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繁荣之苦”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shi68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人繁荣是繁荣了,但深陷“繁荣之苦”也是真的。
  学会对恐慌的抵御,是我们这个时代必备的幸福能力。
  
  “繁荣焦虑”中的国人
  
  西方有句谚语:世界上的一切都怕时间,而时间惟独怕东方人。这是很早的时候忙忙碌碌的西方人在感慨东方人的时间感和生存状态。不过换个角度看,能让时间惧怕其实也没什么不好,不妨理解成一种东方人对时间和忙碌的超越。千万不要小瞧了东方人的这种放松功夫和精神之美。最近的大片《盗梦空间》不是让人有了新的发现嘛:原来懒洋洋睡倒的人也是这样的忙碌、这样的惊心动魄啊!
  但遗憾的是,现在的中国人可远没了这种精神之美。最近一位到中国来的美国人在《洛杉矶时报》发文——《中国的繁荣焦虑令人惊讶》。要感谢他创造的“繁荣焦虑”一词,让人有醍醐灌顶的感觉。作者说:中国之行最让其印象深刻的不是政府发布会的内容,而是与中国人谈论日常事情时所透出的担忧:毕业生就业带给人们的担忧、新婚夫妇对住房价格上涨的烦恼……在这位美国人眼里,中国人俨然正在饱受“繁荣之苦”!
  
  效率越高,人越累?
  其实,中国人当前的“繁荣之苦”简直是信手拈来:iPad和iPhone4国庆前在中国上市,风餐露宿般的排队人群里,居然有人扛着袋子装现金,结果人家还限定每人只限购两台,只好向路人“求救”充数。而为了买台iPhone4,有人居然排队77小时!……
  中国人繁荣是繁荣了,但深陷“繁荣之苦”也是真的。
  有意思的是,现代人做事情的效率其实已经大大提高了,比如:从北京到深圳出差,现在坐飞机三个小时就到,这个距离要放在古代,这一个来回估计得搭进去小半年。但效率明明是提高了,人们却没有为此更轻松,焦头烂额的人反而越来越多。这是为什么呢?
  
  恐慌的中国
  
  笔者近期有次出差,当时车上坐着几位家长,一谈起孩子的教育就苦不堪言(教育问题已经浓缩了中国人太多的繁荣之苦)。听他们讲孩子报各种学习班的苦恼,讲家长心里的纠结,讲个别老师怎样吓唬家长。笔者实在忍不住了,说:要是豁出去了,一些班咱就不报怎么样呢?得到的回答是:几乎所有同学都上学习班了,总不能让自己孩子连起码的班都没上吧!更何况谁不希望孩子是最优秀的呢?
  说当前的教学是一种类似于恐慌式买房的恐慌式教学,估计没什么人反对吧。
  可问题是,这个“起码”的要求也太高了!最恐怖的是:“码”不仅在不断被别人抬高,而且为了自己孩子最优秀,家长也在“自己加码”。这可真是没有办法。
  想起商场上的一些故事,也很有些类似。说市场上老王和老赵都卖东西,谁来得早谁就能占最好的摊位,最初谁先到谁就占好位置,但俩人几年争下来,早就争到了半夜三更就爬起来往市场赶的地步,也不管是不是有顾客。甚至赶上重要日子,老赵索性卷着个铺盖到市场上睡去了——老赵不仅在担心顾客,而且还担心自己在竞争中失败,即使这个失败与顾客已经关系不大了。
  想想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并没比争摊位的两位强多少,企业家很多焦虑不就是在这种相互之间的恐慌过程里被放大了吗?
  前一段时间,有媒体提出个“急中国”的说法,说中国人现在干什么都急。但是似乎“恐慌的中国”的说法应该更为准确,因为恐慌,所以着急,而且恐慌的触发点很低:不仅因为怕失败而恐慌,甚至不够成功也会恐慌。
  中国人的繁荣之苦,就是恐慌之苦。
  
  越繁荣,越考验“耐饿”能力
  
  不管因为什么原因造成的恐慌,都不得不承认——对恐慌的抵御,是我们这个时代必备的生存能力,否则不仅徒增烦恼,而且在增加着失败的几率。
  有人说了:忧患意识强一些也没什么不好,把事情做成功的人忧患意识都强。确实如此,但忧患是理性的,恐慌则是非理性的部分。
  比如:最近两年MBA教学在中国金贵起来,相比于经济波动中出现的大量“镀金”需求,MBA教学资源比前些年要稀缺——稀缺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最基本的恐慌源头,很多东西因为稀缺而价值陡增,因为稀缺而让人趋之若鹜,商家也常常利用自己稀缺的一面而激发出恐慌来——这就是饥饿营销。但是,“被恐慌”的结果常常是不理想的:一方面MBA报名人数猛增,随之而来的就是今年的价格大涨,另一方面恐慌之后带来的就不再是稀缺,而是泛滥了。相信过几年MBA学员大量毕业,新的一次MBA贬值又会到来。很多恐慌虽然由稀缺引起,但恰恰在恐慌之后,稀缺也就要消失了。
  所以,虽然我们的“饥饿感”和恐慌常常被煽呼起来,但是千万别被饥饿感干扰了判断。
  越是繁荣的时代,越容易“饥饿”,也越考验我们的耐饿能力。
  
  我们需要游牧民族的基因
  
  而“抗饥饿”的能力在哪里呢?
  想起前文提到的一种有趣现象——现代人的效率虽然大大提高,但生存状态反而更紧张了,为什么出现这种悖论?因为我们需要的不是做得更多,也不是节奏更快,而是怎样让做的事情更重要。但现代的繁荣带给人们的,恰恰经常是做得更多、节奏更快,而重要的事情反被埋得更深了——不重要的事情却常常让人产生饥饿感。
  以前“管理境界”文章里曾提到过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心理差异,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农耕的生产方式更强调对人的服从性、依赖性训练,这样整体效率是最大化的,而游牧民族则更强调独立性训练。但最近笔者有一个想法:商业文明的特点应该是更接近游牧文明的。不是吗?商业社会里,每个人都像一个猎手,在商业丛林里捕捉猎物。而服从和跟风,恰恰是经常误事的——稀缺的才是值钱的,大家都一样固然让人心里踏实,但抓到怀里的常常是并不稀缺的普通货色。
  所以,进入商业繁荣的社会后,中国人出现的繁荣之苦,相当程度也可以理解成农耕文明和商业文明之间的矛盾。这是很有时代特色的苦恼。具体到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有目标的错位感——我到底是跟人们差不多好呢?还是“缺心眼”一些,直取对自我实现很重要的“猎物”好呢?
  而抗饥饿的能力,就在怎样改变一些头脑中的文化基因上——减少依赖性基因,增加些像游牧民族那样直取猎物的独立和勇敢的基因。
  什么时候中国人修炼得在商业社会也能让时间害怕了自己:不管时间流逝,也不论世事纷扰,都能保持精神的独立性,让精神世界完满而恬静,什么时候中国人可算是不仅物质繁荣,精神世界也极大繁荣了。
  责任编辑:杨 光
其他文献
在中国运动鞋服品牌里,有一个异军突起的力量——自从六年前中国动向公司成为Kappa的品牌代理商后,Kappa已成长为中国第三位的运动鞋服品牌。Kappa品牌的快速发展模式,有哪些特色和优势,又有哪些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呢?    修复:对Kappa的品牌再定位    Kappa进入中国之初定位相当模糊。早年代理商李宁公司起初试图用传统的专业性产品线来征服消费者,聚焦专业体育领域,在产品定价等各方面
期刊
接近年底,面对大量需要维护的客户关系,你是提前给客户备好一张有自己祝福和签名的贺卡或信函?还是到时再转发一条短信?  这里可大有学问,效果也大为不同——虽然我们进入了所谓的电子信息时代。  直到今天,资讯发达的美国,华尔街和硅谷的高管们仍坚持在圣诞节前夜为重要客户寄一张手写明信片。他们戏称这种沟通方式低成本,却效果卓越。甚至,巴菲特每年也要向股东们发一封:《致股东的信》,几十年下来,早成了巴菲特阐
期刊
编者注:企业文化兴起,企业内刊必然兴起;企业和社会开始细分,内刊类型必然细分。于是,内刊不再具有共同的模式,但却依然面临共同的问题:给谁看?能给他带来什么价值?进而未来必然要思考:除了为企业,内刊还能创造什么?    企业内刊,是伴随企业的成长而来。  初始,它主要是为了满足企业人自己的信息交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企业的市场化特性所决定,企业内刊“赠阅交流”的功能日趋活跃。于是在客观上,企业内刊
期刊
在黄金行业,论规模,它并不是最大,论矿山开采条件,它也并非最好。但是,招金矿业却做到了每克黄金的完全成本最低——根据其2009年财报的相关数据核算,其每克黄金的完全成本约为98.47元,比中金低40元左右,即使与一向以低成本著称的紫金矿业相比,也略胜一筹。  “对我们这个行业来说,总成本中客观因素(采选条件、矿山品类等)能占到三成,但六成还是取决于主观因素。”招金集团总经理翁占斌对《中外管理》说。
期刊
过往30年,中国对于资本近似于疯狂的追求,催生出了财富=物质=资本的残缺公式,无限放大了资本的力量,而将人类更本源的精神追求束之高阁。    我们可以这样安慰自己:“豆你玩”、“蒜你狠”、“辣翻天”、“糖高宗”这些新名词背后,反映的仅仅是投资渠道的缺乏、资本运转速度的加速,甚至政府房地产调控政策立竿见影的效果。但站在市场经济30年转型期的关键点上,这样的解释,能让人满意吗?  现今社会,对于资本与
期刊
这原本就是一场没有赢家的内斗。  黄光裕如果赢了,赢的只是创始人的尊严,因为他不是乔布斯。陈晓如果继续留在董事会,他也只是国美的看门人,国美股东很难再相信这样一个意图将大股东扫地出门的掌权者。所以9月28日的股东大会给出的结果可以一言以概之:制衡。这显然是现在能看到的最好结果了。    徘徊在资本市场前的“小学生”    如果黄光裕不出事,或许陈晓不会上演“现代版勾践复仇”。当时,黄光裕的霸气与底
期刊
下一个互联网时代是电子商务时代。如果在SNS如日中天的2008年,听到这话也许谁都会不以为然,而在今天,恐怕没有人会再贸然否认这个观点。根据艾瑞咨询对互联网经济细分行业发现:2009年电子商务营收规模同比增速最快,达到86.1%,占互联网总体市场份额的25.7%,预计到2013年其市场份额将达40.8%。  2010年电子商务之火可以用前所未有来形容。阿里巴巴已经开始拓展海外业务;苏宁与富士通相继
期刊
所谓精神领袖,就是能给予每个人精神鼓舞、能领导团队的精神向某个方向发展的人;他的言行或意图可以让人为之欢呼雀跃,可以为其挖掘出无限的潜能。这无疑是每个团队主管向往的境界。  那么,该如何把自己打造成精神领袖呢?    比下属更充沛的激情    作为主管,你是在以做一项事业的精神去工作,还是仅仅以打一份工的态度去工作,将直接影响你在下属心中的位置。有的主管总是抱怨,下属的工作激情不足。那么,不妨首先
期刊
孙宏斌又回来了。这位在IT圈曾挑战了柳传志,到了房地产圈则向王石下战书的“黑马”,又回到了公众的视野中。  不过这次,孙宏斌有点让媒体失望,因为“黑马”没有发出什么爆炸性的声音,只是掌管的融创中国公司在港成功IPO,并相应地进行媒体见面。相比于以往的高调和迅猛,这位顺驰创始人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常说“慢慢来”。  孙和以前简直判若两人。以前的孙宏斌与其他地产商的真正区别是梦想不同:一般地产商都梦想挣
期刊
在线上,世界真的是平的——平等的,自由的。  在北京,你可以买到伦敦书店里最新原版小说;在纽约,你可以买到尼泊尔的手工地毯;或者在某个连正规大商场都没有的县城里,你也可以买到香港直达的免税化妆品。如果传统商务曾经因为地域、距离或者购买力造成了“购物不平等”的话,那么电子商务正在彻底地打破这种购物歧视。与此同时,它也成功地降低了商务的门槛,让几千甚至几百块起家做买卖成为现实。任何人,即便是那些有着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