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古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almum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教育方面有了很大的改革。我国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留下了许多文化精华,需要我们继承与发展。因此,在小学古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承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对他们文化素养的提高以及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關键词:小学 古诗 传统文化 渗透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2.026
  古诗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哪个学龄段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生刚刚接触古诗的学习,对古诗相对比较陌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足够的耐心对古诗进行讲解,并将传统文化与小学古诗教学相结合,达到文化传承的效果。
  一、通过古诗的背景来了解传统文化
  诗人对古诗的创作不是凭空发生的,是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或自己的心情来进行描写,运用优美的词汇或语句,以工整的格式进行创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对学生介绍这首古诗创作的背景,以及运用的表现手法,使学生对于这首诗有一个初步了解。当然,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对古诗进行介绍。当前信息技术较为发达,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通过视频、音频等方式向学生们传达这首诗所创作的背景,让学生在了解古诗背景的基础上,对于传统文化有更好的理解和认知。
  众所周知,杜甫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诗人,被称为诗圣。杜甫一生中创造了许多古诗,他所写的古诗大多表现人民生活的疾苦。而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与杜甫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关。杜甫处于唐朝动荡不安的时期,他的生活环境造就了他的诗所表现的情感。例如杜甫的《石壕吏》,通过对古诗的了解我们可以知道,在唐代后期,民不聊生,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同为唐朝诗人的李白,由于生活在大唐盛世,他的诗风和表达的情感,就与杜甫大不相同。通过对于古诗背景的了解,我们体会到了那一时期的传统文化,以及那一时代的境况。
  二、从古诗的内容去了解传统文化
  作者在进行每一首诗的创作时,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因此,小学教师在进行古诗教学时,应该深度挖掘古诗中的内容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让学生通过对古诗内容的了解,提高自己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提高自己对古诗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提升自己。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教师的引导作用是十分重要的,通过这种学习方式,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古诗学习习惯,为以后古诗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教学中,首先关于题目,九月九日是什么节日?不难得出是重阳节。作者为什么选这一日来作诗呢?由于这一天是阖家团聚的日子。再来看诗词,“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从这两句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王维是一个人在外,他没有办法与家人团聚,而遇到这个特殊的节日,他对家人的思念就更加深刻。“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在这首中我们可以知道在九月九日这个日子要登高,插茱萸,赏菊,喝菊花酒,而在诗中就表现出了登高、插茱萸等习俗。通过对于这首诗的了解,我们提高了对于传统文化知识的认识,知道了九月九日这个传统节日人们的习俗是什么。而且明白了王维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进行了这首诗的创作。通过对故事的了解,让我们加深了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
  三、在古诗的氛围中学习传统文化
  对于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古诗教学,需要教师和同学的共同努力,并形成一种学习氛围,这才是一个良好发展的策略。古诗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需要我们长期积累和努力,对于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沉淀,并且身处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但要把古诗的意思传授给同学,更应该在表达技巧、表达手法以及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方面进行教学,让学生参与其中,并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古诗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诗的内容进行理解,并大胆分享自己的想法,从而激发全班同学的共同思考,提高学习古诗的兴趣,从而加深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
  如在古诗《悯农》的教学过程中,对于诗的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理解进行发言,有的同学会被诗中所表现的场景所震撼。在一天中太阳正烈的时候,农民伯伯还在地里辛勤劳作,流下的汗水浸湿了土地。他认为,诗的内容表现了农民劳作的艰辛以及粮食的来之不易。而有同学也有自己的想法,我们的每餐每饭都是来之不易的,这首诗想要告诉我们的是,我们应该珍惜粮食,不应该铺张浪费,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通过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并进行分享,能够让他们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增强理解能力。
  总之,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对于小学生的学习是十分有意义的,提高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能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挥积极作用。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而是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最后达到良好的渗透效果。希望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出不同的渗透方式,让传统文化更好地渗透到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改革逐步深化,提问教学法被广泛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中,通过深层次地分析语文教材并进行归纳总结,结合教学要点创新提问设计,对调动初中生语文学习主观能动性、提升语文教学质量与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提问教学法在我国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了优化与创新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途径,希冀对初中语文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 提问教学法 创新设计 差异
摘 要:小学生正处于语言发展、提升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小学生刚刚接触阅读和写作。阅读是学生日常学习的重要方法,而写作则是学生对所学内容的一种输出,只有找到小學生阅读和写作的共通之处,才能采取更好地方法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本文将探索小学生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契合点,提出利用阅读丰富写作情感、提高写作水平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 写作 有机结合  小学生接触的阅读材料多有教育意义,
摘 要:随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课堂零碎随意的追问和应答大幅减少,学习主体本身的读、说、写、思等行为律动课堂。只有敢于打破被动阅读形成的思维束缚,才能学有所本,教有所依。本文以初中统编教材中《老山界》的教学为例,通过分析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导航设计,并结合随文练笔的浸入式写作训练这一教学模式,探究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养。  关键词:阅读教学 主问题 随文练笔  在初中语
摘 要: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之一,同时也是初中生应具备的能力。但是无论是在学生的生活实际中还是日常学习中,多数学生并不擅长交际。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运用情境教学法,能有效提升初中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 口语交际 情境教学  在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通常会出现学生不知道说什么、怎么说、找不到话题来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开发部,大多只
[摘 要:近年来,幼儿园中接连发生安全事故,幼儿的安全问题逐渐引发了社会的关注。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是幼儿园安全教育的首要任务。本文针对目前幼儿园安全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强幼儿园安全教育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安全教育;现状;策略]  幼儿的安全是国家发展、繁荣兴盛的基本保障,幼儿园安全教育是促进幼儿安全的主要途径。然而,近些年来,幼儿园中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许
摘 要:在改革持续深化背景之下,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性学科对于每一位学生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学科基础的打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很多老师采用多种不同教学方法来增强互动的效率和互动质量,情境教学法是其中一个有效增强师生交流与互动、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方法,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学习兴趣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教学 情境教学法  “新课改”背景下,在不同学科教学过程中使用多种
摘 要:初中学生缺乏自制力,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差,不管是学习方面,还是在生活方面,都过于依赖教师和同学。在该特殊阶段,学生容易出现叛逆心理,因此身为班主任应加强班级管理工作,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对学生进行管理。下文针对柔性管理模式在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希望可以有效提升班级管理工作质量,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柔性管理模式 初中班主任 管理工作  初中阶段的学生,其大部分学
摘 要:《唐诗三百首》作为诗歌选本,在“选”和“辑”上各具特点,此诗集的教学,活动形式多样,要结合初中学段特点和诗歌教学的特色,从“编”“诵”“品”三个关键词上开展活动设计。“编”主张选择作品,创意编辑,从“作者”“主题”“飞花令”几个角度入手;“诵”注意多元诵读,多味展示;“品”关注诗歌外在形式美、内在多维面和名家评析。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 《唐诗三百首》 活动设计  DOI:10.12241
摘 要: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2017年,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教材〔2017〕4号)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综合性实践活动却一直是中小学教育的短板,主要表现如下:综合性实践活动虽然纳入了课程方案,但在多数学校管理人员和一线教师眼里,它依然是“副课”,
摘 要:要做到深度备课,就首先要向文本要智慧,把文章备出厚度。其次要向大脑要思维,在文本的基础上备出深度。再次要向学生要生成,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问题设计要有梯度。最后要向课堂要效益,就要求教师整理问题思路时要又精又钻。只有深度备课,才有深度教学。  关键词:厚度 深度 梯度 精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1.070  高中的语文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