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唯一途径。新课标下,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策略是: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中要恰当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还要积极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评价与反思。
关键词: 新课标 有效教学 兴趣 究式教学 探究能力
新课程的理念就是要打破传统的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提倡自主学习、积极参与、乐于探索的教学模式,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学习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不断创新、不断实践。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唯一途径。现结合本人的实践经验对此发表一下自己的浅见。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的关键就是要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与更新教学理念。
一、教师应该从社会、生活入手,激发学生兴趣
生活中处处涉及化学,从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入手来创设情境,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又有助于学生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日常生活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空气中氧气的存在使得我们生活在一个氧化性的环境中。钢铁腐蚀,铁锅生锈,铜质水管长铜绿,铝质器皿擦亮后变暗都是被氧化的结果。 切开的苹果放一段时间,切开的表面会变红,是维C被氧化了。再如,在讲述选修3中的“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时,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分子或离子价层电子对数和“VSEPR模型”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用事先准备好的气球让学生分别把两个、三个、四个绑在一块儿观察,这时学生会一目了然的看到了:两个是“直线形”、三个是“平面三角形”、四个是“正四面体形”。
二、新课改下,课堂教学中应使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和创新学习的精神,获得终身受益的自学能力。
(1)提供探究工具,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为了让学生探究,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探究工具,而且这些工具最好是生活中常见的或学生感兴趣的。例如,教师在讲SiO2的性质时,教师可以故意用一个代的玻璃塞盛装NaOH溶液的试剂瓶来取用NaOH溶液,当教师当着全班同学面打不开瓶塞时,学生就会有探究意识,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老师还让学生亲自打开,当他们自己也打不开时,就会自主的探究其原因。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探究性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让学生发表看法,尊重学生的想法,有些想法尽管还很不成熟,教师都应鼓励他们进一步的研究,并将创新的想法及时实录下来。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情境创设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手段,是探究性课堂教学的切入点。
可以通过生活、生产实例创设问题情境。也可以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精心设计的化学实验在带给学生惊奇、不解和矛盾的同时更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通过实验不断地发现问题、验证自己的理论假设,从中获取新知识。例如,向含有酚酞的的氢氧化钠的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边滴加边振荡,知道红色褪去。对于红色消失的原因,甲同学认为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和HClO中和了NaOH所致;乙同学认为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强的氧化性使红色酚酞变成了无色的物质。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向上述刚好褪色的溶液中再滴入一些NaOH溶液,若红色重现,则是因为HCl和HClO的酸性所致;若红色不出现,则是因为HClO的强氧化性所致。最后他们可以轻而易举的探究出结果。首先探究的题目不能太难,这样不但起不到探究的目的,而且也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达不到探究目标;除此之外还要保证所探究的实验没有太大的危险性,以保证学生的安全。
还可以利用提出假说、验证假说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 对于一部分化学知识,可以让学生联系原有的知识经验提出假说,然后再通过实验或者推理来验证假说。学生在推论、验证各自的假说过程中,原有知识与新知识之间产生矛盾,这些矛盾导致问题情境的产生。 例如:在讲苯的结构时,可以先提出假設:苯的凯库勒式( ),再根据苯所具有的化学性质来让学生推测苯的真实结构。
(3)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探究教学
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例如,在讲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的微观解释时,可以用动画将我们肉眼看不到微观世界以及抽象的理论很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但使学生收获了课堂知识,又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兴趣。但值得一提的是课堂教学中要把握运用信息技术的尺度,不能用信息技术代替所有的实验。
总之,根据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课堂中首先应该从社会、生活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除此之外,我们还应思考有没有更好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体会成功的喜悦,能在做习题中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新课标 有效教学 兴趣 究式教学 探究能力
新课程的理念就是要打破传统的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提倡自主学习、积极参与、乐于探索的教学模式,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学习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不断创新、不断实践。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唯一途径。现结合本人的实践经验对此发表一下自己的浅见。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的关键就是要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与更新教学理念。
一、教师应该从社会、生活入手,激发学生兴趣
生活中处处涉及化学,从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入手来创设情境,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又有助于学生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日常生活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空气中氧气的存在使得我们生活在一个氧化性的环境中。钢铁腐蚀,铁锅生锈,铜质水管长铜绿,铝质器皿擦亮后变暗都是被氧化的结果。 切开的苹果放一段时间,切开的表面会变红,是维C被氧化了。再如,在讲述选修3中的“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时,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分子或离子价层电子对数和“VSEPR模型”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用事先准备好的气球让学生分别把两个、三个、四个绑在一块儿观察,这时学生会一目了然的看到了:两个是“直线形”、三个是“平面三角形”、四个是“正四面体形”。
二、新课改下,课堂教学中应使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和创新学习的精神,获得终身受益的自学能力。
(1)提供探究工具,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为了让学生探究,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探究工具,而且这些工具最好是生活中常见的或学生感兴趣的。例如,教师在讲SiO2的性质时,教师可以故意用一个代的玻璃塞盛装NaOH溶液的试剂瓶来取用NaOH溶液,当教师当着全班同学面打不开瓶塞时,学生就会有探究意识,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老师还让学生亲自打开,当他们自己也打不开时,就会自主的探究其原因。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探究性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让学生发表看法,尊重学生的想法,有些想法尽管还很不成熟,教师都应鼓励他们进一步的研究,并将创新的想法及时实录下来。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情境创设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手段,是探究性课堂教学的切入点。
可以通过生活、生产实例创设问题情境。也可以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精心设计的化学实验在带给学生惊奇、不解和矛盾的同时更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通过实验不断地发现问题、验证自己的理论假设,从中获取新知识。例如,向含有酚酞的的氢氧化钠的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边滴加边振荡,知道红色褪去。对于红色消失的原因,甲同学认为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和HClO中和了NaOH所致;乙同学认为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强的氧化性使红色酚酞变成了无色的物质。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向上述刚好褪色的溶液中再滴入一些NaOH溶液,若红色重现,则是因为HCl和HClO的酸性所致;若红色不出现,则是因为HClO的强氧化性所致。最后他们可以轻而易举的探究出结果。首先探究的题目不能太难,这样不但起不到探究的目的,而且也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达不到探究目标;除此之外还要保证所探究的实验没有太大的危险性,以保证学生的安全。
还可以利用提出假说、验证假说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 对于一部分化学知识,可以让学生联系原有的知识经验提出假说,然后再通过实验或者推理来验证假说。学生在推论、验证各自的假说过程中,原有知识与新知识之间产生矛盾,这些矛盾导致问题情境的产生。 例如:在讲苯的结构时,可以先提出假設:苯的凯库勒式( ),再根据苯所具有的化学性质来让学生推测苯的真实结构。
(3)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探究教学
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例如,在讲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的微观解释时,可以用动画将我们肉眼看不到微观世界以及抽象的理论很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但使学生收获了课堂知识,又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兴趣。但值得一提的是课堂教学中要把握运用信息技术的尺度,不能用信息技术代替所有的实验。
总之,根据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课堂中首先应该从社会、生活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除此之外,我们还应思考有没有更好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体会成功的喜悦,能在做习题中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麻清.新课改下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03):12.
[2]郝文阁.新课程标准下化学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J].科学教育研究,2007,(03):42.
[3]刘景龙.实验探究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00(12).
[4]张璐.略论有效教学的标准[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0(11):37-40.
[5]耿莉莉.吴俊明.深化对情境的认识,改进化学情境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