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进,合作学习成为广大教师关注的重点,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效活化学生们的思维,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尤其是对于初中阶段的学困生来说,在合作交流过程中可以使其学习能力不断增强,进而促进其数学水平提高。本文将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对初中学困生的有效性研究作为中心论点,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合作学习 数学教学 学困生
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初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要想最大程度上的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们带来的积极影响,使学困生的学习水平不断提升,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看到小组合作的不足之处,并对其进行具有针对性地完善策略,从而使学生们的学习效率不断得以提升。
一、合理分组,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
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要想使小组合作学习最大程度上地发挥其有效性,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们的数学学习能力、认知水平和成長规律,制定划分出明确的学习小组,对此,教师首先要对全班学生们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要知道哪一部分学生属于数学学困生,哪一部分学生属于数学学优生。其次,是要确定小组规模,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学习小组以4-6人为最佳,这样的小规模合作更加灵活便利,易于随时调整配对形式及人员搭配,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同时,教师还要精心搭配小组成员,为了促使数学学困生可以获得更好的学习氛围、学习方法,教师要考虑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也就是根据学生们性格爱好、学习能力、性别差异等合理分组,最好让每个组包含1-2名学优生,1-2名学困生,1-2名中等生,还要注意可以使性格活泼的学生和性格内向的学生为一组,能说会道的学生和沉默寡言的学生为一组,在充分考虑到学生们特质后将学生们进行合理搭配,能够更好地发挥不同学生间优势互补的作用,从而使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效果得到最大程度上地体现。此外,还要注意在小组确定后的1-2周内,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小组成员进行及时调整改变,最终确定一个相对稳定的合作小组。
在教师的精心调配下,数学学习小组初具规模,在开展学习活动时,部分学困生能够在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下开展学习活动,并感受到来自同学教师的支持,进而有效激发出自己的数学学习兴趣。
二、明确任务,提高学困生学习能力
当分组已经确定,接下来就是要求教师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灵活运用到课堂之上。教师首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要尊重学生间差异,重视每位学生发展,尤其对于数学学习能力较差的学困生来说,教师更要将其视为重点发展对象。在小组合作过程中,要反复督促学生们,要把学习任务明确分工到每个人身上,不能只依靠组内的学优生,学优生要起到一个良好的带动作用,而对于学困生,也要使其有事可做,只有让数学能力差的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进行学习,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例如在学习到《因式分解》一课时,教师可提前准备出不同难度的数学题,在小组学习过程中,为了使每位学生们都有任务可做,可以将一些简单的题目留给学困生,比如观察:一是(x+2)(x—2)=x2—4;二是x2—4=(x+2)(x—2);三是a2—2ab+b2=(a—b)2;四是3a(a+2)=3a2+6a等式子从左边到右边的变形,思考哪些是因式分解?哪些不是?为什么?让学困生在自己能力基础上完成相关问题思考,能够帮助其提高数学课堂时间的利用率。同时,对于自己不太明白的部分,学困生可以请教组内的学优生,当学生能在一个互帮互助的氛围下完成数学学习活动,可以最大限度上地激发其主动性。
三、正面评价,提升学困生学习信心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从一个侧面充分说明教师的课堂评价的重要性。无论是哪个阶段的学生,都需要得到来自教师的正面评价,为了使初中学困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对数学的自信心,教师可以多把肯定的目光和赞许的语言给学困生,教师要留心观察学困生在学习阶段中的点滴进步,并学会放大学困生的进步表现,使其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注和鼓励,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组学习中去。另外,在进行以小组为单位地数学试题答案汇报时,教师可以把回答的机会多多留给学困生,使其不断提高课堂参与感,只有使他们不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才能逐渐感受到数学学习并非难事,进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中来。
总而言之,合作学习是课程改革方案中提倡的课堂教学方式之一,它能够有效地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并形成一个良好的运作模式,使学优生能够给予学困生积极的影响和帮助,从而有效促进班级整体数学学习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关键词:合作学习 数学教学 学困生
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初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要想最大程度上的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们带来的积极影响,使学困生的学习水平不断提升,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看到小组合作的不足之处,并对其进行具有针对性地完善策略,从而使学生们的学习效率不断得以提升。
一、合理分组,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
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要想使小组合作学习最大程度上地发挥其有效性,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们的数学学习能力、认知水平和成長规律,制定划分出明确的学习小组,对此,教师首先要对全班学生们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要知道哪一部分学生属于数学学困生,哪一部分学生属于数学学优生。其次,是要确定小组规模,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学习小组以4-6人为最佳,这样的小规模合作更加灵活便利,易于随时调整配对形式及人员搭配,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同时,教师还要精心搭配小组成员,为了促使数学学困生可以获得更好的学习氛围、学习方法,教师要考虑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也就是根据学生们性格爱好、学习能力、性别差异等合理分组,最好让每个组包含1-2名学优生,1-2名学困生,1-2名中等生,还要注意可以使性格活泼的学生和性格内向的学生为一组,能说会道的学生和沉默寡言的学生为一组,在充分考虑到学生们特质后将学生们进行合理搭配,能够更好地发挥不同学生间优势互补的作用,从而使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效果得到最大程度上地体现。此外,还要注意在小组确定后的1-2周内,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小组成员进行及时调整改变,最终确定一个相对稳定的合作小组。
在教师的精心调配下,数学学习小组初具规模,在开展学习活动时,部分学困生能够在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下开展学习活动,并感受到来自同学教师的支持,进而有效激发出自己的数学学习兴趣。
二、明确任务,提高学困生学习能力
当分组已经确定,接下来就是要求教师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灵活运用到课堂之上。教师首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要尊重学生间差异,重视每位学生发展,尤其对于数学学习能力较差的学困生来说,教师更要将其视为重点发展对象。在小组合作过程中,要反复督促学生们,要把学习任务明确分工到每个人身上,不能只依靠组内的学优生,学优生要起到一个良好的带动作用,而对于学困生,也要使其有事可做,只有让数学能力差的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进行学习,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例如在学习到《因式分解》一课时,教师可提前准备出不同难度的数学题,在小组学习过程中,为了使每位学生们都有任务可做,可以将一些简单的题目留给学困生,比如观察:一是(x+2)(x—2)=x2—4;二是x2—4=(x+2)(x—2);三是a2—2ab+b2=(a—b)2;四是3a(a+2)=3a2+6a等式子从左边到右边的变形,思考哪些是因式分解?哪些不是?为什么?让学困生在自己能力基础上完成相关问题思考,能够帮助其提高数学课堂时间的利用率。同时,对于自己不太明白的部分,学困生可以请教组内的学优生,当学生能在一个互帮互助的氛围下完成数学学习活动,可以最大限度上地激发其主动性。
三、正面评价,提升学困生学习信心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从一个侧面充分说明教师的课堂评价的重要性。无论是哪个阶段的学生,都需要得到来自教师的正面评价,为了使初中学困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对数学的自信心,教师可以多把肯定的目光和赞许的语言给学困生,教师要留心观察学困生在学习阶段中的点滴进步,并学会放大学困生的进步表现,使其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注和鼓励,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组学习中去。另外,在进行以小组为单位地数学试题答案汇报时,教师可以把回答的机会多多留给学困生,使其不断提高课堂参与感,只有使他们不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才能逐渐感受到数学学习并非难事,进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中来。
总而言之,合作学习是课程改革方案中提倡的课堂教学方式之一,它能够有效地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并形成一个良好的运作模式,使学优生能够给予学困生积极的影响和帮助,从而有效促进班级整体数学学习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马雪松.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学困生转化中的作用[J].新课程导学,2012(34).
[2]张慧.让学困生在“学讲”中美丽绽放——浅谈如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困生的自主学习意识[J].教育科学:全文版:00216-0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