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护士人文素养的必要性和实现途径

来源 :中国医疗管理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_lau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医学观念的提出和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带来的护理模式的转变,医疗服务的人性化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人们越来越重视护士人文素养的培养.笔者从适应整体护理模式、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改善护患关系、护理带教工作需要四个方面阐述了提高护士人文素养的必要性,提出转变护理服务理念、创建医院的人文氛围、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并应用于临床实践训练,以及调整护理教育课程体系和注重临床实习工作是提高护士人文素养的主要实现途径.
  关健词:护士;人文素养;必要性;途径
  人文素养是指一个人在人文知识、人文方法和人文精神等方面的综合水平。判断一个人的人文素养的高低,就要看他是否具有人文知识、是否能熟练的运用人文研究的方法,是否拥有人文精神。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逐渐取代功能式护理,其中如何将人文精神融入日常护理工作中,增强人文服务意识,已经成为一个日益受到人们关注的话题。笔者就提高护士人文素养的必要性和主要途径论述如下
  1提高护士人文素养的必要性
  1.1提高护士人文素养是适应整体护理模式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物质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健康的要求日益提高,多元化的发展,充满了竞争和压力。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护理服务的“人性化’要求越来越高“,现代整体护理已成为一种最佳的护理模式,护士角色在医疗事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护士人文素质的欠缺,已成为阻碍护理事业发展的重要因。为了适应现代护理工作的变化.就必须提高护士的人文素养。
  1.2提高护士人文素养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需要 随着护理观念从以疾病为中心逐步转向以人的身心健康为中心,护理的理论体系、工作内容、活动空间等方面都在发生变化,突出的表现是在护理实践中更加注重人本观和人文精神,充分体现护理的科学性和人文性的完美结合与统一。与此同时,护士作为融知识技术和人文素养为一体的专业工作者的作用也日益凸现。然而,目前占据护理队伍主流的护士绝大多数是十多年前从卫校毕业的,正规专科毕业的护士不多,本科的少之又少.这些护士虽然在护理技能方面能满足临床工作需要,但接受过正规的《护士人文素养》课程教育和培训很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护理质量的提高.因此提高护士人文素养、体现护理人文关怀,已经成为护理服务再上台阶的焦点话题。
  1.3提高护士人文素养是改善护患关系的需要 对于在职护士来说,人文素养水平不仅制约、直接影响护理质量,同时也严重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和工作热情,进而影响护患关系,当前护患矛盾日益激烈.患者对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护士在工作中面临很多风险,却不知道如何避免和解决。护士处于这样一个尴尬的社会环境中,自身感受不到周围支持系统的理解和尊重,也就无法充满激情地对待患者.给予患者更多的人文關怀,常常与患者之间出现冲突,这是护士人文精神缺乏的一种表现。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勇于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能够训练人的优良心理素质,已形成品格力量,将人文精神引入病房的护理工作,能够调控自己的情绪,留住好心情,将正能量带给病人,使病人产生愉悦感,对康复有利,成为患者的好朋友、健康教育的工作者.
  1.4提高护士人文素养是护理带教工作的需要实践教学是护理教育的重要一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举足重轻。护生接触临床实践是护理教育的必然要求。加强对护生实践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教育是提升护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现在实习护士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这个群体的孩子普遍存在,缺乏主动性、动手能力差、依赖性大、不能很好的适应角色转变,心理承受能力差.人际沟通能力欠缺等现象。因此,临床带教老师应当自觉提高自身人文素养,发挥示范作用,通过示教、引导。在临床教学实践中体现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让学生深刻体会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视病人为亲人”的道德情怀,让学生学会如何尊重病人、关心病人,提高与病人沟通交流的技能。
  2提高护士人文素养的实现途径
  护士人文素养的提高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是综合素质的一种提高,护理人文科学涵盖面相当广泛,笔者认为提高护士人文素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大力倡导转变护理服务理念积极倡导“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理念,要求护士转变观念。护理工作要时刻体现人文关怀理念,加强护理制度的建设和创新.提出新的护理服务规范和标准,提高护理人员操作水平,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
  2.2加强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人文素养氛围 通过各种活动,丰富医院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生活。有效地营造为病人服务的人文素养氛围。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利用新闻媒介有目的地宣传和群众自发形成的舆论声势,大张旗鼓地宣扬护理工作中认真践行人文精神的典型人物,理直气壮地批判、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和不良倾向,切实有效地加强行业作风和职业形象的监督考评,形成有利于培养和提高护理人员人文素养的舆论氛围。
  2.3医院要建立和加强护士培训的长效机制 医院要以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和途径提高护士人文素养,建立和加强护士培训的长效机制.同时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和制度保障。首先,医院加强护士管理队伍的培训,塑造护士管理队伍,医院定期组织护士学习和培训.外出参加短期培训班、参观、学习、考察和交流,邀请护理专家来院讲学,不断更新知识。创新观念,制定任期目标.开展讲座、学习和部分项目活动.其次.科室要加大对护士的培训、采用岗前培训、带教试用、经验交流、情景表演、病人座谈、素质测试等方法、促使护士提高人文素养,同时每年选派一定护理人员外出进修学习、学术交流。同时鼓励护理人员参加在职继续教育或培训.
  2.4护士要加强自身学习和在临床实践中注重人文素养的训练 护士要在医院和科室培训的基础上加强自身学习.除了具备牢固的专业知识,不断学习和掌握本学科技术的最新进展以外,还必须涉猎诸如文学、艺术、伦理、法律、心理、社会、哲学、历史等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学会如何提高自身的人格、气质和修养,无论从知识、能力和情感上都能用人文精神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护理水平,解除病人的痛苦,让怎样做人、培养品格、调节情绪、快乐工作,成为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同时,在护理实践中自觉养成人文关怀的习惯,注重语言文化礼仪修养的训练,掌握护患沟通的技巧,使病人舒心,以配合治疗与护理,语调适中、语气温和就能够营造友善氛围。在护理服务中尊重患者人格,使用得体称谓,注重护患之间的顺畅沟通与交流,体谅患者疾苦,并适时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慰.帮助患者克服自卑、消除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以及在护理过程中应始终遵循知情同意原则等。
  2.5学校在护理教育中调整人文课程体系和比例
  目前绝大多数医学院校的护理专业教育中已经都认识到开设人文课程的重要性,但由于受课时和其他条件的制约,课程比例相对较少,而人文素养涵盖面相当广泛,在护理工作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护理教育中应打破传统护理教育观念的束缚.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构建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相统一的新的教育模式.积极推进人文课程改革与建设.提高人文教育在人才培养中应有的地位,建立医学与人文交叉融合,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的课程体系。加重人文课程开设比例。我们相信,学校人文课程开设和改革和必将促进接受护理教育的护士更好的调节自身的工作态度和方法.以全新的视角面对日常工作,必将全面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最终提高全社会的护理质量,使护理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2.6临床带教工作中注重实习护士人文素养的培养临床实习是护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巩固护理基础理论具有重要意义,是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知识转化为对临床患者的护理实践的途径。所以应注重实习护士的临床带教工作,从源头抓起、理论结合实际,提高护士人文素养。因此必须选择具有高度事业心和责任心、思想品德好,人文素养高,有丰富临床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的护理骨干担任带教老师。在实习中,带教对待学生既严格要求,又热情鼓励,采用情感带教,因人施教的方法”,并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在带教内容上.注重在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人际沟通上的培训,传授各种服务技巧、服务手段。在带教方法上,树立“以护生为中心”的人文内涵观念,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综合素质和整体素质为主线“因人施教”的教学方法。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结构,帮助护生尽快转换角色,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心理应对能力和护理操作水平。
  总之,提高护士人文素养是医学模式转变和护理学发展的需要,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改善护患关系、护理带教工作的需要,我们应该通过大会积极倡导、舆论宣传、科室培训、继续教育、经验交流、情景表演、病人座谈、素质测试、临床实践等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和途径提高护士人文素养,激发不同层次护士的学习和工作热情,重新塑造积极自我形象,培养品格力量,追求“真善美”,满足“人性化’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余党绪.人文探究【M1.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43-51.
  【2】王艳.人文艺术教育——护理教育新的组成部分【J】.护理学杂志,2006,21(1):31.
  【3】高红新.《护士人文素质养》.山东省“十二五“规划护理专业特色教材
  【4】韩炜。卢建文.在护理专业成人教育中开设《护士人文侈釉课程的必要性【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9):988-
  989.
  【5】夏梅,徐义.影响护生临床实>--j效果的因素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8):72-73.
  【6】夏雨晴.医学专业研究生人文素养的缺失及其对策【J】.医学教育探索,2006,5(11):1069-1071.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探讨霉菌性阴道炎采用达克宁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80例霉菌性阴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观察组达克宁栓阴道给药治疗,对照组则为克霉唑栓阴道给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7.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观察组的复发率为2.5%,明显低于对照组(15
期刊
摘要:目的 针对我院2012年新护士岗前培训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改进岗前培训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分析2012年7月入职75名本科应届毕业护士实施规范化院前培训的问卷,描述性分析新护士岗前培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法。结果我院新护士的岗前培训模式基本满足新毕业护士的培训需求,授课教师的表现和授课效果满意度高,对授课内容的满意度较低,需要在在知识的更新、信息的全面化及临床实践技能创新方面进
期刊
[摘要]目的:对茂南区中、小学入学新生专项体检结果进行分析,为学校卫生保健工作开展提供参考。方法:对茂名市茂南区2013年秋季中、小学入学新生进行全面的健康体检,并对肝功能、血常规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参加本组体检的小学新生共4751名,检出异常样本1098份,异常率23.11%;参加中学入学体检新生共4777名,检出异常样本871份,平均异常率18.2%。结论:本组新生体质健康整
期刊
关键词:创伤性硬膜下积液;发病机制;治疗    创伤性硬膜下积液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发生率占颅脑损伤的1-21%1-2,约占颅内血肿患者的10%3,多发生于婴幼儿和老年人,现将其研究现状做如下综述。  1 发病机制  创伤性硬膜下积液的形成机理观点颇多,主要有单向活瓣学说、高渗透压学说、血脑屏障破坏学说、颅内压平衡失调学说,单向活瓣学说越来越多的得到国内外学者认可4-5,该观点认为颅脑外伤时脑在
期刊
[摘要]目的:对胃炎胃溃疡发病理论和中医脾胃原理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胃炎胃溃疡患者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进行分析,对其发病理论和中医脾胃原理的关系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从中医脾胃原理上可将胃炎胃溃疡分为肝胃郁热型、胃阴不足型、肝胃气滞型、脾胃虚寒型等,采取辩证治疗方法的治疗有效率更高。结论:脾胃功能失调是胃炎胃溃疡发生的主要原因,在治疗时应采用中医辩证治疗方法进行施治,以提高胃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气管切开术在危重症患者的应用。方法 对40例重症神经内外科病人采经皮气管切开术进行回顾分析。结果40例全部成功。结论 经皮气管切开术快速、简单、损伤小,推荐在危重症患者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 经皮气管切开术 重症患者 临床分析  经皮气管切开术(percutaneous tracheostomy,PT)具有快速、简单、损伤小的特点,国内外已广泛采用。2013年全年,我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老年与成年患者支气管哮喘临床表现与变态反应特征的差异。方法:选取在2011年4月至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40例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和40例成年支气管患者,对他们的临床表现和变态反应特征指标进行对比,做回顾性的对比分析。结果:40例老年患者中起始的发病年龄大多在40岁以后,病程大约为14年以上,致病因素主要表现为油烟刺激和季节交替气温变化导致的呼吸道感染,发病时间大多集中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具体应用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于我院实施治疗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31例,术前对其行螺旋CT三维重建影像检查,并以此为根据确定手术方案及固定材料,探讨其临床价值。结果:31例患者均经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确诊,且经手术证实,诊断准确率达100%;经手术治疗,31例患者的疗效优良率达90.32%。结论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胺碘酮治疗预激综合征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60例预激综合征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将其分作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地兰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较对照组(70.0%)明显高(P0.05>0.05>0.05<0.05    2.3副作用  观察组无严重不良反应,对照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资源配置对乡镇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的影响。方法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收集卫生统计信息中心关于监测我国医改的专项调查报告。选择2010年和2012年的调查报告作研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九项基本卫生服务工作在调查地区均已经开展,单个项目间有差异。卫生公共服务资金补助、卫生人才配置对乡镇卫生院提供服务有影响。结论合理分配公共卫生资源,有效提高乡镇卫生所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    关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