄今,相关案件未进入司法程序而改由行政处罚草草了结,行业内控从此中汲取的教训有限,这令行业和市场人士感到遗憾。
  多件合规案件在行政部门介入后“内部消化”,类似案件的具体数量和处置情况尚未向外界透露。
  一位国有大行人士担心,目前宏观经济处在减速回稳阶段,经济并没有明确新的增长点。在宏观经济前景不明朗的当下,理性和审慎地经营是银行实现长期稳健经营的保证。但目前部分银行管理人士业绩冲动不减,这种不理性的行为加上互相比拼的传染性,可能带来的风险不可低估。
  曾刚认为,目前,相当一部分银行业中层,甚至中小银行高层管理者,没有经历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银行业危机和清理的周期,这也是部分银行特别是小型银行扩张规模无所忌惮的一个原因。而在经济下行周期,银行隐藏的危机不可不防,特别是风险管理和公司经营较为粗放原始的部分中小型银行。
  廖强认为,真正的百年老店,不是短期内利润高速增长的银行,而是经历大危机仍然存活的银行。“从现在流行的‘存款立行’到稳健经营‘风险立行’是必需的经营理念转变。”
其他文献
“做IT的时候觉得流程再造难,但跟农业还是没法比。”5月13日,在担任联想控股农业负责人一年半之后,陈绍鹏感叹道。  5月8日,就像此前发布PC新产品一样,联想控股出品的佳沃蓝莓热闹发布,历时三年,联想的农产品终于面世。2011年11月,联想集团原高级副总裁、新兴市场总裁陈绍鹏出任联想农业负责人,2012年8月,联想控股成立农业公司佳沃集团,陈绍鹏担任总裁。  2006年起,农业成为中国的产业投资
期刊
编者按: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2003年启动,至今整十周年。这轮改革,巧妙地以外汇储备为资源,通过不良资产剥离、海内外上市等方式,从根本上解决了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不足和不良贷款占比过高的问题,以资本市场为手段,实现了长期约束商业银行经营规范化、透明化的根本目的(详见《财经》2010年第25期“解密国有银行改革”一文)。 值此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十周年,我们首次刊发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九年前的一次讲话,他
期刊
中国经济的增速放缓已经成为现实。在人均年GDP收入达到6000美元之后,中国的经济似乎正在进入中等收入国家陷阱。  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首先是通过出口拉动,其两大推手是极低的劳动力成本和引入外资。其中低劳动力成本来源于计划生育政策推行前中国版本的婴儿潮(Baby Boom),这为经济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青壮年人力资源,他们平均而言教育程度不高,但吃苦耐劳、成本低廉。  此时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属于
期刊
中国当前面临三个紧迫问题:应对人口向城市迁徙、人口结构趋于老龄化、对制度转型的迫切需求。与这三个问题紧密相关的是中国的劳动力问题。  之前的改革可以部分依靠低成本来获得高速的经济增长。而且,即使改革红利并没有被公平分享,但借助广袤的领土,中国依旧实现了“用空间换时间”,通过各地不同的地方实验,为紧迫的改革赢得了时间,从而实现了依靠试点改革逐步推广的“渐进改革”,部分缓解了“城市化、老龄化和制度转型
期刊
初夏的燥热与当下平安证券的境遇一样令人焦灼。  因保荐万福生科(300268.SZ)上市后,被发现财务造假,平安证券饱受舆论压力,并已被中国证监会暂停受理保荐申请。5月10日下午,平安证券抢在监管部门宣布对其处罚之前,在深圳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万福生科造假案的赔付方案。  平安证券宣布,从自有资金中拿出3亿元划付至托管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开立的基金资金监管专户,由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有限责任公司
期刊
在贵阳与安顺两个城市之间,一座现代化的新城正在崛起。600年前,朱元璋在这里建立300多个军屯垦荒备战,如今屯堡的密集区与在建的贵安新区几乎铆合。  从安顺市平坝县马场至花溪交界,三条宽60米、双向八车道的快速干道即将铺就。大型挖掘机挥动着巨臂挖下硕大的土石方,大型卡车在荒山缓坡间穿梭运送着各类施工材料。快速干道建成后,从安顺马场到贵阳大约10公里、车程10多分钟。  最近两年,中国新一轮城镇化的
期刊
2013年4月17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再创历史新高,报6.2342∶1。  从4月1日开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开始迅速上升,先后突破6.26、6.25、6.24三个关口,在4月12日至17日四个交易日更是连续创造历史新高。  人民币汇率急升,与近期国际资本的大幅流入有关。自2012年四季度以来,伴随着国内经济的企稳和国际经济形势的好转,国际资本重新流入中国,国内外汇占款回归每月1500亿-2000
期刊
银行真实的不良可能比账面数据更高,但出于多种因素,一些银行进行了账务处理,隐匿不良。  5265亿元,0.96%,这是2013年一季度末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的官方统计数据。相对于2012年末的数据,商业银行的不良率反弹了0.01%,但对照实体经济增长的低速徘徊,这一数据低于各界的预期。  “当前,如果想用不良率的数据来衡量银行业的真实风险,已经没有意义了。”一位中国银监会官员对《财
期刊
凭借高速的经济增长并坐拥世界最高的外汇储备,中国政府恐怕是最不会被人担心财政可持续性的政府之一了。  不仅如此,中国政府目前的财政状况似乎相当好。在全球所有主要经济体中,中国政府的资产负债状况属于最健康的。其国有企业的总资产达53.3万亿元(其中,27.9万亿元属于中央政府,另外25.5万亿元属于地方政府),外汇储备总量在2012年突破了3万亿美元大关。在静态条件下,中国政府的资产能轻松偿还其全部
期刊
有政府背景的川西奶业“龙头”,正面临地震和“三鹿事件”带来的双重危机。  在此关头,来了一场财政“及时雨”。当年4月,雪宝乳业获得一笔493万元的进账,资金源自中央财政对乳粉临时存储的专项补贴。单笔近500万元的扶持,已接近当年北京全市同类补贴总额。  补贴落定,伴随着一桩隐秘的答谢。当月,345万元从雪宝乳业的账上划出,最终去向是时任财政部企业司综合处处长陈柱兵的口袋。  四年之后,这宗钱权交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