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校外儿童舞蹈实践活动的策略研究

来源 :新基础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435321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玩出身体的智慧-儿童创意舞动课程”是以儿童创意舞动课程建设为核心,以“课程+剧场+主题性艺术实践活动”三个模块内容为载体,形成的1+1+2的校外儿童舞蹈实践活动模式,为儿童提供具有沉浸式,探索性、多元化,个性化、且具有多学科融合特色的舞蹈活动课程。课程以一学年为周期,主要内容包括1套创意舞动活动课程,1部儿童创意舞动剧剧场体验和每学期2次主题性艺术实践活动体验,三个部分形成互为衔接、补充、提升、融合的关系。
  “创意舞动课程”突出三个特点“教育性”、“创新性”和“融合性”。课程及活动设计突出不同艺术学科的融合,充分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身体语言的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形成具有校外特色的艺术品牌活动。伴随着项目两年多的实践与探索,在如何通过艺术类活动帮助孩子们更全面地发展,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一、课程设计的依据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国办发【2015】71号文件)中指出“构建科学的美育课程体系”,强调了“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美育课程要注重激发学生艺术兴趣,传授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发展艺术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在《国家艺术课程标准》中为艺术课程性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创造性”,课程要为学生“提供创造性解决问题和发挥其艺术潜能的机会,赋予他们表达自我和发挥想像力的空间,艺术课程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的课程。”
  新时代,国家对儿童美育提出了新思路、新要求,对于儿童美育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之一重要论述,指明了新时代加强和改进美育工作的方向路径、目标任务,也对新时代美育工作者提出了明确要求。
  如今,当下的教育尤其是艺术教育,有着前所未有的好时机。民众对艺术的需求量十分巨大,对艺术教育品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培训机构的营利目的迎合了多数自身并没有经过美育,又没有精力和时间陪伴孩子的家长普遍的焦虑,就有可能发展为最发达甚至是疯狂增长的部分。要想去压制家长迫切的焦虑需求是不可能的,最重要的是用引导的方式,让家长了解,艺术的各个门类之间的特性差别。从文化的角度去认识、理解儿童美育是什么?
  儿童美育是通过艺术教育来实施的,以舞蹈教育为例,包含四个方面:第一、素质教育;第二、知识教育;第三、技能训练;第四、舞台演出。这四个方面的具体理解如下:
  第一、素质教育,即儿童创造力、想象力和感觉能力的培养,关键在规定的时间和次数内让儿童接触艺术,打开眼界,增加感受。
  第二、知识教育,是人类的文明认识和历史知识,通过参观、体验、欣赏,让每一个孩子充分了解到人类各种文化的进程,掌握对世界和文明的基本常识和文化记忆。比如舞蹈的起源、风俗民情等。对文明的尊重和热爱,会拓宽他/她的想象力的基础和感觉能力的细致和深刻程度。
  第三、技能训练,培养实际参加艺术活动的感觉和能力。任何艺术都不纯粹是感受力的激发和知识的积累,还包括技能,也就是儿童眼和手的协调和身体的介入,是一种实践。但目前我们的现存的教育中,技能训练通常跟“考级”发生关系。“考级”本身是一个非常有效的促进艺术技能教育的方法和评价体系,但如果只把“考级”放在儿童艺术教育的主要方面,把培养艺术专业和职业过早用在儿童的艺术培训中当作美育,那就本末倒置,限制了儿童的创造力和漫无边际的童心,减损了艺术教育的幸福感,使人生而具有的艺术感受力收到限制和摧残。
  第四、舞台演出,它可以说是在前三个教育的基础上的不可分割的部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四种教育如果能互相配合,就能够完成儿童(不仅限于儿童)的创造力、想象力、审美能力、基本艺术素养的培养,以及在未来,能够利用新观念、新方法、新媒体、新技术来进行艺术行为。
  基于上述对儿童美育教育的理解,我们设计了“玩出身体的智慧--儿童创意舞动课程”。以“创意舞动”为核心内容,以课程体系建设为载体,以充分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为原则,逐渐形成1+1+2的系统性、可持续化发展的项目建设模式,着力推动具有一定创新性的校外儿童舞蹈教育活动课程。
  二、课程的育人理念和活动特色。
  儿童创意舞动以身体语言的创造性“探索”和“表达”为核心,注重培养孩子发散性思维、思维的连贯性和身体内部的协调性;动作中的乐感、感知觉的敏锐能力;并在意识上加强思考、理解、记忆的训练,使孩子通过身体的舞动性,找到通往内心的路,成为更好的自己。其次,创意舞动培养孩子舞蹈的能力,并不是为了培养成人模式的舞蹈表演或者身体技能,而是在于思维上的启蒙,给予孩子更多表达自己思想的途径。在小组创作的过程中,帮助孩子们探索“与自己相处”和“与同伴一起玩耍”之间的平衡关系,充分运用想象力和身体互动,保证视觉的流畅、活跃和创意。创意舞动课程提高孩子的感受与想象能力,开拓孩子的内心世界,把具有个性和独创性的表现作为追求的目标。让孩子与身体交朋友,让舞蹈在自主的思维里发生,不仅仅是肌肉记忆。
  创意舞动剧为每一个热爱艺术的孩子而设计,它创造平等、尊重和接纳的环境。每一个孩子通过课程的学习后,找到合适自己的角色,这一点充分体现了儿童发展机会的平等优先。让孩子自己演自己,在剧中探讨、探索、创造、建立角色与自己的连接。不强调动作标准,整齐划一;拒绝程式化表演。为儿童创造、提供接触多元艺术的机会,通过身体的舞动融入绘画、光影、音乐、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鼓励和支持孩子们探索自我及自我与外界的关系,寻找到艺术表达更多“可能性”,以开放的心态来理解和感受艺术。从经历排练到剧场演出,这一过程进而达到舞蹈教育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目标,使儿童获得更丰富的内心体验,从而丰富儿童的艺术体验,提升审美力。   三、课程的育人价值
  创意舞动课程为学生提供了深层次的自我探索过程。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或者说在一个现代人成长的过程中,身体会退化,使得思维与身体的连接越来越远,人类身体所拥有的直觉力、感知力得不到更好地开发和使用。一味、过度强调使用脑力,直接造成了孩子学习能力和情绪感知能力的失衡,体现在孩子普遍缺少专注力和情绪自控力。在孩子身上,物质和精神是一个整体。如果教育者能观察到这一点,就会改变我们对儿童的看法和态度。
  课程里一个重要的维度是关于教师找到更合适孩子的心态和手段,通过孩子“动身体”来培育他们的精神。身体里的一些过程决定了他们的思维,帮助学生在动身体的过程中去发现自己,建立一个只属于个人的内在世界,这是教育要达到的成长过程。这一过程我们称之为从“元素体验”到“即兴舞蹈”。比如:创造出3种以上独特的低空间运动方式,穿过“孤岛”。体验者要把自己置身在“孤岛”这样的环境中,脑海里会出现系列在这个环境中里的阻碍,身体内部会有某些动作模式开始欲动,“慢慢的爬两步,抬头看看周围,用手推动地面,抬起腿跨过去,快速的滚过去……”跟随你身体的感受,启动身体与身体之间的组织协作,让学生不断体验、发现从“想”到“做”这之间会有很多微妙的事情发生。这不是很快就能学会的技巧,伴随着这种从一个瞬间到另一个瞬间的境遇的转换,学生们在决定:互动的节奏;动作的质感;内心时间的变化;在空间中如何走动;什么时候或者是否该触摸另一个人,等等。这些都不应该由老师去直接输入给学生。而是提供探索的环境。随着真实体验的丰富,学生对艺术形式有意识的理解就越能帮助他们。
  四、课程的创新性
  和以专业技能传授为主的传统舞蹈课程不同,“儿童创意舞动”1.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2.注重学生自我探索的过程,鼓励和支持孩子们探索艺术表达的更多“可能性”;3.营造没有评判的学习环境,没有审美标准的唯一性;4.尊重儿童的天性和个体的独特性,保护孩子的好奇心;通过为学生提供自由、安全、愉悦的学习氛围,在探索与学习中构建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心,从而发展个体的创造性。具体体现在:
  (1)内容:不以专业技术与舞蹈组合的教授为主,侧重于舞蹈元素的探索;
  (2)方法:改变单一模仿性学习模式,侧重于通过游戏倾向的艺术活动内容增进活动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兴趣,提升自我意識;
  (3)评估:充分尊重个体的差异性,多种评估手段与多元评价标准相结合,全面而客观的评估学生学习情况。
  课程主题:我的身体日记
  课程主题:藏在身体里的形状
  课程主题:亲子舞动
  其次,舞台实践是检验课程效果的方式,和以往校外舞蹈课的汇报演出、剧目表演不同,儿童创意舞动剧的呈现方式更独特,更有趣,也更富有创造力,儿童能够最大化的参与到作品从创作到呈现的全过程。项目实践以来,我们完成了两部儿童创意舞动剧,一部是为8-12岁儿童创作的《威宝的小心事》;一部是为3-10岁儿童创作的《有了想法你怎么做》。两部剧的实践帮助我们更加清晰如何为学生选择更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舞台呈现方式。每一部作品的排练过程,我们都保持着和创意舞动教学中一致的教育理念,即接纳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帮助学生先成为他自己然后才是演员,而演员的角色体验又能帮助他从不同角度认识自己,学会和团队合作,成为更好地自己。
  经过创意舞动课程的学习,帮助孩子们打开身心,对身体语言的探索充满了好奇心,也更加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我们精心选择了绘本《有了想法你该怎么做?》改编成创意舞动剧,绘本主题和创意舞动课程形成一致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鼓励学生接纳和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和其他戏剧形式相比,身体剧更注重强调身体语言的表达,结合项目对象的年龄特点,身体语言的表达更适合儿童。经过阅读绘本、讨论绘本、理解绘本、和教师共同创作作品片段、再到舞台呈现,帮助孩子们获得深度体验。在以身体学习为基础的活动中,往往能够更好地看见和理解儿童;教育活动中,只有真正地理解和接纳了儿童的多样性,教育才能有存在的空间,教育的价值才能得以发挥。
  儿童创意舞动课程的文化理念顺应了“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中的“育”和“化”字,突出了“人”的素养、素质的教育,它是一种涵盖身心灵的活动。它是未来的,是充满创造性的。当孩子尊重自己的独特性表达,这个美育体验的意义是非凡的。
其他文献
复习课是在学习较为完整的知识单元后,通过疏理知识结构和查缺补漏,促进知识系统化,从而达到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展学生的思维的教学目标的一种课型。实际教学中教师常用做题和考试、讲解知识点的方式替代单元复习,导致学生形成的知识框架不完整,思维和能力无法得到充分提升。本文以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为例,探索构建以提升学科素养为目标的初中物理单元复习课的模式。  一、初中物理单元复习课的模
期刊
现代社会是高速发展的社会,生活中每一件事都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学校学习,需要理顺和老师同学的关系;走出学校,需要和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因为人不是独立的存在,所以你要成功完成某件事,就必须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素质和能力。正如一位阿拉伯哲人所说:“一个没有交际能力的人,犹如是艘陆地上的船,永远也不会漂泊到人生大海的彼岸。”小学阶段的孩子,则会因为共同的爱好,迅速结成好朋友。交际的成功会给孩子
期刊
《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关于综合性学习,提出了明确的建议: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随着统编版语文教材的全面推进,教材的“双线组元”的特点与编排结构受到一线教师的全面认可。单元整体教学以“人”的发展为目标,根据学科性质、学生特质、学习本质,重构学习内容,创设学习情境,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完成具体的
期刊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园要善于利用本土优质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和“幼儿园要与家庭、社区携手,充分发挥周边社区及地域的优势来开展本土课程……”。泉州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元素民间艺术资源,值得传承与发扬。加上我园积淀丰富的木偶文化教育资源,借助“木偶文化”,携手家长、社区共同架构家园德育网络,探寻创新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从而不断增强学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家园社区携手,
期刊
前言:一直以来,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开展的成效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在于教师运用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化,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没有做到因材施教。而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来说,则较为枯燥,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热情,数学课堂氛围过于沉闷,难以实现师生、生生间的深入沟通与互动,久而久之,严重影响到学生的数学课程学习效果。为了改变此种不良的情况,教师需要坚持做到以人为本,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保证数学教学工
期刊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新课程标准将统计与概率作为重要的学习内容,现在我以《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为例进行说明.首先通过选择合适的素材。数据分析必须面对一堆数据,人人都都有可能感觉枯燥乏味。通过学生自己小组合作制作直观的统计图,让学生感受数学的规律性和奇妙,让孩子“亲近”数据,加强孩子对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  一、培养统计意识是学习“统计与概率”最重要的目标  “统计观念”的首要方面是能
期刊
学校文化建设对办学的质量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纵观办学的实践,学校文化是学校一切发展的基础。正如美国一位著名政治学家所说:“对于一个社会的成功起决定作用的,是文化,而不是政治。”一所学校,如果不能形成属于自己的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就难有长久的生命力和核心竞争力,就不能成为一所名校。  学校管理的对象是人,是在文化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有思想、有情感的人,其行为受思想支配。而影响思想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文化。
期刊
统编教材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除了加强不同年段不同册次之间的纵向联系,体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发展梯度,统编教材还着力加强单元内部的横向联系,使各板块内容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发展。笔者结合统编三年级上册教材,谈谈单元整体教学的优化与整合,以提高教学整体效益,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一、读懂教材,认识整合的重要性  从三年级上册教科书开始,每个单元设有“导语”,让学生本单元的学
期刊
生物链指的是:由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互相提供食物而形成的相互依存的链条关系。回想我们的音乐课堂,又何尝不是由相互的各种链条关系前后串联,如:知识链、情绪链、师生的双边活动链等。如果我们的老师能够处理好音乐课堂的这些链条关系,又何愁我们的音乐课堂不出彩呢。  一、“知识链”——音乐课堂的主体。  看事物要看到事物的本质,音乐课堂同样如此。各知识点(一系列歌曲、乐曲)的罗列设置就像事物的现象摆放在我们面
期刊
差异教学是近几年刚刚进入四十一中学的,新的教学模式。近四年多时间,我有幸加入学校的差异教学团队,跟随团队一起学习华教授的差异教学理论。该理论最大的优势是极大程度上解决了优生“吃不饱”,潜能生缺乏学习主动性的问题。  我校边学习边摸索,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五段式教学模式:  第一段:优化起点,提供差异;第二段:动态选择探索新知;第三段:合作学习;第四段:巩固应用,促进发展;第五段:辅导训练。它们用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