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图在协作知识建构中的应用过程研究

来源 :远程教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liu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作者首先给出了协作知识建构的定义和特点,接着详细论述了概念图应用在协作知识建构和反思评价中的具体过程,即确定构图任务、个人知识建构、共享作品、协作知识建构、形成小组概念图等6个步骤,文章最后讨论了应遵循的应用原则。
  [关键词] 协作知识建构;概念图;应用
  
  随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育教学指导作用的日益加强,“学习就是知识建构”的隐喻也在教育界获得认同。知识建构可以分为个人知识建构和协作知识建构。本文作者将概念图作为知识建构的工具,分别在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化学教育专业本科三年级、佛山市南海区桂城中学高二(6)班开展了两轮行动研究,经过总结归纳,得出概念图在协作知识建构中的应用过程。
  
  一、协作知识建构概述
  
  1.协作知识建构定义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通过个体和学习小组中成员的相互作用而建构的过程,知识不能独立于社会文化情境而存在。学习者个体通过协作学习与组内成员共享学习成果,并关注组内每一个成员的发展,其学习过程也反映了学习者个体知识意义建构的过程。
  Stale等认为,有时依靠个体的独立学习并不能使承担的任务或问题得到解决,这时就需要通过协作进行知识意义的共同建构,也就开始了学习的社会化过程。首先,学习者将个人的问题或观点公开化,引起其他参与者的讨论,提出各种不同的观点,这样,原有的观点就进入到一个更深入和更广泛的讨论空间,使各种观点和解释在此交锋和冲突;其次,促进这种观点的相互交流,通过不断地对意义和术语的阐释和澄清过程,就有可能得到一致,达成共识。
  协作知识建构是知识建构的一种形式,是指个体通过协作的形式来共享、比较信息,经过综合、调整、协商等来实现知识意义的建构。
  协作知识建构包括四个基本阶段:
  (1)共享和比较信息,包括交流看法、提出问题、描述讨论主题;
  (2)发现、分析观点之间的不一致和矛盾之处,包括识别有争论的地方,提出并回答问题以进一步阐明要讨论的问题;
  (3)通过提出新的建议,综合、调整、协商等实现知识的建构;
  (4)成员达成共识,应用新形成的知识。
  2.协作知识建构的特点
   协作知识建构具有这样几个特点:
  (1)学习任务情境性。在协作知识建构中,学习任务是具体情境中的任务,不是脱离教学实践机械记忆一些材料。另外,学习任务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往往和学习者的先前知识、经验之间存在差异,构成困惑或心理紧张感。这种困惑或紧张感是促进学习者进行知识或意义建构的催化剂。
  (2)学习过程协商性。协作知识建构的目的不是为了使大家得到标准一致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在这个过程中促进知识的共享,提升学习者的思维品质。因此,学习者之间需要不断协商、质疑和反思。在协作建构过程的各个要素或环节上,都丰富多样、灵活复杂存在着大量意义协商过程。
  (3)学习环境协作性。学习者的知识建构过程需要一定的环境来支持,这个环境不但能够为学习者提供一些认知工具,同时还为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协作提供平台。学习环境为学习者提供获取、使用、操控、评价信息,阐释和反思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的机会,学习者能够亲身体验并参与真实问题的求解活动及其策略应用。
  (4)学习结果生成性。在协作知识建构中,知识意义的生成并不是事先确定好的,而是在协作小组的不断协商讨论中生成的。由于现象或事物的多样性、情境的特殊性、个体先前经验的独特性等原因,这些多元的观点对于丰富现象或事物的意义非常有益,同时也决定了学习结果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活动中不断地生成。意义协商是一个生产性的过程,其结果是社会性地建构起小组共享的知识、文化和每个成员的个人知识。每个成员都对自己所在小组的建构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从中受益。协商出来的意义自产生时就是历史性的、动态化的、境脉化的和独特的。
  
  二、概念图在协作知识建构中的应用过程
  
  本文作者通过在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化学教育专业本科三年级101人、佛山市南海区桂城中学高二(6)班41人中开展教学试验,分别应用在《化学教学论》和《化学必修1》两门课程中,通过两轮行动研究,得出概念图在协作知识建构中的应用过程。
  (一)应用过程
  概念图在协作知识建构中应用的操作过程如图所示,共六大步11个小步骤。六大步分别为确定构图任务、个人知识建构、共享作品、协作知识建构、形成小组概念图和反思评价。其中,个人知识建构和协作知识建构又分别分为四个相应的小步骤。
  1.确定构图任务
  教师在开展教学时,首先要明确构图任务。具体的构图任务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安排,一般而言,凡是有意义的学习材料都是可以构图的对象。由于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内在逻辑和体系结构,是有意义的学习材料。因此,从理论上来说,教科书中的内容都可以作为学生构图的材料。另外,为了确保后续阶段的持续进行,教师选择构图的教学内容应该有一定的难度,适宜选择教学中的难点或重点。
  由于在后面的步骤中涉及到小组的分工,因此,教师宜将复杂的学习任务分解为若干个小的单元,各个小组选择不同的单元进行构图,形成各个子概念图。具体各个小组选择什么样的单元进行构图,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灵活处理。如果任务不是很复杂,不需要进行分解,各个小组也可以对同一任务进行构图。
  2.个人知识建构
  (1)获取信息
  学习者针对教师布置的特定学习任务,可以根据构图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是概念,也可以是命题。当学习者面对的是文本教材时,可以使用划线、箭头、图标、等方式做出标记或者自己通过出声思维陈述教学具体目标以及插入提问等。如果学习者面对的是电子学习资源,可以采用斜体、粗体或者用一些软件做出标记等。
  (2)整合信息
  在整合阶段,学习者将选择的信息和通过一些连接语组织起来的信息重新加以整合,同时,学习者还积极调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知识。学习者在激活与运用原有知识时,可以运用实例和细致提问(如,这个概念和以往哪个概念相似?有什么样的区别?)等方式来促进知识的整合。
  整合信息的过程,就是建立信息之间联系的过程。因为,离开了丰富的联系,学习者便无法对某条信息形成有意义的理解。正是这种将一个信息要点与其他信息联系起来的因果关系、相关关系、部分-整体关系、规则-例子关系、联想关系、序列关系等,才给个别信息赋予了意义。这种关系网络越丰富、组织得越好,越有序,个体便会对每个信息要点形成越丰富的理解。
  (3)个人构图
  前面三个步骤已经为个人自己构图做了基础性的工作,在个人构图阶段学习者需要选择核心概念、推敲连接语并寻找交叉连接。作为对学习者是否是机械记忆的一个检查标准,就是要看在构图阶段,学习者是否结合了一些具体的实例来丰富和说明有关的概念。学习者个人构图可以通过专门的概念图制作工具来进行,也可以通过纸笔的方式来绘制(如果需要的话,再扫描上传到平台上)。
  


  学习者在个人知识建构的过程中,面临一定情境中的新信息,需要调动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经验基础,这些知识背景和经验基础为新知的学习提供了同化和顺应的基础。
  在整个个人知识建构的过程中,由于每个学习者的认知风格、学习风格、学习动机等存在差异,因此,学习者在选择信息、组织信息、整合信息直至个人构图的过程中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别。这些差别将会最终显示在学习者个人绘制的概念图作品中,而个人概念图作品的差异正是学习者学习结果差异的体现。
  3.共享作品
  当学习者完成自己的个人概念图以后,上传到网络平台或者通过张贴等形式展示给他人观看。这样各个成员可以观摩他人的概念图,通过对照和比较发现别人构图的优势和自己的不足。通过观摩,也是思维冲突的体验过程,在该过程中,学习者积极主动思考,有利于知识的学习和保持。
  4.协作知识建构
  由于每个人的理解都是基于自己特定的经验基础和知识背景,而且受学习者个体因素的影响较大,因此,为了加深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深层理解和建构,需要进行协作知识建构。主要有如下的几个过程。
  (1)陈述观点
  当学习者将自己的概念图呈现给他人以后,需要陈述自己绘制概念图的过程,说出其中一些关键地方的连接语的选择以及交叉连接的形成。概念图中一定要包含有连接语,否则节点与节点之间的关系可能是一种偶然的联系,而且交叉连接也是学习者创造性的反应。另外,学习者也需要简要陈述自己绘制概念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或者提出问题供大家探讨。
  学习者向他人陈述的过程也就是学习者把自己的思想转化为语言的过程,这个过程有三个好处:允许同伴分享自己的思考成果;帮助学习者理清关系,可能还会找到理解中的其他破绽;让老师更清楚地知道学生在交流什么。
  (2)质疑辩论
  学习者陈述完自己的观点后,他人可以提出疑问,并就某个地方提出他自己的观点。这个时候,学习者之间就发生了认知上的冲突。经历这种认知上的冲突,小组中的其他学习者都会调动自己的思维和已有知识背景,积极参与到辩论中来,贡献自己的思想和智慧,从而也更进一步地推动质疑辩论过程的展开。
  (3)意义协商
  外部信息本身没有什么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以及学习者之间的相互协商而建构成的。同一小组同学或者其他小组的同学相互讨论共享的概念图,并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者解答绘图者所提出的问题。小组成员或者其他同学的释疑质疑过程也有利于进一步促进绘图者对自己绘制概念图的反思,从而为小组共同绘制概念图打下基础。由于同一小组各个成员绘制的是相同内容的概念图,通过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讨论,可以进一步丰富概念图,也逐渐加深了同学们对某一主题的理解。
  (4)小组构图
  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小组成员再共同绘制一个新的概念图。在该图绘制的过程中,小组成员都要积极地参与并各自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将各人概念图的优势互补并加以丰富。
  影响协作知识建构实现的主要因素包括个人因素和小组因素。小组因素表现在:
  ·小组特征:包括小组的凝聚力、组内文化氛围、促进者的领导艺术;
  ·协作支持系统:包括协作学习结果的反馈、协作学习的评价、协作学习的支持平台等。
  5.形成小组概念图
  即协作小组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集合小组所有成员智慧的概念图作品。这个概念图应该是小组所有成员的结晶,是大家协商讨论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6.反思评价
  小组概念图绘制完成以后,再上传到平台上或者以其他方式共享给大家。其他小组成员和老师对概念图进行评价。随着教学的进行以及学生知识储备的增加,可以继续对概念图进行评价,小组成员也可以对其进行不断地修改完善。另外,在整个协作知识建构的过程中,反思与评价是贯彻始终的,教师应该时常提醒学生要注意反思。
  (二)应用过程的特点
  从概念图应用在协作知识建构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该过程具有这样的特点:
  1.个人建构和协作建构的统一
  从整个过程可以看出,概念图在协作知识建构过程中,首先是个人的建构,然后再经历小组的协作建构,是个人建构和协作建构的统一。个人建构为小组建构建立基础,小组建构又促进个人的建构。因为,学习最终是学习者个人的事情,知识意义的建构归根结底还是学习者自己去亲历。
  2.外部过程与内部过程的统一
  在整个过程中,无论是在个人建构中,还是在小组的协作建构中,都是外部过程与内部心理过程的统一。学习者必须将从外部接受的信息和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背景结合起来,才能建立知识的意义,否则留下的也只是热闹的过程,学习者还是没有学习到什么东西。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外部过程是形式,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个人的心理过程中来,需要学习者付出自己的认知努力。
  (三)应用原则
  结合有关研究,我们得出概念图在协作知识建构的应用中应遵循如下的原则,如下表所示。
  


  该应用原则为后续制定教师指导策略及建立概念图在协作知识建构中应用的评价指标体系也奠定了基础。
  
  三、研究结论
  
  经过笔者在实验学校中开展的两轮行动研究,经过归纳总结,得出概念图在协作知识建构中应用的操作过程,该过程包括确定构图任务、个人知识建构、共享作品、协作知识建构、形成小组概念图、反思评价等过程,并且指出,协作小组应共同承担建构知识的责任、在知识建构中能自觉自主、采用动态的评价方法以及相互沟通等是概念图在协作知识建构中应用的原则。
  
  [参考文献]
  [1]Stahl, G.. A Model of Collaborative Knowledge-Building[EB/OL]. http://www.umich.edu/~icls/proceedings/pdf/Stahl.pdf.
  [2]杨玉宝.概念图在协作知识建构中的应用策略和效果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
  [3]张建伟,孙燕青编译.教育技术的心理学研究[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George M. Jacobs, Michael A. Power著,杨宁、卢杨译.合作学习的教师指南[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5]宋述强,曾小牧.“目的性学习”与“知识建构社群”——加拿大多伦多大学“CSILE/Knowledge Building”项目述评[J].中国电化教育,2005,(7):88-90.
  [6]张建伟,孙燕青著.建构性学习——学习科学的整合性探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7]Scardamalia,M.Collective cognitive responsibility for the advancement of knowledge[EB/OL].http://ikit.org/fulltext/inpressCollective Cog.pdf.
  [8]Marlene Scardamalia& Carl Bereiter. Computer support for knowledge building community [EB/OL]. http://carbon.cudenver.edu/~bwilson/building.html.
  [9]J. D. Novak &D. B. Gowin. Learning How to Learn [M].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4.
  
  [作者简介]
  杨玉宝,硕士,广州大学实验中心实验员,,研究方向为教学设计。
  
  Research of Application Progress about Concept Map in the Construction of Knowledge Building
  YangYubao
  (Laboratory Center, Guangzhou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510006)
  
  【Abstract】The defini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ollaborative Knowledge Building (CKB) has been put forwardfirstly,then the author discussed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progress of the concept map in the construction of knowledge building in detail, that is ,establishing the mapping task,constructing personal knowledge, sharing personal works, cooperating in knowledge building, forming the group’s maps. The author has given the principle that we should follow in the application progress of concept map in the construction of knowledge building in the end.
  【Keywords】Collaborative knowledge building; Concept map; Application
  
  本文责编:孙爱萍
其他文献
从现场图像实时传输方案的应用入手,对主要的无线图像传输技术体制进行对比分析。从环境适应能力、移动性能、图像传输质量、安全性、建设及运行成本等方面,着重讨论了COFDM和C
香港公开大学把发展优质的教材和提供良好的学生学习支持作为远程教育的核心所在。本文在对香港公开大学的远程学习材料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远程学习材料需要具有的特色。并以
由共青团中央中国国际青年交流中心和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高校远程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承办,《远程教育杂志》、浙江省现代远程教育学会协办的“2007中美远程教育
阐述了信息素质的内涵,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中的优势,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实施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途径。
第五届全国教育技术学博士生论坛于2009年10月17—18日在华中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全国17所大学的数十名专家、学者以及近百名博士生和硕士生代表参加了会议。本届论坛的主题为:IT
利用维普资讯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获取我国关于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研究论文:采用词频分析法,统计分析了相关关键词在这些论文中的频次;根据关键词词频的高低,分析了我国个性化信息
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我国阅读疗法研究的论文进行了一次系统调查,从研究论文的年代分布、期刊分布、作者分析、地区分布、引文数量等角度进行分析,总结出目前研究中的一些特
网络课程是在网络环境中实施的课程,因此既要体现对"网络学习过程"的支持,又要体现对"网络学习环境"的支持.由此,本文提出了网络课程中两个方面的学习支持策略:一是内置式支
对《中图法》中存在的有关类号的配置问题,提出改进意见。