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何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下,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学质量。笔者认为有效的语文课堂就要纯天然,语文的教学必须扎实、朴实、厚实,要“大道至简,返璞归真”。
关键词:语文课堂;高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7-051-1
所谓“高效课堂”就是用最少的时间获取最大的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如何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成为有效的教学,使每一节课堂成为有效课堂?
一、解读文本——深入浅出
这是教师的基本功,是高效教学的前提。教师要苦练内功,博览群书。教师本身就是学生的一本书,这本书到底怎么样?需要教师本人不间断地学习,把读书当成责任,使自己不只有厚度,更要有深度和广度。只有这样才能把自己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发展统一起来,最终实现教学上的深层有效。另外,教师在钻研教材时要关注作者的写作意图知编者的编排意图,当然还要注入教者自己的高位理解,更要关照学生的认知水平。如《海伦凯勒》一文定位在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这一点上;《大江保卫战》紧扣情况的“急”与子弟兵的“勇”。
能大刀阔斧地取舍教材更是教师的解读文本特殊功力。如果说深入浅出地解读文本是高效教学的前提,那么大刀阔斧地取舍文本就是高效教学的保障。我们常常会把一篇文章解读的支离破碎或臃肿不堪。因此,许多时候,我们不是担忧备课中的“取什么”,而是矛盾“舍弃什么”,能否“快刀斩乱麻”,能否“忍痛割爱”。所以,只有对文本深入浅出的解读,大刀阔斧地取舍,才能使语文教学从效果走向效率进而产生效益。
二、教学目标——集中明确
在目标上:有明确的“三维”整合目标。特别是知识能力、方法习惯的目标更要集中明确。教学目标不能多而杂,不能时隐时现、若明若暗,最忌浮光掠影、蜻蜓点水。依据课文的特点与单元训练重点,彻底解决一两个切实需要解决的阶段目标,拟定集中明确的教学目标。比如笔者教学《海伦凯勒》第二课时,拟定的教学目标是: 1.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读好课文,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两个问题一个涉及到课文重点内容的理解,一个涉及到学生朗读能力的问题,恰巧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既符合年段目标,又整合三个维度;既把握课文特点,又培养学生能力。
三、教学内容——简约精彩
语文教学要教给学生的东西太多了,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是有限的,因而一篇课文不必要也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我们的老师总是善意地、精心地将语言文字所表现的画面尽可能多而全地展示给学生,甚至每句话、每段文字,只要与之相配的资料,老师总是费尽心机,“众里寻他千百度”,以至于我们的课堂被塞得满满的。这样的辛苦给学生带来了什么?这样的语文课就少了思考,少了想像。这就非常需要老师深入研读教学内容,发现那些学生真正需要的东西,以求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四、教学过程——简化实在
追求朴实无华、扎实高效的语文课堂,希望我们所教的学生能够规规矩矩写字、认认真真读书、踏踏实实积累、清清楚楚表达。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课堂教学要“减肥”,力求教学过程简化而实在,并灵活运用简单易学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真正实现语文课堂的扎实有效。
如我校老师执教的《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以“这是两棵樟树”贯穿全文,引导学生沿着“生机勃勃的树”、“不怕虫咬、香气永存的树”、“值得人们瞻仰的树”这三个层次,步步深入,探究樟树与宋庆龄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的设计,就从线性梳理走向了立体把握。整个教学过程,以读懂课文为主,没有过多地追求形式,没有刻意去运用多媒体,没有过度追求课堂的热闹。有的只是品词读句,读中感悟文本价值,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把公开课上成了家常课,上成了每一个老师都可以借鉴的课,这是一种扎实而勇敢的实践。
五、教学方法——简单易学
语文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要让学生习得方法。听、说、读、写的训练少了哪一方面都不行!说,要说得头头是道,有条有理;听,要听得明明白白,声声入耳;读,要读得津津有味,入情入境;写,要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这就要求教师踏踏实实地解读教材,扎扎实实地钻研教法,真真实实地读懂学生。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习惯开始,细化每一个过程,关注全体学生,让他们晓其意、明其理、导其行。把教学的内容层层推进,不断创设教学情境,让自己的课堂成为一个师生互动、情感交流平台。
六、教学媒体——注重实效
多媒体的运用要从教学实际出发,从方便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出发,不能为了追求形式而追求。这就是说,教学手段的运用也要讲经济成本与效率。传统的小黑板、教学挂图、卡片等成本低,依然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那种指导学生读课文不用书而是读屏幕,教材中精美的插图非得做成多媒体的现象,无疑是费时低效,因此,一节课是否运用多媒体来教学,要看这个课件是否能真正助教学一臂之力?是否能给教学锦上添花?是否能让学生有收获或发展?否则,干脆不用!以免费时无效,徒劳无益!
七、教师人格——激励高效
在高效教学的所有行为中,最重要的是教师是否具有“激励性人格”,比如热情、期望和可信任感,让学生喜欢的教师,无疑课堂是拥有大量追随者的。学生总是期望教师学识渊博,教师若满足学生的期待,则学生可能因感叹而模仿教师、追随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对于有效教学而言自然是重要的,但似乎还有比“方法”更重要的,这就是教师的人格。教师的期望、教师的热情,教师是否能够赢得学生的信任,几乎决定了教师教学的有效程度。
八、拓展延伸——适可而止
许多文章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不论是老师在解读教材,还是学生与文本展开直接对话,都需要一些课外资源加以辅助,这些资料可以是文字的,可以是图片式的,也可以是动态的视频。但是,不论是怎样的资料补充,我们都应该把握一些基本的原则。
关键词:语文课堂;高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7-051-1
所谓“高效课堂”就是用最少的时间获取最大的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如何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成为有效的教学,使每一节课堂成为有效课堂?
一、解读文本——深入浅出
这是教师的基本功,是高效教学的前提。教师要苦练内功,博览群书。教师本身就是学生的一本书,这本书到底怎么样?需要教师本人不间断地学习,把读书当成责任,使自己不只有厚度,更要有深度和广度。只有这样才能把自己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发展统一起来,最终实现教学上的深层有效。另外,教师在钻研教材时要关注作者的写作意图知编者的编排意图,当然还要注入教者自己的高位理解,更要关照学生的认知水平。如《海伦凯勒》一文定位在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这一点上;《大江保卫战》紧扣情况的“急”与子弟兵的“勇”。
能大刀阔斧地取舍教材更是教师的解读文本特殊功力。如果说深入浅出地解读文本是高效教学的前提,那么大刀阔斧地取舍文本就是高效教学的保障。我们常常会把一篇文章解读的支离破碎或臃肿不堪。因此,许多时候,我们不是担忧备课中的“取什么”,而是矛盾“舍弃什么”,能否“快刀斩乱麻”,能否“忍痛割爱”。所以,只有对文本深入浅出的解读,大刀阔斧地取舍,才能使语文教学从效果走向效率进而产生效益。
二、教学目标——集中明确
在目标上:有明确的“三维”整合目标。特别是知识能力、方法习惯的目标更要集中明确。教学目标不能多而杂,不能时隐时现、若明若暗,最忌浮光掠影、蜻蜓点水。依据课文的特点与单元训练重点,彻底解决一两个切实需要解决的阶段目标,拟定集中明确的教学目标。比如笔者教学《海伦凯勒》第二课时,拟定的教学目标是: 1.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读好课文,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两个问题一个涉及到课文重点内容的理解,一个涉及到学生朗读能力的问题,恰巧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既符合年段目标,又整合三个维度;既把握课文特点,又培养学生能力。
三、教学内容——简约精彩
语文教学要教给学生的东西太多了,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是有限的,因而一篇课文不必要也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我们的老师总是善意地、精心地将语言文字所表现的画面尽可能多而全地展示给学生,甚至每句话、每段文字,只要与之相配的资料,老师总是费尽心机,“众里寻他千百度”,以至于我们的课堂被塞得满满的。这样的辛苦给学生带来了什么?这样的语文课就少了思考,少了想像。这就非常需要老师深入研读教学内容,发现那些学生真正需要的东西,以求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四、教学过程——简化实在
追求朴实无华、扎实高效的语文课堂,希望我们所教的学生能够规规矩矩写字、认认真真读书、踏踏实实积累、清清楚楚表达。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课堂教学要“减肥”,力求教学过程简化而实在,并灵活运用简单易学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真正实现语文课堂的扎实有效。
如我校老师执教的《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以“这是两棵樟树”贯穿全文,引导学生沿着“生机勃勃的树”、“不怕虫咬、香气永存的树”、“值得人们瞻仰的树”这三个层次,步步深入,探究樟树与宋庆龄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的设计,就从线性梳理走向了立体把握。整个教学过程,以读懂课文为主,没有过多地追求形式,没有刻意去运用多媒体,没有过度追求课堂的热闹。有的只是品词读句,读中感悟文本价值,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把公开课上成了家常课,上成了每一个老师都可以借鉴的课,这是一种扎实而勇敢的实践。
五、教学方法——简单易学
语文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要让学生习得方法。听、说、读、写的训练少了哪一方面都不行!说,要说得头头是道,有条有理;听,要听得明明白白,声声入耳;读,要读得津津有味,入情入境;写,要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这就要求教师踏踏实实地解读教材,扎扎实实地钻研教法,真真实实地读懂学生。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习惯开始,细化每一个过程,关注全体学生,让他们晓其意、明其理、导其行。把教学的内容层层推进,不断创设教学情境,让自己的课堂成为一个师生互动、情感交流平台。
六、教学媒体——注重实效
多媒体的运用要从教学实际出发,从方便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出发,不能为了追求形式而追求。这就是说,教学手段的运用也要讲经济成本与效率。传统的小黑板、教学挂图、卡片等成本低,依然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那种指导学生读课文不用书而是读屏幕,教材中精美的插图非得做成多媒体的现象,无疑是费时低效,因此,一节课是否运用多媒体来教学,要看这个课件是否能真正助教学一臂之力?是否能给教学锦上添花?是否能让学生有收获或发展?否则,干脆不用!以免费时无效,徒劳无益!
七、教师人格——激励高效
在高效教学的所有行为中,最重要的是教师是否具有“激励性人格”,比如热情、期望和可信任感,让学生喜欢的教师,无疑课堂是拥有大量追随者的。学生总是期望教师学识渊博,教师若满足学生的期待,则学生可能因感叹而模仿教师、追随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对于有效教学而言自然是重要的,但似乎还有比“方法”更重要的,这就是教师的人格。教师的期望、教师的热情,教师是否能够赢得学生的信任,几乎决定了教师教学的有效程度。
八、拓展延伸——适可而止
许多文章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不论是老师在解读教材,还是学生与文本展开直接对话,都需要一些课外资源加以辅助,这些资料可以是文字的,可以是图片式的,也可以是动态的视频。但是,不论是怎样的资料补充,我们都应该把握一些基本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