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流动人口

来源 :民生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lxm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中國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截至2015年底,我国流动人口数量达2.47亿,相当于每六个人中就有一个是流动人口。
其他文献
听了本科组老师的一节复习课,复习的内容是《政治生活》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这节课复习效果很好。根据这节复习课和笔者的的经验及思考,笔者认为高三政治复习要落实好“实”、“练”、“法”,这是复习课要念好的三字诀。  一、 实  所谓实,就是要全面复习、夯实基础。现在的高考要靠全面地扎实地复习才能取得好的成绩,而靠押题取胜几乎是不可能的。就知识而言,复习时应当对每个知识点一个一个的过,要到边到角。还
一、校本课程开发对核心素养培育的意义  中学历史课程承载着历史学的教育功能。学生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拓宽历史视野,发展历史思维,提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能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并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为未来的学习、工作与生活打下基础。[1]然而
文言文翻译在高考语文试卷中题型稳定,且分值(全国新课标卷连续多年保持在10分)在主观题中仅次于作文,其引起广大师生的高度重视在情理之中。但现实情况是,作为相当成熟的一种题型,很多学生对文言翻译或心存畏惧,或苦心训练却效果不明显,反映在高考考卷中得分率往往不到五成,远低于全卷的平均得分。究其原因,这固然与文言知识的浩瀚无际、文言翻译考查点众多,令考生难于捉摸有关,但笔者以为,出现如此现象根源还在于很
每年高考政治的主观试题不管是何种题型,总体都可以归结为两大类:一是基础题,二是灵活题。这两种题型分别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能力及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对两种题型的解答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别寻求不同的解题方法。以2012年高考广东政治试题第36题第(3)问为例,该题既包括紧扣教材的基础题部分,也包括要求回答“现实意义”的灵活题部分,试题内容如下: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历史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恩格斯说:“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时间和空间,时间以外的存在和空间以外的存在,同样是非常荒诞的事情”。[1]这就是说,任何历史事件是发生在历史时空中的,所以对历史的学习首先必须从时空观念的角度着手。  一、概念解释  时空观念是指将所认识的史事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
近30年来,我一直在高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担任校长已逾10年。其中的得失冷暖、酸甜苦辣,自尝自知。通过专业和职务培训,研读古今中外的教学专著,加上自己的决策行政经历,结合社会各界对学校的期许,在观察、学习、思考、探索、吸纳之后,我形成了教育要在“真善美”要素上发力,要培育对家人、对民众、对国家有担当、有责任的人才的教育观。  围绕这一目标,作如下简单阐释,以表明我最美好最理想的教育追求。  第一,
【考纲解读】  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作文部分的发展等级“创新”中要求作文要做到“材料新鲜”。新,即新颖;鲜,即鲜活,也就是说选材应立足于现实、关注生活、与时俱进。古人云“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考生的作文所运用的材料也可以感受时代前进的最强音,反映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生活,发现不断涌现的新人、新事、新气象。只有这样,作文才具有强烈的时代感、震撼力。  材料创新也是考纲要求之下需要考
一、提出背景  历史叙述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史学理论研究,是分析派的历史哲学家、后现代史学家进行历史研究的专有名词。任何历史叙述都包含有历史研究的全过程,是历史叙述者以语言文字的形式呈现出的历史研究成果。因此,一切历史学活动归根到底都要依赖历史叙述才能实现其意义。  在最新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的历史
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其他四个核心素养得以达成的必要途径。而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对史料的运用均有意无意地存在着多种逻辑偏差,这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科核心素养的正确理解与实际达成带来不利影响。于此,本文尝试对教学中运用史料实证产生的几种常见逻辑偏差做一归类梳理,期盼对历史教学有所帮助。  一、“孤证”向来“不立”  所谓“孤证不立”,即假如只有一条证据支持某个结论或观点,那么这个结论或观点是不可接受的,
1840年,世界上第一枚邮票“黑便士”诞生,至今已有181载。1878年,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问世,也已经度过了143个春秋。  邮票,这“小小方寸”除了作为邮资凭证这一最基本的使命之外,也是有着“国家名片”崇高美誉的文化载体。然而,到了今天,又有多少人还能记得这曾是我们生活中很重要的一张小小纸片?  4月12日,中国集邮有限公司精心打造的中国邮票设计师之家集邮文化主题邮局在北京和平门开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