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数形结合,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ONGSHENG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形结合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数学中常用的思想方法。在初中数形课堂上,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十分广泛,下面就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方法的运用进行具体地分析。
  一、 以数论形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对于比较抽象的题目,学生往往觉得无从下手,想要进一步提升数学思维的高度,面对难题能够迎刃而解,这就需要借助抽象与具体的相互转化与结合。这样才能在数学的探索中取得更大的进步。在数形结合的具体运用中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思维的过程中,善于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把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相结合,把看似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我们来看下面一道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例1 一块长为10m、宽为6m的地毯,它的四周镶有相同宽度的花边,加入地毯中间的矩形图案的面积为20m2,求花边的宽度是多少?
  这道题对于刚学习解方程的学生来说,或许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在解题时化抽象为具体,把地毯的图案用图形表示出来,借助图形使问题简单化,便于学生理解。依题意,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地毯的平面图形,如果设花边的宽度为xm,那么图案的长为(10-2x)m,引导学生说出图案的宽为(6-2x)m,根据图案的面积为20m2可以列方程(10-2x)(6-2x)=20.
  几何与代数在数形结合中的运用是紧密相连的。比如,在引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一几何知识时,需要借助代数计算两者之间的关系,即通过计算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将得出的数值与圆的半径作比较,进而确定直线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d,半径为r,则存在:dr时,圆与直线相离。
  二、由形思数
  由形思数,顾名思义,通过形想到数,即在解几何题时,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出图形问题。换一种思路解答,往往可以降低原有题目的难度,解起题来不至于太费力。下面以一道几何题为例,简单分析由形思数在数形结合中的运用。
  例2 如图所示,在长方形ABCD中,AD=9,AB=6.在AD上取一点P,在AB上取一点Q,使QP=4,问五边形QBCDP的面积最小是多少?
  这道几何题看起来不是很复杂,学生读过题目后却可能找不到思路,怎样把几何图形转化为代数形式是这道题的解题关键。这就需要教师把由形思数的思想渗透进来,使学生灵活运用数形结合的解题思想。题目要求五边形QBCDP面积的最小值,也就是求三角形AQP面积的最大值。设AQ为x,AP为y,那么x2+y2=42.根据这一等式,求代数式x.y的最大值。
  三、 以形促数
  这种数形结合的思维方法,与上一种恰恰相反。我们都知道,数学的抽象性很高,如果可以把抽象的数化成具体的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题目信息清晰化,透明化。初中数学教材中有很多公式、概念、性质都是借助图像进行理解的,这样通过数、形的转化,更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掌握更多的数形结合的解题思路。例如,学习有理数的时候,对有理数的概念学生会感到抽象难懂,这时借助数形来诠释概念会比单纯的语言表达的效果好很多。在有理数的性质应用中,也可以采用以形促数的方式把抽象问题形象化。
  例3 已知a<0,b>0,且│a│>│b│,比较a,-a,b,-b,的大小。
  这道题并不难,将已知条件通过数轴表示出来,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就一目了然了。
  四、由数构形
  在初中数学的教材中,很多代数题是通过由数构形的方式来求解的。通过数形的结合,既可以便于学生理解,又可以避开较为繁琐的代数运算过程,更为简洁。
  例4 设0  分析:根据x、y、z的取值范围,我们可以联想成边长都为1的三角形的图形,在图形中证明上式。在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ABC的三边取点M、N、L,使得CL=y,BN=x,AM=z,我们可以由“数”构造出下面的图。
  由图可知,BL=1-y,AN=1-x,CM=1-z.由于三角形BNL、MLC、ANM的面积之和肯定小于三角形ABC的面积,很容易证出上式。
  此外,在初中数学的具体教学情境中,还有很多知识点需要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比如说,作为初中数学的重点和难点的函数及其图象,这一部分知识让学生“谈函数色变”,但如果教会学生把函数与不等式、方程联系起来,运用数形结合的具体方法进行分析,很多函数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还有方案设计等问题更离不开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方案设计除了数学知识的应用,还需要学生以自己的审美设计出具体的图案,是“数”与“形”最直接的结合。
  综上所述,数形结合的实质是把较为抽象的关系、概念、性质与图形结合起来,实现抽象到具体的转化。把握好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在具体的教学实际中引导学生善于发现“数”与“形”的结合点,在解题上取得更大的进步。经常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分析问题,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迁移的能力,而且对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其他文献
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靠的是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学生的自觉学习。教师应从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掌握作文的教学规律,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写,切实有效地参与作文实践,使学生真正领悟写作规律,提高写作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学生怕作文,主要是他们对作文缺乏兴趣和自信。有些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
几何图形是数学中重要的内容,学好这部分内容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也能够为学生建立数形结合思想打下基础。下面具体来谈谈初中数学“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教学。  一、通过观察与欣赏图片来导入新课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这节内容的教学中,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于两种图形的感性认知,要让学生能够辨别两者之间的差异。在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我会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欣赏图片来导入新课。  首先,让学生
新的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学习不是单一地让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敢问、乐问、会问”。  一、创造学生“敢问”的前提  学生有“问题意识”和“敢问”的前提在于教师对“问题意识”有正确的认识和处理方式。有些教师自身对问题意识的认识就有误区,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只要多提问就会启发学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数学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部分指出:“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组织学生操作实验、观察现象、提出猜想、推理论证等,都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逐步学会学习。”这一段话出现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会学习”等关键词语,为中学数学教学树立起了一面“自主探究”的鲜明旗帜。“自主探究”就是将学
我大多以自己的形象组合成群体的画面,以隐喻的方式,并经常借用西方宗教绘画的形式阐释中国特有的文化背景下的主题。这种以自己的形象作为创作的形式其实不算很新鲜,“是不
数量关系和空间表现形式是数学研究的两类对象,两者分道扬镳,就会应用狭窄、发展缓慢,两者若形同伴侣,则水乳交融、如虎添翼。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认为:“数无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非。”“数”的精确与“形”的直观紧密相联、相得益彰,能化解难点,优化解题策略,易于让学生接受和理解。  一、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有助于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
交流互动,即学习者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彼此交流、充分研讨,在此过程中进行数学情感的“传达”与“沟通”,从而获取数学知识,提升数学技能。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进行交流互动,既包括对数学语言表达方式的选择,又包括对数学知识进一步组织、巩固等一系列再加工的过程。交流互动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还具有重要的认知功能。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交流互动。  一、预习环节的交流互动  预
访者:潘宁瀛(以下简称潘)rn答者:王尊(以下简称尊)rn地点:王尊工作室rn时间:2008年7月rn潘:你的作品总是充满了神秘,似乎让人感觉到行走在世界的边缘.也就是说介于超现实与现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和教学方法必须是开放而多样的,开放性是课堂教学评价的一条重要原则,数学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真正进行素质教育,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们必须让教学活起来。教法要活,学法更要活。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建立一种符合学生自主发展、融入社会生活、面向学生生活实践、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的教学方法,而这样的教学方法应体现为开放式教学。在数学
一、化归思想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所具有的基本原则  (一)化陌生为熟悉的原则  化陌生为熟悉原则,就是把一些比较新颖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学生较为熟悉的问题,使学生能够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这一基本原则其实也就是用“旧知识”去解决“新知识”。初中数学的学习,就是新旧知识相互联系的过程。  (二)化复杂为简单的原则  化复杂为简单原则就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把一些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转化为比较简单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