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中,教学目标设定往往因教师的不同或面对的学生不同而不同,但也正因如此,设定教学目标时难免出现随意性较强的问题,甚至设定的目标与课程标准和教材编写者的初衷相去甚远。如何更好地遵照课程标准,理解教材编写者意图,准确设定教学目标?认真分析并借助课后“研讨与练习”是一种有效的办法。
课程专家崔允漷教授说,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或者说,它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教与学的方向”。可能所有的教师都知道,设定教学目标要以课标为准绳,以学生为基础,以教材为依据。高中语文教材的每个单元由“单元提示”“课文”“研讨与练习”组成,可见课文后的“研讨与练习”也是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教材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所以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应对它有足够的重视。
练习活动是语文教科书中除了范文之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体现语文教科书价值与特色的重要内容之一。教材编写者设计“研讨与练习”主要是为了检验、补救、巩固教学目标的达成。它往往体现了本课主要的知识点、能力点和教学重难点,也体现了教材编写者希望学生在通过学习本课后所要达到的目标。可以说,它在一定程度上预设了本课“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对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都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但在日常教学实践中,课后的“研讨与练习”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特别是在设定教学目标时,一些教师没注意研读“研讨与练习”,并把它融入教学目标,忽视了它的重要意义。致使教学目标显得盲目、随意、宽泛,缺少针对性,浮于“三维目标”表面,不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作为“过程与方法”最为直接的承担者——练习系统,担负着将语文教材的课文系统、知识系统和助读系统期望达到的教学目标落实到实践中,巩固和强化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重任,是学习过程中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环节,而且还有很好的评价功能,以检验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那么如何准确把握“研讨与练习”?如何有效地把它融入教学目标之中?这就要对“研讨与练习”加以全面分析,分类梳理,领会编者意图。按照新课标精神,根据“研讨与练习”的特点,可以把“研讨与练习”中的题型分为四类:理解、积累、迁移运用和拓展延伸。基本上涵盖了新课标中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教师应在认真研读,分类梳理后,根据不同的类型、难度、能力层级,把它们分别融入教学目标中,恰当地体现在预习、教学、课后拓展、活动课等过程中。
一、将积累及部分理解类练习纳入预习目标
以《孔雀东南飞》为例,“研讨与练习”中的第三题“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便应设置为课前预习目标。《游褒禅山记》“研讨与练习”的第一题“试仿照表中第1、4段的形式,填出第2段的记叙与第3段的议论前后照应的语句以及第3段的结论,然后背诵第3段……”和第二题“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各不相同,试加以辨析……”都可以设置为课前预习目标,让学生在熟读教材的基础上,利用教材及工具书加以解决,以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将理解类练习纳入探究、合作目标
仍以《孔雀东南飞》为例,“研讨与练习”第一题“熟读全诗,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游褒禅山记》第二题“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各不相同,试加以辨析……”可以纳入课堂学习,在学生合作、探究环节完成。
三、将课外完成的练习纳入实践活动目标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研讨与练习”第四题为“北京大学是中国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你了解它的历史以及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吗?课外搜集有关资料,并与同学合作,以‘我所了解的北大’为主题,办一期墙报。”
本题要求学生在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办一期墙报(也可根据学生实际,要求学生每人或分组办一期小报),着重训练学生的搜集、选择、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将教材外内容纳入拓展延伸目标
《孔雀东南飞》“研讨与练习”第三题“请从中外文学作品中再举出一些例子来,谈谈你对这种结尾的看法”和《游褒禅山记》第三题“试查找有关资料,联系王安石的政治活动,写一篇短论,陈述你的观点”属于课外拓展延伸目标,教会学生从已经学过的文学作品或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搜集、整合资料,形成自己的观点。
总之,教师不要把课文后的“研讨与练习”看成可有可无,应在领会课程标准、了解学生、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课后“研讨与练习”的导向作用,认真梳理编者希望通过“研讨与练习”所要达到的目的,合理、有效地设定教学目标,力求避免教学目标的盲目、随意、偏差。因为编写者设计“研讨与练习”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在实际的练习过程中,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还要注意对“研讨与练习”巧妙地分解、融入、拓展,而不是照搬,更不能用对“研讨与练习”的解答来取代教学过程。
作者单位:四川省南充市龙门中学(637103)
课程专家崔允漷教授说,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或者说,它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教与学的方向”。可能所有的教师都知道,设定教学目标要以课标为准绳,以学生为基础,以教材为依据。高中语文教材的每个单元由“单元提示”“课文”“研讨与练习”组成,可见课文后的“研讨与练习”也是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教材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所以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应对它有足够的重视。
练习活动是语文教科书中除了范文之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体现语文教科书价值与特色的重要内容之一。教材编写者设计“研讨与练习”主要是为了检验、补救、巩固教学目标的达成。它往往体现了本课主要的知识点、能力点和教学重难点,也体现了教材编写者希望学生在通过学习本课后所要达到的目标。可以说,它在一定程度上预设了本课“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对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都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但在日常教学实践中,课后的“研讨与练习”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特别是在设定教学目标时,一些教师没注意研读“研讨与练习”,并把它融入教学目标,忽视了它的重要意义。致使教学目标显得盲目、随意、宽泛,缺少针对性,浮于“三维目标”表面,不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作为“过程与方法”最为直接的承担者——练习系统,担负着将语文教材的课文系统、知识系统和助读系统期望达到的教学目标落实到实践中,巩固和强化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重任,是学习过程中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环节,而且还有很好的评价功能,以检验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那么如何准确把握“研讨与练习”?如何有效地把它融入教学目标之中?这就要对“研讨与练习”加以全面分析,分类梳理,领会编者意图。按照新课标精神,根据“研讨与练习”的特点,可以把“研讨与练习”中的题型分为四类:理解、积累、迁移运用和拓展延伸。基本上涵盖了新课标中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教师应在认真研读,分类梳理后,根据不同的类型、难度、能力层级,把它们分别融入教学目标中,恰当地体现在预习、教学、课后拓展、活动课等过程中。
一、将积累及部分理解类练习纳入预习目标
以《孔雀东南飞》为例,“研讨与练习”中的第三题“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便应设置为课前预习目标。《游褒禅山记》“研讨与练习”的第一题“试仿照表中第1、4段的形式,填出第2段的记叙与第3段的议论前后照应的语句以及第3段的结论,然后背诵第3段……”和第二题“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各不相同,试加以辨析……”都可以设置为课前预习目标,让学生在熟读教材的基础上,利用教材及工具书加以解决,以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将理解类练习纳入探究、合作目标
仍以《孔雀东南飞》为例,“研讨与练习”第一题“熟读全诗,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游褒禅山记》第二题“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各不相同,试加以辨析……”可以纳入课堂学习,在学生合作、探究环节完成。
三、将课外完成的练习纳入实践活动目标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研讨与练习”第四题为“北京大学是中国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你了解它的历史以及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吗?课外搜集有关资料,并与同学合作,以‘我所了解的北大’为主题,办一期墙报。”
本题要求学生在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办一期墙报(也可根据学生实际,要求学生每人或分组办一期小报),着重训练学生的搜集、选择、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将教材外内容纳入拓展延伸目标
《孔雀东南飞》“研讨与练习”第三题“请从中外文学作品中再举出一些例子来,谈谈你对这种结尾的看法”和《游褒禅山记》第三题“试查找有关资料,联系王安石的政治活动,写一篇短论,陈述你的观点”属于课外拓展延伸目标,教会学生从已经学过的文学作品或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搜集、整合资料,形成自己的观点。
总之,教师不要把课文后的“研讨与练习”看成可有可无,应在领会课程标准、了解学生、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课后“研讨与练习”的导向作用,认真梳理编者希望通过“研讨与练习”所要达到的目的,合理、有效地设定教学目标,力求避免教学目标的盲目、随意、偏差。因为编写者设计“研讨与练习”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在实际的练习过程中,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还要注意对“研讨与练习”巧妙地分解、融入、拓展,而不是照搬,更不能用对“研讨与练习”的解答来取代教学过程。
作者单位:四川省南充市龙门中学(637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