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从推类逻辑研究中国古代科学逻辑的著作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lzm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李约瑟曾提出一个问题:“中国古代科学为什么在近代以后落后于西方科学?这个问题就是李约瑟难题。很多人对此进行了回答,很多人认为原因就是中国古代科学缺乏演绎推理。是否真的就是中国古代科学缺乏演绎推理性质导致了中国古代科学的现代落伍呢?对此难题的进一步解答,一直困惑着无数的学者。多年来,刘邦凡长期从中国推类逻辑的视域去思考中国古代科学的演绎推理问题,《中国推类逻辑对中国古代科学之影响》一书就是从这个重要角度系统回答了李约瑟难题的开创性专著,对当今我国科技创新方法论文也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中国推类逻辑 中国古代科学 李约瑟难题
  刘邦凡,1967年12月出生,汉族,男,重庆涪陵人,中共党员,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燕山大学文法学院院长助理、副院长、院长(兼任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文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已经发表论文60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被CSSCI、SCD、EI收录180余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收录200多篇,CNKI论文H指数达到14;出版著作、教材16部,承担科研项目近30项;获得科研与教学奖励20多次,其中省级奖励10次;2009年获得“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青年专家”和2011年获得“河北省高校百名优秀创新人才”等荣誉称号。
  刘邦凡教授是一位多产的学者,至今已经出版二十多部著作、发表了六百多篇论文,出版著作对于他来说已经是信手拈来,当然,这离不开他平时的钻研苦读和对学术的热爱。刘邦凡教授积累二十多年的思考,在吸收前人思想的基础之上,最近出版了《中国推类逻辑对中国古代科学之影响》(吉林人民出版,2014年)(以下简称“该书”)一书。该书是一本从推类逻辑的角度来研究中国古代科学逻辑的著作。该书开辟了一个研究中国古代科学的崭新视角,这个视角不仅具有很强的创新性,而且应用这个视角也能够形成很多独到的见解。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中国古代地大物博,给后代留下许多宝贵财富,如今也有大量的书籍介绍了中国古代的人文、地理状况。总而言之,这些关于中国古代科学的书籍从不同程度、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对中国古代科学进行了介绍与归纳。而运用推类逻辑的方法来研究中国古代科学,是一个新颖的角度。刘邦凡教授所著的《中国推类逻辑对中国古代科学之影响》(下文简称“本书”)一书包括前言、六个章节、参考文献及后记四个部分。六个章节分别是逻辑与中国逻辑、中国推类逻辑与中国古代数学、中国推类逻辑与中国古代农学、中国逻辑与中国古代医学、中国逻辑与中国古代天文学、中国逻辑与李约瑟问题。
  本书前言部分主要介绍了科学的定义、中国古代科学的理解以及中国古代科学的分类,基于以上的理解,刘邦凡教授引出运用推类逻辑的思维模式去研究中国古代科学;第一章刘邦凡教授从什么是逻辑、什么是中国逻辑、逻辑的共通性与特殊性、近代复兴对中国逻辑的影响、中国逻辑的未来五方面形成了逻辑与中国逻辑这一章节;第二章从中国古代数学概论、中国推类逻辑对秦汉数学的影响、中国推类逻辑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数学的影响、中国推类逻辑与隋唐宋元数学的影响、中国推类逻辑对明清数学的影响、中国推类逻辑推动了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六个方面介绍了中国推类逻辑与中国古代数学;第三章的中国推类逻辑与中国古代农学介绍了中国古代农学概观,比类、类以合类与中国古代农学理论编撰,易数推类是阐述中国古代农学理论的思维范式三方面的内容;第四章从中国古代医学概观、易数推类对中国古代医学的影响、取象比类是中医思维的核心、推类是中国古代医学辩证论治的基本方法四方面介绍了中国逻辑与中国古代医学;第五章的中国逻辑与中国古代天文学围绕中国古代天文学概观、易数推类对中国古代天文学的积极影响、取象比类是中国古代天文理论的重要思维模式三方面作了介绍;第六章从李约瑟问题、中国逻辑与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两个方面介绍了中国逻辑与李约瑟问题。
  从逻辑架构上来说,该书首先介绍的大前提“逻辑”与“中国逻辑”,系统完整地介绍了“逻辑”的由来、发展、演变以及众多学者对“逻辑”认识和理解。作者分层次地介绍了中国推类逻辑对古代的数学、农学、医学、天文学以及李约瑟问题的关系。结构框架完整,逻辑关系清晰。其次,与以往其他的类似著作不同的是作者从逻辑学的角度研究了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比如说,《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纲》、《中国逻辑思想史稿》、《中国逻辑史》、《易学逻辑研究》等专著都有所不同,该书是将两者用方法论与实际相结合起来的。具有独创性。
  该书中,从作者的写作方式上来说,是严谨的,也表现出作者的谦虚和好学的态度。比如说,在该书中,“近代复兴对中国逻辑的影响”这一节中的“自学研究对中国逻辑的影响”作者先引用了学者崔清田先生的说法,后面又总结和表明自己的观点。在“中国古代数学概论”这一节中,作者先是写了先秦与秦汉数学概论里面说了很多的数学相关著作《周髀算经》、《九章算术》等等,我个人认为有一种类似综述性质的东西在里面,对年轻的学者来说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在书中,这种引用和综述有很多。这种方式不仅结合其他学者的观点,又加之自己的见解,加强了本著作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赋予了这本书更大的参考和理论价值,非常值得大家读。
  在该书中,作者也提出了很多独到的见解,值得思考一番。比如,在对李约瑟问题的论述中,作者有自己的思考和论述,他认为“作为严肃的史学探讨,就应该以就事论事为工作准则。没有必要在就事论事之前,先找个框框来限定,否则可能引导我围绕所谓的“李约瑟问题”做主观而不切合事实的思考与附和,总之,从事这项工作的基本方法就是“历史分析与文化诠释”,除此之外,不想因为假设能解决所谓的“李约瑟问题”这样一个先入为主的思路给自己一个枷锁,限制自己思想的自由……”作者强调了人们不能用假设的前提来限定自己,而是加强自己的独立的思考。这也是值得我们所有学者学习和思考的。我非常赞同作者的观点,作为后来者来考虑李约瑟问题,中国古代科技发达,但是现代科技并没有领先世界的原因有很多,各个方面或多或少都有原因。作者从中国逻辑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提出“中国近代科学的落伍与中国逻辑没有直接关系”的观点,具有其独到的见解。本书从农学、医学、古代天文学等的发展、演变推理出,近代科学的落后与逻辑并没有直接联系。从另外一个角度,回答了李约瑟问题。   该书中,在阅读的时候发现有特色的地方存在,其中有很多名人小故事、古代学者的简介和故事,比如,在第二章中国推类逻辑与中国古代数学中,出现了很多历史人物的简介和生平,“梅文鼎(1633-1721),字定九,号勿庵,安徽宣城(今安徽宣州市)人。毕生研究数学和天文学,著述繁富,约有80 余种之多,被乾嘉学派誉为“(清初)历算第一名家”。康熙帝曾在一次南巡归途中召见梅文鼎,连续三天与他讨论天文学和数学问题,并亲书“绩学参微”四字予以表彰。……”不仅使得读者了解了这些清代的数学家们的生平事迹,丰富了自己的文化底蕴,也学习了专业的学术思想。还有在第六章里面讲到的李约瑟问题的由来的介绍,也介绍了李约瑟的生平事迹以及李约瑟问题的由来。这样的写法,在读书之时,不仅了解了专业的知识,还了解到许多新鲜有趣的名人故事,摆脱掉了有些学术著作的呆板、枯燥和乏味,增加了读者的兴趣,可以有趣味地读书,不失为一种生活乐趣。
  从该书的内容上来说,有很多特色之处。比如,在第四章中国逻辑与中国古代医学中,讲到的一些医学上的要义概说,“在治疗方法上,以内外结合为其最基本的原则与特点。”“食指的初节称为气关、中节为风关、末节为命关,静脉的形色变化在“气关”为轻,达“命关”为重。从中读者可以了解到很多的生活常识和医理原则。这也表明了作者有很广博的知识和底蕴。
  中国古代科学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推类逻辑对中国古代科学之影响》以区别于当前普遍对“科学”以及“逻辑”的认知视角,探讨中国推类逻辑对中国古代科学的影响。首先,一般意义上的“科学”引自于西方,指的是公理化(公式化)、系统化、方法化、逻辑化的知识体系。但该书中所提到的“科学”并非上述一般意义上的科学。因此,有人会觉得中国古代并不存在科学,但该书认为那些否认中国古代科学为科学的观点是十分片面的,中国古代的科学并不一定要按照现在的西方分类方法来研究,并强调中国古代科学不仅存在而且十分丰富。其次,基于对中国古代科学的理解与分类,该书认为在研究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思维模式时,不是从西方逻辑学的视角去审视,而是从中国古代逻辑的思维模式——“推类”去思考、讨论中国古代科学的思维模式,并发现中国古代科学思维模式遵循着“推类逻辑”,而不是其他逻辑。因此,《中国推类逻辑对中国古代科学之影响》以突破传统对“科学”和“逻辑”的认知视角,很有创新性地研究中国推类逻辑与中国古代科学之间的微妙关系,让读者对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有更加全面与系统的认识。
  从该书的排版上来看,本著作的目录一目了然、逻辑结构清晰,并无不妥之处。其次本书的封面的设计,是我个人比较倾心的。以淡色为主,给人以清新淡雅之感,拿起书本,就如欣赏一朵兰花,沁人心脾,散发着一种有书香之气,感受到一种“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恬淡、优雅和轻松。再有就是个人比较欣赏的,在书封面上以篆体写的“推类逻辑”四个印字,更彰显了这本著作的中的厚重的文化底蕴。
  刘邦凡教授是一位专注于学术钻研、勤奋、谦虚的学者,期待他今后能够出版更多优秀的著作,在学术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其他文献
摘 要:美国作家霍桑的代表作《红字》大量地运用了象征手法来阐述当时历史背景下的道德观和宗教观等抽象概念。除了典型的人名象征和字母“A”的丰富象征意义之外,《红字》更是充满了不同的景物象征。《红字》中的不同景物的象征意象不但起到了丰富小说内涵、拓宽和深化小说主题的作用,更是有效地把故事情节巧妙串联起来。  关键词:《红字》 景物象征 意象  从19 世纪末到20 世纪30 年代,作为欧美现代派文学的
期刊
摘 要:法国翻译理论家贝尔曼继承了“以异为异”的翻译思想,总结出文学翻译中译者可能会采用的12种翻译变形倾向。本文依据贝尔曼的变形倾向的理论,以张培基《背影》英译文为文本,分析其中的变形倾向。希望能使从事文学翻译的译者们意识到这些倾向,在翻译过程中有意识地保留原语文本中的“异”,努力推广中国语言及文化。  关键词:贝尔曼 变形倾向 文学翻译 《背影》  一、引言  长久以来译界一直对异化和归化的翻
期刊
摘 要:J.D.塞林格的中短篇小说中存在大量的东方元素,这与他本人的精神历程有很大关系。《弗兰妮与祖伊》是他公开发表的中篇小说集之一,反映了塞林格本人企图借助宗教进行自我反省的过程。这其中包含了东方元素,特别是佛教禅宗的思想。本文主要从禅学角度解读《弗兰妮与祖伊》,分析了弗兰妮在遭遇精神危机到自我超越的过程中所体现的禅宗的世界观、禅宗的修行方式以及由此达到的禅境。  关键词:塞林格 弗兰妮与祖伊
期刊
摘 要:20世纪50年代以来,“后现代恐怖”这一文学上的后现代主义与恐怖小说相结合的产物在视觉文化的背景之下产生了,恐怖小说的影视改编得到了蓬勃发展,“斯蒂芬·金现象”也应运而生,他的小说带有明显的后现代特征,其影视改编也呈现出独一无二的特色,对其小说到电影的研究有着丰富视觉文化内容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视觉文化 后现代恐怖 斯蒂芬·金 小说的影视改编  视觉文化的概念最早是由匈牙利美学家贝拉·
期刊
摘 要:《欲望号街车》是1951年由一代巨星费雯丽和马龙·白兰度联袂主演的黑白影片,是美国电影史上最值得重视的影片之一;获得奥斯卡12项提名、四项大奖,除此还闪耀在各种国际电影节上。它伟大的成就还要归功于成功的人物形象塑造,每一部成功的电影必然都和它的人物设置息息相关,然而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又和他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有关。就《欲望号街车》而言,这部电影一改之前好莱坞大团圆的风格,以悲剧结尾,它的
期刊
摘 要:《一一》是杨德昌重要的代表作。他以台北为背景,通过对人物不同命运的叙述,揭露出城市的现代化逐步使人异化。影片中,众多长镜头的运用,还原出生活最真实的面貌,使观者能够思考自我的生活状态。而杨德昌以“一一”作为电影的片名,蕴含了他对生命的理解,并阐释出生命循环的哲理。  关键词:一一 异化 长镜头 生命  杨德昌是八十年代台湾“新电影运动”的旗手,而《一一》是他艺术生涯中最后的绝唱。影片讲述了
期刊
摘 要:莫迪亚诺是法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在他的创作中,“回忆”既是主题,也是主要的叙事手法。在回忆叙事的框架下,他的创作融合了各种文学流派的艺术特色,形成了独特、新颖的莫氏风格。本文结合他的代表作之一《朵拉·布鲁德》,从叙事时间、人称、叙事重复、意象方面对他的回忆叙事手法进行初步分析,同时对这部作品在叙事手法上表现出的共性和特性进行总结。  关键词:时代交错 画面叠加 人称 重复 意象  帕特
期刊
摘 要:本通过对《明伦大典》中议礼双方疏奏的解读,试图挖掘出“大礼议”明代士人对帝统的认识。反对派和支持派最核心的理论差异在于:“帝统”究竟一个宗法之中的、最大的“大宗”还是一个宗法之外的、完全政治性的“公器”,换言之,“帝统”中究竟是“尊亲并举”还是单纯的“爵位之尊”。本文通过考察“反对派”的奏疏及引用儒家经典,试图发掘反对派所秉承的礼义。以杨廷和为代表的反对派认为只有坚持世宗与孝宗的父子关系,
期刊
摘 要:我国非正式组织研究还不够深入,需要大力拓展。结合社会管理创新的非正式组织研究更是很少。《我国公共部门非正式组织治理研究》一书浓墨重彩地探讨了我国公共部门中非正式组织的产生、影响及治理,是一本从非正式组织视角探讨社会管理创新的开创性著作。该书作者王燕近年来在国内社会学界和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崭露头角,成为我国非正式组织研究的突出青年学者。  关键词:公共部门 非正式组织 社会管理创新  《我国公
期刊
摘 要:《语文新课程标准》说:“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①而现代信息技术以其多媒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特点,网络环境的开放性和共享性的优势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创设了广阔而自由的空间。巧用信息技术,将之与语文课堂结合起来,可以极大地提高识字学文的效率。笔者执教的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3课《王二小》中多次运用到信息技术,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