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新技术企业属于高智力成本、高服务成本企业,成本归集及计算难度较大,精确分析企业成本,对企业产品定价、控制成本有着极强的意义。本文分析了作业成本法在高新技术企业中的应用难点,按照作业成本法操作线条,为高新技术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提供了一些借鉴。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 作业成本法 实践应用
一、作业成本法概述
1.作业成本法基本概念。作业成本法(Activity一Based Costing) 简称ABC,基本原理是一种能将资源成本通过其动因追溯到作业,然后将作业通过作业成本动因追溯到客户、服务和产品等成本对象,并计算出较为准确的产品成本的方法。
2.作业成本法与高新技术企业的契合点。由于高新技术企业中存在许多不以实物形态存在的资源使用,运用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会直接导致产品成本归集的误差,产品会直接吞食企业利润。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为成本动因理论,其中,成本分配关键因着眼成本来源,要按照成本发生原因对成本进行归集分配,在此架构上实现管理与决策分析。与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相比,作业成本法将成本与其发生动因结合起来,将信息成本、智力成本、服务成本等无形成本体现出来,能够更为真实地反映产品成本构成,这也是作业成本法适用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基点。
3.作业成本法劣势分析。作业成本法虽然更加贴合高新技术企业高信息成本、智力成本、服务成本的“三高”特征,但其也具备一些劣势。当前我国整体高新技术生产领域技术基础还不足,作业成本法应用环境尚未健全。一方面,在装备水平上,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要以作业成本法为成本归集方法,当前成本核算系统技术还不成熟,集中体现与电算化水平、信息化程度以及会计人员素质上。另一方面,我国劳动密集型企业已然大量存在,生产现代化、市场化发展阶段还不高,作业成本法需求不大,造成了理论本土化不足的弊端,难以推广。
二、作业成本法的应用要点
1.重视顶层设计,全员达成共识。作业成本法是传统成本分摊方法的变革,在管理理念、管理思想及管理办法上都与传统成本分摊方法存在很大出入。高新技术企业是知识密集型、服务密集型企业,在传统成本法过渡到作业成本法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思想难关”,这尤其体现于管理者思想上。一方面,变更成本计算方法,使得以往员工使用的成本方法发生改变,容易引起员工的不适应症状;另一方面,作业成本法的引入,将原本研发、管理、营销等相关费用通过信息化公开在信息管理平台上,开支金额分配依据受管理者“酌情”较少,固定成本也不是天经地义的固定,这就大大减少了管理者的裁量权,限制了管理者的审批权限,因此,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必须抓住顶层设计,务必使全员达成共识。
2.注重员工参与,强化人力资源培训。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强调逐级分解,涉及到高新技术企业产品设计、生产、销售、财务等各个部门,只有各部门、全员工都参与到作业成本法实施过程中,作业成本法效能才能得以发挥,因此,必须注重员工参与,强化人力资源培训。一方面,要强化管理者培训。必须让管理者深切了解作业成本法对决策高效的支撑作用,才能避免作业成本法应用过程中管理者的抵触情绪,才能发挥作业成本法分析信息的实效。另一方面,要强化会计人员的培训。会计人员是作业成本法实施的基本单位,是作业成本法实施的第一战线。首先,要强化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培训,使原有会计人员了解作业成本法的操作流程,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也可重新整合资源,引入新型会计人才,通过提高准入门槛逐渐优化企业人才梯队。其次,要提高会计人才的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在遇到突发状况时,会计人员应当有能力提出专业、准确的解决方案,避免作业成本法本土化不足的弊端。最后,要强化一般作业人员的培训。作业成本法开展涉及设计、生产、销售、财务各部门,一般作业人员是作业开展的基本单位,是基础会计信息的信息源,因此,一般工作人员必须接受再教育,避免错误成本信息产生。
3.注重管理全过程、全方位。作业成本法的出现,使得传统生产制造过程中经验式分摊、简单化分摊的成本会计手段发生根本上的改变,从成本发生开始,作业成本法紧盯资源消耗,这就准确全面地归集了生产全过程的成本。因此,作业成本法的施行,必须注重全过程、全方位。一方面,企业应当强化流程建设。要以全企业为信息归集资源库,避免信息遗漏。作业中心应严格按作业类型分,如行政管理部门、技术研发部门、检验部门、调适部门等;要严格直接费用归集,注意差旅费、会议费等列支,防止超标及漏记;强化会计人员工作能力,避免核算误差。另一方面,要重抓方位。一是成本核算方。要培养专业人才,核定岗位职责,分部门建作业中心,完善会计责任系统及成本核算系统;要实现作业中心单独人员配置,做好数据统计核算,提升成本核算效率;要严格落实工作计划,深入分解作业过程,建动态数据库储存数据,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二是技术基础方。要重抓生产技术与作业成本法的适配,深切了解各生产环节成本资源消耗比重,掌握作业消耗中弹性成本范围,如研发费、调试费等;要重点建设企业会计信息化,在将会计电算化全面普及到采购、研发、生产的同时,重抓财务软件开发,建设业务、财务一体化架构,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通过ERP实现作业成本法的技术支持。
三、高新技术企业作业成本法应用流程
1.成本分解。高新技术企业应当由产品生命周期角度对项目成本构成进行分解。一般的,高新技术企业业务流程为:设计研发—材料采购—材料加工—产品装配—调试—入库—销售—售后,不同类型企业业务流程可能存在先后区别,但本质基本相同。因此,按照这一流程架构,高新技术企业可逐一梳理成本发生点,按照成本权重确定成本中心,识别主要作业内容。值得注意的是,按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需要单独归集,其研发工作流程为:由技术部门进行研发,然后小量试验,然后进行中试,涉及费用主要包括人员人工、直接投入、折旧与长期待摊费用、设计费用、装备调试费用、无形资产摊销、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其他费用,这部分费用需要企业正确归集,并由具有资质并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工作指引的专业中介机构进行审计。
2.确定成本中心。业务流程步骤多,对作业进行细分,识别成本中心对整个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来说是核心步骤,也使选择成本动因的基础。一方面,要从项目特征入手,识别主要作业内容。这一阶段,作业内容应成本分解的周期流程上进行识别和计量,必要情况应当合并同质作业,为成本中心的确定提供基础。另一方面,确定成本中心。高新技术企业作业流程为:设计研发—材料采购—材料加工—产品装配—调试—入库—销售—售后,因此,可按照这一流程,将成本中心划分为设计研发、材料采购、材料加工、产品装配、调试、入库(仓管)、销售、售后、其它八个作业成本中心。
3.选择成本动因。成本动因的选择应考虑相关程度、实施成本、行为导向三大因素。相关程度,即选择成本动因与总成本之间相互影响程度更大,相关性最好,以保障成本信息准确。实施成本,即考虑作业成本动因选择时,采集成本数据成本—效益比,保障相关数据易获取、低成本获取。行为导向,即成本动因一旦选定,此动因能够帮助管理者对员工行为进行引导,实现决策支撑与管理导向。考虑以上因素,结合高新技术企业基本作业成本中心,可按顺序将动因确定为:人工工时、销售金额、机器(人工)工时、人工(机器)工时、人工工时、人工工时/销售金额、销售金额、人工工时、人工工时。这样的划分办法,将同质作业合并起来,不同质成本库也可以按照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權数计算成本分配率,确定成本动因。
4.成本分配。
月作业动因分配率=月资源费用/每月动因消耗量
月项目、产品作业成本=各月各项作业动因总消耗量*月作业动因分配率
项目、产品作业成本=∑产品月作业成本
此外:
项目、产品动因成本=成本库分配率*成本动因数量
项目、产品成本=成本动因成本+直接成本
参考文献:
[1]樊娟.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制造业应用现状[A].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03:64-65.
[2]李露璐.如何加强制造业企业成本控制[A].经济师.2014,264-265.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 作业成本法 实践应用
一、作业成本法概述
1.作业成本法基本概念。作业成本法(Activity一Based Costing) 简称ABC,基本原理是一种能将资源成本通过其动因追溯到作业,然后将作业通过作业成本动因追溯到客户、服务和产品等成本对象,并计算出较为准确的产品成本的方法。
2.作业成本法与高新技术企业的契合点。由于高新技术企业中存在许多不以实物形态存在的资源使用,运用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会直接导致产品成本归集的误差,产品会直接吞食企业利润。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为成本动因理论,其中,成本分配关键因着眼成本来源,要按照成本发生原因对成本进行归集分配,在此架构上实现管理与决策分析。与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相比,作业成本法将成本与其发生动因结合起来,将信息成本、智力成本、服务成本等无形成本体现出来,能够更为真实地反映产品成本构成,这也是作业成本法适用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基点。
3.作业成本法劣势分析。作业成本法虽然更加贴合高新技术企业高信息成本、智力成本、服务成本的“三高”特征,但其也具备一些劣势。当前我国整体高新技术生产领域技术基础还不足,作业成本法应用环境尚未健全。一方面,在装备水平上,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要以作业成本法为成本归集方法,当前成本核算系统技术还不成熟,集中体现与电算化水平、信息化程度以及会计人员素质上。另一方面,我国劳动密集型企业已然大量存在,生产现代化、市场化发展阶段还不高,作业成本法需求不大,造成了理论本土化不足的弊端,难以推广。
二、作业成本法的应用要点
1.重视顶层设计,全员达成共识。作业成本法是传统成本分摊方法的变革,在管理理念、管理思想及管理办法上都与传统成本分摊方法存在很大出入。高新技术企业是知识密集型、服务密集型企业,在传统成本法过渡到作业成本法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思想难关”,这尤其体现于管理者思想上。一方面,变更成本计算方法,使得以往员工使用的成本方法发生改变,容易引起员工的不适应症状;另一方面,作业成本法的引入,将原本研发、管理、营销等相关费用通过信息化公开在信息管理平台上,开支金额分配依据受管理者“酌情”较少,固定成本也不是天经地义的固定,这就大大减少了管理者的裁量权,限制了管理者的审批权限,因此,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必须抓住顶层设计,务必使全员达成共识。
2.注重员工参与,强化人力资源培训。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强调逐级分解,涉及到高新技术企业产品设计、生产、销售、财务等各个部门,只有各部门、全员工都参与到作业成本法实施过程中,作业成本法效能才能得以发挥,因此,必须注重员工参与,强化人力资源培训。一方面,要强化管理者培训。必须让管理者深切了解作业成本法对决策高效的支撑作用,才能避免作业成本法应用过程中管理者的抵触情绪,才能发挥作业成本法分析信息的实效。另一方面,要强化会计人员的培训。会计人员是作业成本法实施的基本单位,是作业成本法实施的第一战线。首先,要强化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培训,使原有会计人员了解作业成本法的操作流程,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也可重新整合资源,引入新型会计人才,通过提高准入门槛逐渐优化企业人才梯队。其次,要提高会计人才的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在遇到突发状况时,会计人员应当有能力提出专业、准确的解决方案,避免作业成本法本土化不足的弊端。最后,要强化一般作业人员的培训。作业成本法开展涉及设计、生产、销售、财务各部门,一般作业人员是作业开展的基本单位,是基础会计信息的信息源,因此,一般工作人员必须接受再教育,避免错误成本信息产生。
3.注重管理全过程、全方位。作业成本法的出现,使得传统生产制造过程中经验式分摊、简单化分摊的成本会计手段发生根本上的改变,从成本发生开始,作业成本法紧盯资源消耗,这就准确全面地归集了生产全过程的成本。因此,作业成本法的施行,必须注重全过程、全方位。一方面,企业应当强化流程建设。要以全企业为信息归集资源库,避免信息遗漏。作业中心应严格按作业类型分,如行政管理部门、技术研发部门、检验部门、调适部门等;要严格直接费用归集,注意差旅费、会议费等列支,防止超标及漏记;强化会计人员工作能力,避免核算误差。另一方面,要重抓方位。一是成本核算方。要培养专业人才,核定岗位职责,分部门建作业中心,完善会计责任系统及成本核算系统;要实现作业中心单独人员配置,做好数据统计核算,提升成本核算效率;要严格落实工作计划,深入分解作业过程,建动态数据库储存数据,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二是技术基础方。要重抓生产技术与作业成本法的适配,深切了解各生产环节成本资源消耗比重,掌握作业消耗中弹性成本范围,如研发费、调试费等;要重点建设企业会计信息化,在将会计电算化全面普及到采购、研发、生产的同时,重抓财务软件开发,建设业务、财务一体化架构,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通过ERP实现作业成本法的技术支持。
三、高新技术企业作业成本法应用流程
1.成本分解。高新技术企业应当由产品生命周期角度对项目成本构成进行分解。一般的,高新技术企业业务流程为:设计研发—材料采购—材料加工—产品装配—调试—入库—销售—售后,不同类型企业业务流程可能存在先后区别,但本质基本相同。因此,按照这一流程架构,高新技术企业可逐一梳理成本发生点,按照成本权重确定成本中心,识别主要作业内容。值得注意的是,按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需要单独归集,其研发工作流程为:由技术部门进行研发,然后小量试验,然后进行中试,涉及费用主要包括人员人工、直接投入、折旧与长期待摊费用、设计费用、装备调试费用、无形资产摊销、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其他费用,这部分费用需要企业正确归集,并由具有资质并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工作指引的专业中介机构进行审计。
2.确定成本中心。业务流程步骤多,对作业进行细分,识别成本中心对整个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来说是核心步骤,也使选择成本动因的基础。一方面,要从项目特征入手,识别主要作业内容。这一阶段,作业内容应成本分解的周期流程上进行识别和计量,必要情况应当合并同质作业,为成本中心的确定提供基础。另一方面,确定成本中心。高新技术企业作业流程为:设计研发—材料采购—材料加工—产品装配—调试—入库—销售—售后,因此,可按照这一流程,将成本中心划分为设计研发、材料采购、材料加工、产品装配、调试、入库(仓管)、销售、售后、其它八个作业成本中心。
3.选择成本动因。成本动因的选择应考虑相关程度、实施成本、行为导向三大因素。相关程度,即选择成本动因与总成本之间相互影响程度更大,相关性最好,以保障成本信息准确。实施成本,即考虑作业成本动因选择时,采集成本数据成本—效益比,保障相关数据易获取、低成本获取。行为导向,即成本动因一旦选定,此动因能够帮助管理者对员工行为进行引导,实现决策支撑与管理导向。考虑以上因素,结合高新技术企业基本作业成本中心,可按顺序将动因确定为:人工工时、销售金额、机器(人工)工时、人工(机器)工时、人工工时、人工工时/销售金额、销售金额、人工工时、人工工时。这样的划分办法,将同质作业合并起来,不同质成本库也可以按照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權数计算成本分配率,确定成本动因。
4.成本分配。
月作业动因分配率=月资源费用/每月动因消耗量
月项目、产品作业成本=各月各项作业动因总消耗量*月作业动因分配率
项目、产品作业成本=∑产品月作业成本
此外:
项目、产品动因成本=成本库分配率*成本动因数量
项目、产品成本=成本动因成本+直接成本
参考文献:
[1]樊娟.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制造业应用现状[A].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03:64-65.
[2]李露璐.如何加强制造业企业成本控制[A].经济师.2014,264-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